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线|郑国强:面对学生问题,班主任需要做好的七道选择题
在日常教育中,班主任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师生、生生交往中的人际问题和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违规违纪等。积极面对学生问题,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一项必备能力。班主任如果无法及时正确地处理好学生问题,不仅会影响到班级、学校和班主任个人的声誉,更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处理学生问题时,班主任的立场,即班主任以什么身份、从什么角度、采用什么方法去处理学生问题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处理学生问题时,班主任应时刻关注自己处理学生问题时所持的“政绩观”,应时刻反问自己:“我这样处理是为了学生还是为了我自己?”虽然面对这样的提问,几乎所有的班主任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肯定是为了学生。”但在碰到各种问题时,很多班主任会有意或无意地放弃学生。
学校要举行广播操比赛,为了公平,要求全班每一位学生都要参加。在班主任陈老师的组织下,同学们都在努力练习,但是随班就读的豪豪同学反应慢,动作总跟不上。尽管陈老师帮助豪豪同学训练了两周,但效果还是不明显。广播操比赛马上要举行了,如果让豪豪同学参加比赛,班级肯定获不了奖。怎么办?陈老师突然想到了学校的一项规定:如果广播操比赛时,学生生病,而且有医院的证明,可以不参加比赛。结果广播操比赛那天,豪豪同学真的“被生病了”,陈老师的班级也如愿获得了广播操比赛一等奖。
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经常会面临各种抉择,这恰是班主任教育观的体现。陈老师在广播操比赛中,就面临“政绩观”的考验:班级的名次和班主任个人荣誉至上,还是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陈老师最终的选择,表面上看起来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班级,但是否为了集体就可以放弃某个孩子?陈老师是否考虑到豪豪同学也有感情,也有自尊,更有想融入班级集体活动的期望呢?陈老师能否为了孩子放弃某些荣誉呢?能否引导全体同学形成积极、正面的班级荣誉观呢?能否利用比赛的契机,激发学生关心和帮助个别落后的同学,对他们在动作技能和班级融入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打造互帮互助的班风呢?在班集体建设中,有些班主任关注的是“领导是否满意”,有些班主任在乎的是“学校的评价标准”。有些班主任没有去想“我应该怎样促进学生的发展”。于是,有些班主任就把学生作为班集体建设的“道具”,让学生帮助自己完成任务,获得荣誉。有些班主任眼里没有学生,处理各种问题也不会想到学生。这样的班集体,即使获得再多荣誉,即使再“成功”,也是失败的,班集体建设需要所有学生回归。
碰到学生问题时,很多班主任都会迫不及待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顾不上或没有意识去寻找原因。在校园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有学生来向班主任请教问题,很多班主任都会很积极地告诉学生应该怎么解决,很少有班主任会先问学生,这个问题学生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其实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有时原因找到了,答案自然就出现了。
某班班主任发现班里的学生经常顶撞他,于是专门开了一节“学会尊重”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懂得顶撞老师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但发现班会课效果并不明显,顶撞他的现象还是非常普遍。
这节班会课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就是班主任没有先去了解学生顶撞他的原因,而是马上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如果对策与原因不吻合,效果自然就不明显。学生顶撞老师,有时问题可能出在老师身上,老师有时可能没有了解真实情况,冤枉学生了;有时老师会带着“成绩的有色眼镜”看待不同学生,对学生也不公平;有时老师提出的任务是学生无法完成的;有时老师会讽刺、挖苦学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有时只是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老师误以为是顶撞。即使学生顶撞老师,问题出在学生身上,不同的学生原因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可能刚好发生过亲子冲突或同学间的矛盾,心情不好,迁怒于老师;有的学生可能想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有的学生可能想引起老师的注意;有的学生可能是对老师能力提出质疑;有的学生可能缺乏教养,不知道尊重老师。如果学生顶撞老师的问题出在老师身上,那就需要老师进行改变;如果问题出在学生身上,那就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原因,找到相应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日常教育中,班主任经常会秉持专业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的教育行为。但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有时可能会碰到学生拒不配合、死不认错,甚至还顶撞班主任的行为。在进行家校沟通时,班主任也经常会碰到一些蛮不讲理、无理取闹,甚至会把一些责任强加到班主任身上的家长。班主任也是普通的人,面对自己付出很大努力后还未有改善的学生,心中难免会有一种怒其不争的怨气;面对不理解不配合自己的家长,有时心中难免会产生不被理解、觉得委屈的心理。当班主任有情绪时,如果不及时进行调节,如果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有时就会失去理性,做出一些非专业的教育行为。
在自修课上,班主任田老师发现小强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漫画书,田老师走到小强身边,轻声说:“把书给我好吗?”小强吃了一惊,连忙把书塞进自己的抽屉里,并把头埋在桌面上。田老师加重语气说:“把书拿出来!”小强仍无动于衷。“那老师自己拿了!”田老师生气了,伸手去拿,小强忙用手挡住抽屉边,不让田老师的手伸进去。田老师大声说:“那我请学生处刘老师来拿了!”小强依旧不松手。田老师最后警告说:“再不拿出来,我现在就打电话给你爸爸,叫他来拿!”小强仍默不作声。田老师一气之下,边说“竟然有这么大的胆子”,边推开了小强,随后当众撕毁了那本书,同时狠狠批评了小强,并警告小强“以后不要把我的话当放屁”。
在自修课上看漫画书,如果确实违反了纪律,班主任有权利制止、批评这种行为。但是田老师在碰到拒不配合的小强,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时,慢慢地被小强激怒了,当情绪上来时,其言语(胆子、放屁)和行为(推开小强和撕毁书)有违师德。田老师应该反思的是,当初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是没收这本书还是终止小强看漫画书的行为?答案自然是后者。那么,当小强把漫画书塞进抽屉时,班主任的目的已经达成了,就可以让小强先继续自己的学习,课后可以再去关注漫画书的内容以便跟进,再去教育小强要遵守课堂常规,等。当小强拒不交出书时,班主任为了一个学生的行为影响全班同学是否合适?是在课中解决呢还是课后解决?是单独与小强交流呢还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交流?当班主任自己无法解决问题时,动不动就把学生处的老师以及家长搬出来是否合理?家校沟通和合作的最佳时机是什么?当班主任有情绪时,是马上调节情绪还是发泄情绪?
碰到学生问题时,有些班主任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总会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去,没有想到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反思自己需要完善的地方,这样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完善和提高,同时也会给学生起到不好的表率作用,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学校开展“文明班级”评选活动,但是刘老师带的班,近一年来没被评上过一次。为此,刘老师专门召开了一次班会课,希望班级学生对照“文明班级”的评选条件,寻找差距。班会课上,同学们寻找差距,分析原因,最后纷纷把矛头指向了班级的几个后进生,指责他们经常在“文明班级”评选中被扣分,拖了班级的后腿,但几个后进生并不服气,顿时,班会课的气氛非常紧张,大家都在相互指责和埋怨,班会课变成了“批斗会”“指责会”。
班会课需要班主任适时进行价值观的指导和引领,当很多同学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时,需要班主任及时进行引导,而引导最好的方法就是榜样示范。学校开展“文明班级”评选活动,自己所带的班近一年都没被评上过一次,这绝不仅仅是几个后进生造成的,肯定跟整个班级都有关系。班主任是否应该反省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有没有及时发现问题,有没有及时进行整顿,等。在寻找差距、分析原因时,同学间的相互指责和埋怨说明了班级的舆论氛围存在问题,也反映出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没有营造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班级风气和良好的班级舆论氛围。即使问题主要是出在几个后进生身上,全班同学有没有及时关心、帮助过这几位同学?在处理这起事件时,班主任应马上进行自我批评,把没有评上“文明班级”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并进行检讨。这既是自我批评、自我反思,同时也给学生一个榜样和启示,即如果班级存在问题,每个人应先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反思自己有没有及时关心和帮助班里的同学,反思自己在班集体建设中的责任,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效仿,才会从自身出发去寻找原因,而不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学生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解决学生问题时,班主任不能期望用一两次谈话就能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也不能期望用一两种方法就能解决学生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复杂的个体,学生的问题还经常会出现反复。当学生出现问题时,班主任要寻求多种方法不断进行尝试,这样才能找到适合每个学生的方法。当找到适合的方法后,班主任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多次尝试,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当班主任想尽各种方法在学生身上都起不到效果时,也不能垂头丧气、丧失信心、轻言放弃,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会有适合他的方法的,有时可能我们还没有找到而已。
有一个随班就读的女孩,因为身体缺陷,学习始终无法跟上全班同学的节奏。安排实习时,班主任王老师先让她去医院做导医员,但由于引导不清楚,没几天就被医院退回。王老师又介绍她去玩具厂,不幸的是,她又被老板辞退了,原因是做玩具手脚太慢,产品质量也过不了关。后来,王老师又介绍她去环卫局,结果又因为马路打扫不干净被退回。王老师先后帮她找了多家单位,但无一例外,都半途而废。女孩向王老师哭诉,觉得自己没有一点前途。但王老师并不气馁,不停安慰鼓励女孩,最后帮助女孩成功地在一家残障人用品店完成了实习任务。毕业后,女孩又被这家残障人用品店聘用,后来成为店长,现在女孩已经在多个城市开办了残障人用品连锁店。
当女孩连连失败,觉得自己前途渺茫的时候,班主任是不是也放弃了呢?这时女孩最怕听到班主任的一句话是“我已经尽力了,我对你已经没办法了,我已经放弃你了”,这句话对学生来说是致命的。我们始终要对学生充满信心,我们要相信“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能适合种豆子;豆子也不好种的话,撒上一些荞麦种子一定能开花。因为一块地,总有一粒种子适合它,种子也终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当女孩在医院做导医员受挫时,我们应该安慰她:“满肚子的东西,有人倒得出来,有人倒不出来,没有必要为这个伤心,也许有更适合你的事情等着你去做呢。”当女孩在玩具厂和环卫局受挫时,我们还要安慰她:“手脚总是有快有慢的,别人已经干了好几年了,而你一直在学校读书,怎么能跟熟练工比呢?”同时,我们还要继续为女孩寻找适合她实习的单位,直到她成功为止。“班主任要用一百种方法来教一个孩子”。班主任对学生那份恒久而不绝的信念和爱,就像一粒坚韧的种子,总会出现执着生长的奇迹。
班主任从事的是一份充满爱心和责任的职业,“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无所保留、永不求回报的情感。甚至,有时班主任对学生的这份情感会超出班主任的责任权限,班主任会无怨无悔地承担本不该由他们承担的一些责任。
深夜,班主任接到班上女生小涵打来的电话。小涵的父母因为感情问题正在闹离婚,天天晚上在家里吵得不可开交,而争吵的焦点就是争夺小涵的抚养权。小涵既爱妈妈又爱爸爸,她不希望家庭破裂更无法去面对抉择。现在她非常害怕他们会继续吵下去,于是趁她父母还在大吵的时候悄然离家出走了,然后在大街上打电话向班主任哭诉,并说自己再也不愿意回家去了。面对这种情景,班主任该如何处理并帮助小涵呢?
深夜接到小涵在大街上打来的电话,班主任首先要确保小涵的安全,要引导她到安全的地方去,如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或24小时值班的保安室或银行自动取款室里,这是班主任最起码要有的安全意识。在找到小涵后,有些班主任出于对小涵的关心,会主动提出让小涵当晚住到自己家里;或当小涵提出想住到班主任家里去时,有些班主任也会毫不犹豫地答应她。此时,班主任应该反省的是,这样的做法是否超出了班主任的责任权限,我们千万别忘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他们才有权决定孩子的去处。所以不管是班主任主动提出还是小涵提出,我们都要告诉小涵,父母是她的第一监护人,小涵借宿班主任家里必须要先得到父母的同意。当小涵稳定情绪后,请求班主任去劝说父母不要离婚时,有些班主任又会毫不犹豫地答应小涵,还美其名曰“这是积德的事”“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劝和不劝离”。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劝说父母不要离婚是否是班主任分内的职责?班主任是否有权介入家庭的纠纷中?班主任不能把自己本该承担的责任推到家长身上去,如叫家长批改作业,叫家长教孩子学拼音,叫家长给孩子听写,一点点小事就把家长叫到学校里来,等,但也不能把不该自己承担的责任揽到自己的身上来,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权限,不能超越自己的权限。
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做到最好,总是把眼光盯在学生的缺点上,希望能帮助学生改正这些缺点,做到尽善尽美。但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总是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班主任总是带着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学生,那么他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会变得消极,他的眼中只有学生的缺点,看不到学生的优点。
有学生向班主任反映:小王、小刘、小明建立了QQ群,每天分工做不同的题目,然后把答题过程与答案传到QQ群里,大家相互传抄。班主任找来了这三位学生询问情况,小王说:“每天的作业很多,经常要做到十一二点,分工做的话,每天我能早睡两小时,爸爸妈妈也知道的,他们都同意的。”这时,作为班主任的你会怎么处理?
当班主任处理这样的学生问题时,如果眼里只有“答案传到QQ群里,大家相互传抄”“爸爸妈妈也知道的,他们都同意的”,他会认为这三位学生相互传抄作业,家长还同意孩子传抄作业。于是,他会批评这三位学生,解散QQ群,教育家长重视孩子的问题,等。班主任是否留意到了学生积极的方面?分工做不同的题目,是否隐藏着一种分工合作的精神?把答题过程也传到了QQ群,是否能指导学生怎样利用好这些答题过程和答案?是否能指导学生怎样去“抄”答案?是否能把QQ群“变废为宝”,变成师生一起讨论交流学习的群?如果班主任能带着一种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错误,就会发现学生都是可爱的,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许许多多的闪光点,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就会心情愉快地走近学生,亲近学生,就会发现许多促进学生发展的契机,就会把消极因素转化为教育学生的积极因素。
班主任在面对学生问题时需要教育智慧,这种教育智慧是班主任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风格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反映在班主任处理学生问题时所持的各种教育立场中。
◆ ◆ ◆ ◆ ◆
【作者:郑国强,浙江省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来源:《中国德育》2019年第4期】
【责任编辑:孙格格】
【微信编辑:宋 芳】
声 明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属于本公众号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2020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