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线丨李建国、苏微:同学议事会——培育公民素养的有效路径

李建国、苏微 中国德育 2021-05-26

欢迎点击上方「中国德育」关注我们!

陶行知先生说过:“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将来所需要的公民,即今日所应当养成的学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5年发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这一报告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是制度化学习和在家庭之外实现社会化的第一步,是社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意识教育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担负的责任,而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有着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识别二维码优惠购书

近年来频频被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如:地沟油、瘦肉精、苏丹红等等,都暴露了我国部分企业管理者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守法意识严重缺失。而惊动全国的“复旦投毒案”“彭宇案”“马加爵案”等案件,在拷问道德与良知的同时,也不得不促使我们反思:这些骇人听闻的事件是否也反映出了涉案人员在公民素养方面的缺失呢?

公民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借助教育的力量来培育和形成。在学校里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对公民素养的认识是不到位的,行为表现也存在很大问题。例如:有的学生认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离自己很遥远;有的学生觉得权利和义务是成年人的事,与自己无关;还有学生表现出法治意识的淡薄……有人成绩优异但自私骄傲,有人遇到困难轻言放弃而且脾气暴躁,不会运用智慧去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等等。学生们的这些表现,也都反映了公民素养中的某些方面是有待加强的。

同学议事会现场

在认识到培养学生公民素养的重要性之后,我们致力于建立以亲身体验为主、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培养方式,从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角度,激发学生去参与、去体验,从而培养其公民责任意识,达到提高学生公民素养的教育目的。我校的同学议事会制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一、畅所欲言,培养参与意识

我校在《同学议事会章程(试行)》(以下简称《章程》)中规定:“同学议事会议事范围包含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班级文化、校园环境、学生行为习惯、安全卫生、社团活动等,涉及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同学议事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引导他们用心观察、思考自己的生活。学生们在同学议事会中,因为可以畅所欲言,所以有热情;因为能切实解决问题,所以有激情。


修改发式标准的议案是2010年同学议事会启动后,我们完成的第一个议案。因为我校由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实施全程管理,所以学校沿袭着树德实验中学的管理标准,规定学生入学时的发式只能有三种:男生平头、女生齐耳短发、艺术特长生可以留长发。对于这样的硬性规定,很多学生并不赞成,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女生在入学必须要剪短发时的挣扎和不舍。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班级都在班级议事会上提出了修改发式标准的议案,并上报给了校级同学议事会。校级议事会的学生议员针对这个议案,经过调查、论证、陈述、表决等既定环节,最终通过并将议案送达学校教育处。教育处第一次征求班主任老师的意见时,很多老师都表示改变标准可能会出现管理上的问题,教育处将意见反馈给议员们并否决了这个议案。学生们坚持自己的想法,又再次将议案提出,我们此次征集了家委会的意见,但家长们也并不赞成这个提议,于是议案又一次被否决。但学生们仍然没放弃,他们根据反馈意见,自行设计并呈现出他们认为家长和老师可以接受的发式。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家充分讨论后认为学生们提出的六种发式也符合中学生仪容仪表的规范,议案就此通过。学校将这六种发式写入了《学生成长指南》,通过制度确定了下来。听到这个消息,整个校园都沸腾了,从那以后,学生们都会严格按照自己争取来的发式标准要求自己,违反规定的情况大幅减少。

在这个议案中,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直困扰着他们的问题,开始体会到理性表达、积极参与、努力争取的重要性,也逐渐开始形成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在这个议案中,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直困扰着他们的问题,开始体会到理性表达、积极参与、努力争取的重要性,也逐渐开始形成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二、遵守程序,培养规则意识

最初,由于学生们之前从未参与过类似的活动,听说同学议事会是一个可以畅所欲言、表达意见的地方,就出现了你一言我一语、不遵守议事会流程的现象发生,提出的议案也经不起推敲。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意识到建立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我们在《章程》中规定了议案生成需要完成四个步骤:

1.发现问题,即“议案提什么”;

2.描述问题,即“现象是什么”;

3.分析问题,即“原因是什么”;

4.解决方案,即“建议是什么”。

并且规定,议案提起人需4~8人,成员之间要有分工、会合作。以“描述问题”为例,我们着重引导学生在确定议题后,把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片、文字等形式,有理有据地呈现出来。一开始他们并不擅长这样做,但随着一次次的尝试,学生们逐渐掌握了技巧和方法。例如,在教学楼不能追逐打闹的议案中,学生们为了充分展示问题,在教学楼定位了几个点,定时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数据来说明教学楼哪些地方追逐打闹的现象严重,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对议案的一致支持。

除了教给学生遵守规程、言必有据之外,培养他们的秩序意识也非常关键。我们的同学议事会有一个原则——绝对不能争吵。《章程》规定,议事现场参照“罗伯特议事规则”,辩论双方向主持人表述观点,有序进行质疑和回答,避免了争吵和无序辩论的现象出现。七年级某班曾提出过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议案,大家对此议案有很多质疑,意见不一,但议事现场仍然能保持秩序井然,同学们与议案提起人虽各持己见,但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都能够礼貌提问,并耐心倾听对方的观点。

学生们通过这样的锻炼,也认识到规则意识、秩序意识不但可以使问题更有效率地得到解决,营造一个和谐、彼此尊重的氛围,更是一个人良好素养的体现。

三、团队协作,培养合作意识

同学议事会同时也是考验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过程,特别强调团队的协调、分工与合作,在合作中如何衡量团队成员贡献多与少、做得好与差,更是需要智慧和策略。而辩论过程中的技巧和方法、接纳与宽容也同样能体现一个团队的默契以及每个人的合作精神。

起初,面对提交议案需要做的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很多同学感到毫无头绪,团队成员之间也没有明确的任务分工。作为老师,我们并未直接介入,像以往组织活动一样去给学生分配任务,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让他们自己摸索、磨合,最终找到相互配合完成任务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从议案调查阶段有条不紊的安排中就可以看出,学生们有了很大进步。以八年级某班教室多媒体的议案为例,学生们自己清晰地列出了调查分工环节的任务分配:

××负责调查,了解好的多媒体效果如何,本班的多媒体效果如何;

××负责拍照,收集图片证据;

××负责观察问题出现的时间,收集时间证据;

××负责问卷调查,收集文字证据;

××负责证据汇总、分析等。

可以看到,这个由小组成员共同协商而完成的任务分工表,任务分配明确、有条理。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大家也都能够严格按照亲身参与制订的计划来完成,前期调查很顺利,学生们也因此明白了团队协作的意义。

同时,生成一份好的议案,对学生的调查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在这样的临时小团队中,孩子们朝着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尽情释放他们的天性,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努力解决分歧,使目标在不断的思维冲撞中得以实现。通过观察我们也发现,这个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个“小头领”,他不一定是平时学习成绩最好的,但一定也是个有头脑、有能力、有恒心的孩子,同学议事会为这些孩子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对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很有帮助。

四、推己及人,培养责任意识

通过这几年同学议事会的实践,我们研究了学生们提出的众多议案,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所关注的问题是有差异的。

七年级学生更多关注与自己有密切关联的问题,议案主要是反映自身的需要。食堂问题、吃饭插队问题、运动会项目设置等都是七年级新生常议的问题。 

八年级学生则开始关注同伴,逐渐能够换位思考。在关爱后进生议案的议事现场,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发言,他质疑“优生辅导差生”的效果,他说:“我不想让A同学(一位成绩很好的学生)辅导我,不是他辅导得不好,是我听不懂,跟不上他的思路。我希望能让B同学(一位成绩中等的学生)帮助我,他比较有耐心,能够理解我的困难,我也没有压力。”这位同学的发言不但引发了各位老师的思考,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为学生寻找“相得益彰”的搭档,效果才会更好;更是提醒了在场的学生们,不能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要更加关注周围同伴的感受,用心去理解和关心别人。正是通过同学议事会这样一次次的深入交流,让学生们逐渐养成了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的良好品质。

与八年级相比,九年级学生的议案不仅关注身边的人,而且开始关注学校、社区、社会中存在的问题。2012年,九年级学生提出的“校园文化节,我的爱,我的痛”议案,推动了学校文化节活动形式的改变,也让学生开始以设计者的身份,真正参与到学校活动的策划中。2015年,九年级某班提出的“青少年暴力,痛!痛!!痛!!!”议案在成都市“法律进学校”现场会上议事。这次议案提出的背景,是学生们密切关注社会上反响很强烈的校园暴力问题,并积极思考,于是希望通过同学议事会进行探讨,来提醒自己和同伴,远离校园暴力,这也展示出了学生们逐渐增强的法律意识。2016年上半年,学校把校园内所有桶装水改成了直饮机,九年级学生立即提出了直饮机卫生安全议案,要求学校提供卫生安全证明,并对长期使用直饮机的安全、卫生保障问题提出了管理建议。在这个议案中,我们也看到了学生日益养成的责任意识,感动于他们在初中三年生活中的成长。   

同学议事会已经在我校开展了七年,作为教师,我们与学生共同成长,也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我们发现,在道德认知方面,同学议事会能够给学生充分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的机会,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使学生能够在社会公德与自我需求间找到有效的平衡;在个人素养方面,各种各样的议案让学生走进具体事件中,去体验、思考、表达,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学议事会制度追求学生“行为的规范”和“思想的自由”,强调“让规则意识成为学生素质的一部分”,进而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

正是因为同学议事会带来的正能量,让学生和老师们对这项制度一致认可。有学生说:“在同学议事会中,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对学校管理的看法。”还有人说:“同学议事会让学校的管理中有了我们的声音,关注了我们的想法,让我们感到很有存在感和成就感。”老师们也深有感触。很多语文老师表示,同学议事会让学生经历了信息收集、提取、整合和表达的过程,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培养有促进作用;数学老师则认为,同学议事会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反思的能力;而我们很多班主任老师说:同学议事会让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获得表达的途径,学会表达的方式,对班级管理很有帮助。

2014年,成都市进行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监测,在“公民素养:参与学校事务意识”与“公民素养:民主意识”两个指标中,我校在青羊区抽查的六所学校中位列第一;“校外行为习惯”“校内行为习惯”“想象力”和“情绪行为调控”四个指标也处于区平均水平以上。

学生公民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我们也会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挖掘同学议事会制度的价值,不断探索让学生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变的有效路径!



【作者:李建国,四川省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西区)校长;苏微,四川省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西区)教科室主任】

【责任编辑:何蕊】

【来源:《中国德育》2017年第18期】

【微信编辑:崔倩倩】

声 明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属于本公众号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观点丨李晓东: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三个“必须”

观点丨“掩耳盗铃”还是“直面生活”?——社会事件融入中小学教育

大家谈 | 鲁洁: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

推荐 | 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1-36批全名录(建议收藏)

关注 | 影响儿童教育百年的心理实验

课例 | “爱情是什么”教学实录

征稿 | 2018年《中国德育》固定栏目征稿启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