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说 | 周钰鹏:大胆探索,努力钻研

HSS毕业研究生专栏---听说邀请人文社科学院各研究生项目的毕业生们分享他们的校园生活。


今天的分享人是来自同声传译文学硕士项目的周钰鹏,让我们来听听他的故事吧。






周钰鹏


2016年-2020年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翻译专业 文学学士


2020年-2023年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同声传译文学硕士项目


毕业去向:龙岗区人民法院实习






上下求索,初心不忘

周钰鹏本科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翻译专业,经过四年学习,他逐渐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心在口译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与此同时,他依然试图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我想先出国读一年,研究其他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尝试一下、发掘一下,然后再继续学习翻译。”于是,周钰鹏先后申请了伦敦国王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爱丁堡大学等海外名校,申请方向包括中国与全球化、环境与发展、人权与政治。最终,受疫情影响,加上对本校师资与教学水平的认可,他决定留在人文社科学院继续学习翻译,磨练自己的专业才能,为未来更多的尝试与挑战做足准备。


从本科到硕士,尽管身处同一片校园,周钰鹏的心态与学习体验都发生了变化。“我觉得本科更鼓励我们对任何领域都试一试,”他说,“而硕士学习就是专攻翻译这一件事,更专注地磨练这一方面的技艺。”本科的课程设置除了翻译专业课以外还包含了各种通识课程,正是这些课程帮助学生开拓视野、锻炼思维,“反过来帮助了翻译专业的学习”。而硕士课程则聚焦翻译本身,更深入地探讨了翻译的核心理论与实践技巧,用跨文化的视角去学习每一个需要翻译的话题。作为同声传译项目的学生,周钰鹏更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练习,训练自己的口译思维,切磋琢磨、精益求精。

周钰鹏在模拟法庭上担任审判员 (左)、在模拟会议上担任讲者(右)

他还记得自己研一刚入学的时候,仍然心存对口译中“犯错”的畏惧。他坦言,自己和许多口译学习者一样:“一到口译就害怕自己表现不好,一害怕反而表现得更糟糕了。”经过两年时间的沉淀,他逐渐改变了心态,不再纠结于一字一句的对错问题,心无旁骛、全神贯注于“口译”的过程本身。在双语的转换中,他通过双重文化视角去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邂逅“不可译”的语言现象,在一次次练习中琢磨文字与表达。在周钰鹏看来,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事,他对翻译也从喜欢变得“越来越喜欢”。

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翻译是一个长期打磨、循序渐进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一次日常练习都为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无数次的译前准备正是积累素材的好时机:“我了解过相关知识以后都会用两种语言讲一讲对话题的理解,这种过程其实也是在构建语言之间的联系,”周钰鹏说,“因为同传需要极快的反应速度,所以我会更主动地内化知识,而不是简单看一些文章就完了。”所谓积累也不是无脑堆砌知识,整理与消化必不可少。以“环保”主题的口译训练为例,这个主题可能涉及国际公约、环境保护会议、可持续发展等。这时,周钰鹏会选择四五篇相关话题的文章,整理出重要词汇后再详细分类。分类的过程也是理解知识架构的过程,熟悉词汇之后,他就会根据整理出的框架尝试口述自己对该话题的理解,更快地消化新知识。


除了建立起自己的专业领域词库,口译练习必不可少的一点还有回听。“敢于听自己的录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周钰鹏笑着说。回听可以让译员换成听众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口译,比对双语文稿的区别,回忆自己翻译时的状态,分析出错的原因;反思之后还要重复练习多次,让一次练习“物尽其用”。

周钰鹏在2023年2月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国际论坛模拟会议上担任主持人

学习之余,找时间放松也非常重要。周钰鹏很喜欢在校园里四处散步,“走一走、听听歌,换一换思维。”同声传译往往需要精神高度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需要适当的休息使人从同传的紧张感中脱离出来。走在美丽的校园中,吹着神仙湖畔的微风,给自己一些时间休息与自省。

翻译是互动的,不是机械的

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今天,AI能否取代专业译员是时下热门话题。当谈到这个话题时,作为一位翻译的热爱者与学习者,周钰鹏坚定地表示,最重要的一点是译员不能甘心被机器取代,要持续不断地学习。与机器相比,人的情感与认知目前难以被替代。交流的场合、讲者的语气、听众的预期,现阶段的人工智能很难完美构建出符合人类情感的复杂语境,并做出恰当的翻译。周钰鹏认为:“同传更重要的是交流的感觉。”译员如果只是机械地做字面翻译,那和机器人别无二致。译员应该从人的角度理解讲者的意图,然后找出最符合当下场景的表达,这是一个人与人“互动”的过程,也是人与机器最大的差别。


人工智能确实发展迅速,但也尚且达不到替代译员独立翻译的水平,更适合作为译员的辅助,使人工翻译事半功倍。例如,整理翻译话题的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字面对等翻译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协助译员工作,但还远不能直接替代人。而译员要做的就是不要被机器牵着走,而是化被动为主动,不断汲取知识,学习琢磨,提高自身的能力。

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回首过往两年,周钰鹏的家人给予他莫大的支持。“我是一个比较任性的人,”他说,“但我的家人总是鼓励、支持我做想做的事,他们是我最想感谢的人。”


在学校里离不开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老师们不仅指导周钰鹏对翻译的理解,还影响着他认识世界、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他们不仅仅是学科教授,更是“人生导师”。每当困惑和迷茫的时候,老师总能耐心地跟我们交流,偶尔几句话恰好点明方向,帮助我们渡过难关。此外,同学之间的友谊也令人难忘。不仅在学习上可以共同练习、交流经验,平时也可以互相分享快乐,“不管开不开心都能开心地一起玩”。同声传译的学习确实是艰苦的过程,然而正是家人、老师、同学的支持与帮助,周钰鹏度过了圆满的同传学习生涯。

周钰鹏(右一)跟同学们完成模拟会议后的合照

考虑到从本科一路走来已经学习了七年,他决定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真正地工作实践,进行另一种“探索”。周钰鹏计划毕业后先工作,然后可能工作一段时间后,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继续深造。“就是尝试,我觉得要大胆地去探索,”他说道。

学 长 寄 语

要大胆探索,努力钻研,也要学会放松。


不要把人生限定为一条直路,它可以有很多方向,你可以去不同的道路上看看不同的风景。

文案:陈韵清(人文社科学院2019级翻译专业本科生)

排版:Fenny、Alan(HSS Office)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