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

其他

你嘴里的褶皱和菊部的褶皱,其实有很大共同点……

你的舌头每天都在嘴里边打转,舔会牙齿又舔舔嘴唇,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当你舔到上颚时,总有一些坑坑洼洼的地方,像公路上的减速带一样。可别小瞧了它,它和你的声音、指纹和瞳孔一样,可以轻易识别出你的身份。除了它,还有你的菊花……01如何一张嘴就能识别身份?先说嘴里这个褶皱。这些条状的结构叫做腭皱襞(bì),也叫做腭褶皱(palatine
4月22日 上午 11:03
其他

你绝对猜不出这种靠吃妈妈皮肤长大的动物是啥!

来来来,猜猜下面这两种动物是什么玩意儿?高能预警!现在逃还来得及来,,来不及了……图源:inaturalist等等,别急着摔手机!它不是蛇不是蚯蚓,更不是啥千足虫!它的亲戚们都十分出名,就剩它鲜为人知,也该拉它出来露露脸了!大号的“蚯蚓”?它就是蚓螈。如今生活在地球上的两栖动物总共分为三大类,蛙和蟾(无尾目)、蝾螈与鲵(有尾目)、以及数量最为稀少的蚓螈(蚓螈目)。相比起物种多样性极高的蛙和蟾,蚓螈的物种数少得可怜,目前世界上已知只有222种,仅占到全球两栖动物种类的2.5%。蚓螈千姿百态图图源:zookeys蚓螈主要分布于南美洲、非洲以及亚洲的热带地区,大部分种类都生活在土里或溪边,以土壤中的小型无脊椎动物比如蚯蚓、白蚁为食,小部分种类则是完全生活在水里。它们的天敌包括小型哺乳动物、猛禽以及穴居的蛇类。任何人第一眼看到蚓螈,都不会认为这是一种两栖动物。它没有四肢,滑溜溜的身体是一环一环的,也看不出头、眼睛在哪儿,整个儿就像一条大号的蚯蚓。长得跟条蚯蚓似的摄影:Paul
2月27日 上午 11:11
其他

尖叫土拨鼠是假的,吃它摸它你就倒霉是真的

说旱獭,你可能觉得陌生,但要说“尖叫土拨鼠”,你的耳朵里一定有“啊——”但这个叫声是假的!文里有真的,往后看~对,旱獭或者叫土拨鼠,就是那种生活在草原上,不时从地洞里钻出来探头的“大耗子”。看上去很好rua的肥嘟嘟的样子,让原本在高山高原上低调生存的旱獭,也加入了网红行列。不过对人类来说,看似呆萌无害的旱獭,很可能暗藏危险……“大胖松鼠,萌即正义?其实,与其说旱獭是“大胖老鼠”,倒不如说是“大胖松鼠”:它们属于啮齿目、松鼠科,和各种小巧灵活的松鼠、花鼠是亲戚。但它们既没有毛茸茸的长尾巴,也不会爬树,而擅长打洞。旱獭的体型比一般松鼠大出很多,体长40~60厘米,体重可达7.5公斤,看起来跟一只小狗差不多大。本身活得还算滋润(图为喜马拉雅旱獭)图源:naturerules1.fandom.com全世界共有14种旱獭,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都有分布。其中我国有4种,分别是喜马拉雅旱獭、灰旱獭(阿尔泰旱獭)、长尾旱獭(红旱獭)和西伯利亚旱獭(蒙古旱獭),外表大同小异,主要生活在西北、东北、青藏地区的草原和高山草甸上。这几种旱獭都是群居生活,通常每个家庭以一对雌雄旱獭为核心,和2岁以下的子女一起住,成员多时在10只左右。脾气也不错的样子在“萌即正义”的网络时代,外表呆萌的旱獭也跟着吃了香。在一些宠物店的玻璃展柜里,出现了这位吃饱了睡,睡醒了吃的“油腻中年”,它多数时间都四仰八叉地躺在垫草上,龇着板牙呼呼大睡。而在内蒙古草原、青藏高原上,游客或当地牧民与野生旱獭“亲密接触”的照片,更是显得岁月静好、令人向往……不要随意投喂野生动物不要随意投喂野生动物不要随意投喂野生动物然而且慢,还是让我们先来看个历史故事吧。“身怀绝“疫”,接触危险1910年11月初,在中国东北边境小城满洲里,一名男子突然病发身亡,尸体皮肤紫黑。随后几天内,跟他有过接触的亲友纷纷暴毙而亡,尸体均呈现出瘆人的紫黑色。在政治动荡的清末,官方对此反应迟缓,于是一场灾难性的瘟疫就此在中国东北拉开了序幕。2017年,内蒙古海关查获了从蒙古国走私入境的数百张旱獭皮疫情伴随当时新修的铁路蔓延,很快死亡的人已经不能用“个”来记数,而是整家整户、整坊整街地死,最后甚至一个村一个村地全灭。到年底时,哈尔滨、齐齐哈尔、长春、沈阳等东北大城市纷纷沦陷,感染者临死前几乎都有皮肤变为紫黑、高烧不退、咳血吐血等症状。到次年4月疫情平息之前,死亡人数已超过6万……如果对世界历史有所了解,想必你已经猜到了,这就是恐怖的“黑死病”——鼠疫。历史上各次鼠疫的元凶,经常被归为黑家鼠、褐家鼠等“老鼠”。但其实许多野生啮齿类动物都携带有致病的鼠疫杆菌,旱獭便是其中典型。在20世纪初,旱獭皮作为貂皮的廉价替代品,在欧美市场上需求颇大,许多“闯关东”的猎户和商人便以卖旱獭皮为生。1910年,仅从满洲里一地出口的旱獭皮就多达250万张。而当时关外简陋的生活条件,以及连结东北各地的铁路交通,就成了鼠疫传播的温床。当时指挥防疫的南洋华侨医生伍连德,对捕获的多种当地鼠类进行检验,证实旱獭就是传染源。这个世界上吃的还有很多……之后一个多世纪里,由于社会医疗体系的进步,如此恐怖的鼠疫再未发生。但直到近几年,在我国西部一些地区,仍有牧民捡拾旱獭尸体后染病、造成小规模疫情的消息。如果游客在野外与旱獭“亲密接触”,也会面临同样危险。而且至今为止,旱獭的人工养殖并不成熟,往往仍要从野外捕捉,因此市场上的宠物旱獭和旱獭皮张,很可能是传播病菌的炸弹。想欣赏旱獭网红的“蠢萌”,还是隔着屏幕欣赏的好。“
2月23日 上午 11:06
其他

冻死 vs 热死,到底哪个更痛苦?

热死的概念比较模糊,在法医学上较常见的是指中暑导致的死亡。高温环境中容易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衰竭,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的大量流失,最终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
2023年12月23日
其他

野味、猫屎咖啡,原来害的都是它们

说起果子狸这个名字,很多人或许是从“非典”或“新冠”知道的,现在还记住了它是个不该被吃的“野味”。不过关于它们是如何从著名美食到谈之色变,还是有很多故事可以听一听,以及它的一些亲戚们其实也生活得并不幸福……先放美照一张图源:zoochat.com01吃果子狸,“自古以来”?在本世纪两次疫情之前,果子狸曾是古代诗词歌赋、小说笔记、医药专著中的常客,享誉千年。只不过对果子狸的赞美,基本离不开一个字:吃。从苏轼的“泥深厌听鸡头鹘,酒浅欣尝牛尾狸”,到《本草纲目》中的“牛尾狸……冬月极肥,人多糟为珍品,大能醒酒”,以及《红楼梦》里贾母在中秋节送给宝玉黛玉吃的“风腌果子狸”,国人吃果子狸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老挝一处菜市场上的果子狸。民间吃果子狸的习俗不止中国,在东南亚也很普遍。上图源:电影《警察故事3》下图源:Alamy当然在缺乏生态保护、疫病防控概念的古代,吃点山林常见的果子狸也不算罪过,今人无须苛责。不过2003年“非典型肺炎”爆发后,科研人员调查发现“果子狸是SARS病毒的源头”,大家顿时谈狸色变!尽管后来有研究表明,该病毒的真正源头来自蝙蝠,果子狸只是被传染的中间宿主。但后来的新冠疫情,又从售卖果子狸等“野味”的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集中爆发,看来吃它们的“光荣传统”得停了。02“非典型”灵猫,却是最常见做成菜的果子狸不好认,而它们活着时的外貌特点,最明显的是那道白纹。国内分布的果子狸,从鼻梁到额顶有一道白纹,左右脸颊又有大块白斑,双眼周围还有白眼圈,与脸上其余地方的黑毛对比分明。因为这张大花脸,果子狸在一些文献中又叫“花面狸”,台湾地区则叫它“白鼻心”。和鼬獾的脸部白纹不同的是,果子狸的会从鼻头到头顶。图源:amazinglife.bio果子狸头体长约50~87厘米,尾长约50~63厘米,体重一般为3~5公斤。其身材看起来比家猫矮些、长些,略显圆胖。国内的果子狸,身上毛色多为青灰或棕黄,因此过去毛皮行业称之为“青猺(yáo)”。粗大的长尾巴,则是“牛尾狸”一名的来源,加上粗短的四肢,它们能在树枝上、山岩间保持平衡,奔走自如,还能适应从暖温带、亚热带到热带的多种森林类型,一些地区的果子狸将近80%的时间,都在树上度过。果子狸:气得,下来一会儿就被捕兽夹夹了图源:微博@中国消防“狸”这个字,既用在犬科的狐与貉身上,也能组成“狸猫”一词,称呼小型猫科动物。而看起来似狐非狐、似猫非猫的果子狸,属于食肉目、猫形亚目中的灵猫科。别看果子狸一副胖乎乎、懒洋洋的样子,与“迅捷如灵猫”的意象大相径庭,它其实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灵猫:从河北、山西到秦岭—淮河以南各省区,包括台湾岛、海南岛和西藏南部,都有其踪迹。其地区亚种将近十个,且分布密度不低。在南亚和东南亚,果子狸也是常见物种。灵猫科多是昼伏夜出的杂食动物,果子狸也不例外。它们常在晨昏时分活动,寻找蜗牛、蠕虫、鱼类、蛙类、蜥蜴、鼠类、鸟卵、小鸟、水果、嫩芽、树叶,乃至人类的餐厨垃圾……民警从小区垃圾桶里翻出来的果子狸。你如果在城市发现了果子狸的踪迹,也可以报警找警察帮助它们回归野外哦。图源:微博@云南政法在吃水果上,果子狸不愧其名,近乎“偏执”地好这一口。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的一项调查发现,当地果子狸在夏秋两季,食谱中多达74.3%都是各种野果!由于我国中部山区冬季寒冷、食物匮乏,果子狸入冬前会充分利用野果丰收来“进补”,吃得体胖肉肥——过去人们猎捕果子狸,也多是在秋季。果子,我只吃自己采摘的图源:YouTube依靠丰富的野果资源,果子狸历经上千年的猎捕和毁林,仍在中国、南亚和东南亚存活成功。而它们吃完水果大餐之后排泄种子,也对多种树木的繁衍、以及森林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和果蝠一样深藏功与名。03养殖终成一场空?相比大部分灵猫的孤僻性格,果子狸在野外虽会各自划分领地,但也喜欢结伴。我国中部的果子狸,常在“贴膘”的秋天结成5~15只的大群,一起觅食,轮流警戒,乃至抱团取暖挨过冬季(温带的果子狸一般不冬眠,最多间歇性冬眠)。春天求偶期到来后,“大家庭”又解散为2~3只的小群,或者干脆独自活动。二人世界.jpg图源:zoochat或许因为好合群的性格、爱吃素的口味,果子狸饲养起来比一般灵猫容易些。从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开展了果子狸的商业养殖,到2003年有600多家饲养场,存栏数量4万余只。此后虽有“非典疑凶”风波,但一些地方仍把养殖果子狸当作致富产业来推广,不少养殖户以此为生。后来由于国内无对果子狸肉的检验检疫标准,且它的保护级别只是“三有”,常有非法捉来的野生个体流入市场,与其他野生动物混杂售卖,大大增加了交叉感染、传播疾病的风险。202010月,国家林草局发布《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竹鼠、果子狸、豪猪等45种野生动物,明确要求要积极引导有关养殖户在2020年12月底前停止养殖活动。但愿无端被卷入争议的它们,今后还能在南方山林里,无忧无虑地当着“吃果群众”……04猫屎咖啡的真相相比大家熟悉的猫科,果子狸所在的灵猫科,存在感一直不高。不过灵猫科的生存之道,就在于“低调”和“保守”。亚洲和非洲的33种灵猫,大都沿袭早期食肉类动物的生活方式:栖居森林,杂食为主,昼伏夜出,小心谨慎。灵猫的头骨、牙齿和四肢结构,也都保留了较多原始食肉类的特征,与猫科动物大相径庭。果子狸的头骨上半部分,咬合力很强的牙齿图源:dept.dokkyomed.ac.jp过去由于研究手段有限,动物学家把猫形亚目除猫科、鬣狗科之外的物种,全都一股脑儿塞进了灵猫科。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使用基因测序分类后,灵猫科“冷清”了许多。目前我国国内分布有果子狸、熊狸、椰子狸、小灵猫、大灵猫、长颌带狸、小齿狸、大斑灵猫这8种。几种灵猫熊狸最大的灵猫科动物,能长到20公斤重,却喜欢在树上活动,尾巴像南美洲的卷尾猴一样可以缠绕,甚至能用它倒吊起身体。国内数量极少,国家I级保护动物。椰子狸又名椰子猫,东南亚著名的“猫屎咖啡”就来自它们。体型比果子狸略小,也爱吃水果。但被关进笼子天天吃咖啡果“生产”咖啡,对它们可是种摧残。小灵猫传统的“灵猫香”主要从它身上提取,现代有养殖,但不太成功。体型与家猫相仿,在我国南方分布较广,黑白相间的环尾使它得名“七节狸”。国家I级保护动物。长颌带狸我国最“瘦”的灵猫,身体纤细,嘴巴特别尖,在野外可能以蚯蚓为主食。仅分布在中国云南和越南、老挝,动物学家至今对它们了解不多。滑动查看更多许多种类的灵猫,雌雄肛门附近都有特殊腺体,能分泌气味浓烈的黏液“灵猫香”,用来标记领地。过去人们抓灵猫除了当“野味”吃,还提取灵猫香来制作香料、药材。猫屎咖啡生产商会捉来很多野生麝香猫(椰子狸),让它们吃下大量的咖啡豆,以至于令它们在笼子里抑郁或暴躁、也饱受消化不良和疾病的生命威胁。图源:纪录片《猫屎咖啡的真相》如今,我国分布的8种灵猫均遭受着非法捕猎、栖息地破坏的威胁。其中还有几种因为研究太少,至今没登上国家保护动物名录。并非明星物种的灵猫们,也需要我们的关爱和保护。撰文
2023年11月22日
其他

为啥人们总觉得鲇鱼脏,不爱吃它?

前段时间,因为一些事情,意外地让“鲶鱼”这种动物反复被提及。现在事情暂时告一段落,在讨论事件本身的同时,也希望常关注我们的朋友了解一下这个知识点——真正的鲶鱼是不生活在北极的。它们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水域,适应不了极地的极端低温。北极的鲶鱼,死得快。鲇(Silurus
2023年10月30日
其他

红肉致癌?这说法到底哪来的!?

你可能曾听说过“白肉健康、红肉致癌”的说法,很多人甚至被吓得再也不敢吃红肠和熟的虾蟹——因为这些都是“红色的肉”。可是健身教练还让我多吃牛肉诶然而这其实是个翻译来的误会:欧美人喜欢吃牛羊和鸡鱼,而牛羊肉肌红蛋白含量较高,所以生肉多为鲜红色,熟了之后是红褐色,欧美人就将其称为“红肉”,并常用来泛指一切哺乳动物的肉;而鸡鱼的生肉多为淡红色到白色,熟了之后往往更白,于是禽肉和鱼肉在欧美都叫“白肉”。牲畜们:你们是懂肤色的很明显,你也能看出来,这个“红白肉”的分法非常模糊笼统和不科学,除了带来误解几乎没啥用:欧美人自己也经常被这分类搞懵,很多被吓得不敢吃金枪鱼和火鸡——这俩虽然不是哺乳动物,但肉类中肌红蛋白含量也很高,所以也很红;而作为哺乳动物的猪,肉中肌红蛋白含量反而较低,熟了之后偏白色,也让欧美人疑惑是不是该算白肉?金枪鱼:你们人类随便吧01“红肉致癌”到底怎么来的?实际上哪些肉类不健康这个问题,和肌红蛋白就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一开始就不该把“红白肉”这么莫名其妙的概念翻译过来,简直是徒增烦恼——你只需要粗暴地记住,有致癌风险的是兽肉(哺乳动物);其他肉类不管黑白红黄蓝绿,都没有这个风险(虽然和本文无关,但如果真碰上了绿肉,建议还是小心为好)。这个问题详见:羊肉变绿、鱼肉变蓝,这世界不对劲!但这样问题就来了,到底为啥吃哺乳动物的肉就会有风险?兽肉摄入量增加,与患癌风险提高相关,这确实早在上个世纪就有统计学证明。后来的临床研究也都支持这一观点,如今兽肉已经被列为2A类致癌物。看到此图就想转发相亲相爱一家人群聊了,别急往后看看但其背后的生物学原理,直到近些年才刚刚确定:简单来说,我们的祖先曾经历过一场超级瘟疫,很有可能是某种疟疾。在这场超级瘟疫的筛选下,人类细胞膜上的一种唾液酸发生了变异:变异以后的个体无法再合成这种唾液酸,能大大降低疟原虫感染率。但这种唾液酸分子又非常关键,是哺乳动物细胞膜多糖链的重要组成,所以人类不能直接丢掉它,而是用前驱物来代替其功能。上图为哺乳动物普适原装型唾液酸分子下图为人类特供的新型唾液酸看图你就会发现,这俩长得几乎一样,就差了最底端的羟基——不仅你分不清,身体也分不清。当人类捕食其他哺乳动物时,就会摄入旧唾液酸分子,由于太相近,会被身体合成进细胞。而这些细胞因为多糖链差异,会被免疫系统当成外来入侵物,从而遭到攻击,导致轻微炎症。我们都知道,几十年的长期炎症,就有可能诱发细胞癌变。而只要你吃一次兽肉,全身就会发生一次轻微炎症,这就是“兽肉与癌症风险升高相关”的原理了。不过,哺乳动物以外的肉类,不会被身体错误识别,所以吃水产和禽肉不会有轻微炎症(鱼卵除外)。说到这里,聪明的博物读者肯定也想到一个问题:既然炎症是因为两种唾液酸分子过于相近导致的,那如果完全没有区别,不就没事儿了?——也就是说,吃人肉应该不会导致轻微炎症?这说法没错,但众所周知,同类相食容易导致朊病毒传染,这可是不治之症——不过全球人类普遍携带有抗朊病毒基因,似乎暗示祖先们确实有过一段人相食的岁月。此外除了人肉,以下哺乳动物的肉也不含有旧型唾液酸,不会引起炎症,可以放心食用:鸭嘴兽、新大陆猴、某些西方犬种、雪貂(吃这些不致癌,但大概率会进局子)。鸭嘴兽:我就路过,我劝你别想不该想的以及,鱼素者和素食者更安全也更危险:因为摄入兽肉很少,所以他们的轻微炎症也更少;但反过来他们只要吃一兽肉,就会遭受比普通人更严重的炎症反应——因为经常吃兽肉的人,免疫系统已经麻了,炎症要稍微轻一些。以后基因改造技术发达了,没准可以修改人类的基因,让人类的唾液酸和猪的一样;或者修改猪的基因,让猪的唾液酸和人的一样,这样就能消除吃猪肉致癌的隐患了。02
2023年10月23日
其他

历史书深入人心的插图删了?错了!

最近看到网上热议这么一件事儿,有网友发现,在七年级上册历史书关于早期人类的章节中,这幅深入人心的插图被删除——这难道不是我们人类逐渐站起来的过程?!图源:小红书@几盏灯被删除肯定是因为不妥,那这张图的不妥到底该怎么解释呢?是像网友说的“把你的兄弟姐妹都画成你爸妈了”“不是进化的关系是互相吃的关系”吗?重新配一张图该是什么样的呢?15种“人”?你们什么关系?这幅插图诞生于1965年,是美国自然历史画家鲁道夫·扎灵格(Rudolph
2023年10月10日
其他

课本里的斑羚飞渡很感人?假的!

前阵子,有位网友在网上发的一段视频火了。内容讲的是他在西藏自驾旅行时,见到一群外形似羊的动物,正排成纵队过马路。有的个体轻松跃上路旁的高墙,另一些却停下来,弯着腰扒着墙,让人觉得莫名其妙。这时,后面一只猛然从它们身上越过,蹦到了墙上。斑羚飞渡?视频来源:新华社抖音看到这一幕,网友们才恍然大悟——这不就是小时候读的《斑羚飞渡》里出现的情节嘛!那几头弯着腰的是在给小伙伴当板凳,帮助它们顺利上墙。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咱们一起分析分析。斑羚可不会飞渡先给没看过这本书的小伙伴简要介绍下。动物小说《斑羚飞渡》,讲的是一群斑羚被猎人追杀,逼至悬崖,老斑羚们为了年轻的后代,不惜牺牲自己,纷纷从悬崖一跃而下。年轻斑羚在祖辈落下的瞬间,踩在它们的背上,借力蹦到悬崖对面,得以幸存。猎人见此情景,倍感惭愧,决定不再追杀。沈石溪小说《斑羚飞渡》图片来源网络故事非常感人,可小说毕竟不是现实。世界上有四种斑羚,分别是中华斑羚、喜马拉雅斑羚、赤斑羚和长尾斑羚。它们主要生活在我国,此外,缅甸、印度和俄罗斯等国也有分布。可无论哪种,所有斑羚都属于独居动物,只在繁殖期和育幼期才会聚到一起,但规模很小,不会集成大群。中华斑羚图源:wikipedia另外,就算它们真的有大群,那物理得学得多好啊,能在落下的瞬间正好踩中对方后背,然后再用力向前跃起去到对岸。这一连串高难度动作,恐怕没有十几年的轻功,是实现不了的。是羊不是羚咱们再接茬看看,视频中的动物究竟是啥。很多网友看完后,有人说是斑羚,有人说是羚羊。首先可以排除斑羚,前面已经说过它们都是独居,不可能出现这么大一群。那是不是羚羊呢?在视频的拍摄地西藏,主要分布着两种羚羊,即藏羚(即藏羚羊)和藏原羚。它们体型相似,都属于中小型的有蹄类动物。但是,如果我们把视频全屏,就会发现这些动物跟两种羚羊不太一样。它们体色青灰,四肢前部和腹部两侧有黑色条纹。雄性藏原羚图源:hughlansdown而藏羚羊和藏原羚全身为土黄或黄棕色,前者虽然雄性四肢有黑色条纹,但体侧没有;后者无论雌雄都没有黑色条纹,而且还有个动不动就炸毛的大白屁股。藏原羚:连屁股都是爱你的形状图源:wikipedia另外,两种羚羊都长着一对长角,且只有雄性长角,而视频中这种动物的角看起来不太长。这么看来,答案只有一个,它们是岩羊。电影《可可西里》中人们盗猎的即为藏羚羊图源:bioone.org岩羊主要生活在我国西藏、青海和四川等几个西部省份,缅甸、不丹等国也有少量分布,这与网友的拍摄地正好符合。它们皮毛青灰,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发出幽暗的蓝色,所以又被称为“蓝羊”。雄性岩羊也称“蓝羊”图源:wikipedia雄性的角比较粗壮且向外侧弯曲,雌性的角稍小。岩羊属于中小型食草动物,肩高70~90厘米,体重35~75千克。它们主要在高山裸岩环境下生存,以上面的低矮植物为食,这也符合视频中的环境。雌性岩羊的角稍小图源:wikipedia作为群居动物,岩羊群体通常由一头雄性、数头雌性和它们的后代组成。视频中这一群,很可能就是几个家族集群迁徙。飞檐走壁,如履平地正主找着了,咱们再结合生活习性,看看岩羊究竟会不会飞渡。通常,岩羊喜欢在山坡上找吃的。它们会利用和环境相似的体色将自己伪装起来。看看你能不能找出图中的岩羊?图源:inaturalist遇到雪豹等天敌时,它们常常会跑到悬崖峭壁上一动不动。但这个伎俩有时也会被识破。雪豹捕杀岩羊视频来源:YouTube除了体色伪装外,它们还有一项必杀技——攀岩。在陡峭的山崖上时,岩羊既能自由开合分叉的蹄子,抓住或者夹住岩石表面的小突起,也可以合起蹄子,把蹄尖插进细小的缝隙中,牢牢固定住自己。适合攀岩的蹄子,两个蹄子大小几乎相等视频来源:BBC另外,它们蹄子底部较软,能像登山鞋的鞋底一样吸住岩石表面的突起,尽可能稳住自己。另外,在着陆的时候,悬蹄还会起到缓冲作用,防止自己因为惯性冲出去。其实,不止是岩羊,羊家族中很多种类都能“飞檐走壁”。之前网上流传过一段视频,讲的是意大利的阿尔卑斯羱(yuán)羊在近乎垂直的大坝上,如履平地的故事。所以,只比岩羊高一点的墙,完全不用它们请同伴帮忙飞渡。阿尔卑斯羱羊“飞檐走壁”化身羊肉板凳?既然天赋异禀,那弯着腰的那几头岩羊在干嘛?在用身体搭梯?其实,它们是在舔食墙面渗出的矿物质。和人类一样,哺乳动物需要定期补充盐分等矿物质,为骨骼、肌肉的生长提供基础物资。野外条件下,一些河床、岩石表面会析出盐分,这对野生动物来说异常宝贵,经常来此舔食,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上文提到的阿尔卑斯羱羊,费那么大力气,就是为了吃大坝表面析出的盐。像不像你舔酸奶盖的样子?视频来源:BBC所以,视频中那几头岩羊可能在过马路时,无意中发现墙上有盐分,所以立刻弓着腰扒上去舔,并不是给同伴当板凳。而且,在岩羊跃起的瞬间,下面有一头明显吓了一跳,更能说明它们并不是有意的。甚至都没有踏在背上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难得有一篇推文没有“屎尿屁”,赶紧把它转发到“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微信群吧。往期回顾说过多少遍了,别往刺猬背上扎水果封面有一只动物,你肯定找不到哈哈哈哈撰文
2023年9月20日
其他

十大功劳它到底有哪十大功劳?

前几天我们发了篇关于胖大海的文,里边提到了十大功劳这种植物。可能是因为名字太怪了,被大家反复问及,甚至霸榜评论区。要求我们写一篇十大功劳的声音不绝于耳。不就十大功劳嘛,安排上!
2023年9月4日
其他

封面有一只大大大虫子,你好像真找不到

大自然是公平的,物种之间环环相扣、互相制约,即使是螳螂这样的凶猛猎手,也要面对危机四伏、充满坎坷的虫生。因此,除了帅气地进攻、猎杀,螳螂还有不少“防守”的举措。一些落在不明所以的人类眼里,就产生了“螳臂当车”的典故,但实际上,螳螂有的是比“螳螂拳”还厉害的招式!你猜它在举手投降还是准备进攻?好演员演啥像啥纵有“昆虫之虎”的称谓,但再强大的螳螂,毕竟也是只虫子。在自然界中,螳螂一生都面临着诸多威胁。即便是麻雀这样的小鸟,也足以令多数螳螂无力还击。面对鸟类等以视觉觅食的天敌,隐藏自己不被发现,是昆虫最简单的保命之道。同时,作为伏击型猎手,出色的伪装也能骗过猎物的眼睛。为了能将自己隐藏进环境,螳螂可谓花招百出,各显神通,准备好你的眼力下面一起找找看!基础版:保护色保护色是最基本的配置,前文提到的几种城市常见螳螂,便有着或绿或褐的保护色。这是成本最低的伪装,身体并无太多结构变化,单凭颜色,就能让螳螂融入植物环境。这只中华刀螳的若虫隐身在草丛里,你能在三五秒内一下找到它么?图里真的有,没骗你进阶版:变形记在热带地区,更丰富的捕食者、更强烈的选择压力,让螳螂们演化出了更多样的伪装手段。很多螳螂都在前胸背板或中后足上,特化出了叶状的扩张。边缘不规则的扩展物能有效打破身体轮廓,使它们看起来更不像一只昆虫,而被误认为是干枯植物的一部分。中南拟睫螳是拟态枯叶的佼佼者。这种大型花螳生活在中南半岛及邻近地区的热带雨林中,在它身上,我们能看到螳螂在演化中的诸多“努力”:宽大的前胸背板有撕裂状的边缘,中后足、腹部都有扩展的叶状结构,使得这只螳螂看起来完全没有昆虫应有的轮廓,就像一片破损的枯叶。它的翅膀甚至也有一定程度的弯曲,就如枯叶微卷。在发现敌人靠近时,这种螳螂还会缩起中、后足,扭转身体,让自己更像枯叶。拟颜色就算了还拟出这个萎靡的形态梅氏伪箭螳身体细长,从头到脚都被精妙装扮:前胸和腹部的凸起物就如树枝上突起的棘刺或附生真菌,容易暴露的中后足则被不规则的叶状扩展物掩盖,即使近在眼前也很难发现它。本期应该上的是眼药水广告除了枯叶,植物的各部分都有螳螂模拟:从树叶嫩芽到鲜花苔藓,再到树皮树枝,不同的螳螂占据着不同的植物位置。广缘螳俗称“树皮螳”,身体扁平,便于紧贴树干,斑驳的体色融入树皮地衣,极难被发现。弧纹螳的若虫则有着绿白交杂的色彩,能很好地躲在花丛中等待猎物送上门来。找到的小伙伴评论区给大家指一指吧螳螂的拟态对象不止植物,捕食者看不上眼的蚂蚁、粪便等等,同样值得模仿。齿螳属的一龄若虫就像个小黑蚂蚁一样到处乱跑,而当它们长得比蚂蚁更大后,便识相地变成绿色模样了。路过的蚂蚁都要说厉害索氏角胸螳被认为配色和形态神似一坨鸟粪,在昆虫和蜘蛛中,不少种类都有类似的拟态现象,毕竟最让鸟提不起食欲的东西,大概就是鸟粪了。恶心别人就不会恶心自己对手戏,全靠气势加演技然而再巧妙的伪装,也有被识破的可能。和多数昆虫一样,当被捕食者发现,螳螂的第一反应通常也是逃跑。长翅种类可能会迅速起飞逃窜,若是飞行能力不强的种类,立刻装死、松“手”从枝头掉下去也是很有效的脱身手段,让捕食者不得不费时耗力,再玩一次“找找看”。倘若捕食者眼力超群,穷追猛打,被逼入绝境的螳螂也不会束手待毙。这时便要拿出看家本领,用一副拼命的气势镇住对手。基础版:螳臂当车创造“螳臂当车”这个成语的人,肯定真的见过螳螂挡在面前的模样——螳螂昂首挺胸、高举前足、张开翅膀,摆出一副无畏架势,即使对面是体型巨大、足以碾压自己的“敌人”。从人类的视角来看,这个成语多少带些贬义,是“不自量力”的同义词。其实,“螳臂当车”的架势,本质上是螳螂感觉被逼入绝境之后的防御、应战手段,并非它自不量力,而是自忖必须拼死一搏。摩拳擦掌,倒立攻击很多螳螂在外表的保护色下,都藏有鲜艳的色彩。这些色彩常常存在于前足内侧和后翅,平时会被隐藏起来,不会破坏拟态。当走投无路时,螳螂突然展开前足、张开翅膀,既拓展了身体轮廓、让自己显得更大,又能亮出鲜艳色彩。这场面配合上身体晃动、甚至主动用捕捉足击打敌人的动作,常常令对方措手不及,小型的敌人甚至可能直接被吓退。在敌人惊愕迟疑间,螳螂便能获得又一次的逃生机会。“螳螂拳”动起来就这个意思图源:电影《千王之王》很多雌性螳螂翅膀比雄性更短,不擅长飞行,但也会有展翅的威慑动作。有一些种类不论雌雄都已放弃飞行,却依然保留有翅膀,也是为了在必要时惊吓敌人。这只雌性云南惧螳,短小的翅膀随着威慑动作展开时,几乎就像腰上戴了个大蝴蝶结。好像升级了装备的感觉进阶版:突然瞪眼一些螳螂的前足内侧和翅膀上,还有眼状的斑纹,这能进一步提升威慑效果,让敌人误以为是在面对更大型的对手,从而退缩。比如这只透翅眼斑螳,不仅后翅色彩鲜艳,前翅上还有一对猫科动物一般的亮黄色眼斑,足以令鸟类生畏。微笑嘲讽.jpg华丽孔雀螳单看外表,跟孔雀、华丽都毫不沾边。它们一身枯草色的伪装,平时会借此隐匿在枯枝间。图中这一对,在发现我时就伸直胳膊、静止不动,极力扮演枯草(①);察觉对我无效,它们又立刻落地假死(②);被我抓起来放回树枝上,终于做出威吓动作,突然打开后翅、展露眼状斑纹(③)——这才名副其实,它们的眼斑璀璨华美,确实如孔雀尾羽一般。010203真的有孔雀眼睛诶除了“螳臂当车”的威慑,人们还看到螳螂另一种富有戏剧性的行为:它们有时会奔向水边,义无反顾地“投河自尽”。这却不是演技,而是真实的痛苦——面对外敌,螳螂尽显其能,但祸起萧墙,在被铁线虫寄生时,螳螂几无招架之力。螳·屈原·螂铁线虫寄生普遍存在于各类螳螂之中,尤其在斧螳类中常见。铁线虫在水中产卵,幼体会进入蜉蝣、石蛾、摇蚊等水生昆虫体内。当这些携带铁线虫幼体的昆虫羽化后到陆地活动、被螳螂捕食,铁线虫便有机会进入螳螂体内,发育成长。它们有夸张的长度,蜷曲在螳螂体内,攫取螳螂摄入的营养。当铁线虫成熟后,它们会诱导螳螂靠近水源,造成螳螂“投河”的现象。当螳螂腹部接触到水,铁线虫迅速从螳螂腹端钻出,顺水游走去繁殖下一代。有没有唤起你对蛔虫的痛苦记忆其实,铁线虫的寄生对螳螂并不一定是致命的,仍会有一些幸运个体,能在铁线虫离开后恢复身体继续生存。另外,尽管看着吓人,但铁线虫对人并无危害。电影夸张而已啦不用怕图源:电影《铁线虫入侵》这么有趣的螳螂拟态你是不是没看够!别急,关于“螳螂”的故事《博物》杂志9月刊什么都有!除了从头到脚解构螳螂,还有螳螂猎杀时刻的大片组图,更有直击螳螂有些惊险的求婚之旅,还有养螳螂的螳螂成长记,以及精美的插画图解中国明星螳螂们!点击下图直接购买!欢迎大家积极转发评论收藏本文在评论区抽取5位幸运读者寄出9月刊一本!除了螳螂,还有河北宣化恐龙足迹的发现记,水中“大牛”拍摄记,一半恶魔的杜鹃,人人都爱的无花果,还会讲述印加人的故事,以及为《显微镜上的大明》剧粉准备的明朝后期风物巡礼……9月开学季,一本《博物》丰富你的小脑瓜!撰文
2023年8月31日
其他

北海伤人事件,幕后的真凶可能是谁?

前几天,在广西的侨港海滩,数名游客被“不明鱼类”袭击,留下骇人的伤口。可能你以前还不会被海蜇伤人的警告阻挡去海滩玩耍的步伐,这次这样“未知的恐惧”会不会让你从此再也不敢下海?海边游玩无论在哪都还是要多长心眼的视频源:微博@潇湘晨报全网惊愕之间,谣言四起,现在甚至连伤了多少人也不清楚了,网传的伤口照片有多少确为现场所摄也要打个问号。有人说只有三人受伤,也有说七人、十余人甚至二十余人,不过电影《巨齿鲨》中两头巨齿鲨加起来都没吃够二十人,这二十余人的传闻自然是极不可能的。再这么谣传与推测下去恐怕猜出的鱼都能编出北部湾鱼类志,我们也谨从伤口及地域等因素推测“真凶”,帮大家认识些需要小心的生物,也免除些不必要的担心。放两张本次事件中的伤口图片作为我们推理的证据,不用怕,本文所有骇人的伤口都设置了左滑~夺命“巨齿鲨”?多数人在得知此次不明生物袭人事件时,首先想到的便是鲨鱼。的确,作为最危险的大型鱼类之一,加上恐怖电影等流行文化的“渲染”,很多人可谓是“闻鲨色变”,事实上也真可能是它。广西沿海一直是众多大型鲨鱼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一些鲨鱼甚至将繁殖地选在这里,北部湾海域作业的渔船时常能捕获几种大型真鲨的幼体,也足以从侧面说明了这一点。这其中最为“臭名昭著”的莫过于低鳍真鲨(Carcharhinus
2023年8月26日
其他

不会亚洲蹲,原来是这里不行?

最近被电影《封神第一部》路演刷屏,又刷到了一个古老又神秘的话题——“亚洲蹲”,没想到在单凭面容越来越难辨别是否是歪果仁的今天,亚洲蹲这一姿势居然成为了“破案”的关键。辨别娜然是俄罗斯人的办法🈶(但是后文会说到俄罗斯人也能“亚洲蹲”,美女这里可能为了显腿长)无独有偶,战斗民族也会用下蹲姿势来判断敌我双方,在reddit曾有个帖子教你如何蹲得像个西方间谍。图源:reddit.com在我们眼里,不就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个下蹲动作吗,我上班一天蹲仨小时(不是…没有),咋老外们就都整不会呢?难道他们生来就被基因“封锁”了这一技能?01不会亚洲蹲,是这里不行?蹲这个身体姿势在西方社会里不算随处可见,但老外们也不是不会下蹲,这里我们就权且先将老外们比较熟练的下蹲姿势叫“西方蹲”,用以区别与他们解锁不能的“亚洲蹲”。左:亚洲蹲;右:西方蹲图源:elevatephysio.西方蹲,就是踮脚蹲,两只脚至少要有一个脚尖踮起来。从稳定性和平衡性上来看,这种姿势将身体的重量分散到脚尖和膝盖上,但也导致姿势比较容易晃动,且比较难长时间hold住。好处是西方蹲动作幅度比较小,全身关节的“折叠”程度比较低,扯动的肌肉比较少,完成起来会更容易。奥观海同志像我们展示了什么是标准的“西方蹲”图源:en.people.cn而亚洲蹲与西方蹲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要求下蹲者的两只脚脚后跟要着地,也就是整个脚掌接触地面,这样身体的重量集中到了脚后跟,给了身体更多支撑力,所以许多大隐隐于市的一代“蹲师”蹲几个小时不在话下,特别是找不到座位又不想弄脏屁股的场合。对于亚洲人来说,这个姿势已经相当于放松休息了,但放到欧美人身上,他们可能完全无法感同身受这种所谓的“休息”。亚洲蹲蹲的就是一种“松弛感”图源:images.squarespace-这个身体高度折叠的蹲姿,不仅要髋、膝、踝关节的充分配合,还需要背部、大小腿等多处肌肉的协同参与。其中能否完成这一动作的关键在于小腿后下方的跟腱,如果跟腱过于紧绷,无法完成拉伸,踝关节也就无法前屈折叠,身体会自动改成踮脚蹲,避免脚后跟过度拉伸。跟腱长短也是决定短跑运动员天赋的重要因素图源:www.sohu.com就像黑人跑步快一样,难道擅长亚洲蹲的亚洲人天生跟腱就比较柔软,这算是某种生理上的种族天赋?02欧美人天生被亚洲蹲淘汰?还真不是!无论什么种族,许多小北鼻们无需大人示范教学,在玩沙土的过程就能自然习得亚洲蹲这一技能。对于他们来说,蹲着玩本来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明明小时候还能自由解锁的亚洲蹲,为啥长大后身体却彻底“失忆”了呢?说白了跟腱这东西,也是会用进废退的,不去主动折腾它,它就会“摸鱼”和退化。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小时候不用教也能轻松劈叉,可是长大后就不行了,也是一个道理。欧美人不是天生与亚洲蹲无缘,更多的是他们成长的环境和文化背景,使得亚洲蹲不再那么有用武之地。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就是如厕姿势。早在16世纪,英国人就发明了第一个抽水马桶。但在更早之前,欧洲人也已经是坐便器的忠实拥趸了。古罗马时期留下来的公厕遗址,就有能把社恐憋死的无隔断联排坐厕。没有一颗强大的心脏,都无法在这种充满味道的环境下和厕友们一起畅聊人生大事。图源:wikipedia.后来,中世纪的城堡厕所也是坐厕,果然一旦安逸惯了是不可能回去的……真·天降“翔”瑞图源:allthatsinteresting欧洲人坐厕的习惯源远流长,这不免让人滋生新的困惑,这要是行军打仗了,难道军队还得携带坐便器不成?人家早就想出“过墙梯”了,没有坐厕,那就动手创造一个呗——一战中,占住茅坑的德国士兵虽然坐起来没那么舒服,但好歹是坐着解决“问题”啊!图源:sofrep.也不怪乎他们早早淘汰了“亚洲蹲”,毕竟坐着对他们来说才算休息。只在一些职业领域,还保留着这项“失传技艺”,比如棒球捕手。蹲得四平八稳的捕手们,证明了“饭碗”才是跟腱不退化的最大动力。图源:simple.wikipedia.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欧美人中的“异类”——俄罗斯人(ps:还有一些斯拉夫民族),他们也是亚洲蹲的佼佼者,只不过在那片冻土上,他们管这叫“斯拉夫蹲”。连蹲的位置也充满了战斗民族特有的天马行空,不怕不够胆,就怕不敢想。图源:reddit.com即使是在蹲文化盛行的亚洲,
2023年8月21日
其他

妲己到底是什么狐狸变的?

最近总刷到两只“狐狸精”,一个是《封神第一部》里的妲己,一个是《长相思》里的涂山璟,两位一位虐别人一位虐自己,我不禁好奇,都是狐妖,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但肯定都不是藏狐图源:电影《封神第一部》狐妖是个大家族《山海经》中多处提及生活在“青丘之山”的一种神兽,它长得像狐狸,有九条尾巴,能够吃人。而人如果吃了它的肉,则能免于邪气的侵害。在先秦时期,这种“九尾狐”被视为神兽,其地位能与龙、凤等祥瑞同列。我看她明明是祥ray!图源:剧集《青丘狐传说》传说大禹为了治水事业东奔西走,直到三十岁还没娶妻。此大龄剩男经过涂山(在今浙江绍兴)时,担心孤独终老、没有后嗣,于是向上天咨询自己的婚姻问题。上天让一只九尾白狐出现在了他面前。大禹认为这是吉兆,就在涂山娶了一位少女。涂山人纷纷作歌相庆:“独自走来的白狐啊,九条尾巴丰腴粗壮。大禹和涂山女组建家庭,我们这里将永远兴旺。”后来这位涂山女为大禹生下了儿子启,是为夏朝的第二位君主。由此,九尾狐又被视为子孙兴旺、家国昌盛的象征。涂山大家也不陌生,最近《长相思》里的涂山璟、《狐妖小红娘》的涂山红红,狐狸精好的坏的都养活了很多编剧到了汉代,九尾狐常与白兔、蟾蜍以及青鸟并列,作为西王母的随侍出现在画像砖上。同时还有人提出,狐狸身具儒家的三大美德:毛色匀称,是符合中庸之道;身材前小后大,是暗合礼教秩序;“狐死首丘”(古人认为狐狸死时一定会将头朝向它的洞穴),是不忘本的表现。所以直到此时,狐狸(尤其是九尾狐)仍是受人尊崇的“神兽”。西王母画像砖,右边上部分是九尾狐然而汉代之后,狐狸在神怪系统中的地位就不断走下坡路了——因为这种动物太常见,实在没有龙凤那样的神秘感。此外,狐狸聪明狡黠的习性、非凡的繁殖能力也让人们脑洞大开,产生一些香艳的联想,“狐狸精”应运而生。赤狐是北半球最为常见的狐狸,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大部分狐狸传说中的主角都是它们。晋代就有关于狐精升级之路的传说:“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到唐代之后,狐精的设定越来越一边倒,偏向了“居心险恶的美女”这个形象。明代的《封神演义》,更直接将“红颜祸水”妲己,说成是女娲派来毁灭商朝的千年狐精。小说脍炙人口,而狐狸也从此彻底跌下了神坛,完全沦为祸国殃民的妖魔了。直到今天,人们依然会把迷惑男人、影响别人家庭和睦的女性叫做“狐狸精”。怎么还有拜狐妖的?狐精虽然被划成邪魔外道,但“狐崇拜”在民间也大有市场。既然享了人间香火,就多少也算个“仙”了,唐代有“无狐魅,不成村”的说法,狐仙犹如半个社神。宋代也有些地方认为狐仙能操纵一方祸福。明清时,民间的狐崇拜达到巅峰,狐仙庙遍布大江南北。在北方许多地区,狐与黄鼠狼、刺猬、蛇、鼠并列为五大仙,其中狐为五仙之首。在安徽芜湖和江苏南京,则分别信奉女狐仙“老太”和男狐仙“老太爷”。在东北地区,也多有狐仙附体驱邪的仪式。这些狐仙虽然各具法力,但总带着几分邪气,人们诚惶诚恐地供奉它们,亦是希望它们“高抬贵手”,不要作祟捣乱。看着还挺慈祥的胡三太奶胡三太爷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却很喜欢狐仙。在他的《聊斋志异》中,就将狐仙集体塑造成聪明可爱、有情有义的角色,故事中的“婴宁”、“小翠”、“辛十四娘”、“荷花三娘子”等形象,都令人印象深刻。既是童年阴影又有很多童年女神的《聊斋》系列剧,李冰冰演的是哪位狐妖你还记得吗~蒲松龄故里山东淄博,修建了一系列以聊斋故事为主题的园林,当然少不了“狐仙园”。撰文
2023年8月18日
其他

长得对称的蛋别乱捡,孵出来吓你一跳!

我们平时吃的鸡蛋鸭蛋鹌鹑蛋基本都为一头大、一头小的“卵圆形”。而有些蛋两头差不多大,孵出来的动物却会令很多人大惊失色,它们又是谁的宝贝呢?鹌鹑蛋一头大一头小形状:从“圆球”到“长条”一说起“蛋”,人们一般都会先想到鸡蛋鸭蛋,继而引申到鸟蛋。然而论起“蛋的始祖”,其实要从爬行动物说起。按照现代分类,鸟类和恐龙、现代爬行动物同属“蜥形纲”,本身是从恐龙进化出来的,下蛋本领自然也继承自爬行动物远祖。现代爬行动物的“爬蛋”,没有鸟蛋那样花色繁多,却大多拥有更标准的几何形状,并且更为坚韧不易碎。鸟蛋多为一头大、一头小的“卵圆形”。而爬行动物的蛋总的来讲比较“对称”:有些非常圆,类似乒乓球;有些形成比较标准的椭圆;还有些“拉”得更长,甚至说是长条形也不为过,形状接近用来捣臼、首尾不分的手握石杵。主打一个对称美拟鳄龟圆滚滚的蛋图源:dreamstime龟鳖类的蛋从球形到椭圆形都有。如果寻找规律,栖息在特别干旱或者特别潮湿环境的种类,包括沙漠陆龟和完全水栖的龟鳖,其卵大部分呈球形;而生活于水陆相间环境的,则为不同程度的椭圆形。球形龟蛋视频来源:YouTube蜥蜴类动物体型差别巨大,大的科莫多巨蜥有3米多长,而最小的壁虎只有1厘米多。无论体型大小,绝大多数蜥蜴的蛋为椭圆形。看我扭扭扭视频来源:YouTube不过也有另类,壁虎总科中一些会爬墙、爬岩壁的种类,蛋为表面带黏液的球形,可以粘在墙缝、岩缝中。外表与蜥蜴比较接近的鳄鱼,蛋也均为椭圆形。黏在墙缝的壁虎蛋长条形的蛋都来自蛇类。因为独特的身体构造,大部分蛇类产下的蛋都比较长,尽管有些还谈不上长条形,可至少也是比较长的椭圆形。由于蛇蛋在蛇体腔内一个挨一个地成串排列,所以在临产前,雌蛇身体的后半段都会鼓鼓囊囊的,看起来非常辛苦!有时,因爬行动物的身体状况不好、生产经验不足或未受精等原因,也会有形状不规则的“水蛋”和畸形蛋出生。水蛋比较软,形状可以改变,而畸形蛋则形状不正常,这两种蛋都是孵化不出幼体的。蛋壳:硬的强、软的韧鸟蛋外壳都是硬质的,但大都比较脆,容易破碎。爬行动物的蛋壳有硬质也有软的,但总体来说比鸟蛋要坚韧。壁虎类、龟鳖类和鳄类的蛋一般都是硬壳的,龟鳖和鳄的蛋壳都比较厚实,除非遭到较大的重力和冲击力,一般不会破碎。只有小型壁虎的蛋稍微脆弱一点。睫角守宫:我蹿的一下就出来了视频来源:YouTube蜥蜴和蛇类的蛋多是软壳的。蛋壳虽然软,但质地类似皮革,被称为“革质”。蛋壳像一个橡皮球,有足够韧性和弹性,一般很难破损。如果说硬壳卵会被“撞碎”的话,那么革质的蛋则只会被“撕破”。一窝蛇蛋通常黏连在一起软壳的蛋在刚产下时比较“嫩”,需要接触空气或水后才能变得饱满而有弹性。有意思的是,软壳蛋在孵化过程中也会“长个儿”——如蛇蛋,在孵化过程中随着卵内幼体的发育会变得比先前膨大,体积和重量都会有所增加。孵化后期,软壳蛋表面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纵向纹路,有助于幼体破壳。相对于身体大小,蛇蛋的比例一般比较大。视频为3倍速播放。来源:YouTube健康情况,一目了然爬行动物产卵后,母亲通常立刻把蛋掩埋起来,因此大多数蛋不需要特殊的保护色,基本上都是白色和不同程度的灰白色。在孵化过程中,健康的蛋会一直维持着(灰)白色,而一些没有受精或者被细菌侵蚀的蛋就会发黄、变坏。鳄鱼蛋跟鸟类一样,雌性爬行动物到了一定年纪,只要生存环境良好,不管是否交配,都可能会产卵,所以有时它们会产下没有受精的蛋。蛋受精与否,通常可以从外表看出来。人工孵化时,工作人员会经常检查,根据外表就能把“坏蛋”挑出去。雌性爬行动物不管是否交配,都可能会产卵比如大部分水龟蛋为灰白色,受精卵在孵化初期,蛋壳中央会出现一个白点,随着发育会扩展成一条十分明显的白色斑带——这样的斑块称之为受精斑。没有这条白色斑带的,则为未受精卵。一般来说,爬行动物的卵需要受精才能孵化。但不论龟类、鳄类还是蜥蜴和蛇,都有一些种类被证实能用未受精的卵来孵出幼体,也就是“孤雌生殖”。只生不养,尽职妈妈不多鸟类大多数都会精心呵护自己的后代:孵化阶段会时常把蛋翻个身,让其受热均匀;待到幼鸟孵出,亲鸟还会带回食物抚养它们。而大多数爬行动物并没有鸟妈妈这么尽职尽责,它们通常卵产完后就一走了之。鬃狮蜥:不会在说我坏话吧?著名的“只生不养”的妈妈是海龟。雌海龟在沙滩挖坑产卵之后,把蛋埋在沙土中就撒手不管了,一窝龟蛋只能听天由命,孵出的小龟出壳、下海也都必须全靠自己。刚孵化出的小海龟奋力向海边爬去视频来源:YouTube不过爬行动物中也有少数种类的妈妈比较负责任。龟类中的黑凹甲陆龟就有守巢护卵的习性,蛇类中的“模范妈妈”要数蟒蛇。雌蟒产卵后,一般会在两个多月时间里不吃不喝,并不时抖动身体产生热量孵蛋,直到小蟒蛇出生才离去。守护着自己蛋的黄金蟒(白化缅甸蟒)视频来源:YouTube鳄类则更尽职,产卵后的雌鳄不但会在巢的周围守候,等小鳄鱼快要出生时,还会将巢扒开,用嘴把刚诞生的小鳄带到水中。“间谍”鳄鱼拍下尽职尽责的鳄鱼妈妈视频来源:BBC往期文章回顾惊了,鹌鹑蛋壳上的花纹能擦掉!!卵生、胎生、卵胎生?我绕晕了...你呢?吃了活珠子,我怎么感觉不太对劲撰文
2023年8月17日
其他

快把胖大海从你杯子里拿出来!

你在上学的时候,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情景:老师的桌上永远有个杯子,里面泡着胖大海、罗汉果,有可能还有麦冬、金银花、木蝴蝶之类的草药,据说可以让嗓子保持状态,不会嘶哑发炎之类。其他几味药倒也相貌平平,唯独胖大海,放进去一粒核儿,泡上水就变成一朵大木耳,感觉充满了神奇的力量。吸水膨胀前后的胖大海事实上,胖大海这味家喻户晓极其常见的草药,我们对它知之甚少,就连医生、药师和植物学家对它的家门来路可能也说不太清。这么说吧,某宝上卖胖大海种子、苗木、药品的商家没有一家贴对了原植物的图片,全都是橄榄、十大功劳甚至李子。我有理由怀疑他们压根就没见过胖大海的植株。Oh~最熟悉的陌生人,你到底是何方神圣啊?电商的胖大海配图基本都不对1明明白白的糊涂账为啥这么常见的东西,大家都不了解呢?说起来也不复杂,野生胖大海我国完全没有,是百分之百的进口产品。它的老家在东南亚的越南、泰国、马来一直到印度。原产地并不拿它当什么好东西,缺乏研究;咱们这些宝贝它的人又接触不到真身,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这不就信息缺失了嘛。我国从九十年代开始引种了一些胖大海,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可以露地成活,北京的植物园温室里也能凑合不死,可多年不开花。后来勉强开花了,也不结果。如果哪位南方小伙伴见过家乡有胖大海结果了欢迎您留言告知,我也更新下脑内数据胖大海花还是很美貌的胖大海的使用历史其实很短,清代《本草纲目拾遗》里才第一次出现记载。后来《药材学》记载:“进口胖大海的商品有新洲子(马来半岛产)、暹罗子(泰国产)、安南子(越南产)”。我国《药典》规定,胖大海的药品来自唯一植物Sterculia
2023年8月15日
其他

一则童话以大象踩死饲养员告终

2023年4月,印度南部的穆杜马莱国家公园发生了一起悲剧事件,当地一头名叫马西尼(Masini)的大象突然狂性大发,将与自己朝夕相处的饲养员踩踏致死。马西尼是一头有着传奇经历的大象。2006年,出生后不久的马西尼与象群失散,幸运的是,林业部门在一座寺庙附近发现了这头虚弱的幼象,于是将它带回了保护区。经过救助站人员的不懈努力,幼象最终活了下来,为了祈祷它健康成长,工作人员以神明马西尼的名字给它命名。雌象马西尼图源:elephant.se从任何角度来看,这原本都应是一个圆满的故事,但在救助开始的17年之后,这则童话却以马西尼“恩将仇报”将饲养员踩死告终,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人与大象5000年马西尼绝对不是第一头和人类亲密相处的大象,事实上,人类和大象都起源于非洲,大象早已与我们同在,一同漫步在东非高原上,忍受着旱灾、饥荒以及高温的炙烤。人与大象的关系十分复杂,最初人们猎杀大象,是为了获取宝贵的肉类和象牙。后来有人发现,活着的大象比死去的大象更有价值。如果将失去亲人的小象带回营地,等它们长大后就可以帮助运输物资和耕耘田地。来,乖乖回家视频来源:YouTube有关人类最早驯服大象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3000年前。无论是印度、北非还是中国,大象都曾在早期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文明迈开蹒跚的双脚,战争也随之起步。作为陆地上体型最大的动物,大象被迫卷入人类的纷争中,当它们身披盔甲,长牙上捆上尖刀,站在阵地面前嘶吼之际,大象一跃成为冷兵器时代最令人恐惧的武器。沿用战象的传统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二战期间,大量驯象漫步在缅北高山的崎岖小道,帮助中国远征军运输武器和伤员,为赢得最终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驯化大象?别想了大象为人类社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时至今日,东南亚一些偏远难行的山区依然延续着使用工作象的传统,借助大象运输食物、木材和珍贵的药品。然而与同一时期进入定居生活的鸡犬牛羊等家畜相比,大象以漫长而暴躁的发情期而闻名,雌象的妊娠期长达22个月,且圈养环境下极难怀孕。野生象生活在一个关系亲密的族群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年老的雌象感情丰富,会教授其它成员生存的技能,这些宝贵的经验也是人类无法提供的,长期生活在圈养条件下的大象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精神问题,如摇头晃脑甚至自残。会不会有人以为它们是在跳舞?视频来源:YouTube大象其实从未进入过我们所称之为驯化的选育过程。几千年来,人们只能通过弓箭与陷阱从野外捕获大象,用尖钩让大象恐惧,用食物让大象亲近,用鞭子驱使大象劳役,只有很少的幼象能在圈养条件下出生。换句话说,大象只能被驯服,而从未被驯化。然而,饲养大象的成本高昂,不仅象夫忍受着被攻击的风险,大象也要消耗大量食物,这在东南亚农业社会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此自近代以来,随着吉普车等现代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大象作为运输工具的角色迅速被取代。大象表演的背后但奇怪的是,大象却并未就此淘汰,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更多的圈养象。这是为什么呢?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大象成为游客眼中关于热带风情的最好代言。从前骑象只有上层贵族才能负担得起,如今任何一个游客都可以轻松享受到曾经暹罗国王的待遇。泰国的大象骑乘无怪乎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大批大象从泥泞的林间走出,来到繁华的城市。它们任由铁链锁在水泥柱上,安静的驮着一顶华丽的象轿,灯光掠影中,大象一跃成为东南亚旅游市场上招揽外国游客的主要动力之一。一些大象还被训练“掌握”了更多的才艺,比如踢足球和画画等。据统计,从2010年到2020年间,泰国市场上旅游大象的数量惊人的增长了70%之多。大象还会画画?看起来,与那些负重劳动的工作象相比,从事旅游业的大象的生活要轻松自在的多。只需要驮着游客走两步,就能轻松收获美味的香蕉和甘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骑乘活动会给大象带来持续的痛苦,长期使用象鞍更是会对大象背部皮肤造成不可逆转的磨损,增加了活动性病变的可能。大象的智商颇高,但它们依然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掌握这些技能。为了教会大象讨好游客,象夫需要用带刺的象钩抽打大象,让大象与其它同伴分离,摧毁大象的意志。即使大象暂时休息时,也无法自由活动只是,仇恨的焰火从来不会轻易熄灭,只会被大象埋在记忆的最深处。这种建立在惩罚与折磨基础上的人象关系并不牢固。野生动物并非玩物解剖研究表明,象脑的重量是人脑的4倍,大象拥有令人啧啧称奇的记忆力,野生象能记住十几年前偶然经过的水源,圈养象也会将童年受到的创伤不断回忆。马西尼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此,正常的小象会在象群中成长,学习未来生活的必要技能,而马西尼遭遇了禁锢与鞭笞,被迫与其它小象分隔,此类行为最终严重扭曲了大象的天性。脚戴铁链的马西尼与手持象钩的象夫图源:thehindu看似骤然发生的悲剧,其实仇恨的种子早就埋下,直到某一天生根发芽。“房间里的大象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房间”视频来源:YouTube近年来,商业化的大象表演加剧了象夫和大象之间的矛盾。迫于压力,象夫需要不断地用象钩强化对大象的控制,而在许多营地,象夫的生活条件也非常恶劣,工资也很低。象夫使用带有尖钩的木棒训练亚洲象视频来源:YouTube马西尼的故事绝不是第一起,伴随着东南亚旅游业的旺盛发展,圈养大象伤人至死的事件也在逐年增长。并且此类旅游项目的兴起,最终催生了非法盗猎的猖獗。比如在印尼的巴厘岛,当地并非亚洲象的分布区,但几十年前,一批来源不明的大象突然出现在岛上,很快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旅游项目之一。泰国市场上圈养大象的价格因为大象表演需求激增而在15年间增长了三倍之多,迫使野生种群面临更严峻的危机。根据2019年的一项数据,全球共有1.6万头圈养的亚洲象,几乎占这一物种已知数量的三分之一。如此庞大的规模,显然让我们无法忽视圈养大象的存在。长期处于圈养环境下的大象会失去对人类的天然恐惧,不仅难以融入野生群体,而且常常在村落附近活动,造成人象关系日益紧张。一些反对者指出,如果彻底放弃大象旅游业,现有的大象庇护所根本无法容纳如此多的个体,将导致大量无家可归的失业象。因此真正需要做的是提高圈养大象的福利意识,而不是一刀切彻底放弃大象产业。“多才多艺”的大象诚然,这一说法有可取之处,一些先进的营地的确非常重视圈养大象的健康管理,并且合理安排劳动时间,保证大象的身心健康。但难以忽视的问题是,由于圈养大象很难怀孕,用于驯养的大象绝大多数来自于野外。泰国自从1989年就开始禁止商业伐木,从那时开始,工作象的数量就在减少,直到21世纪以后旅游业的兴起才让圈养大象的数量重新增加。为了可以延续大象旅游产业,是否应该从野外获取更多的大象用以商业和娱乐的目的?由于圈养大象的低出生率,一旦停止从野外捕获大象,现有圈养种群将在未来几十年间锐减,等到那时,讨论大象旅游业的延续将是一个无意义的话题。如何为现有的圈养象提供必要的福利是需要十分重视的问题。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放任甚至鼓吹大象表演,因为那必将导致从野外捕获更多自由的大象,这反而与保护大象的初衷相矛盾。自2005年4月以来,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一直为流动大象诊所提供经费资助,使其能够继续给被人利用和剥削的大象提供兽疾治疗服务。有鉴于此,2011年,世界动物保护协会(World
2023年8月12日
其他

吃了活珠子,我怎么感觉不太对劲

:小红书@鬼秀刷到这个视频我抱着家里囤的鸡蛋瑟瑟发抖,您安稳一点,暂不需要免费升级鸡肉,你们真的可以孵出小鸡吗?01
2023年8月11日
其他

为啥身上会长出一两根特别长的毛?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好奇博士(ID:haoqi238)谢绝二次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原作者。本文经授权转载发布
2023年7月9日
其他

你吃的咸蛋黄,有很多是“假的”!

啊~都说买东西要买配方简单的,如此说来,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感觉,不知不觉间就要养成了买东西看配方表的习惯了...当然,执行标准号查一查,会更放心的~校对:Cast
2023年7月7日
其他

大脑为啥要删除 3 岁前的记忆?你小时候看见啥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为了成长,我们献祭了童年的自己。我们常常把婴儿的记忆比喻成一张白纸,其实比喻成自适应的硬盘更加的恰当。就像电脑硬盘在厂里造出来,通电后就开始损耗一样。你的大脑也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也已经开始损耗。这是你
2023年7月1日
其他

玉兰菜?它不会是...那个东西吧...

前几天,母上大人高高兴兴拿回几棵“娃娃菜”来,是一起逛公园的刘阿姨送的,说是她老公获赠的高级玩意(这也不是阴阳谁呢),还有个高级名儿,叫“玉兰菜”。玉兰菜炒出来一尝,全家大跌眼镜——这什么味儿啊!苦不啦叽,口感也比一般的娃娃菜“空灵”。我爹得了机会,在旁讽刺刘阿姨老公是收了毒白菜,大概嫌不好吃才送了我们,母上则以“山猪吃不来细糠”回击,家庭气氛一度十分和谐。作为家里的植物学担当,我到此刻才开始细细打量这几棵“娃娃菜”——哦,这不会是那个东西吧……1名字就是个代号其实,陪着爸妈吃了好几片玉兰菜已经是我失格了。因为我从没听过“玉兰菜”这个商品名,也没见过这东西的实物,长得实在是像娃娃菜啊,防不胜防。但在被苦得呲牙咧嘴之后,我的脑中一下子冒出来另一个名字:哎?苦菊!别看玉兰菜长得和苦菊一点相似之处都没有,但它们却是非常近的近亲,甚至经常被混为一谈,这还是一个漫长而有些乌龙的故事。
2023年6月27日
文化

《博物》登陆世界期刊大会!撒花!

杂志会被时代淘汰吗?“纸质杂志会越来越少,这个趋势不可逆转,但我觉得它不会彻底消失。”为什么会这样觉得呢?“毕竟有些与生命本能相关的习惯,并不容易被技术进步所改变。”——来自《博物》杂志的主编许秋汉老师在2023国际期刊大会上的发言登陆国际期刊奥运会观看许主编完整发言👇🏻6月6日至8日,由国际期刊联盟(FIPP)主办的“第45届世界期刊媒体大会”(World
2023年6月26日
其他

什么鸟这么大胆,老跟人屁股后面?

鸟”。你说的鹭是什么鹭?中国常见的白色鹭类有四种,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和牛背鹭。有人该说了,前三个肯定很好区分啊,比比大小不就知道了。有观鸟经验的朋友应该知道,看见这三位同框的概率几乎为零,再加上还
2023年6月12日
其他

当入侵物种太好吃,我们能给它吃没吗?

去年下半年,“鳄雀鳝”作为一种凶猛的外来入侵物种登上热搜多次,顺带着让大家认识了很多入侵物种,比如要不是中国人太能吃也很恐怖的小龙虾、《狂飙》里能砍人的罗非鱼……根据国家生态环境部公报,我国境内的外来入侵物种已有660多种。除了陆地上的杂草和农林害虫,肆虐江河湖泊的各种水草、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也同样引人注目。今天我们请来名头最响的几位,让它们给大家做自我介绍吧~#
2023年5月31日
其他

预开口椰子或成2023最危险食品?

前段时间,一个关于椰子的话题热度很高。起因是有人买到粉色椰肉的预开口椰子,吃了,结果进医院了。截图来自网络然后很多网友回复说自己也有类似经历。还有专家出来分析,说这种粉色的椰子是被椰毒假单胞菌感染了,能生成致死率很高的米酵菌酸。更有人说比这还凶险,应该是感染了甘蔗节菱孢霉菌,生成的毒物为硝基丙酸。米酵酸菌的中毒致死率可以高达40%以上,硝基丙酸也是非常危险的毒物,而且二者均没有特效药,中毒了就看命了。这…到底怎么回事?还让不让人愉快地吃椰子了!!!层层铠甲护幼崽椰子和市场上别的水果有个巨大的区别,要想吃到它的汁水和果肉并不容易,需要突破层层“铠甲”。这也是衍生出“预开口椰子”、“削皮椰子”、“易开椰子”等产品的原因——自己很难打开,商家先帮忙处理,多贴心!这里就得说说椰子的结构了。搞清结构,你就明白买哪种是相对安全的,哪种是容易出事的。椰子内部结构青绿的外皮是椰子的外果皮,成熟后会变黄;中果皮嫩的时候白白的跟木头似的,老了就变成粗纤维,也就是椰棕;内果皮和种皮贴在一起不容易分辨,其实是两层,我们见到的椰壳碗之类的工艺品都是内果皮打磨出来的。再里面是一层固体胚乳,就是俗称的果肉,还有液体胚乳,也就是椰子水。其实腔体里还有一个胚,只不过最开始看不到。内果皮和种皮嫩椰子液态胚乳最多,适合喝,我们在旅游区看到的插着吸管卖的都是嫩椰子。等椰子逐渐成熟变黄,液体胚乳越来越少,它的营养被胚逐渐吸收。胚越来越大,变成“椰宝”,固体胚乳越来越厚。固体胚乳的椰香远多于液体胚乳,所以我们吃的椰蓉、椰浆、椰酱……一切椰香浓郁的乳白色椰子制品,都是用老椰子的固体胚乳做的。嫩椰子增大的胚和增厚的固体胚乳当然,这一切“设计”都是有原因,那就是为了椰子的开枝散叶。纤维状的中果皮和果实里的空腔让椰子可以漂浮在海面上,随波远去。原来认为椰子甚至可以跨越大洋,后来的研究认为它撑不了那么久就会发芽的,反正漂些日子问题不大。中果皮和内部的空腔使椰子能浮起来为了一到陆地就能发芽,在漂流的过程中胚就开始发育变大,做好准备,液体胚乳变少也让密度进一步下降,更容易漂上岸。而内果皮,也就是椰壳,始终保护着椰子不被撞坏和污染,它致密坚硬,微生物很难侵入。说到这你就明白了——买椰子的时候,有没有完整的内果皮是关键。发芽成功危险但没那么危险网友买到的粉色椰子,很显然是变质了的椰子,吃下去进医院也并不意外。但对于网传的米酵菌酸和硝基丙酸两种分析结果,我倒觉得未必。椰肉变色并不能直接判断出它是被什么微生物感染的,甚至它不被感染也会变色。椰肉在空气中暴露一两天,就会氧化成粉色或紫色,这本身与微生物无关。但椰肉和椰子水都是营养成分很丰富的东西,尤其糖分很高,非常容易滋生各种微生物,比如金黄葡萄球菌之类的常规坏蛋。这些微生物中相当多可以致病,导致上吐下泻、发烧等症状。严重变质的椰子在未见医院生物或化学检验结果的情况下盲猜致病微生物不是专业人士的做法,网上的“专家”各平台一嚷嚷,说得越严重越招人看,结果流量是上去了,大家也吓怕了,结果呢?大家都别吃椰子了?我们来分析分析这两种微生物。首先是“椰毒假单胞菌”。在1961年,我国科研人员金家香从辽宁地区的一份致动物死亡的食品样本里发现了一种黄色的微生物,可惜因为历史原因研究没有深入。直到1979年,这种病菌才被认定命名为“酵米面黄杆菌”。后来,国内的科学家得知印度尼西亚曾经在1960年发表过一种微生物,是在椰子的发酵制品中分离的,能致人死亡,叫“椰毒假单胞菌”。但我们国内这种主要是出自发酵的粮食,有所区别,所以后来这种“黄杆菌”定名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培养皿中的“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近二十年基于DNA的研究显示,这几种病菌应归并命名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2023年5月30日
其他

碰到躺地上的鸟,别急着扔进垃圾桶

前段时间一群躺在地上的鸟火了你网上冲浪的时候可能看到过照片躺倒在地的鸟图片来自网络一条落满了红色果实的人行道路面上,东倒西歪躺了一群灰褐色的鸟。配上的文字大意是:这些鸟没有死,只是因为吃了浆果醉倒了。有些新闻媒体报导此事,加上了“近日
2023年5月25日
其他

大多数厨房杀手,都是没有看懂这两个字

今天你心血来潮想自己做顿饭,打开网红菜谱:切块…是多大块?盐适量…是什么量?小火…诶这个我看得懂!诶不是,怎么又糊了?!大多数菜肴都要靠加热,让食材从生变熟,并成就其最佳口感与风味。为此,“火候”的掌控极为重要,因为它是食材发生化学变化的主要条件。“火候”一词,从字面上便能看出它由两方面因素构成:火力+时间。这种火对我来说不是烧菜是烧厨房中国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火候的重要性,要不怎么会在青铜甚至陶器时代,就发明出那么多种炊具,用来烹制不同的菜肴?之后历朝历代的饮食典籍中,也都把“火候”单辟成章,重点介绍。但要说对烹饪火候进行科学研究,那是从1785年法国的“化学革命”才开始的。那时西方人通过“数理化”方式,来研究火候与食材的关系,发现了其中的变化原理。1789年,拉瓦锡出版的《化学基础论》巩固了化学革命食材在烹饪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化学变化,至于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变化进行得是否成功,就要看“火候”是否到位了。这就相当于在做化学实验时,只有控制好反应条件,才能得到想要的最终产物。而在食材中,最常发生化学反应的就是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三类物质。面对不同的火候,它们会有不同的表现。蛋白质,你的肉好不好吃的秘密各种肉类中都含有大量蛋白质。人们对肉类菜肴的美味有各种期许,能不能实现,火候的掌控很重要。猛+快=嫩肉的嫩度主要由肌肉中肌纤维的含水量决定。肌纤维受热时会紧缩,将水分挤压出来。如果受热时间长,水分流失得多,肌肉就会变得过于紧实,肉质变“柴”。为避免这样的“事故”发生,有些前期技巧可用,比如把肉切成小块,用嫩肉粉破坏肌纤维结构。但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用旺火快速烹制,让肌纤维在最短时间内熟透,尽可能多地保持其中水分。葱爆羊肉,大火爆炒yyds慢工出鲜美肉中的鲜香味主要来自氨基酸,而氨基酸又是靠蛋白质分解得来——蛋白质发生“水解反应”才会变成氨基酸。而水解反应是一个漫长的化学变化,需要蛋白质在较为温和的环境下,缓缓分解。所以,炖肉汤通常都采用文火慢炖的方式,让更多蛋白质水解,汤汁才足够鲜美。莲藕排骨汤,炖得酥烂的肉很有家的味道焦香不能急烤肉的魅力在于其“焦香味”,这是因为其中的蛋白质和糖类发生了“美拉德反应”。这个反应的关键在于控制火候:火太旺,则肉容易变焦;时间短,则香味不够;只有小火慢烤,才能让肉外焦里嫩,焦香四溢。外焦里嫩,听着就很神奇的词汇不甜的菜,也要会用糖?烹饪中的糖类大致分两种:一种就是食用糖,另一种是淀粉。虽然它们只是作为配料出场,却对火候的要求甚高,因为它们的变化对食材主料影响极深。一糖三变化返砂芋头、琥珀桃仁、拔丝红薯,这三盘菜的配料都只有糖。但由于所用火候不同,同一种糖就能呈现出三种形态和效果。少量糖用小火熬化后,立刻淋洒在温度较低的食材上,糖分子就会重新结晶,在食材表面形成糖霜层,这就是“返砂”。如果糖熬化后继续加热,则会发生“焦糖化反应”——糖液颜色变深、汤汁黏稠,此时若遇到温度较低的食材,便会瞬间发生凝固,形成一层棕黄色的糖壳,这便是“琥珀”。若“焦糖液”遇到的是热食材,糖液温度下降较慢,就能拉出糖丝来,这就是“拔丝”。拔丝红薯永远成功不了星人举手!只要淀粉膜,不要淀粉块糊很多有肉丝、肉片参与的菜肴,为使肉质鲜嫩、保护肉内水分不流失,炒制前都会先加入淀粉——淀粉受热会发生糊化,变成一层软膜,阻止水分外泄。但如果火候掌握不好,却会适得其反:若用旺火炒,因油温过高,淀粉会脱水硬化,直接聚集成淀粉硬块,无法包裹住肉;而在温度较低的小火中,淀粉膜将有大量油脂渗入,导致其与肉发生分离,变成一滩淀粉糊;只有用中火、短时间翻炒,才是正道。挂芡的肉片就像包浆的文物脂肪,罪恶但重要奶汤是个乳浊液常见的高汤呈乳白色,这并不是因为其中加了奶——在化学上这叫“乳浊液”,大颗粒溶质均匀分散在溶剂里的状态,高汤正是脂肪液滴均匀散布的结果。想要做出乳白的高汤,就必须先用旺火快煮饱含油脂的食材,把食材内的脂肪液滴逼出来,专业术语叫“冲”。如果直接用小火炖,则只会让脂肪液滴慢慢成分解成更小的微粒,无法形成奶汤。鱼汤就是要喝白白的!火候典故古人虽不了解化学,但已掌握很多关于火候的经验,用现代科学解释,这些经验条条有理有据。早在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本味》篇中,就有关于火候的记载:“九沸九变,火之为纪。时疾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火燎鸭心:就是用高温大火,在短时间内挥发掉鸭心里产生异味的化学物质。宋代知名“老饕”苏东坡的《猪肉颂》中,也说过火候对于菜肴风味的重要性:“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东坡肉:经过长时间小火炖煮,肉中脂肪大多分解成不饱和脂肪酸,肉就变得很软烂。在清代,《随园食单》的作者袁枚则对火候做了特别精辟的总结:“熟物之法,最重火候。有须武火者,煎炒是也,火弱则物疲矣;有须文火者,煨煮是也,火猛则物枯矣;有先用武火而后用文火者,收汤之物是也,性急则皮焦而里不熟矣。”清炒油菜:炒青菜讲究旺火快炒,才能避免菜内水分外渗过多,使菜叶失水蔫软。同样在《随园食单》中,还有关于高蛋白食材烹饪火候的记载:“有愈煮愈嫩者,腰子、鸡蛋之类是也;有略煮即不嫩者,鲜鱼、蚶蛤之类是也。肉起迟,则红色变黑。鱼起迟,则活肉变死。”清蒸鲈鱼:蒸鱼时间过长,会导致鱼肉中水分流失过多,肌纤维紧缩、肉质变硬,俗称“死肉”。好了,看完这篇,我都懂了!所以今晚点外卖。撰文
2023年5月22日
其他

咖啡续命,但速溶不行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答案如下”喝咖啡续命已经成为了很多学生党和打工人的日常。门店的现磨咖啡好喝,就是对钱包不太友好。两块钱一包、有热水就能冲的速溶咖啡依旧是许多人的首选。也许你刚冲好一杯,但我劝你,速溶咖啡还是少喝为妙。中国和澳大利亚学者的一项最新联合研究发现,喝多速溶咖啡很可能会“折寿”[1]。研究人员花了三年时间对约47万名受试者进行跟踪调查,收集他们喝咖啡的情况,包括咖啡的种类、杯数等。
2023年5月17日
其他

我为什么建议你给李子剥了皮再吃

初夏时节的水果摊,蔷薇科水果连轴登场,在它们当中,五彩斑斓的李子相当抢眼。正准备大吃一顿,就感觉有人在耳边念叨——“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这俗语肯定很多人听过,搞得大家每次吃李子都小心翼翼的,不敢敞开了吃。好好的李子,为啥会被这么说呢?李子的颜色可以说是五色缤纷,黄绿红紫都有健康杀手,还是减肥水果?“李子树下埋死人”这话,小时候听得比较多。现在,水果商又说了:“李子的营养价值很高。比如西梅,就是有助消化的‘减肥水果’!”没错,西梅是一种李子过去的民间老话和如今商家的宣传,其实都有道理。老话之所以埋汰李子,也只是说它不能一口气吃太多——因为李子含有鞣酸等有机酸,没熟透时鞣酸格外多。这是植物的防御机制,鞣酸在肠道中会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团块,不仅使食物中的营养难以被吸收,还让人腹胀腹痛、消化紊乱。李子果皮光滑,很多人洗一洗就连皮带肉一起吃了。但实际上,果皮中的鞣酸含量远高于果肉。所以,吃李子最安全的办法是吃熟透的,并且剥掉果皮再吃。下次记得剥皮商家用减肥作文章,则是因为李子“低糖”——即便很甜的李子,在水果中也算是糖分、热量都比较低的,还含有丰富的果胶和膳食纤维。因此吃李子后,血糖上升较慢。如果你既想吃水果、又想控制血糖,那李子是很不错的选择。李子真是长啥样的都有天南地北,李满天下我们吃的李子,主要来自蔷薇科李属的两个物种:欧洲李和中国李。植物学家认为,欧洲李可能是两种野生李——樱桃李和黑刺李在野外自然杂交后形成的。它在古希腊时代就已传入欧洲,很快开枝散叶,因此长久以来,人们都认为它是欧洲的特产。栽培李的另一支中国李,则由我国本土野生李树杂交而来。汉代时,汉武帝扩建上林苑,各地进贡了十多种李子树,青、黄、红、紫,各色兼备,可见中国李在两千年前就已培育出诸多品种。随着全球贸易和交流的增加,中国李和欧洲李的血脉混到了一起。中国李味道甜美、果肉离核、果树的适应性极强。而欧洲李个头大,不易开裂,没成熟时坚硬、适合运输,成熟后肉厚多汁。如今市场上的李子,有很多是杂交品种,兼具两者的优点。跟常见的蔷薇科植物一样,李树也在春天开花,花量巨大。不过,大部分花朵都是“无果而终”,只有少数会在夏、秋季节结果子。因为它授粉成功率低,而且就算成功授粉,也会因营养不足而自然丢弃一部分果子。农业生产时,果农也会摘除过多的嫩果,这样既能让收获的李子更大更好,也能避免李树过度消耗,导致来年产量降低。李树花量巨大,但败育率高作为果树,李树的适应性极强。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都能栽种。除了西北地区栽培较少,华东、华南、西南、中部、华北和东北地区都有李子产区。东北冬天严寒,室外低于-30℃,依然能种李树。东北人把中国李和野生的乌苏里李多次杂交,获得了格外耐寒的“鸡心李”。李子是制作蜜饯的大户。我们熟悉的“嘉应子”“话梅”等,其实都是李子做的,国外也有西梅干、蜜煮李子等传统蜜饯。市场常见李子李子的驯化历史长,拥有众多品种,主要分为欧洲李品系、中国李品系和杂交品系三大类,在我国市场上都能见到。01欧洲李西梅特点:果实橄榄形,果肉甜软,果皮微涩近年市场上的新宠“西梅”,其实应该是“西李”。欧洲人把欧洲李、中国李和梅子都统称为“plum”,这一品种引进中国时,被误译成了“西梅”,便将错就错沿用至今。西梅是欧洲李中多个品种的统称,在欧美的食用历史悠久。它的果实长圆形,果皮呈紫或深红色,新鲜时表面还覆着一层白霜,看起来颜色偏蓝。西梅半熟时酸甜脆美,熟透则甜软多汁。近年它被引入我国,在新疆、华北等地已经广泛种植,商家大肆宣传它的健康功效,更让它成为受欢迎的高级水果。02杂交李黑布朗(黑琥珀李)特点:个大如拳,生时酸涩难吃,熟透甜软多汁“黑布朗”是水果市场上常见的李子,“布朗”也源于“plum”的音译。它个头很大,沉甸甸的几乎像个桃子,表皮紫得发黑,果肉却是金黄色,颜色对比鲜明。黑布朗是典型的欧洲李和中国李的杂交产物,没熟透时又硬又酸,一定要买熟透变软的,才能尝到丰满、柔软、汁水四溢的果肉,有人形容为“像金色阳光和蜂蜜一样流淌出来”。03中国李三华李特点:红皮红肉,爽脆甜美三华李是我国华南著名的李子品种,皮肉都是鲜红色,爽脆可口,几乎没有涩味。它原产自广东翁源县,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栽培史。大多数李子品种在冬季需要低温“春化”,来年才能长出花芽,三华李却不需要寒冷刺激,就能正常开花结果。03中国李蜂糖李特点:特别清香,特别脆甜蜂糖李是近年国产李子中的新秀,果实足有鸡蛋大小,熟透后黄中带绿,吃起来脆爽清新。之所以名带“糖”字,是因为它一反李子的“低糖传统”,果实中足有18%是糖分,甜度超高。这种李子最初来源于贵州的一株老李树,果实味美、脆甜,声名远播。后来,人们用这株老树作为亲本,培育出了蜂糖李。相关文章回顾冷藏过的枇杷会变得更甜你吃菠萝?不,是菠萝在吃你
2023年5月4日
其他

给马钉脚掌马真的不疼吗?

昨天在设计博物馆看人做皮鞋,订鞋底我站着看了足足半小时,迷进去了就...想起了我有段时间,十分痴迷于看各种给动物做「鞋」,还比如给大象修脚,给马修马蹄、钉马掌。那些视频看完真是一阵轻松治愈...当然也会有一些疑惑,钉马掌为啥不会痛,我踩个指压板都嗷嗷的...等下解密~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令人舒适的修马蹄和钉马掌过程,当然还有我们制造马蹄铁的过程~!马蹄?指甲!首先得先介绍下马蹄是啥,有些人可能会以为马蹄是马的脚,但其实,马蹄是马的脚趾端的坚硬角质层,也就是说是马的脚趾甲。这可能有些违背我们的日常认知...我找了个可能更违背常识的图。在作者川崎悟司这本脑洞大开的《跟动物交换身体》的书中,如果把人想象成马,那就是一个人用中指奔跑(忽然感到疼痛...),而马与地面接触的那一层角质,就是马的指甲...马蹄铁就是是钉在这一层没有神经和血管的角质层上,是不会疼痛的。用个不是太恰当的比喻可能就是,有人留个较长的指甲,在指甲末端钻了孔,钉点小东西,当然也不会痛了...🤔
2023年4月24日
其他

闹鬼啦!家里的松果怎么自己乱动?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悬挂在院子里的一串松果挂件,莫名其妙地自己合上了;然而诡异的事情发生了,过了几天,合上的松果又再度打开,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究竟是什么神秘力量让失去生命的松果再度“显灵”,是冥冥中的某种启示,还是大自然的捉弄?摘下的松果还能自己再度开合?这也太诡异了吧,说实话我是不信的,直到我看到一个帖子:打脸总是虽迟但到……图源:小红书@绿油油桃为何“湿身”后的松果会“自闭”,是像含羞草那样“害羞”吗?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一起走进“松果疑云”,揭开松果不为人知的神秘面纱——松果的“小秘密”,不要太多!松果松果,这个叫法我们理所当然地会以为松果就是松树的果实。而严格上讲,松果并不是果实,因为松树是裸子植物,而裸子植物是没有果实的,只有种子;果实是被子植物才有的器官,特征是种子被外面的果皮给包裹起来了。顺便动画片打假,这都是橡果不是松果等等,可松子不也藏在松果里面吗?如果外面那层不叫果实那又是什么呢?如果仔细观察松果的结构,就会发现其实松果的种子并不是被紧密地包起来的,而是裸露在鳞片上方,被层叠的鳞片遮住了而已,这种结构就叫球果或者球花,在松柏门里尤为常见,因此松柏门又被称为球果植物门。像鱼骨的松果横截面图源:BabaMail不仅如此,松果还分雌雄。通常我们看到的木质球果一般都是雌松果,那雄松果去哪了呢?你可能也见过——上:雌松果;下:雄松果图源:joshfecteau.com其实,裸子植物也是没有花这种生殖器官的,而是依靠独特的“孢子”来繁殖后代,而松树就是靠孢子叶聚生而来的孢子叶球来进行繁殖。孢子叶按照叶片根部的孢子囊大小来进行区分,小孢子叶球则会形成雄松果(作用相当于雄蕊),其孢子囊会产生花粉,也就是松花粉;大孢子叶球会形成雌松果,其根部的孢子囊即是胚珠,胚珠在受精后便会发育成种子,也就是松子。雌松果的发育
2023年4月24日
其他

蜘蛛侠吐丝拦停地铁的可行性研究!

船长磕硬核Q:船长,如果我拥有了吐蛛丝的能力会怎么样?A:如果你也有幸拥有蜘蛛的能力,那么你的人生就会像开挂一样:首先,你会成为全球唯一一个不借助工具就能在天花板上溜达的特技大师。其次,你会男友力爆棚,不但可以单手举起女朋友,还能举起自身体重170倍的东西,比如一辆公交车。另外,你可能是全球教练争抢的奥运冠军种子选手,因为拥有了蜘蛛的特性后,你可以跳跃自身长度50倍的距离,相当于大半个足球场,而且零到百米加速1秒就够了,妥妥的田径之神。当然,你也可以像蜘蛛侠一样行侠仗义,你不仅可以举公交、拦地铁,只要你能用标准的姿势释放出70毫米厚的蜘蛛丝(差不多一只铅笔的厚度),就可以让一架飞行中的波音747停下来。在你手上,恐袭什么的不存在的!!好了,硬科普船长扯完了,作为一个可爱美貌与气质贯穿一身的铁粉相信不用说你已经在为船长点击星标、星标和星标的路上了~参演人员表导演:大山楂丸船长科普顾问:楚龙飞博士监制
2023年4月21日
其他

为什么年轻人总在深夜放不下手机?

今天给你推荐几个优质的公众号,每一个都值得打开。它们会成为你生活中的精神养料,拓展你的事业,让生活更自律、更美好。长按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推荐置顶哦环球文摘优选ID:hqwzyx推荐理由:看古今中外传奇,读环球文摘优选!理想主义旗帜,人生的教科书。▲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掌悦局势ID:zhanyuejs简介:纵览世界军事与大国博弈,
2023年4月21日
其他

一文教你进甜品店不做大冤种!

蛋糕,一个简单却拥有极致诱惑力的名词,有人爱面包体松软的口感,有人爱面包上花里胡哨的奶油,有人在蛋糕店就会变成社恐,不知道怎么点不好意思问哪种蛋糕最好吃。要这个
2023年4月21日
其他

哪里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如今在这个信息高度过剩的时代,一个小小的手机屏幕承载那么多的APP,推送消息响个不停,我们既希望,又害怕。每天处在碎片化的环境中,迷失了自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干什么,能做什么。本期给大家推荐以下几个公众号,他们专注于内容,关心当下发生的事情,带给你不同的思考角度,看到不一样的世界。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或点击公众号名片即可订阅。▼————跨境黑马ID:kuajingheima简介:跨境黑马,以电商的角度剖析事件!紧跟全网热点,为你带来世界各地的电商与互联网资讯。从商界大佬到企业动态,从平台策略到行业动向,用客观、独特的角度,犀利、劲爆的观点让你看到世界的更多面。关注我,让你以第三只眼观察世界。▲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豆瓣电影ID:film-douban因为一张截图,看完一部电影整容式演技大赏突然发现港剧好会骂人啊!全程痴汉脸看完,这好片9.7分都嫌低这些恐怖片海报,惊艳到让人忘记害怕这些国产剧里的起飞镜头,把我笑到头华语最强恐怖片,我只认它这些精彩影视内容,关注“豆瓣电影”并回复“666”就可以看到。简介:
2023年4月16日
其他

狗狗总舔你是因为喜欢你吗?

无论你养不养狗,你应该都见过狗狗舔主人,在大多数文化中,这样的亲密接触是有感情的象征,好多铲屎官每天都期待着下班回家被狗子舔舔。这只狗子热衷于舔主人的光头,主人表示别太爱了,只能一辈子光头了。图源:日本某综艺那么,狗狗为什么那么喜欢舔你呢?这和人的亲吻一个意思吗?狗子在品尝你吗?第一个舔你的原因是,狗需要通过嗅觉和味觉体验生活,用舌头和鼻子探索和理解世界。所以舔人和其它东西类似于人类通过触摸学习的方式。狗狗喜欢盐的味道,不信可以试试你运动后狗子是不是更爱舔你了,或者用了乳液或其他身体护理产品后,它也可能更想舔你。多运动!吸狗图源:GETTY
2023年4月16日
其他

养成这三种习惯,生活将更顺意

听着至理名言长大,为什么感觉还是不够卓越出众?这是因为懂得多,却都没有去执行。“道理”可以去学习和理解,但做到知行合一,需要的是循序渐进。道理懂再多,不落实在一点一滴的行动中,也是枉然。真正能让自己进步的,从来不是自己听过的大道理,而是通过自律培养出的好习惯。后半生,养成这三种习惯,生活将更加顺心如意。读书的习惯断舍离的习惯早睡早起的习惯今天给大家推荐几个优质公号,他们有独特的洞察、有趣的知识、多元的观点。希望能让你的生活变得更有趣~▼知天下文摘ID:ztxwenzhai推荐理由:“读天下文摘,知天下动静”汇集天下文章精华,这里有
2023年4月13日
其他

松鼠那么大的尾巴有什么用?

世界上大约有278种松鼠,几乎在每个大陆都能找到它们。去森林里玩时你可能见过松鼠,竖着大尾巴轻巧地跑走了,不过你可能一直不太了解它们,要把它们吸引过来让你多看一会儿可以怎么做?这次给你讲5件关于松鼠的小事。松鼠大尾巴真的很可爱啊(摸着秃头说图源:forestryandland.gov.scot松鼠的大尾巴都有什么用?这么大的尾巴可以在冬天可以作当个随身携带的毯子,在夏天可以当一把遮阳伞。是谁羡慕了我不说图源:纪录片《痴迷坚果:松鼠世界传奇》尾巴还可以帮助它们保持平衡,甚至用于交流。一位研究人员教一些松鼠打开装有核桃、干玉米粒或什么都没有的盒子,有的箱子是锁着的。她把结果录了下来,发现当松鼠发现一个没有糖果或锁着的盒子时,它们会用长长的尾巴进行拖曳运动。但她不确定尾巴的移动是表示厌恶还是警告其他松鼠不要浪费时间。松鼠在进入战斗模式时也会用同样的尾巴运动。装凶的南非地松鼠图源:纪录片《痴迷坚果:松鼠世界传奇》欺骗式藏食物把自己骗了松鼠以隐藏坚果作为过冬的食物而闻名。但它们也必须保护自己珍贵的货物不受其他松鼠或鸟类的伤害(25%的贮藏物品都是这样丢失的)。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也有可能是被邻居偷了劳动成果图源:纪录片《隐秘王国》宾夕法尼亚州威尔克斯大学的一位生物学教授发现,松鼠有时会进行欺骗性的储存。松鼠会挖一个洞,把它盖上,坚果还在颊囊里没放进去。松鼠有时会重复这种行为几次。另一位研究人员发现,当她和她的学生发现这些洞时,松鼠会在更刁钻的地方挖后续的洞。顺便说一下,松鼠不会把它们埋在洞里的所有坚果都挖出来——许多橡子和其他坚果可能会长成树(因为忘了自己藏哪了),让我们说,谢谢松鼠!希望我的钱包能像松鼠颊囊一样能存图源:纪录片《痴迷坚果:松鼠世界传奇》你很难偷偷接近松鼠的原因松鼠的视力非常敏锐,它们的周边视力和焦点视力一样好。所以,它们不用动脑袋就能看到上面和旁边的东西,这让它们很难偷偷靠近。但它们的色觉不是很好,淡黄色的晶状体就像天然的太阳镜一样,可以减少阳光的眩光。但这只试图偷啄木鸟存的果子的地松鼠被啄了图源:纪录片《痴迷坚果:松鼠世界传奇》松鼠传教士随着城市开始建设公园和花园,城市建设者也将松鼠引入了公园和花园,像东部灰松鼠在美国非常常见。杰森·比特尔在《Slate》杂志上写道:“松鼠是这些地方的明显特色,没有松鼠的森林还是森林吗?”而且松鼠也被视为教小男孩如何善待动物的老师。美国童子军的一位创始成员认为,向世界各地派遣“松鼠传教士”将治愈男孩们的残忍暴力倾向。多看些毛茸茸小动物自然love
2023年4月13日
其他

冷知识:冷藏过的枇杷会变得更甜!

之前我展开讲过市场上四季恒在的水果——对,我说的是苹果。而有些水果,一过时令就难觅踪影,就比如今天的主角枇杷。它不仅时令性强,曾经地域性也很强:在长江以南的半个中国,是人们熟悉的春季鲜果,但到了北方,很多朋友只见过“川贝枇杷膏”。4月,正是枇杷熟灿之际枇杷琵琶,难舍难分一天,明代画家沈周收到友人送的枇杷,礼单上却写着“琵琶”。他知道是笔误,便回信打趣道:“谢谢您送我‘琵琶’,虽然听不到美妙乐曲,但吃起来不错。白居易曾为琵琶赋诗落泪,王昭君远嫁塞上时,用琵琶抒发怨恨,原来是因为想吃一口枇杷啊!”这是清初文人记载的逸闻,真实性咱不讨论,但水果枇杷和乐器琵琶的关系,确实剪不断、理还乱。琵琶本是先秦时期游牧民族的乐器,以弹拨方式演奏。用手指向前推弦叫作“批”,向后拨弦叫“把”,所以人家最初名叫“批把”,被讹写为“枇杷”,最后才改名为“琵琶”。你别说,还真别说,真有几分神似呢那究竟是水果枇杷长得像乐器而得名,还是乐器像水果才得名呢?学者们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图片来自:《武林外传》跟樱桃、杨梅一样,枇杷也是我国盛产的水果,跟中国人“交情”深厚。早在汉朝时,人们就已经驯化食用它了。到了唐代,江南的枇杷就很有名了——跟杨贵妃的荔枝一个待遇,每年由专人快马加鞭,一路北上,将枇杷鲜果送入皇宫。枇杷果色明艳、株型挺拔,所以也常被种在窗前屋后,入诗入画。在诗人笔下,枇杷常用来表现初夏时节和田园风光。除了观赏鲜食,枇杷也是著名的传统药材。最常见的是川贝枇杷膏,用来治咳嗽。但入药的并不是枇杷果,而是叶片,其中成分可以消炎止咳。“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冬天开花,就反着来我们熟悉的很多水果,生长规律都是春华秋实,冬季往往落叶休眠。枇杷却在秋天萌芽,冬天开花,春天挂果,暮春初夏果熟,跟常见水果完全反着来。咬一口绝对汁水四溢,是谁馋了选在冬天开花,就得耐寒。枇杷的叶片深绿,背面还有绒毛,在长江流域冬季零度左右的气温里,也能常绿不凋。每年10月到次年2月,枇杷树上细碎繁多的小白花成簇绽放,从花梗到花萼,都“武装”了密实的锈色绒毛,颜值不高,却能保暖。盛开的枇杷花枇杷花不起眼,但胜在花量大,花蜜含量可观,是冬季非常珍贵的蜜源植物,深受蜜蜂和鸟儿的青睐。过去游牧的养蜂人,会专门追着枇杷花开放的地方转场,酿造枇杷蜜。江浙地区的朋友,还常趁冬天晴暖少雨时,采摘枇杷花晒干,制成花茶泡水喝。枇杷花泡水枇杷的果实结构跟苹果类似:果实一端有根果柄,另一端有个小坑。这小坑称为“果脐”。枇杷开花时,花瓣、花蕊都长在一个凹坑里,等花落成果,就变成了果脐。“脐”上覆盖的几枚薄片是枇杷的花萼,坑里的黑色碎屑是花蕊和花瓣的残骸。果脐容易藏污纳垢,所以农学家改良的方向之一,就是培育果脐更浅的品种。枇杷清甜解渴,香味不浓烈但留香持久。更可贵的是,枇杷属于低糖水果——每一百克中,只含6-8克糖分,吃起来却感觉很甜。这是因为枇杷果肉里的有机酸很少,不会遮盖糖的甜味。而且,枇杷所含的糖大多是葡萄糖和果糖。果糖甜味强,且在低温下甜味会更强,所以如果你想让枇杷吃起来更甜,下次可以试试放冰箱里冷藏一会儿,美味加倍。枇杷种子不能吃!枇杷的种子含有大量氰苷,如果你把种子嚼碎了吞下去,氰苷会在酸性的胃液中分解,产生剧毒氰化物。枇杷好吃,却实在娇嫩,稍微受到一点挤压,立刻“鼻青脸肿”,第二天整个果实都变成褐色了。这不仅因为它果皮薄、果实柔软,还因为果肉中含有大量的多酚氧化酶,储存在细胞质中。一旦细胞破损,多酚氧化酶与液泡里的酚类物质相遇,就把酚类氧化成黄褐色的醌类化合物。这脆弱的天性,使枇杷长期走不出南方产地。好在,现在咱们有了完备的冷链运输网,能让运输温度不高不低,既能抑制氧化酶的活性,又不冻伤果实。科学家们还选育出了更耐储存、果实更耐寒的品种。如今,即便是北方,也能在春天尝到枇杷的美味了。常见品种分红白全世界有800多种枇杷,我国就有200多种。市面上常见的枇杷主要分两大类:果肉偏橘黄色的“红沙枇杷”和果肉偏黄白色的“白沙枇杷”。1✦红沙枇杷红沙枇杷的果肉橘黄色,风味酸甜,果香浓郁。结实、耐运输,即便在远离产地又寒冷的北方,也能登上普通小超市的果蔬区。但长途运输的代价是提前采摘,在树上积累糖分和香味的时间不够,吃在嘴里往往差点风味。产量很大,除了鲜食,也常制作果干、罐头和果酒。大红袍👆来自浙江杭州塘栖镇,是市面上最常见的枇杷品种之一。果实大,果肉厚,除了鲜食,还很适合加工。它最大的特点是抗冻性很强,无论南北,春季都能吃到这种枇杷。大五星👆来自四川成都龙泉驿区,因脐部又大又深的五角星凹痕而得名。汁水丰富,果肉浓甜,经过育种家的不懈努力,果实个头越来越大,是近年市场的新宠。2✦白沙枇杷白沙枇杷成熟后,果肉偏黄白色,有些品种甚至接近雪白,果肉细腻甜美,糖度比红肉品系要高出不少,汁水也更丰富。可惜产地狭窄,果肉太脆弱经不起运输,在北方市场非常少见,基本仅江浙、福建等地有机会品到这一口鲜。软条白沙👆产自浙江杭州,被誉为枇杷中的瑰宝,果实椭球形,果肉黄白,脆嫩多汁,甜如砂糖。可惜不耐贮藏,产量也较小,只能在产地附近吃到。东山白玉👆江苏苏州的品种,果实很小,呈球形,味道清甜,口感细腻,是苏州本地人的宠儿。但是不耐储存,成熟度过高时,风味会略微下降。往期文章回顾你吃菠萝?不,是菠萝在吃你
2023年4月12日
其他

听说企鹅的蛋煮熟后不是白的?

这是一个煮熟的企鹅蛋:和水煮鸡蛋看起来很不一样,因为它的蛋白是半透明的,不是白色的。之所以会不太一样,是因为鸡蛋和企鹅蛋的蛋清组成不一样。鸡蛋清的主要成分是卵清白蛋白(55%),其次是卵铁传递蛋白(12%)、卵类粘蛋白(11%)、溶酶菌(3.5%)、卵黏蛋白(3%)、最次是卵抑制物(1.5%)、卵黄蛋白(0.7%)、卵巨球蛋白(0.5%)、亲和素(0.05%)。鸡蛋煮熟后变白,因为蛋白质原本都是松散的、蜷成一团,结果一受热就缠绕在一起,变成网状结构,,将周围的水困住。这改变了蛋清的颜色和物理稠度,阻止了光线通过,所以不透明了。为了了解企鹅的蛋清成分组成,上个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从南极洲收集了新鲜的阿德利企鹅蛋,刚下的不到24小时。然后把蛋白和蛋黄分开,冷冻待用,用色谱法分析组分和鸡蛋清作对比[1]。结果发现,企鹅蛋清里有一种糖蛋白的含量是远超于鸡蛋清的:Penalalbumin,简称PEN,PEN
2023年4月11日
其他

如何让自己越来越有价值?

真正决定一个人价值的,不是学历,而是你的不可代替性。所以如何让我们越来越值钱,就在于你有没有能力让自己成为那个不可代替的人,脱颖而出。以下是能让你越来越有价值的能力,欢迎一起学习,让自己具有不可代替性,越来越值钱。1、深耕能力
2023年4月11日
其他

为什么总是女厕所排长队,男厕不用等?

憋了3年,今年大家都卯足了劲到处放飞。此前门可罗雀的光景一去不复返,各个旅游城市和景点又恢复了往昔到处都是人从众𠈌的模样,人一多,随之而来的烦恼也回来了——比如上厕所这件小事,对女同胞来说,有时可以排队排到抓狂!永远只有一列长队的公厕身为一名女性,每当我站在景区或是高铁站,亦或是各大商场的女厕前,有点羡慕地望向隔壁空荡荡的男厕,脑中不禁都会冒出一个大大的疑惑:“为什么好像永远只有女厕在排长龙?而男厕几乎很少见到这盛况?”男厕女厕真的一样大吗?其实这种性别差异的现象并不只是出现在某一地区,而是普遍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即使发达国家也难以避免。看着已经憋得慌了哈图源:YouTube不过在我们从生理结构的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必须要先吐槽一下现代公厕的建筑师或规划师们,
2023年4月11日
其他

这些好评极高的公众号,助你干大事

一个能成大事的人,就像司马光一样,往往在少年时代,就已经显现出了过人的成熟与稳重,不说错一句话,不懈怠任何一件事;将勤奋和刻苦钻研当成了一种习惯。以下这几个高质量公众号推荐给能成大事的人。这里每一个公众号都值得你浪费时光~【关注方式
2023年4月10日
其他

大虾酥糖里真的没有虾?!

有小可爱对酥糖感兴趣,还特意提出来要看酥皮。🤔我略加思索,有酥皮的酥糖,那肯定不是扎实成块的芝麻酥。也不是街头美貌小吃——「龙须酥」。这得是小时候那种外头是酥皮,里头是花生馅的大虾酥糖。搭配小可爱这河北
2023年4月10日
其他

不用公筷不分餐,是中国人不讲究吗?

“分餐制”,一个宣传了很久但很难有家庭或聚餐践行的吃饭形式,和“垃圾分类”似的,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各方也喊了很多年,却依然收效甚微。似乎一旦大家各自拿着小碗菜吃饭就会变得生疏早在2018年,国内就有过问卷调查统计,显示72.9%的人支持分餐,受访者们还给出了理由:分餐制比合餐制更卫生,更能预防各种疾病交叉感染,也有助于控制食量和减少浪费。既然大多数人赞同分餐制胜过合餐制,那为何直到今天,合餐依然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占主流?分餐
2023年4月10日
其他

20岁之后,还能长高吗?

本文授权转载自答案如下(ID:theanswer163),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一只霸王龙,即使已成年,骨骼也还在生长,直到死去前一秒;而人类在20岁出头就会停止生长,身高从此定格。你的身高是什么决定的?20岁之后还能长吗?究其根本,身高的增长靠的是骨骼的加长,主要包括构成脊柱的椎骨及椎间盘,以及下肢骨。这些骨头的生成原理是一样的,先形成软骨,然后软组织逐步钙化,骨头不断生长、加长,最终成形。我们以大腿的股骨为例,从你出生后到成年前,骨干与两端之间保留着有一定厚度的软骨层,称为骺板或生长板。这层软骨不断增殖、骨化,让你的骨头越长越长,你也就越来越高。长高的速度并不是均匀的。婴儿时期最高速可到每年20厘米;到了青春期,生长速度迎来第二个高峰。因为雌激素促进了生长激素分泌,女生的发育期更早,12岁左右的女生,一年可以长高8-9厘米,而男生的高峰期要到14岁左右,一年长高大约10厘米。这个美好的过程,往往定格在22岁左右。随着骺软骨逐渐闭合,成为薄薄一层骨组织,软骨就不会再增加、骨头不再加长。当所有骨都不再加长,身高也就停止了增长。不同部位的闭合时间不同,好消息是,腿部骨头生长闭合时间很晚,要到24岁左右。所以,长高的核心,就是抢在骺软骨完全闭合之前,让骨头长得更长。这个过程中,激素、营养和外界的机械刺激都是重要因素,可以逐一解决。生长激素主要由大脑分泌,和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最容易控制的,就是好好睡觉。睡眠和生长激素分泌的关系可以从这张图里看出,在一天24小时中,生长激素并不是均匀分泌,而是在你睡着后一两个小时之内迎来高峰。这个高峰的生长激素分泌量占全天的58%,对长高的战略意义重大。如果你不睡觉,就没有了这个高峰,生长激素也就大大减少。不过,生长激素分泌和你具体几点睡没太大关系,就算你8点钟天亮才睡,但只要保证睡眠质量,还是可以长个儿的。市面上一度火热的“长高针”,本质也是生长激素。但它适用的是真正缺乏生长激素的儿童。盲目打针,可能会影响内分泌,甚至花几十万只换来一厘米。除了睡觉之外,还可以从另外两方面下手——首先是好好吃饭。骨骼加长,需要钙、维生素A、C、D等营养和维生素。比如维生素D负责维持体内钙平衡,为骨头生长提供足够的原料。在日照更长的高纬度,营养更充足,动物的个头也就更大。之前,人们就发现高纬度的人类往往比中低纬度个头更高。在中国国内,越往南边,男女的平均身高好像都在下降。这一点不仅适用于人类。南极的企鹅比其他企鹅个头更大,北极熊也是这样;这被称为伯格曼法则:同一种类恒温动物的体形,会随着生活地区纬度的增高而变大。这并不是因为冷空气让动物长个儿。对于动物来说,寒冷的地方种群数量更低,“内卷”压力小,不用太费力就能获得充足的营养;而对于物资富足的人类来说,最有效的长高办法之一,就是用肉蛋奶保证营养。营养没跟上,即使生长激素水平升高,也会长不高。体育运动这种外界刺激,会让人体能量供不应求,也会引起生长激素分泌增加,来升高血糖、分解储存的脂肪,为身体补给能量。不过,你的努力能带来的改变是有限的。身高增长中60%~80%的决定效应,来自遗传基因。激素、营养、应力这些可控因素,最多让你达到基因决定的上限。好消息是,就算过了24岁、骺软骨完全闭合,你虽然不再长高,骨头却依然在变化。骨骼是一个代谢旺盛的器官,处在生成和消解的动态平衡之中。到60岁左右,你睡眠时分泌的生长激素就已经
2023年4月9日
其他

我删除了无数公众号,却置顶了这几个!

关注了那么多公众号漫无目的地看文章你有没有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你需要——断舍离!在公众号的数量上做减法,质量上做加法!★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进行关注。◆◆◆经典美文文摘ID:jingdianmeiwenwz一杯茶,一部手机,一份好心情。经典美文文摘,我们一起品读。▲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从时事财经到娱乐文化,《Vista看天下》是一个永远能理解你的朋友,解答你的每一次好奇与追问。这里有——新鲜热点:被嘲8年后他怎么又红了?大学生考研考教资有多疯狂?迪士尼玲娜贝儿凭什么让人熬夜排队?关注后回复1查看各地趣闻:南方人的睡衣为什么都很丑?哈利波特中国分校在广西?哪个景区的猴子揍人最狠?哪座城市让瘦子压根不敢去?关注后回复2查看审美潮流:国产剧女主卸妆睡觉场面有多惨烈?谁是“温柔姐系美人”的鼻祖?哪个女明星演的“蛇蝎美女”最经典?关注后回复3查看省钱指南:朋友圈最新网红饮料有多难喝?结婚最贵的一笔冤枉钱是什么?买不起贵价香水的女生都买什么“平替”?关注后回复4查看这里有好看的故事和人间喜乐,点击下方卡片关注Vista看天下公众号,带你认知时代,理解人心。▲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凤凰网ID:ifeng-news我们是凤凰网官方微信公众号。除了一本正经提供重磅事件、政经热点的“大新闻”外,也有1分钟就能“学废了”的冷知识,带你了解热点新闻背后关键细节,成为朋友圈中的“政经大咖”。《胡鑫宇事件真相大白,细数他的几次无声呼救》《开战300天俄军为何难取胜?细节都在这一篇》《凤凰图片
2023年4月6日
其他

皇帝看的奏折里到底写了些啥?

部分参考文献:1.傅礼白.康雍乾时期的奏折制度[J].文史哲,2002(02):20-26.2.周林兴,罗辉.清代奏折制度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01):98-101.3.晁中辰.雍正朝的密折制度[J].文史哲,2002(02):27-32.——END——监制/饿发
2023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