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丨朱益明:使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同等的尊严和地位——高中生涯指导教育

朱益明 中国德育 2021-05-26

欢迎点击上方「中国德育」关注我们!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指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三大任务: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和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提出了“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要求。由此,实施生涯指导教育成为了各地高中学校的探索任务。但是,如何全面实施高中生涯指导教育,还有待各方共同努力。本文试从需求与问题出发,为全面实施高中生涯指导教育提供一些看法。

一、实施高中生涯指导教育的原因分析

(一)实施生涯指导教育的现实需求

高中是学生个性形成和自主发展的关键期,高中教育必须发挥促进年轻人成长与发展、选择与分流的重要作用。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个体正处于迈向心智成熟的关键期,正处于跨入成人阶段的准备期,他们在思想、心理及其行为方面会有困惑、矛盾甚至异常。因此,在高中阶段提供生涯指导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生涯指导教育有助于帮助和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而科学地了解真实的自我和外部世界。

在普及化的高中教育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必须走出传统的升学导向的选拔(精英)教育、预备(高等)教育模式,必须坚持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发展,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种作用不仅要体现在传统的职业与学术、升学与就业的分流等方面,更要关注激发学生不同潜质、培育学生自主选择、指导学生明确方向、帮助学生奠基发展基础等方面。

事实上,实施生涯指导教育也是国际高中教育发展的一个特点。

1971年时任美国教育部长Marland提出生涯教育计划,强调教育要兼顾学术与职业功能,为升学和就业服务,要在普通教育中建立起职业价值观,培养个人创造有价值的人生。通过实施生涯教育,使下一代在心理上、职业上取得平衡且成熟地发展,使每一个国民成为自我认知、自我实现即自觉有用的人。生涯教育成为了当时美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之一。2008年“美国生涯发展协会”发布的美国生涯发展指南框架,成为了时下美国教育中实施生涯教育的指导体系。美国“21世纪技能伙伴”提出的三项“21世纪技能”中,就有“生命和生涯技能”。总之,美国强调面向学生的生涯指导教育,突出学生学习与生活、工作及其未来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和重要性。

英国同样在学校中高度重视生涯指导教育工作。2003年英国发布“7—19岁生涯教育法定框架”,将生涯教育目标确定为三方面:自我发展、生涯探究、生涯管理。这一法定框架面向学校的生涯教育实施者和协调者,对学校提出了法定义务的生涯教育的课程与教学要求,强调各级学校要依据框架开展公正的生涯教育。

因此,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实施生涯指导教育是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的需要。

(二)改进当前生涯指导教育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全国一些地区的普通高中学校积极探索实施以生涯指导教育为主的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生涯指导教育工作得到了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研究界及社会的广泛认可。2010至2016年间,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与全国10多个省市40所普通高中学校联合开展了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实践行动研究。

随着2017年新高考制度在上海与浙江两地的先行实施,各地高中学校对实施生涯指导教育、职业指导等工作给予了更多重视。但是,当前高中学校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探索与实施,尤其是生涯指导教育的实践,还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的问题在于,生涯指导教育较多地停留在借鉴国外实践的方式方法上,过分注重测试与鉴别个人特质与潜质,过分重视“规划”导向的职业与工作定向。尤其在新高考注重学生选择的背景下,生涯指导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学生选择大学专业与未来职业的“功利性”工具。以生涯规划教育替代生涯指导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生涯指导教育被简化为心理测试与专业选择、职业发展之间的对应关系;生涯指导被看成是新增的分外之事,作为一项活动或者一门新课程而实施;以学校德育的思维与方式实施生涯指导教育,以心理健康教育替代生涯指导教育,在实践中也不少见。更值得关注的是,某些披着生涯指导教育外衣的商业化机构,打着支持高中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旗号,在学校中试图推行他们所认为的生涯指导教育。

目前,高中学校和教师对生涯指导教育还缺少科学而全面的认识,缺少科学实施生涯指导教育的思想与方法。生涯指导教育实践发展没有成为支持高中学校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载体,没有与整个学校课程教学实现有机融合,也没有成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有效手段,更没有成为高中学校变革与转型的思想基础,迫切需要改进。

(三)实施生涯指导教育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

“生涯”(Career)概念最初与“职业”“工作”联系在一起,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生涯”往往就是“职业”的代名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迁,尤其是对人的个体自我价值及其追求的重视和认可,生涯的概念不断得到发展。但是,对于究竟什么是生涯,或者说生涯究竟是什么含义,至今并没有一致的观点。我国新版《辞海》中,“生涯”的解释有三种含义:一生的极限;生活;生计。台湾学者黄中天博士在其著作《生涯规划概念——生涯与生活篇》中通过对“生涯”各种定义的分析,归纳出生涯概念的四种特质:终生性,即一个人一生所拥有的各种职位和角色;综合性,即指一生中所有的职位与角色的综合;企求性,即指个体的生涯适合自身的特质并是个人所希望的;工作性,即个人生涯的工作中心。

显见的是,生涯是过程的、发展的;生涯是多方面的,不只是职业或者工作;生涯是个体的,但也是个体与外部相互作用的产物;生涯不仅包括活动,也包括态度、行为及结果等。

当前,生涯发展理论日趋多样、日趋成熟。其中,霍兰德(John L. Holland)的职业生涯理论与舒伯(Donald Super)生涯发展阶段论影响最为广泛。

霍兰德认为,职业类型可以分为基本的6种: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每种类型都具有各自显著的性格特征,不过,它们之间并没有明确界限。为此,霍兰德建构了职业分类的六边形模型,开发了职业偏好量表与自我指导探索量表,并运用于职业指导和职业咨询实践中。目前,霍兰德职业分类理论广泛用于企业招募员工的实践之中,也用于学校指导学生选择职业的教育活动之中。

舒伯则提出了基于个体生命的“生涯阶段论”与“生涯彩虹图”。他认为,个体经历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和退出阶段等五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个体扮演不同角色,在同一阶段也可能扮演多种角色。由此他描绘了著名的“生涯彩虹图”。舒伯认为,15—24岁是人生第二个阶段即“探索阶段”:需要学校教育、休闲活动、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参与,支持促进个体自我角色的形成、职业探索和选择。这一阶段个体需要在学习、职业之间建立联系或者作出某些选择。这为学校开展生涯指导教育提供了支持。

霍兰德与舒伯的生涯发展思想及理论能够为高中生涯指导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只是,在当今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这些不同文化和不同时空的域外专业理论,并不能完全成为我国生涯指导教育全面实施的足够依据,需要有适合当代中国社会的个体生涯发展理论予以支持。

二、高中生涯指导教育的目标定位

在当前日益变化的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在竞争加剧的过程中,个体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与信念,坚持与坚守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精神与品德,需要有适应变化、促进变化的观念与能力。

(一)立德树人是生涯指导教育的思想基石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新理念引领教育现代化”,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新育人理念,创新育人方式,改善育人生态,提高教师素质,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升育人水平”。

面对日益开放的全球化环境,社会价值观念日趋多元,教育必须更加明确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仅要提升人的发展能力,更需要强化个体对于国家、社会、民族的使命、责任、担当和贡献。

从根本上改变应试、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高中教育问题,必须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出发,并将这种国家的教育要求转变为教育实践和行动。毫无疑问,高中生涯指导教育必须与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紧密联系。因此,必须要以立德树人的要求指导生涯教育的实施和发展,以生涯指导教育为载体,着力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与方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生涯指导教育的核心内容

生活与生涯是一个不断经历、不断调整、不断探索的过程;生涯发展需要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引领。生涯指导教育必须将个人生涯的全面概念传递给每个学生,认识到个体生涯的全面含义与要求,能够将个人生涯与国家要求、社会发展及时代变化等诸多方面联系在一起。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和指示。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发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同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讲话时提出,“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和明天,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让少年儿童成长得更好”。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八一学校时强调:“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显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成为当前生涯指导教育的核心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生涯指导教育的内容体系、实践方法和结果追求,是生涯指导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

(三)培养理想信念是生涯指导教育的优先领域

理想信念是个体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基础和保证。在当代中国崛起的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需求,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一系列论述,为将培养理想信念作为高中生涯指导教育的优先领域,提供了充分依据。2013年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的讲话。他向广大青年提出五点希望,第一就是“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总书记认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

理想信念教育是生涯指导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甚至说是首要任务。要在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主发展的重要时期,让高中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追求和正确的人生信念。学校不只是要关注个人的学习、工作和事业发展,更需要培养他们对社会和国家发展的意识、责任和能力。

理想信念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更是学生生涯指导教育的优先事项。学校要以理想引领与信念培育为先导,全面实施学生生涯指导教育,培育和提高学生生涯发展的技能。

三、高中生涯指导教育的实践建议

高中学校实施生涯指导教育,必须以创新理念为指导,以问题导向为抓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中学校学生生涯指导教育实践体系。

(一)改变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思维

生涯指导教育必须首先将生涯的思想融合到实践之中,改变传统的灌输、说教、传递等教育方式,更多以启发、引导、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参与、思考、表达等各种技能的提高。生涯指导教育需要以学生为对象;需要结合学生的基础、潜质、背景及个体的愿望,体现为学生培育未来发展所需技能与思想的服务理念;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当下的教育成为他们探究与成长的体验;需要关注如何促进学生作为生命的存在与发展,尊重学生作为青少年的生命发展特点。

生涯指导教育与德育的重点有所区别。生涯指导教育重点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家庭、认识国家和认识世界,培养学生未来所需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进而建构个体发展的愿景。

所以,高中生涯指导教育必须超越现有的升学率思维,因为,生涯指导教育不只是专业的选择,更是人生的选择。

(二)提升学校和教师生涯指导教育的能力

必须做好生涯指导教育的学校规划。实施生涯指导教育不仅是学校发展规划设计的思想基础之一,也是规划建设的内容之一。实施生涯指导教育需要考虑学校生涯指导教育实施的主要任务、组织形式、实施原则、人员队伍、经费使用、评价方式等。生涯指导教育在学校工作中必须系统化开展,它不是一件事,不是一项活动,也不是一门课程。

着力提高教师实施生涯指导教育的专业能力。实施生涯指导教育需要教师有正确的思想思维、有服务与冒险的精神、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以及必要的教育与指导技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做“四有”好教师,这些正是实施生涯指导教育中教师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学校不仅要有专业的生涯指导教育教师,还必须要求每位教师具有实施生涯指导教育的能力。

当然,学校实施生涯指导教育的能力要求,还必须体现在学校管理制度制定、课程设置与开发、教学过程与评价、学校设施设备建设等各个方面。

(三)创造开放性的生涯指导教育系统

学校教育体系日益受到外部社会的显著影响。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界限处于逐步淡化或者模糊的状态,学校问题社会化、社会问题学校化,已经成为时代的特点之一。与片面追求升学率思维不一致的生涯指导教育必然要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甚至干扰。所以,实施生涯指导教育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社会环境。

1. 建立科学的人才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但是在当前高度强调竞争的商业经济社会中,学历文凭主义仍占据主导性。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使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同等的尊严和地位,必须成为生涯指导教育的社会共识。

2. 实现学校与家庭的有效合作。生涯指导教育并不只是学校的内部任务,也是家长需要共同分担的责任。家长最了解孩子的各种情况,所以,在对孩子的培养上,家长要与孩子沟通和合作。同时,家长要联合学校教师共同探究和实施学生生涯指导教育,不能再只是关注考试分数与升学结果。

3.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生涯指导教育。生涯指导教育涉及到学习、工作、事业,因此,组织各种行业企业、社会组织、高等学校等参与高中生涯指导教育非常必要,包括提供学生实践机会、向学生宣讲社会现状、与学生开展对话交流等。


【作者:朱益明,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李敏】

【来源:《中国德育》2017年第19期,原标题《论高中生涯指导教育》】

【微信编辑:崔倩倩】

声 明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属于本公众号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回顾丨一周德育观点摘要(2.26-3.3)

观点丨“掩耳盗铃”还是“直面生活”?——社会事件融入中小学教育

大家谈 | 鲁洁: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

推荐 | 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1-36批全名录(建议收藏)

关注 | 影响儿童教育百年的心理实验

课例 | “爱情是什么”教学实录

征稿 | 2018年《中国德育》固定栏目征稿启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