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回顾 | 沈志华教授谈冷战起源的经济因素


     2021年11月24日,历史学家沈志华教授在线上为我们带来了全球与当代中国讲座系列第四讲,讲座主题是“冷战起源的经济因素”。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场讲座的精彩内容吧!

    



01


讲者介绍




    沈志华,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 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主任,周边国家研究院院长,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资深研究员,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研究领域:冷战国际史、苏联史、中苏关系、中朝关系。著作:《最后的“天朝”——毛泽东、金日成与中朝关系(1945-1976)》(2017、2018年增订)、《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1956-1957年的中国》(2013年)、《无奈的选择——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命运》(2013年)、《思考与选择:从知识分子会议到反右派运动(1956–1957)》(2008年)、《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2007、2013修订、2017年再版)、《苏联专家在中国》(2003年,2009年修订,2015年再版)、《斯大林与铁托——苏南冲突的起因及其结果》(2002年)、《中苏同盟的经济背景(1948-1953)》(2000年)、《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1994年)等。





02


讲座内容


    讲座一开始,沈教授指出过往对冷战起源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意识形态的框架内进行分析。而从美苏经济关系,从世界经济格局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但随着70年代后,美苏档案的逐步解密,许多谈判记录和背后博弈重见天日,为学者提供了一个基于史料进行研究的基础。穿过乱云飞渡的历史,很多问题追根溯源都有经济关系和利益的重要影响。从经济因素去分析冷战的起源,在接续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这段历史。


    沈教授首先从二战期间,美国向苏联无条件租借物资和提供技术展开讲座。分析了美苏为了战胜共同敌人,赢取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胜利,两种经济体制建立了联系,为战后两国的经济互通合作奠定了基础。随后沈教授回顾了战后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谈判始末。大量详实的史料数据,揭示了战后伊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间高度的信任和友好关系。似乎随着这一剧本,世界即将迎来巨大战争创伤后,弥足珍贵的和平。


    然而,1945年雅尔塔会议后,美苏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沈教授首先回顾了传统冷战史研究关注的美国政局变更、苏联的东欧治理模式等问题,是如何扩大了两大阵营的猜疑。随后,其分析了战后贷款和苏占区赔偿,这两件对于政强经弱、百废待兴的苏联非常重要的经济事务,所引发的连锁反应。顺着这条经济因素的草蛇灰线,在斯大林竞选演说、凯南“长电报”、丘吉尔“铁幕演讲”这些冷战史中重要事件背后,沈教授为大家勾勒了一种新的观史洞见。


    以这种从经济因素切入的视角,沈教授为师生们梳理了1946年前后国际局势和美苏关系间跌宕起伏的突变。时间来到1947年,由于美苏两国在马歇尔计划上的严重分歧,东西阵营在经济层面发生完全切割,进而引发政治层面的完全割裂。至此,冷战正式彻底爆发。通过一个半小时高信息密度的讲座,沈教授为师生们梳理了本可避免,却由于各种原因,最终不可回头的冷战起源史。其从经济因素进行分析的视角,让师生深受启发。



03


Q&A



    在讲座后的Q&A环节,沈教授根据老师和同学们的问题对讲座内容进行了补充。沈教授认为,分析冷战起源可以发现,虽然美苏两国由于意识形态所导致的战略误判打断了两国经济融合的进程,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阵营在面对与苏联对抗的问题上也并非铁板一块。即使在冷战爆发后,东西阵营依然存在着如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这样的贸易往来。最后,沈教授认为关注冷战形成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并跳出传统地缘政治的分析框架,可能更符合战后安全问题不是主要问题,经济问题才是核心关键的史实。





04


学生感言




陈泓舟

2020级人文社科学院全球研究硕士研究生

沈教授作为冷战史的大家,通过对掌握的大量史料的挖掘,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异常丰富的讲座。作为一名全球研究项目的学生,沈教授常年勤勉治学的态度,打通历史、经济、国际政治的融合研究方式,和在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找到症结的洞见都让我在听完沈教授的讲座后,获益匪浅,深受激励。期待下次还能够听到沈教授的讲座!






何傲楠

2021级人文社科学院全球研究硕士研究生

     沈教授对冷战期间美苏关系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融进了一种生动的描述。这种描述把两国关系当时的政治生态人性化,让我们能够近距离去接触,去剖析,去感受当时两国领导者之间以及两国社会之间的融合及冲突。这一视角与我而言不仅有助于我们去重新审视某一段特殊的历史,而且为我们平时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带来一种新思路:即矛盾与和解共存。这次讲座实令人震撼,却平易近人,更为我自己的学术探究和日常生活带来深刻启发!






【END】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

微信号 : cuhkszshss


文案 | 陈泓舟(2020级人文社科学院全球研究硕士研究生)

何傲楠(2021级人文社科学院全球研究硕士研究生)

排版 | 庞天行 (2019级 人文社科学院 学勤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