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在到底能不能出去玩了?!

苏群 苏群 2021-02-17

婺源-篁岭

今天文章的音频


这是我在婺源的篁岭拍的。


你肯定会说,疫情这么严重,你还敢出去玩?


首先,现在疫情一点都不严重;其次,现在完全可以出去玩。


不仅可以出去玩,而且各地鼓励大家去玩。再不去玩,春天就烂在景区里了,那些靠旅游为生计的百姓苦死了。


不是说要恢复生产吗?我们国家的锦绣河山从来没有停止过“生产”。哪怕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雪一样下着,花儿一样开着,就像这婺源的油菜花,开了又谢了,但今年是寂寞地开,寂寞地谢。


婺源-延村

犹犹豫豫,不知道会不会离开北京就被隔离,就晚出发了一个多星期。如果不是因为特别想回家看看85岁的老父亲,我可能还不会离开北京。


所以,赶到婺源的时候,油菜花基本上没了。今年是暖冬,而且有可能以后都是暖冬,各种花期都提前了一周到半个月。


上面和下面这两张带油菜花的照片,是在延村拍的。延村本来不以油菜花出名,这是婺源以古村落出名的地方,但还有零星的油菜花。


婺源-延村

除了暖和,油菜花的“敌人”还有雨。整个江南今年遭遇“倒春寒”,热了一阵以后,突然比北方还凉,不停地下雨。


花儿跟小孩一样,给点温暖就烂漫,给点寒雨就蔫了。


婺源-延村

当然了,雨有雨的拍法。


下了雨,就会积水,然后有倒影。你看到有水的地方,首先要想到有没有可能拍倒影。


拍摄雨中积水的倒影,最出名的是马格南图片社的创始人布列松,著名的街拍大师。他拍了一个人跳过水洼的一瞬间,后人再拍,都成了模仿。


在延村,几乎没有游人,村民的日常突然显现。


婺源-延村

十几年前我曾到过婺源,那时婺源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商业化,不过,比起很多商业化浓厚的地方,婺源的乡村还保留着原生态的生活。


他们已经习惯了靠旅游吃饭,我开车在乡道上走,很多边边角角都撂荒了。徽州多丘岭,可耕种的地都在小山之间,油菜、水稻、小麦都可以种。现在,他们把生计都押在旅游上。


但即使做旅游,婺源还是自己做,不像很多地方人去楼空,让外地人租下村落,开发成景区。在晓起、李坑,村民们还保留着在河里浣洗的习惯。


婺源-晓起

李坑比晓起更加特别。晓起的河是绕村而行,在李坑则是贯村而过。


河两岸都是人家,因此搭起几十座便桥。


以往的李坑人头攒动,现在恢复了往日的闲淡生活。


婺源-李坑

但那些红灯笼还在。


要说破坏原生态的过度装饰,以李坑为最。他们家家挂起红灯笼,多得让人眼晕。以往人多的时候,你觉得这是热闹,现在没人去了,突然就觉得碍眼。


我只好把照片变成黑白,这样朴素一些。


希望李坑从此把红灯笼摘了去。


婺源-李坑

婺源是典型的转型为旅游的县。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他们把这句话做成金色的大字,放到山上,那是表决心说我们响应号召。


但在早就零新增多日的南方,旅游业依旧惨淡。大家不知道能不能出去旅游,去了会不会被隔离。没有人说这个事。


其实,全国大部分景区都已经“复工”。旅游以户外为主,钟南山院士早就说过,在户外开阔地,不用戴口罩。但婺源和很多景区一样,防护还是非常严。每到一个村落,都会登记身份证、电话号码,测量体温,还要你戴口罩。而且,每个村要登记两次,买票一次,进门一次。


婺源-李坑

我一直以为,到了不同的省,可能就地被隔离,这样哪儿都去不了。


其实,地方省市早就开始使用“健康码”,只是在每个地方叫法不同。比如在无锡,用的是“锡康码”,登记了身份证号、居住地址、手机号,你在过去14天去过的地方,都在手机上显示出来。在江西叫“赣通码”,原理也是一样的。


在每一个地方下飞机或者高铁,出站时就必须向防控人员出示身份证和当地的健康码,检测体温。这些健康码在微信或支付宝上都可以下载或登录,有的是小程序,有的是微信公众号。我在无锡和上饶出站,所用时间都不超过10分钟。


这样一层层筛选之下,你所到之处不会有漏网之鱼。



但即便如此,每到一个地方,仍然门可罗雀。


现在地方上做旅游,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只是把风景圈起来,开始收门票。现在旅游业最流行的模式是“文创”,以当地的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创意。你看到的大型实景演出、文旅小镇、高端民宿、故宫文创纪念品,都属于文创产品。


当然,新型文旅模式需要大量投入,这不是简单地把家宅变成客栈,或者在出入口叫卖土特产,而是需要数亿甚至数十亿的投资。本来人满为患的景点,突然变得空空荡荡,影响的不只是那些文创旅游老板,更是千千万万离开农田以此为业的百姓。


我在李坑走累了,进一个农家茶饭馆坐一下,要了一壶茶。看到小楼上空无一人的座位,倒茶的老太太难受地说:今年不行了,没人来。


婺源-瑶湾

据今年3月17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报告:2019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6.63万亿,比2018年增长11%,高于GDP增长速度;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占GDP总量的11%;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就业人口7987万,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31%。


在我住的阅徽堂旁边,是婺源的一个文旅小镇“梦里老家”,这里以往每天演两场实景演出,现在因为演员回不来,演出停了,门口只有一个保安。进行了登记和测体温之后,他让我进去看看。此时天色已黑,原本应该人头攒动的小街上,一个人都没有,但依然华灯齐放,能体会到他们是怀着一种怎样迫切的心情,希望游客们能回来。


婺源-篁岭

李坑、延村这样的古村落,农民只是离开了耕作的田地,还住在自家宅屋里,只是把宅屋变成客栈、饭馆、土特产店。但篁岭就不一样了。


篁岭在婺源东部的江湾,原是一个山居村落,这里因处山地,有规模较大的梯田,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大约10年前,篁岭被公司承包,村民整体搬迁,村庄被重新设计,变成一个有特色的文创旅游村。景区利用当地村民的传统,设计了“晒秋”,墨色的屋檐下,一个个很大的竹匾晒出干红辣椒、金黄的玉米棒子。这个季节,还有绿色的艾叶。


利用这些晒出的干货做前景,可以拍出非常漂亮的农家风情照片,尤其在油菜花季节,色彩对比非常浓烈。可惜我晚到了一周,油菜花都结籽了。


婺源-篁岭

“收放自如,进退裕如”,是需要仔细琢磨的,因为其中隐含深刻的辩证法哲理。否则,一头抓严了,另一头就被忽视。每个地方都有其主要矛盾,有的是输入性疫情严峻,有的是需要尽快恢复经济。


最怕的是各自为战,甚至地方保护,没有形成统一步调,更没有相互的协作。


婺源-篁岭

我相信旅游是最容易复工的产业,因为大多数景区都在户外,只要做好基本的防护,祖国的大美江山是最安全的地方。


颐和园是最早恢复的景点之一,春暖花开的时候,我曾带家人去西堤看花。颐和园做得非常好,除了常规的登记之外,他们还在西堤上做了限流准备,一旦人数超标,就会设卡,有序放人进入。


我觉得既然各地做防护这样严格,而且手机为辨明身份、追踪去向提供了便利,应该有一种更大的声音让大家走出家门,去看看春天。现在去看春天,就是支援国家。


而且,现在出门更便宜,高速全都免费,机票出血打折,门票也都打折。在婺源,医生、护士、警察都是门票免费,因为他们曾经奋战在一线,为抗疫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那些靠旅游吃饭的普通百姓,都在等着大家的光临。


婺源-延村


如果漏过下列文章


请点击图片和标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