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五年!实现研究生招生数量与质量的“双提升”,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编者按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勇毅前行。过去的五年,是北京工业大学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凝心聚力,全面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5月29日起,学校推出“我们这五年”系列报道,通过走访相关部门负责人,全景呈现五年来北工大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服务国家和首都战略发展中走在前、作表率的生动实践和辉煌成就。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让我们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际行动和更加优异的成绩喜迎学校第十二次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
五年中
学校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进程中
实现了研究生招生数量与质量的“双提升”
学校研究生教育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
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今天,我们邀请到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高春娣
解读学校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至今
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
一起来看!
问
近年来研究生招生一直呈现扩张态势,报考人数亦然。从2017年底学校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至今,学校在研究生招生方面有哪些标志性成果?未来学校在研究生招生方面的政策趋势及形势发展是什么?
研究生招生是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入口和关键环节。在学校党委领导下,五年来我们求真务实、迎难而上、改革创新,坚决筑牢研究生招考安全“生命线”,积极服务国家及区域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研究生招生工作实现了阶段性跨越。
我们这五年,学校实现了研究生招生数量与质量的“双提升”。
研究生报考及招生人数方面:2023年,学校硕士报考人数13516人,较2018年增长61%;博士报考人数1369人,较2018年增长123%。硕士招生人数3240人,较2018年增长25%;博士招生人数831人,较2018年增长160%。研究生报考和招生规模均屡创历史新高。
近五年以来,还有几个标志性的节点:2019年,学校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首次突破万人大关;2022年,学校首次招收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研本比已经达到了1.22:1。
生源质量方面:2023年推免生接收人数500人,较2018年增长71%;硕士招考国家线上考生数为3986人,较2018年增长39%,考录比由2018年的3.5:1提升到2023年的4.7:1;硕士录取一志愿考生比例由2018年的86%提升到2023年的94%。2023年博士考生优秀生源数为1059人,较2018年增长149%。
数据是最客观的记录者。这一组组数字,标志着学校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进程中,研招工作完成了从“关注体量提升”到“注重质量发展”的内涵式转变。
五年来,我们在“招生资源配置、招考体制机制、在线考核模式、自命题全流程管理、电子化试卷评阅、承担招考专项”等六大方面持续深入推进系列改革举措。
坚持“招生考试也是育人”理念,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时刻秉承忧患意识、深刻把握形势变化,主动求变,进一步完善研考安全治理体系,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和水平,确保了研考全链条“零失误”“零差错”。以“存量调整、增量优化、体现绩效、促进发展”为原则,科学进行研究生招生计划动态调整;首批入选教育部科研项目经费博士招生计划试点高校;新增“国家急需关键领域储才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等六类研招专项,主动对接国家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求,体现高校的责任与担当。
可以说,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安全”与“创新”将始终是贯穿研究生招考工作的主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锚定研招高质量发展目标,也将依然是研招工作为之努力奋斗的方向。
答
问
研究生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国民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2017年底学校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至今,学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有哪些标志性成果?
五年来,学校研究生教育坚定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持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学校研究生教育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学校研究生院入选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会员单位,位列高水平研究生院百强高校优秀A+行列;新增获批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4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主动撤销6个学位点,学位授权点布局更加优化;2名导师获评2022年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支团队获评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3门课程获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称号,4个项目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研究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6篇论文获评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含提名1篇),18篇论文获评国家一级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含提名3篇),131篇论文入选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生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在《Science》《Nature》子刊等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成果14000余篇;作为主要申请人获批授权发明专利近5000项;参与出版论著、制定标准60余项;作为项目参与者获评省部级奖励40余项;获评各级研究生重要科技赛事奖励500余项,研究生作为项目负责人荣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实现了北京市属高校金奖零的突破。
答
问
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教育大国,怎样把大规模的研究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层次优秀专业人才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从2017年底学校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至今,学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坚持思想引领,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优秀案例,选树一批教学名师和团队。开展“研究生思政教育进科研团队”“研究生思政大讲堂”等系列活动,逐步构建起“四强化四共振”研究生课程思政推进机制;目前,已累计选树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0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50个;资助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项目28项、思政教育进科研团队探索项目73项;评选研究生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等奖32项、二等奖37项。
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压实导师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职责,引育并举打造一流导师队伍。深化导师遴选改革,出台导师资格审核认定办法,形成“两级两类两层”导师资格认定体系。优化培训内容,增设课程思政、政治理论与党的二十大专题等模块,着力构建三级导师培训体系;明确导师岗位职责,出台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学校已形成一支由1698名博硕导师,1833名博硕产业导师组成的高水平导师队伍。其中,指导研究生获评全国、北京市及国家学会优博论文导师36人;学校自主培养成长为院士的导师3人;2名导师、1支团队获评北京市优秀研究生导师及团队;“环保自动化团队”获评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构建高水平培养资源支撑体系。开展研究生精品课程(群)、慕课、教材建设资助,打造研究生中文精品课程和课程群105门、录制完成研究生慕课14门、出版高水平教材30余部、邀请37位境外高水平专家学者为我校研究生累计授课682学时;组织开展“国际前沿科技系列讲座”“学术英语与英文科研论文写作课程”系列活动,累计受益研究生3000余人次。
内外结合,注重长效,构建了符合专业学位教育特点、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着力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双师队伍、工程平台及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锐意改革,构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5+1”培养新体系,学校现有“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北京市级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实践基地1个,新增校外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实践基地100余个。
信息化赋能,构建学位论文全过程闭环管理。依托学位论文质量监测、格式检测、学术不端检测等系统平台,加强学位论文关键环节质量把关;修订研究生学位标准;发布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五年中,学校累计培养博硕研究生15000余人,为服务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答
问
“双一流”建设高校承担了全国超过80%的博士生和近60%的硕士生培养任务,是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的主力军和科技创新人才的生力军。目前学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瓶颈和不足短板,未来学校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研究生培养工作再上新阶?
研究生招生方面,将不断优化完善人才选拔评价体系,进一步体现分类选拔。持续优化初试科目设置、强化复试考核,结合不同学位类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对考生学科知识、学术潜质、创新能力综合考核的基础上,将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工程伦理、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有机融入,进一步优化研究生招考选拔机制,与五子联动助推首都高质量发展相契合,与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愿景相结合。研究生培养方面,将持续优化导师队伍建设体系,在研究生导师评价与激励机制方面探索新路径。持续强化学位论文内控管理机制,进一步实施论文过程精细化管理,探索不同类型学位论文的评价标准与评价细则。将进一步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要求,探索建立实用有效的培养评价体系,采取举措充分激发参与主体积极性,促进产教融合深度融入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各环节,落实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分类发展。将持续提升各层次研究生国际化联合培养项目数量,完善校部(院)两级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机制及涵盖经费资助、学生选拔、派出管理及回校报到的全流程管理机制。持续深化高水平研究生课程教材建设,培育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和培养资源。
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对于北工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接下来,北工大研究生教育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定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进一步优化研究生招考选拔机制,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深化研究生教育评价改革,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工小V推荐
光荣!这些北工大人获评北京高校“两优一先”
“艺”起相约!2023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
我们这五年!建立“一抓实、六聚焦”就业工作体系,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来源:研究生院
排版:刘杉
编辑:刘潇、吕洋、宋霖涛
审核:张海涛
版权声明:工小V原创不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今天也是工小V
喜迎学校第十二次党员代表大会的一天
你有哪些新期待呢?
咱们评论区见!
一起为踔厉奋发的北工大人
分享 + 点赞 + 点亮“在看”吧~
点分享
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