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线丨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以微课程锤炼大品格

章小英 中国德育 2021-05-26

欢迎点击上方「中国德育」关注我们!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快餐文化、虚拟网络等对小学生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一番调查、审视、碰撞后,我们找到了“品格提升微课程”这一路径。


微课程,是指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精炼、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它具有时间短、内容精、容量小、模块化、情景化、半结构化的特点,能更好地实现“人人皆学、处处皆学、时时皆学”的学习愿景。因此,我们关注小现象,从微问题着手,开展微研究,开发小策略、设计小体验、积累小故事,开发“品格提升微课程”,有效促成家长、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共育共生。

一、绘制素养图谱

鲁洁先生说,人本身是人的最高价值,成为一个人,就是人之最高的价值追求,是人存在的根本目的。因而,教育的原点是“育人”,教育的旨归是“成人”。

因此,我们从学生的生命成长出发,找出不同阶段的“品格提升点”,形成“我”和自己、“我”和家庭、“我”和学校、“我”和自然、“我”和社区、“我”和国家这些不同序列的素养图谱,主要依据是:

核心素养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品德课程  梳理各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找出与六大核心素养相关联的点,以便拓展。

儿童生活  从了解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始,寻求已有生活经验与品格提升的最佳结合点,捕捉、提取和开发有教育意义的内容。

以上几方面相互联系、互相补充,我们通过提取、整合,形成了清晰的品格提升素养图谱(见图1),并以此作为微课程开发的依据,努力实现与学生的心灵对话,使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图1  品格提升素养图谱

二、建立微课程库

我们组织德育专家、优秀教师、家长代表以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组成一个极具活力的“品格提升微课程”开发团队,并实行动态管理,努力达成“十百工程”:

百部微课视频  视频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可控性等特点,能将音乐、图片、动画等资源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

百段语音视听  经典的文学作品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因此,我们精心选择能直抵儿童内心世界的篇章片断,制作成有声的音频,开展亲子“每日一听”活动,让儿童的心灵浸润在文字的情韵中,想象得以丰富,胸怀得以开阔,思想得以升华,品格得以提升。

百项情境活动  我们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实践活动,利用每周一天的“无作业日”、每周的双休日、每月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寒暑假,积极引导亲子、师生展开体验活动,让他们感受高尚的情怀、科学的方法、美好的德性,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自我追求。

百个创意生活  我们开发了“手工课程”,指导学生物为我用,变废为宝,美化生活;开发了“游戏课程”,指导学生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开发了“实验课程”,指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观察中探究,感受科学的神奇魅力;开发了“发明课程”,指导学生用科学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感受、发现创新的神奇。

百本物化读本  我们激励教师、家长,编写图文并茂的指导读本,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研究兴趣,掌握研究方法;我们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某个小的研究项目,通过坚持不懈的思考探究,及时记录过程,形成自己的研究报告,在成功体验中增强研究欲望,在不断累积中提高研究能力。

百处物型课程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环境本身即是课程,有人称之为物型课程。我们用发现的眼睛,挖掘花草树木的内涵,解读人文景观的意蕴;用智慧的双手创建天人合一的地表文化,打造空间文化、长廊文化、厕所文化,使之体现匠心之美、人文精神和儿童情怀。

百部微型电影  在家校的协同配合下,拍摄教育微型电影,并定期举行微电影网络展播,在吸引学生的同时,让微电影中蕴含的精神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百封亲子家书  亲子家书是有温度的教育载体。我们将亲子家书常态化、系列化,形成亲子家书资源库,并编写成册,使更多的家庭受益。最后,把精选出的亲子家书放在网络上进行共享。

百本成长手记  我们广泛收集亲子教育、名人家教等教育手记,根据理论指导、方法引领、问题索引等方面进行分类整理,梳理成册,用以指导家庭教育,引领学生精神成长。

百名大成学子  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因此,我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寻找发现校园里的优秀学子,挖掘他们的动人故事,通过讲述、访谈、微电影等方式,让他们走进每个学生的视野,在校园里营造“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的良好氛围。

三、探寻实施策略

建设一个平台  各种新媒体技术和移动终端,使学习者不再受到学习地点和空间的限制,移动学习已经变为现实。我们加大投入,学习最新技术,建设一个实用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微课程使用平台,保障信息的传递畅通快捷、安全健康。

张开两个翅膀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行合一是道德的高地。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既重视引导学生“知”,也不遗余力地促其“行”,最终实现从文本走向人本、从独白走向对话、从知性走向德性、从灌输走向涵养的转变。

坚持三个原则  第一,体现儿童化。一切活动都以儿童为基点和起点,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作出契合儿童实际的安排。第二,体现生活化。学生真实的生活是最好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在“儿童现在生活的河流里,引入一股他们未来生活的水流,要把我们藏匿在遥远地方的教育目的的种子种植到生机勃勃的儿童生活的心田”。第三,体现开放性。微课程资源是循环使用的,且处于不断优化的过程,每一次使用教学微课程资源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打造四种形式  根据微课程不同的内容,通过不同形式组织师生、亲子的学习活动。其中,常态化实施有四种形式:一是家长登堂。每周三下午,开辟“家长讲坛”,邀请家长轮流到孩子所在班级讲述某一微课程,让家庭和学校成为一个团队和整体,变换的是执教教师的身份,不变的是“以儿童为本,为生长而来”。二是小鬼当家。每周一个晨会,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某一微课程,轮流登上讲台,与伙伴共同学习探讨。三是在线互动。利用信息平台,让亲子共同学习相关微课程,并在线发表意见,实现亲子之间、家庭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在碰撞中深化认识。四是现场直播。请家长拍下真实的活动照片和视频,发布到相关平台,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动态,实施相关引导。

实施五种评价  我们通过以下途径对学生进行评价。一是积分商城。根据必备的品格内容,设计行动评价星级卡,实现动态评价。二是情境测试。通过网上虚拟测试和生活实景测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判。三是星级评选。通过对学生的品格进行量化,每个月每学期评选出品格之星,予以表彰。四是成长档案。建立学生个性档案,将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取得的成功等归类存档,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五是个性展示。通过“大成小秀”舞台,让学生展示发现自我、寻找自我、发展自我,进而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品格提升需要守望。为此,我们将不断创生家校协同的“品格提升微课程”,促进学生品格锤炼与核心素养的全面养成。


【作者:章小英,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李 诗】

【来源:《中国德育》2017年第19期】

【微信编辑:崔倩倩】

声 明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属于本公众号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两会丨守护红领巾刹住恶搞风 宋华英委员建议:立法重塑少先队组织严肃性

观点丨“掩耳盗铃”还是“直面生活”?——社会事件融入中小学教育

大家谈 | 鲁洁: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

推荐 | 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1-36批全名录(建议收藏)

关注 | 影响儿童教育百年的心理实验

课例 | “爱情是什么”教学实录

征稿 | 2018年《中国德育》固定栏目征稿启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