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观察 | 质量管理中的“10大误区”

点“必胜印刷网”关注



做好质量管理很难,企业在做质量管理的时候往往都会碰到一些类似的误区,印刷企业亦如是,希望大家都能够避免。


误区一片面依赖于事后把关


凡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只向检验部门追究责任,而不向生产部门查找原因,更加没有去查找生产流程、管理过程的原因。


宁愿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投入到质量检验和不合格品处理,而不愿意将丝毫的资源投入到质量管理体系保持、改进和完善。


事前策划不落实,事中控制不到位,只知道事后追究不合格责任。片面依赖于事后把关而忽视质量管理体系全面、系统控制的结果,就是不合格率不见降低、质量水平不见提高、不良成本居高不下,质量效益也就无法提高。


误区二忽视科学的措施和方法


最主要的表现为:完全依靠个人经验和喜好行事,以人为因素为主导,管理行为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而抛开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不讲究质量管理措施和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


与现代质量管理的“先找出‘正确的事’、再找出做‘正确的事’的‘正确方法’” 科学原则相比,忽视科学的措施和方法,类似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和漫无目标地将资源、精力分散到各种不知是否正确的事情上。因此,忽视科学的措施和方法的质量管理,不得要领,自然不会有明显成效,事倍功半甚至徒劳。


误区三不注重品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片面强调员工个人改进而不注重品质管理体系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忽视了系统环境对个人意识和能力的影响,没有认识到两者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片面要求员工提高改进个人意识和技能,而忽视创造员工提高改进意识和技能的条件,不提供培训资源、管理制度保障和激励等改进的环境。


陷于处理具体的质量问题、不合格品泥潭,只知道埋头“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再发现问题”的无穷恶性循环,并将问题的原因归咎于员工个人素质的不足,只知追究员工的不合格责任,而忽视导致这些质量问题的管理体系系统漏洞和缺陷。


误区对不良品质现象只治标不治本


对不良品质现象只治标不治本,就好比治理环境污染,只清理污染物,而不去堵塞污染的源头,结果是永远忙于“污染-清理-再污染”的无尽循环。


对不合格,只有纠正行动,而没有纠正措施,只知道消除不合格现象本身,而没有追溯到导致不合格的根本原因并加以消除。


对导致不良质量现象原因,不是追根溯源,而是浅尝辄止和仅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浮在表面,找一些表面上的原因。


对涉及不可控客观因素的不良质量现象,所有原因都往不可控客观因素上推,而不寻找自身可控的主观因素。


对不良质量现象治理有如对农作物除草,如果仅仅是把长在地表面上的草割掉,而不是斩草除根,草必然是“春风吹又生”。所以,对不良质量现象必须标本兼治。


误区五缺乏以数据说话


片面依靠经验和直觉管理是一个较普遍的品质管理弊端,仅凭主观经验或感觉行事,对质量问题只有定性分析,没有量化的定量分析,凡事以“差不多”为判断标准。设定质量目标只有笼统性的定性要求,而没有可测量的量化数据指标。


质量管理水平到底怎么样?质量技术基础如何?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过程存在哪些问题和缺陷?应当针对性地采取什么质量改进措施?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通过数据分析。


误区六满足于现状


安于现状,不思改进,认为品质管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无需担心品质问题了。


没有将持续改进过程落实到位,管理评审走过场,对顾客满意、体系运行、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搞形式,对数据分析、不合格控制、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应付了事。


质量管理体系出现重大变动(例如,组织机构重大调整、业务重大变化等),而管理体系文件(例如,程序、制度等)依然照旧,长期未作任何修订更新。


不思创新,不鼓励创新,没有创新机制,甚至打击创新。


无论一个组织或个人的外部环境,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总的趋势是要求组织或个人不断增强生存的能力。只有通过持续改进,永不停步地提高自身的生存的能力,才能在这种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中继续生存、发展。落后就要被淘汰,只有持续改进才能跟上发展,这是永恒不变的法则和规律。


误区七没有树立与供方合作共赢的观念


在对供方的品质管理中,没有树立与供方合作共赢的观念是损害供方品质的主要原因。


对供方管理,“以包代管”或“以卡代管”,误认为“包”或“卡”就是管理。


没有认识到组织自身与供方之间是“合作共赢”关系,将供方视为下级、下属,高高在上,颐指气使。


只强调组织自身盈利,而忽视供方的合理利益;只强调供方提高质量,而没有为供方提供合理、必要的协助和支持,以帮助其提高质量。


误区八没有充分的事前品质策划


品质管理“过程方法”原则要求:将活动或过程作为过程加以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具体到品质策划,内容包括:品质目标、需要的活动和资源(包括文件)、品质验证的准则或标准、需要形成的质量记录。


误区九品质部门角色定位错误


现代品质管理的精髓和核心是预防。将质量部门当成“消防员”、“抢险员”,成为纯粹的品质检验部门,而放弃日常的防“火”和消灭隐患,放弃其它关键的品质管理体系过程,是明显有违预防原则的。


宁愿为“火警”、“险情”付出高昂代价,而不愿意为日常的防“火”和消灭隐患相对较少的资源,是明显不符合经济效益原则的,是本末倒置和不明智做法。正确的观点正如克劳士比所说,品质系统的作用是预防,而不是检验。


误区十最高管理者缺位


品质管理最高管理者缺位的情况主要有:没有参与质量方针、目标的制定、评价和修订。没有为品质管理体系维持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资源,长期忽视品质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需要,或视其可有可无。没有规范地组织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搞形式、走过场,甚至不参与管理评审。


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缺位,必然导致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运行的权威性、严肃性受到损害,使得质量管理体系无法维持正常运行,自然无法取得成效。


(来源:标杆精益)


扫码享福利

共享行业知识

获取免费课程

尽在黄品青课程干货群

关注我们


往期回顾


·17家!2023年北京市又一批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单位公布

·2024北京图书订货会各项数据创纪录、“一撕得”杭州公司宣告破产、东莞印刷业工业产值742.86亿元......

·龙年邮票一票难求?印制工艺大揭秘!

·印观察 | 未来设备维护和管理的五大趋势

·2024年印刷包装行业不容错过的展会一览!

·2023年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发布,印刷包装企业传佳音!

·2023年度北京市智能工厂名单公布、又一包装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方正电子携手盛通股份......

·印观察 | 企业成本管控应从这5点入手!

·2023年度印刷行业十大关键词解锁!

·印观察 | 车间管理的“三定三检”要牢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必胜印刷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