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4日凌晨3时28分,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作家黄宗英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黄宗英曾说:“从小我没想当演员却当了演员,没想当作家却当了作家。”“我的人生就是我的艺术,我的艺术在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真实不变的人生!”
黄宗英老师和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有很深的渊源。她1951年7月9日就在新民报晚刊上发表长诗《献给你,祖国啊!》,抒发对我们英雄国土的深爱。她在“夜光杯”上共开过4个专栏,分别为《平安家书》(1996年)、《冯亦代黄宗英情书》(2005年)、《百衲衣》(2006年);2014年,九十高龄的她还为夜光杯开设了专栏《天下都乐》。她前后共发表155篇署名文章。“读者牵记她,想读她的东西。”这是我们恳请黄宗英开设个人专栏的缘由。从优秀艺术家到优秀作家,黄宗英当之无愧。她独特的文笔,写人物、写经历、写感受,述写生活百态,深受读者好评。今天,我们特邀作家简平写下黄宗英最后的日子,一起缅怀这位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甜姐儿”。
话剧《甜姐儿》剧照
“甜姐儿”最后的日子
简平
“甜姐儿”走了,在她人生的最后几年,在我们心中,她更像是个“老可爱”,充满了童真。
本文作者简平和黄宗英
去年春节后去看她,她拿出一本本子给我看,我惊讶地发现她还在记日记。很多她的粉丝都以为她是上影厂的演员,其实她的单位,她的“户口”在作协,她是上海作协正儿八经的专业作家。本子上记录着前两天,作协来看望退休职工,送了几只苹果几只香蕉。回去后,遇见作协相关领导,说起这件事,作协的同志说,我们还送了其他新年礼物呢。我赶紧又去了次病房,和宗英老师解释,原来是保姆小琴忘了和她说了。宗英老师又拿出本子,乐呵呵地说,我不在乎,只要大家来看我,我就开心。
电影《追》剧照 (1946年)
我们去看她,会事先和保姆小琴打好招呼,但也常会有人不期而至。遇到不速之客,她都会赶紧让小琴把门关起来,自己在里面换衣服、化妆,常常一弄就是二十分钟,半小时。她就是要让别人看到最精神的自己。
电影《乌鸦与麻雀》(1949年)
在医院住了好多年,她早已把病房当做自己的家,鲜花、剧照、小摆设,布置得漂漂亮亮。她最后一次大手术是因为肠癌,对身体伤害很大,术后肺部感染,换了房间,之后她的身体状态就很差了,再也没有力气布置,只让小琴在床头放了一张剧照,就是《乌鸦与麻雀》。尽管如此,她一直很乐观,和医生表示,“我就是要最狠的治疗,我想多活几天,多想点事情,多看点东西”。“甜姐儿”最后的日子一点都没有糊涂,非常清醒。因为疫情,她担心家人,让他们不要来医院。三四天前,她知道自己不太好了,对陪伴了她多年的小琴说:“小琴,下辈子我要和你换一下,让我来照顾你。”
今天早晨,如同天使要回去自己的家,“甜姐儿”在睡梦中安详地离开了人间。
黄宗英主演电影《为孩子们祝福》剧照(1952年)
2017年,92岁的黄宗英不服老,给夜光杯发来了《别说自己老了》,这是这位“甜姐儿”刊登在夜光杯版面上的最后一篇文章。
别说自己老了!别老说自己老了!!根本别去想自己老还是不老。青春的节奏还在我心中跳跃,未来的蓝图依然盘旋在我的头脑,儿童般的好奇也并没有把我抛掉,追求新知识那股劲头我也不输学生年少。凭什么说自己老了?唉!暮年该来的烦恼找上了我,我就跟比我还糟糕的人去比较,于是坦然一笑,哈哈,还好还好!心理自我调适是其中的奥妙。其实,一个人只要积极、乐观、心态平衡,他就永远也不会老。这才是其中的奥妙,他就永远也不会老!(刊于2017年9月1日《新民晚报》夜光杯)
(2005年10月2日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记忆版刊登黄宗英整版文章《童年时对我影响最大的人》)
2017年,92岁的黄宗英出版文集共四卷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亮“在看”,给我们留言,把它分享到朋友圈。本公众号乃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的官方微信,《夜光杯》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副刊,在微信平台,我们将以全新的面貌继续陪伴您。欢迎免费订阅,我们将每日精选两篇新鲜出炉的佳作推送到您的手机。所有文章皆为《夜光杯》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点击下面的篇目链接,可重读夜光杯微信公众号11月高点击率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