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无穷远方,心怀理想的你!
相同的人终会重逢。
【一】
1931年9月,东北的秋天格外萧瑟,寒冷的秋意中,硝烟弥漫了这片富饶的土地。
在日军的铁蹄下,一道横跨大兴安岭的铁幕正在落下,茫茫林海从此不见,血色染透了雪原,苍穹之上,唯有长夜漫漫。
内忧外患之际,国内却并无万众一心之景象:
军阀割据,内战不断,独裁专制,贪污腐败……
有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有人纸醉金迷,夜夜笙歌,如行尸走肉,麻木不仁度日。
民国初年,东单牌楼
是的,贫穷落后、民不聊生的中国正处在一场噩梦之中。中国的未来,在哪里?如果有,又该是什么模样?
1932年11月,《东方杂志》向全国各界知名人物遍发通启约400余份,畅想未来中国。
他们回答的是这样两个问题:
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
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 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
1925年,东单牌楼(景星)下,南望崇文门城楼。
截至结束,加上两个迟到的,最后共征集到144个做梦者。
他们的梦想,有的朴实,有的听来沉重,但莫不希冀一个富强之中国,文明之中国。
“未来中国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
“个个人有饭吃,个个人有工作做;凡所吃的饭绝不是什么人的膏血,凡所做的工作绝不是充塞一两个人的大肚皮。”
“未有人民不健全而国家不衰弱者!未来中国的命运不决定于我们的‘梦想’,而决定于我们的行为。”
......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再回头,已换了人间。
8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已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大国,制造大国。
灯火璀璨的城市中,摩天大厦在盎然生长,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一寸都生机焕发。
昔日的羸弱积贫已成过去,曾经对未来中国之畅想早已成为现实。自信与从容,骄傲与感动,越来越多地成为这个时代的关键词。
自近代以来,历经近200年坎坷,这个伟大的国家即将再次重归世界巅峰。
是什么?让中国走过所有风雨,从血海磨难中浴火重生?
是什么?让中国挺过所有失败,成就今日复兴之底气。
答案,早已写就在千年前,北宋的烟雨楼阁中。
【二】
公元1045年夏天,56岁的范仲淹被贬出京,出任邓州知州。
次年夏天,巴陵太守滕子京遣人求见。岳阳楼即将竣工,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范仲淹一篇名楼记胜了。
面对着那幅描绘八百里洞庭盛貌的《洞庭晚秋图》,范仲淹却迟迟未动笔。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要写出一篇气吞山河,堪与岳阳楼般配的雄文,谈何容易!
太湖之壮阔,鄱阳之浩渺,巴陵之雄浑,使这位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之士夜不能寐。
思虑数月后,是年九月十五日夜,范仲淹久久凝视着墙壁上的《洞庭晚秋图》,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仿佛从洞庭洪波之中看到了哀民生之多艰的三闾大夫,看到了老泪纵横的脸上那种忧国忧民的崇高形象。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不正是自己一生理想的写照吗?
遂笔锋一转,挥墨将自己大半生忧乐写进了那句志存高远,流传千古的豪言壮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相同的人终会重逢。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诗意般的烂漫,与英雄般的理想总是历久弥新,永不凋零。
中国何以伟大?
不止在于辽阔的疆域,巨大的人口,悠久的历史,还在于中国文化的多样与包容,在于中国人血脉深处,文明烙印的传承。
它是润物无声的诗词歌赋,潜移默化的民俗器物,抑扬顿挫的文字符号,百家争鸣,互补融合后的儒道墨法。
在风雨如晦,黑暗动荡的乱世,它们如同灯塔,给人勇气与力量, 指引中国的脊梁,穿越5000年时空的坚守。
【三】
很多年后,后来被世称横渠先生的北宋思想家张载,一定会想起那个与范仲淹相见的日子,那段热血难忘的年轻岁月。
公元1041年,21岁的张载因西夏经常侵扰西部边境而心潮难平,于是写成《边议九条》上书,请求对西夏用兵,并准备组织民团去夺回失地,为国立功。
信中所附的《边议》,展现了这位热血青年学以致用、经略边疆的远大抱负和不凡智谋,这让范仲淹惊喜异常。
但从他的谈吐中觉察到,这位年轻人儒学功底扎实,若能专精,可成大器,领兵打仗并非其强项,于是劝勉他专注于儒家学说的研究,将来必有建树。
多年后,张载成为一代大儒。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振聋发聩,感染无数仁人志士。
什么是中国复兴的底气?
900年前,面对大厦将倾的南宋,“怒发冲冠”的岳飞登高倚栏,壮怀激烈的吟唱出那首传颂千古的名词,“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麓书院成立三百年时,元兵的铁骑攻破长沙,数百名岳麓书院的师生登上城墙去抵抗元兵,最后全部战死。
崖山之役,被元军押往崖山的文天祥,拒绝劝降宋军,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永剩丹心照古今。宰相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跳海而死,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明弘光元年,满洲铁骑纵横中原,势如破竹。多铎率清军十万渡过淮河,围困扬州。为劝说史可法投降,先后连发五封书信,史可法坚不启封,全部付之一炬,后壮烈牺牲。
千百年来,无数平凡的、不平凡的人,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而努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舍生取义,这不正是支撑中国历尽劫波,一次又一次从失败中崛起,生生不息的源泉所在吗?
【四】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历史老人给予的荣耀,不止颁给血战沙场,马革裹尸的英烈,还有以笔为锋,呼唤公义真理的义士。
明朝嘉靖年间,著名谏臣杨继盛目睹权臣严嵩玩弄权术的恶行,夜不能寐,冒死进谏,遭遇牢狱之灾,备受折磨。
临刑前,他在监狱中挥笔写下最后的绝命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公元1555年十月一日,杨继盛遭迫害而死。
纵观276年的大明王朝,那一天飘起的大雪定是上天给予的怜悯与厚葬。
300多年后,27岁的青年李大钊将“辣”字改成了“妙”字,写下这幅对联与朋友共勉,呼唤“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最后牺牲在救亡图存的路上。
这难道不是历史接力棒的又一次传递吗?
1919年,“五四运动”的火炬照亮了民族的觉醒。
鲁迅寄语年轻人:“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也在这一年,在《湘江评论》第四号,毛泽东独立寒秋,高昂地说:“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史上最牛创业团队
星汉灿烂,长空朗朗。那些为理想信念而战斗的人,是值得永远怀念的。
前不久,有网友统计,中国历史上的战争记录在四千余次左右,其中大多数集中在841B.C-1949A.D(也就是信史纪年后)。
这其中最长的一段和平时期是周平王时期,将近15年的时间没有战争记录。
这也意味着今天的90后是信史中第一批从出生到成人(18岁)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中国人。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
今天,当我们回望那个壮怀激烈、意气风发的年代,那些站在潮头的身影,还是让人心潮澎湃。
每个人都是中国的主人翁,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
不做阴影里的抱怨者,不做犹疑里的观望者,不做自满中的懈怠者.....
无论平凡或精彩,让我们一起,用行动写下我们的回答。
即日起,指尖阳光(ID:ZJYG01)面向全国征稿,稿费从优。
写给自己,写给理想,写给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
为平凡之美点赞,为公理正义呐喊,为大国复兴欢呼!
让责任、担当、信仰、希望、坚守......这些老得掉牙的字眼,铭刻在每个普通人的心头。
愿与风华正茂的你一起同行,追寻生活的真相与答案。
约吗?
▼▼▼
投稿邮箱:yangguang001@aliyun.com
期待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