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肉丸子遍地开花,人类才有前进的动力
本周要给大家介绍的古菜叫做“空心肉圆”,是一道看似偷工减料,实际事倍功半的大肉丸子。菜品制作很简单,菜谱在最后,不必多说。
今天就主要说说丸子吧。
我们亲手复原的古菜,空心肉圆
图片来自:《祖宗的食谱》2019年周历
小球球什么的,最可爱了
丸子是谁发明的?
这显然已经不可考了。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丸”这个字,最早肯定和丸子没关系,而是指小球。
图片来自:《樱桃小丸子》
《庄子》里有个故事,说孔圣人碰见一个老头拿着长杆粘知了。长杆到处,知了无一能逃。
孔圣人问老人,怎么能粘这么准?老头说:“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 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意思是说我在长杆上摆两个泥球儿,练到两个都不掉,粘知了就很少失误了。后来又继续练到放三个五个都不掉,再粘知了,那不就像从地上捡起来一样简单吗?
盛夏乐趣:粘知了
后来“丸”字的词义有了扩张,可以用来指代药丸或者弹丸,也可以名词动用,表示“制作小球”。
过去有个词叫“丸熊”,形容贤母教子有方。这是个什么故事呢,是唐朝有个姓韩的妈,为了能让孩子夜里读书不犯困,特地用熊胆制成药丸给孩子吃,吃完就能观书待旦。
也不知道那孩子能成功熬大夜是因为熊胆有兴奋物质,还是因为太苦给苦精神了。反正对于这种不让少年儿童休息的行为,我们并不鼓励。
当然了,小球这种可爱的东西人人都喜欢,所以“丸”字也衍生出了不少可爱的用法——比如“丸子头”,蓬松怡人,减龄装嫩,眼下再流行不过。
图片来自:《美少女战士》
我们的近邻日本朋友,从唐朝学走了汉字,在一知半解的基础上大开脑洞,产生了很多中国没有的用法。
比如他们喜欢管小孩子叫做“某某丸”来表示亲昵,感觉有点像我们这的“死小明”、“臭小亮”什么的……领会精神啦。
我们都知道的一休大师,小名儿就叫“千菊丸”。
图片来自:《聪明的一休》
再比如,大蛇丸(误),emmmm...
图片来自:《火影忍者》
全球共同进化,遍地开花
肉丸子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对此大家说法不一,有人说四喜丸子是唐代张九龄为庆祝夺得状元而发明的,这和乾隆到处给小吃起名的路子差不多。
不过丸子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个问题不大。而且丸子是在全球各处遍地开花,一同进化的。
四喜丸子,看饿了
西方和中国虽然都做出了丸子,不过据推测,双方目的完全不同。
西方发明丸子主要是怕浪费零七八碎的动物食材,不管是肉、鱼、内脏,剁碎搓成球,好吃又好看。而中国人民发明丸子,恐怕更多是为了追求口感上的新颖,毕竟我们是有“炒”这种工艺的,碎肉怎么会浪费,炒个咸菜丁也很好吃嘛!
要说当今世界最著名的肉丸子,就要算瑞典肉丸了。在全世界的宜家商场里,都不难吃到这种美味。
瑞典肉丸
然而,瑞典的肉丸其实也是舶来品。
在17世纪末,瑞典是北欧最强的国家之一,难免四处出兵侵扰一下。肉丸子就是在出征过程中从土耳其带回来的,在土耳其当地,这种肉丸叫köfte。
译文:事实上,瑞典肉丸是根据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于在18 世纪从土耳其带回来的菜谱做的。咱们还是尊重事实吧!
图片来自:twitter
有学者认为,流行于南亚、中东、希腊和巴尔干地区的肉丸子kofta是土耳其köfte的亲妈,而kofta又有记载源于波斯。
所以可以基本推断——东方丸子的发源中心无疑是在古代唯一发达的中国,而西方丸子的发源中心是在波斯。
Kofta并不是圆形的,这和中国四川的刀尖丸子很像
图片来自:seriouseats.com
除了瑞典肉丸,著名的丸子还有Faggot。
这是英国传统名吃,说白了就是用内脏做的丸子——心肝切碎,加上洋葱和调味料,然后烤烤或者煎一下就可以吃了。
谁说英国人只会吃炸鱼薯条?他们相当重口味
图片来自:seriouseats.com
和大部分欧洲烤丸子不一样,波兰的Pulpety是一种煮丸子——牛肉或猪肉,掺上莳萝捏成丸子,放在酸奶油、胡椒之类的酱汁里煮熟。
Pulpety
图片来自:seriouseats.com
至于东方,东南亚的鱼虾丸子、日本的章鱼丸子、台湾岛的百八十种各色丸子都比较常见,就不多说了。
章鱼小丸子
图片来自:123rf.com.cn
口感到位,形式也不能差
和西方人在食材和口味上的钻研不同,中国的丸子,纯粹是为了口感而存在的。
古人发现,如果把肉切碎打烂,肉会出现一种神奇的Q弹口感,是成块的肉所不能提供的。在这条路上,广东、福建一带的同胞走到了极致。
《食神》中超Q弹的牛丸
其实这种口感是来源于肉类里的几种肌纤维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是盐溶性的,在盐的环境里通过搅拌摔打,形成一种黏黏的胶体状结构,煮熟后就会非常弹。
所以打这种丸子的时候一定要加调料进去,不仅是为了调味,还为了让它更有嚼头。
有追求弹的就有追求糯的。狮子头是糯丸子的代表,肥肉和面的使用让狮子头远离了瘦肉的质感。
这种丸子当然就最适合做汤喽。
蟹粉狮子头
图片来自:全景网
除了追求口感差异,人们还会在形式感上玩各种花样。比如今天教大家做的“空心肉圆”,就是丸子的一种典型思路。
袁枚老先生选取了猪油块作为丸子芯儿,随着蒸熟的过程,猪油融化流出,丸子就成空心的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道菜的肉馅不能打得太Q弹,不然结构过于致密,芯儿流不出去,就变成撒尿牛丸,里面一包汤了。
撒尿牛丸
图片来自:《食神》
你如果嫌猪油太腻,也可以向灌汤包学习,用猪皮冻作芯儿,也能达到同样效果。如果既不想用猪油又没有肉皮冻怎么办呢?
笨啦!用冰块或者冻的高汤不就行啦,袁枚家里没电冰箱,你家还没有吗!
原料:
猪后臀尖500g,纯猪膘200g,姜粉5g,黄酒20ml,盐10g,淀粉5g
步骤:
1. 猪肉切碎,用力反复摔于盆中,直至肉碎成黏糜状
2. 用手反复揉压肉糜,使其有弹性后备用
3. 纯猪膘剁成糜,尽可能细腻,加少许盐后,冰镇2小时备用
4. 肉糜中加姜粉、黄酒、盐及淀粉,再用手揉匀
5. 将膘糜切成1.5X1.5cm左右的小丁,包进肉糜中搓成丸子
6. 上锅蒸15分钟,即成
相关古菜菜谱
号内搜索
《博物》微信公众号开通“号内搜索”服务啦!
只要进入“博物”公众号首页,点击左下方菜单栏中的“精彩内容”,再选择第一项“号内搜索”,即可进入搜索页面。输入你想要查看的关键词,所有相关往期内容都能看到哦。
撰文 | 信浮沉
微信编辑 | 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