查看原文
其他

女报盘点〡2021年度话题



每一次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折射出的都是时代的变迁


回望2021

聚焦那些全民热议的事件

女报第一时间发声

态度鲜明、言辞有力

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数次冲上热搜,位居话题榜首位

微博单话题最高阅读量达21.3亿


这一年

我们和你共同关注过这些话题



传播好声音,我们有力量

致敬!党的女儿;奋斗!新的征程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光荣时刻,“七一勋章”的颁授,让最深情的敬意和最坚定的信念,在亿万国人心中升腾。


一个世纪的壮丽诗篇里,那抹“巾帼红”炽烈而坚韧。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中国女性,从来都不负重托,不负时代。奋进的女性心中有信仰,无悔的巾帼脚下有力量。


#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是重要的时代命题

随着社会深刻变革,家庭结构出现新变化、家庭生活有了新需求、家庭发展呈现新特点,人民群众因此对家庭文明建设产生了诸多新期盼新需求,这更加彰显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弘扬正能量,我们在行动

灾难面前让妇女儿童先行彰显社会文明


2021年7月20日,郑州地铁5号线受雨水影响被迫停运,部分乘客被困车厢。在危急关头,“让妇女儿童先行”,体现了这座城市背后的文明和温度。


让妇女儿童先行,是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本能反应,是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尺。这种文明的善举,增加了我们团结一致、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成为城市中代代相传的文明理念。


如果信念有颜色 那一定是中国红


2021年9月25日晚,孟晚舟乘坐的中国政府包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当你有困难的时候,请记住,你身后有个强大的祖国。”这样的信念已经深植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有一种感动叫祖国接你回家”。正是那一抹中国红给身处困境的中国公民带来了最切实的安全感。


面对社会不良现象,我们态度鲜明

全红婵该红,但是请勿骚扰和消费


2021年8月,东京奥运会,横空出世的小将全红婵一跳成名天下知。然而没想到,她家竟然变成了所谓的“网红”打卡地。


当祝福参杂着目的,当围观带着利益,这一切都变了味。平台的默许和不作为也应被谴责。靠优质内容赢得流量,才是健康发展的正道。


歧视女性的“陪酒文化”当休矣


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应酬成了一种非常普遍的表达形式。没有下限的“陪酒文化”成了交易的托词和润滑剂。“能喝酒”这道与众不同的“门槛”,把应聘女生挡在了职场的门外,加剧了针对女性的就业歧视。


杜绝丑陋的“陪酒文化”,需要更多的人向推杯换盏背后的侵害大声说“不”。同时用人单位也要完善细化对员工特别是女性员工权益保护机制,任由“办事靠喝酒”的歪风盛行,任何企业都很难获得长远发展。


城市管理要依法文明有温度


2021年8月,因发生争执,西安地铁一名女性乘客被地铁安保人员强制拖离车厢。现场视频显示,拖离过程中,当事女子的身体被大面积裸露。该事件引发人们关注和热议。


确保地铁安全运营,应该带着人性温度。如何更友善且合法合理服务、管理值得深思。地铁运营是城市运行的血液命脉,多一些合法合规合理,就会多一份城市温暖。依法文明有温度的城市管理是一个城市最好的名片。


不良行为要批评,标签化得反对


2021年10月,被指打着分享佛系生活、治病心得等旗号,从而骗取流量达到带货目的的“佛媛”“病媛”等在网上广为传播,“某媛”现象引发社会和媒体广泛关注。

诚然,少数女性为博取眼球或其他目的做出的不良行为,破坏了社会的公序良俗,有的还打着法律的擦边球。这样的行为,不管行为主体是谁,都要予以批评和谴责。但同时,我们也要警惕以“媛”为标签的泛化,把个案的“某媛”变成女性群体的标签,进而造成女性群体形象被贬损、被污名。这是极不严肃、极不公正的,必须予以制止。


侵害妇女儿童的违法犯罪行为,我们强烈谴责

丧尽天良者,法律决不会放过


2021年7月,重庆一男子为了与女友开启“新生活”,将自己一对不到三岁的子女从15楼扔下,致使两个孩子坠亡。


面对亲生骨肉,面对鲜活生命,怎样的冷血才能作出如此伤天害理的事。对于这样毫无底线的作恶者,法律绝不会放过!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我国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作出了一系列规定,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需要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我们相信正义不会缺席,生命终将得到告慰!


强奸幼女恶魔伏法彰显国家意志


曾备受各界关注的强奸4岁幼女致其重伤案,凶手刘维国于2021年9月被依法执行死刑。


这样的依法严惩,既宣示了法律对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零容忍态度,也有力彰显了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国家意志。对罪行严重的强奸幼女犯罪施以极刑,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那就是,在这个将保护妇女权益、保障儿童优先作为重要价值原则的国度,胆敢以身试法者,必受严惩,绝不姑息。


抨击“塌房”明星,我们引导公众关注事件本质

郑爽的“大瓜”并不是“娱闻”


2021年1月,知名女星郑爽及前男友张恒被曝疑赴美代孕引爆微博,关于“隐婚、离婚、代孕、弃养”等各种议论铺天盖地般袭来。


这份“大瓜”涉及严肃的法律问题:在我国,代孕行为是被明确禁止的。这份“大瓜”关乎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让生育变成对女性的压榨和物化,那么生命将会变成冰冷的交易。孩子不是玩具,子宫不是工厂。这份“大瓜”还涉及严峻的道德问题:身为成年人却缺乏基本的责任感,身为父母却缺乏对生命的敬畏,身为公民却缺乏基本的道德感。“吃瓜”须谨慎,是非曲直要明辨,遵规守法放心间。


四评吴亦凡事件:没有哪个圈是法外之地!


2021年7月,知名男歌手吴亦凡被爆料陷入舆论漩涡。此后北京朝阳警方通报:吴某凡涉嫌强奸被刑拘。


私德不修,人生必难行稳致远,这是铁律。不管哪个圈,是不是顶流,有没有后台,任何人都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违法必究,更是铁律。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污那垢均无处藏身,这圈那圈均非法外之地。


法网恢恢,不可违;人心浩荡,不可逆。任何人,不管如何“顶流”,任何行业,不管如何"贵圈",守法才能行稳,遵德才能致远。灾殃何来,答案已明。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防范以“爱”为名的伤害,警惕脱离职场的风险


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劳动参与率的提升,“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几已成为历史,但“照顾家庭是女性的事”这一成见的扭转却不那么容易。而在“星光”的包装下,做他背后的家庭主妇甚至成了某种“幸福神话”。在某种赞美和粉饰下,全职主妇失去了自我实现的机会,也没能得到最初希冀的爱与幸福。
选择不选择当全职太太,是个人意愿,但是女性参与职场,保留职场的竞争力,还是最有安全感的选择。家庭是推进性别平等的重要场域。无论明星还是普通人,情感婚姻都绝不应当是以“爱”为名、滋长落后性别观念的陈腐温床。


树立正确性别观,我们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

阳刚之气,无分男女


2021年1月,针对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教育部官网发布答复函表示,将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很快,这一消息就冲上热搜。


“阳刚之气”是任何一个拥有完整人格的人都不可缺少的品质,无论男女。而缺乏“阳刚之气”也决不应被贴上类似“娘”“女性化”的标签,这不仅是一种刻板印象,还带有浓重的性别羞耻意味。自古以来,凌云壮志、敢于担当的情怀都不独为男性所有,当前社会中更不断涌现出一批批英姿飒爽、独立潮头的优秀女性,成为践行“阳刚之气”的典范。


被窝还没暖,人心先凉了


2021年10月,某专家提到,“农村娶媳妇难不是小问题,社会开展‘暖农村大龄男被窝工程’很有必要,让广大农村大龄男感到更加幸福。”


关心农村大龄青年结婚问题本无可厚非,但“暖被窝工程”的说法实在太刺耳,所流露的性别观实在太陈腐,与这个时代、这个国家所倡导的男女平等价值观相去甚远。


农村大龄男性的婚姻问题是个人问题、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需要综合施策,“暖被窝”之类的对策绝对是没有出路的下策。


民族大义、大是大非面前,我们立场坚定

事关民族大义,中国人眼中从来容不得沙子


2021年8月,艺人张哲瀚为涉日争议道歉。


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公众人物,都当敬畏历史,鉴往知来。要知道,事关民族大义,中国人眼中从来容不得沙子。任何侵害国家利益、伤害民族情感的言行,决不能容忍,违犯者将为此付出代价。


这样的“审美”出格了


2021年11月,在上海展出的《迪奥与艺术》因为一幅由摄影师陈漫拍摄的照片引发了网络热议。照片中女模特的形象令人极其不适,网友怒批“太阴间”“丑化亚裔”。


美是多元的,中国女性在世界上展现出了多种多样的美。她们从容又自信、健康有活力,她们的每一种美、每一种力量都是对中国女性形象的最好诠释。我们反对“白瘦幼”的病态审美,也拒绝制造容貌焦虑,我们更加反对这些带有偏见和歧视的畸形审美。“以洋为美”“唯洋是从”要不得!


商家宣传、企业招聘出现歧视妇女行为,我们在监督

女人是消费者不是消费品


2021年1月,全棉时代发布的反转广告“深夜回家遇黑衣人尾随,你会用什么方法摆脱”引发网友热议。


事关女性安全,如此严肃的恶性事件,却被商家以所谓的“创意”为说辞,美化犯罪者、丑化受害者。女人是消费者不是消费品,侮辱女性的“创意”广告遭到舆论指责,是必然的。被冒犯的广大女性消费者会用脚投票,不会为侮辱性“创意”买单。


把低俗、歧视当“笑果”,既翻车且当罚


2021年8月,知名脱口秀演员李某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对其没收违法所得225573.77元,罚款651147.54元。


为自己未使用过的产品做推荐,还在发布广告时将女性内衣贴上“轻松躺赢职场”这样的标签,用低俗当幽默,没有意识到其广告语对女性的物化、矮化和歧视,不仅有违社会良好风尚,也有违广告法。这也是又一次向此类低俗广告敲响了警钟:法有禁止不可违!违反广告法,必究!把低俗、歧视当“笑果”,既翻车且当罚!


未成年人保护及教育,我们一直在关注

做好性别教育,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共同发力


2021年6月,一则“女子带儿子进游泳馆女更衣室”的新闻引发热议,此前有关“如何看待妈妈带男童进女厕”的新闻也一度冲上热搜。带孩子的家长往往认为“孩子还小”,而同处一室的其他人则感到不适尴尬。


树立性别意识,家长是第一责任人。尊重他人隐私,母爱不是挡箭牌。营造健康环境,商家不能和稀泥。儿童成长需要父母双方共同发力,孩子的养育、教育不该是母亲的专属责任。当我们今天讨论男童是否能进女更衣室时,实际上也是在呼吁父亲不要在亲子关系中隐身,呼吁社会公共设施能够更加完善。


别让下流的性暗示污染孩子们的世界


2021年12月,有家长反映,一些用户数庞大的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不少涉及泄露未成年人身体隐私信息的短视频。


未成年人自我控制力弱,对淫秽色情内容分辨力低,网络平台利用未成年人身体隐私视频吸引流量的行为令人愤怒!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如何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各个部门、各个群体共同发力,别让如此下流的性暗示污染孩子们和他们的网络世界!


2022已经开启

弘扬社会正气,抨击丑恶现象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我们伴你一路同行



推荐阅读
♦ 呵斥小学生“讨厌”“去滚”的教师被停职,专家这样说→♦ 女报盘点 | 2021年度视频♦ 中国妇女报社推出2021年度女性新闻人物

来源/中国妇女报(ID:fnb198410)

整理/侯晓然

责编/侯晓然

审签/志飞

监制/席淑君

因为公众号平台推送规则更改,请读完点一下“在看”,这样新的推送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点“在看”有“看点”

觉得有收获就点个赞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