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院士主编!千万余字,全套首发!

请关注 东北大学 2022-08-30


近日,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和东北大学主办的钢铁工业协同创新关键共性技术发展论坛暨《钢铁工业协同创新关键共性技术丛书》全套首发仪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论坛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助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专家总结分享在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科技创新与知识创新结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宝贵经验,向全行业推介钢铁关键共性技术。


▲ 北京会场

论坛在冶金工业出版社和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设线下会场,同时在腾讯会议开放线上会场。教育部科技司一级巡视员高润生,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干勇院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姜维,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田志凌,冶金工业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苏长永,冶金工业出版社副社长马文欢,东北大学党委书记熊晓梅,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王国栋,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副校长唐立新出席会议,行业内专家学者、企业领导、钢铁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会议。冶金工业出版社总编辑任静波和东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强主持会议。


▲ 东北大学党委书记熊晓梅致辞

熊晓梅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各位领导、嘉宾出席此次会议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对《钢铁工业协同创新关键共性技术丛书》全套首发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熊晓梅表示,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是以东北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两所冶金特色高校为“双核”组建运行的,东北大学负责绿色化工艺与装备研发平台。中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汇聚多学科多专业的研究团队,形成了选矿、炼铁、炼钢、热轧、冷轧及短流程工艺、智能化等6个研发团队;通过集聚创新要素,加强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教学基地建设,开展协同攻关等,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熊晓梅指出,协同创新中心与冶金工业出版社合作,编纂出版《钢铁工业协同创新关键共性技术丛书》,把取得的一系列流程工艺、关键技术、大数据和智能化等技术、理论创新固化为了知识创新成果,这是协同创新中心同冶金工业出版社联合推动科技创新向知识创新转化的重要实践和成果结晶。希望双方能够继续携手合作,充分利用融媒体等新兴技术手段,共同将各类创新成果逐步转化为符合时代特征、适应新时代育人育才需要的教材或科普读物,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出贡献。熊晓梅表示,期待与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以及顶尖专家学者的支持帮助,积极为中心建设出谋划策,提供宝贵意见建议;也期待“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王国栋院士的带领下,继续埋头苦干、奋勇争先,取得更多、更新、更加丰硕、更有价值的成果。

▲ 冶金工业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苏长永致辞

苏长永致辞表示,东北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面向国际钢铁技术前沿,面向钢铁行业实际需求,对中国钢铁技术创新最新成果做了总结和梳理,凝练出覆盖整个钢铁制造流程的关键共性技术,提出了很多具有国际原创性的思想,对钢铁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钢铁工业协同创新关键共性技术丛书》是将钢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科技专著和教材的典型案例,希望双方能继续合作推出更多书刊专著,推动最新最佳钢铁技术及实践经验的推广应用,助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 教育部科技司一级巡视员高润生讲话

高润生讲话指出,近年来,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汇聚创新要素,开展协同攻关,强化科研育人,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开展了大量工作,培育了一大批一流人才,产生了一大批一流成果,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和钢铁行业人才培养作出了一流贡献。高润生强调,协同创新中心要强化创新再培养,打造人才高地;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支撑行业进步;深化协同合作交流,凝聚发展合力。要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心怀“国之大者”,不负民族所望,敢于担当,善于作为,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干勇讲话

干勇讲话指出,《钢铁工业协同创新关键共性技术丛书》全套首发,对完善我国钢铁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理论体系,推广协同创新的技术成果、推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我国钢铁行业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冶金工业出版社瞄准行业发展前沿,及时推出一大批优秀图书,意义重大,成果显著。希望出版社瞄准行业大势,和钢铁企业及院校等进一步加强合作,围绕行业的热点难点组织出版更多的专业好书,为行业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为新时期钢铁工业绿色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姜维讲话

姜维讲话指出,东北大学是具有冶金传统和特色的著名大学,始终坚持服务钢铁行业,近年来在科研和教学各领域均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成就,影响力持续提升。特别是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一流大学建设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是钢铁行业推动技术进步、实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值得依赖的重要力量。钢铁协会高度重视高校和人才工作,未来将继续努力为院校做好服务,协助做好学科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共同努力推动钢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 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田志凌讲话

田志凌讲话指出,东北大学协同创新中心面向冶金行业主战场,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攻克了一系列关键共性技术,为我国冶金科技创新创设了样板。要聚焦绿色低碳等国家战略要求、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要求和产业链安全的实践要求,坚持“四个面向”,充分发挥东北大学协同创新的机制组织模范作用,不断突破冶金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为实现我国冶金科技的自立自强,实现钢铁强国梦作出东大贡献。

丛书首发仪式环节

▲ 沈阳会场嘉宾为丛书揭幕

▲ 北京会场嘉宾为丛书揭幕

首发仪式上,《钢铁工业协同创新关键共性技术丛书》责任编辑卢敏介绍了丛书的编写与出版情况,与会嘉宾共同为《钢铁工业协同创新关键共性技术丛书》全套首发揭幕。

钢铁工业协同创新关键共性技术发展论坛

首发仪式结束后,《钢铁工业协同创新关键共性技术丛书》总编王国栋院士以“协同创新,攻克钢铁关键共性技术,促进中国冶金科技登上世界最高峰”为题作论坛主旨报告。王国栋从国家战略、三个面向、资源汇聚、产学研用创新链、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国际化等方面,全面阐述了东北大学在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工作,践行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东北大学姜周华教授、朱苗勇教授、张殿华教授分别围绕高端装备用特殊钢电渣重熔技术与装备的协同创新、微合金钢高效连铸理论与关键技术、板带钢生产全流程信息物理系统的架构与实践为主题作大会报告。


▲ 沈阳会场

唐立新在总结讲话中向长期关心东北大学发展、支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与会嘉宾表示感谢,向冶金工业出版社对《钢铁工业协同创新关键共性技术丛书》的支持表示感谢,向以王国栋院士为首的《丛书》编写专家克服困难,倾力打造钢铁行业关键共性技术著作表示敬意。唐立新指出,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坚持协同创新理念,注重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深度融合、科研反哺育人的创新模式,加速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丛书》是新工科技术的凝练,新冶金技术的缩影。《丛书》的发布将引领高等教育教材的重大变革,为我国钢铁行业传播科学知识、增进学术交流、提升技术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丛书简介

《钢铁工业协同创新关键技术丛书》由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王国栋院士担任主编,业内多位院士担任顾问,联合钢铁行业各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共同撰写。丛书共23个分册,1060余万字,面向钢铁行业产业协同创新发展需求,围绕国家钢铁行业重大需求,着力解决钢铁行业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和产品性能问题,凝练出涵盖选矿—冶炼—热轧—冷轧—产品—服务整个钢铁制造全流程关键共性技术,提出具有国际原创性工艺思想和生产装备。

系列丛书

丛书内容涉及的研究成果所获奖项有:1 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0 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 项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8 项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4 项冶金科学技术二等奖,2 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4 项机械类、矿类行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或三等奖,17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或二等奖,2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北京市科技奖,以及数十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基金项目等的研究成果。

这些重大的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成果及时总结成书籍,并使之在工业生产中传播与应用,对钢铁行业加强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快速实现绿色制造和制造绿色具有重要推进作用,实现钢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早日把我国钢铁工业建设成为世界先进的钢铁工业集群。


来源 |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世界金属导报

摄影 | 中国冶金报社记者 朱亚明 RAL 田英银

编辑 | 魏凡

责编 | 杨明 迟美琪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并分享到朋友圈✬

投稿&加入我们 neuxcbtg@163.com

往期回顾

倒计时30天,东大等你!

↑↑↑看,永不褪色的“齿轮”! 

分享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