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线|柯常达:学生情绪管理之“他引”与“自控”

柯常达 中国德育 2024-03-18
欢迎点击上方“中国德育”关注我们!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升学压力、唯文凭论等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很多教师只重视学生的认知教育、智能发展与学业成就,忽略了对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然而,情绪管理能力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也指出要“引导学生学会恰当地表达情绪,学会对情绪进行有效管理”。



一、认识情绪要基于客观性,理性分析


学者张春兴认为,情绪是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激动状态;此种状态虽为个体自己所能体验,但为其控制,对个体行为具有干扰或促进作用,并导致个体生理与行为的变化。正因为情绪不易控制,且可能产生干扰或促进作用,所以对情绪,特别是有干扰作用的情绪进行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朝气蓬勃但又年轻气盛,往往很难管理好情绪。名师王晓春曾告诫年轻教师:“发怒解决不了问题,更不能增长智慧,还可能让问题变得更糟糕。”对于教师是如此,对学生难道不是这样吗?

因此,我尝试去教会自己的学生:遇到事情不要冲动,冲动是魔鬼;先让自己冷静下来,退一步海阔天空,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情绪之因要重视

受到刺激才会产生情绪,所以有情绪必有因,只有找到因,才能对症下药。所以我给学生渗透一种理念:要破解情绪难题,必须寻根溯源,找到情绪的导火索,不找到导火索,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情绪本质上可以说是一种能量,而这种能量必将导致生理与行为的变化,因为能量不会平白无故消失,最多的情况就是被转化、被使用或被释放。有些积极的情绪可以被转化为正能量,比如开心、喜悦、快乐可能被转化为助人的行为;有些消极的情绪如果被善用,也可能推动个人成长,比如学生一次考不好,表现为伤心、愤怒,如果这些情绪被好好使用,就能化悲愤为力量,成为推动个体成长的力量;而被释放则可能是积极释放或消极释放。

所以,管理情绪一定要重视并找到情绪之因,才能处理好情绪带来的能量。

2.情绪之因要分类

找到情绪之因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情绪,从而才能更好地应对和管理情绪。而分类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所以要更好认识和应对情绪就要学会对情绪之因进行分类。分好类,才能好应对。

首先是无法改变类。这类事情引起学生的情绪变化往往深刻且持久,比如在期末考试这类大考中非常努力却又发挥不佳的学生,他们容易受到打击,而且会严重影响后续的学习状态,特别是下一次的重大考试,因为他们可能存在着“情绪阴影”。这类学生一定要加以引导,让他们认识到既成事实无法改变,从而投入到新阶段的学习中。

其次是尚有余地类。有些事情看似僵局,但其实解决问题尚有余地,比如竞选班干部没选上,其实完全可以主动再争取一下。

最后是必须解决类。比如和同学有矛盾,就应该主动去解决,而不是听之任之,带着不舒服的情绪学习与生活。



二、处理情绪要富有建设性,立足长远1.讲求方法

引导学生情绪管理,除了要让学生从客观上理性认识情绪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情绪的应对与处理了。所以要让学生懂得处理情绪的基本方法。

面对已无法改变类事件为因的情绪,应当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剖析与质问,通过改变自身认知来管理情绪。实际上,人的情绪与自己的认知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比如学生因为考试成绩差心情不好,说明学生在自我认知里觉得自己应该考出更好的水平。可以说,学生之所以会产生消极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没能对那些引起其情绪的事件有一个恰当的认知。因此,改变学生这类消极情绪的关键就在于改变学生的非理性认知,让学生进行自我剖析,更新并纠正自己认知中的偏差,转而用更加恰当的思维方式来理性地看待情绪之因,其情绪就会好转、心情就会改善。

另外,面对以尚有余地和必须解决类事件为因的情绪,应当引导学生加强对事件本身的主观体验与客观分析,从而能够从多角度来看待事件,帮助学生领会和感悟自己在所经历事情中的责任。比如在竞选班干部上,可能自己确实不适合某个岗位,比如和同学产生矛盾的原因是自己的冲动。由此,引导学生勇敢直面情绪而非逃避情绪,从而更好地应对情绪、管理情绪。

情绪是一种能量,一旦某种情绪无法被使用或转化,也要教会学生进行合理的释放,比如运动、找人倾诉等等,切莫消极对待,藏于内心,长久郁郁,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成长。

2.总结经验

教师引导学生情绪管理还要有大格局,就是要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任何一件激发学生情绪的事情,不应当在学生情绪处理完后就立即被束之高阁,遗忘了事。教师要尝试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件事情带给我们情绪的同时,也一定会或多或少带给我们一些经验与价值,所以在情绪平复之后,学生要学会对事件进行总结,提取收获,不断增强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乃至为人处世的能力与水平。所以,我常常在学生碰到事情时传递给学生这样一种理念:这件事一定会有收获。

比如我的班上曾经有一个学生,在班级刚刚组建的时候,我让他们自荐当班干部,这个学生英语很好,想自荐担任英语科代表,但后来班级公布的科代表名单没有她。没想到课上还表现一切如常的她,下课突然来办公室对着我嚎啕大哭,她说她自己忘了交表,都怪自己,她很想当英语科代表。也许在教师心中,谁当科代表都差不多,小事一桩,但是在学生心中,没当上科代表,却可能是大事一件。我意识到一定要引导好这个学生的情绪,不然可能会影响到她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于是,我告诉她:“你现在这么哭没什么用,是不是想想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她立即停止哭泣,疑惑问道:“不是定了吗?”我说:“你不妨试着去找找英语老师,说不定她需要两个英语科代表。”她脸泛惊喜:“好!”说完就往英语老师那里跑去。说实话,又有哪个老师能忍心拒绝这么积极的学生呢,英语老师自然欣喜答应。

我没有放过这次小小的情绪处理事件的教育机会。等她回来跟我确认英语老师答应她的时候,我跟她一起分析了这件事。我告诉她这件事虽然解决了,但是不能就这么放过,并和她一起总结教训和经验:第一,对自己这么重要的事,不能马虎大意,不然就会失去很多机会;第二,遇到事情,不是情绪泛滥、手足无措,而是要冷静地想想办法;第三,看似不可能的事,有时候再勇敢试一试,再努力一点点,可能就做成了,要有信心。



三、引导情绪要隐含智慧性,帮助有度
1.建议而不是强制

人是社会性动物,情绪情感的表达是最基本的表态之一,引导学生情绪管理是一种软调节,而不是硬杠杆,切不可强制,而应当是建议。实质上情绪是不分对错的,只是有时候人的表达表现方式让外界难以接受,就容易遭到冷遇或谴责。作为教师,当学生产生不那么符合常态下社会行为规范所强调的情绪表现方式时,千万不能一味地否定,甚至排斥,那将使学生丧失领悟表达情绪是人之常情、没有对错之分,但是可以更恰当表达的机会。

当学生出现过激的情绪之时,教师首先应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接纳,然后再慢慢进行处理。面对学生可能是冲动、也可能是负面的情绪时,教师要在内心锚定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表现,然后用给予建议的方式,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情绪,接纳教师的建议,逐步找到潜在的蕴藏着的情绪转化可能性。

2.有时候可以装傻

引导学生情绪管理有很多智慧,建议是一种,装傻也是一种。什么意思呢?学生也有自尊和隐私,特别是中学生,他们已经有了最基本的尊严感知。当学生在情绪表达的时候,他们很可能流露出一些超出平常的行为、语言,交谈过程也会透露出一些不为人知的隐私,这些都是平时难以见到,更可能是学生难以启齿的。而在情绪的推动之下,他们在不经意之间产生那些行为、语言或者透露那些隐私,既是即兴的,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对教师的一种信任。所以,教师切不可在引导学生情绪管理之时或之后辜负了这份可贵的信任。

正因为如此,有时候我会装傻,出于对尊重学生隐私的目的,我表现得健忘:有些事情记得很清楚,而有很多事情都记不得。这让学生不会在日后接触时显得那么不自然。

3.多留一点空间

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高效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认知、体验与践行,完善自己的心理机能,构建优良的心理品质。而引导学生情绪管理正是当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所以,我提倡引导学生情绪管理还要给学生留一点空间,多一些启发,这也是一种智慧。给学生留一点空间,让学生能够自主地以合理的方式进行情绪的调节,有助于引导学生体会到情绪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完全可以将情绪管理的方法方式运用于生活中的更多事情,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而有益。



◆  ◆  ◆  ◆  ◆  

 

【作者:柯常达,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

【来源:《中国德育》2020年第3期

【责任编辑:孙格格】

【微信编辑:何 蕊】

 


声 明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属于本公众号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推荐阅读

新刊速递丨中国德育2020年第9期

征稿∣“第一线”栏目教学实录板块征稿启事(长期有效)

推荐 | 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片目第1~39批全名录

征稿|2020年话题栏目征稿

德育40年·盘点∣40件德育大事(政策版)

观点|刘次林:道德测评——科尔伯格的贡献

第一线|王志刚:班主任应如何开发学校晨会课程?

讲堂|任苏民:落实立德树人——叶圣陶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荐读|傅国亮: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品德教育

征稿 | 2020年固定栏目征稿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2020年杂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