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 | 林志成教授课题组研究成果获第六届情绪与健康心理学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
近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应用心理学项目林志成教授课题组研究成果获第六届情绪与健康心理学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获奖论文题为《食物信息及其健康、美味程度的内隐归类:个体水平上可靠的脑电频率标记》(Robust and reliable implicit categorization of food information and its healthfulness but not tastiness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through EEG)。林志成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为课题组成员肖雪珍博士。
该研究首次引入脑电频率标记方法研究食物信息加工,其研究结果不仅阐明了关键食物信息(健康程度和美味程度)的认知和大脑加工机制,也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可靠的方法。
研究简介
在过往研究中,人们发现大脑对食物信息的加工与诸多进食行为和障碍息息相关,但仍存在亟待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第一、食物的健康程度和美味程度,这些关键属性是如何在大脑内进行加工;第二、如何在个体水平上客观地、可靠地测量食物信息加工。为了回答这两个关键问题,林志成教授课题组首次引入脑电频率标记方法研究食物信息加工。该研究首先开发了一套符合中国文化习惯的食物和非食物刺激材料库,通过32名受试者对材料库图片的熟悉程度以及对食物图片的健康、美味程度的打分,从中筛选出个体化的72张食物图片,并根据健康程度和美味程度的高低水平将之分为四组图片。在完成图片评估测试的第二天,该研究安排受试者参加一次脑电(EEG)实验,持续时间为60秒。实验中非食物图片快速随机呈现,每张图片持续时间为16.7毫秒(即6赫兹),且每五张图片(即1.2赫兹)中有一张食物图片来自此前筛选出的四组分类食物图库。该图片中心设有一个彩色字母,受试者任务为判断字母颜色(即低负载任务)或判断字母和颜色的结合(即高负载任务)。为了评估重测信度,最初的32名受试者中,有21名参加了至少间隔3周的第二次相同的脑电实验,其中13名参加了至少间隔6周的第三次相同的脑电实验。
研究发现,32名受试者中,每位受试者都呈现出对食物信息的特有频率的加工,并且该信号不受任务高低负荷的影响,也不受食物美味程度的调节,但低健康程度的食物相比高健康程度的食物图片引起的反应更强。可靠性方面,Cronbach的alpha,组内相关性(ICC)和测量误差等指标表明研究方法有高的可靠性。这些结果表明,个体对食品信息有可靠的内隐分类,并且其加工受健康程度而非美味程度的调节。
该研究结果和方法有助于帮助理解人们为什么对食物信息有高的敏感性,即大脑可以对任务无关的食物信息进行快速加工。此外,该结果对食品广告也有所启发,即我们对低健康食品有更高的敏感性。该项目也为课题组下一步研究超重肥胖、进食障碍等重要临床现象的食物信息加工机制提供了一个客观、可靠的方法。
会议简介
2021年4月17号,由中国心理学会情绪与健康心理学会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师范大学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承办的全国第六届情绪与健康心理学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本次参会的情绪与健康心理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共计66名,另有来自全国各地30余所高校的代表,共计400多人。该会议是我国情绪心理与健康领域富有影响力的年度学术会议。会议组织专家根据提交的论文摘要(或墙报)评选优秀论文奖,设置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优秀论文提名奖25项。人文社科学院应用心理学项目林志成教授课题组研究成果荣获优秀论文二等奖。
林志成教授简介
林志成 助理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
应用心理学项目
林志成教授于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心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明尼苏达大学,获认知和脑科学博士学位;他随后在华盛顿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6月起,林志成教授执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期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心理学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如认知心理学权威期刊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 General 和Cognition) 以及主流临床心理学期刊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和Body Image) ,并主持两项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联合基金青年项目)。他的研究兴趣涉及人类行为的认知过程,特别是注意,知觉和意识。林教授近期的研究兴趣集中于行为研究方法、认知和健康的心理测量问题、临床和健康应用(特别是干预)。
【end】
文中内容由林志成教授课题组提供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
微信号 : cuhkszsh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