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沈嘉禄:从“小苏州”到“大苏州”

沈嘉禄 夜光杯 2021-07-30

百年风云,潮起潮落,苏州河连起了你和我,今天长三角融合发展,苏沪两家要多多走动啊!

以前上海人总把苏州说成是上海的“后花园”,那股居高临下的亲热劲,苏州人不一定接受。现在谁要是再随便拍拍“小苏州”的肩膀就不识相了,苏州的工业总产值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名列前茅。当然,在物理层面、文化层面,苏州的百年老园子花开四季,雅香醉人,昆剧《浮生六记》在上海大剧院演出那叫隔山放歌,在沧浪亭里演个实景版才算追根溯源。

苏州建城2500年,上海建城才700年,资格绝对是苏州老。苏州人文荟萃,万商云集,教科书里所说的“资本主义萌芽”就在此破土而出,达官贵人在苏州买地建屋,叠石造园,开门是花海,闭门是南山。枕河人家的小日脚也过得精打细算,知足长乐,从桥头走过的小娘子擎着油纸伞,在花格窗下砚田笔耕的白袷书生看得如痴如呆,浣纱老妪揉碎了一池碧波,挑担小贩深巷叫卖焐熟糖藕。千百年的水墨洇染,造就了一大批读书人,隋唐开科取士以来,状元45人,进士一千挂零。有一年苏博办了个折扇展,一百多柄扇子渐次展开,状元、榜眼、探花排好队从历史的褶皱里走出来!

十九世纪中叶上海开埠,紧接着战争将苏州卷入了劫难,数十万难民涌入上海租界,这是上海意外获得的优质人才资源。苏州移民是带着资本和计谋来的,他们在金融、保险、珠宝、颜料、旅馆、南北货、洋货、棉布、医药、古玩、地产、出版、律师、文教、戏剧等领域筚路蓝缕,大显身手。一度,苏州人几乎掌控了上海的经济命脉。

苏州园林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吴王夫差造的姑苏台是苏州园林的原点,然后在晋唐形成审美定势,两宋臻于繁华,明清抵达极盛——城内城外有170多座。现存的半百园林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等都是世界文化遗产。苏州画家、学者叶放联络左邻右舍利用四套普通公寓的院子造了“南石皮记”,“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谱写苏州园林的续集。上个月我又去欣赏了他为十全街一座祖孙状元府第再造的嘉元堂花园,山石池瀑楼阁亭台,传承了苏州园林的文脉。
没错,上海也有园林,据说老城厢曾有私家园子三十多个,但是没有苏州人,这块太湖石就不知如何安放。旧上海有一个爱俪园,俗称哈同花园,是大管家姬觉弥从常熟请来乌目山僧设计的,常熟为苏州所辖。嘉定在隋唐时就属江苏,上海现存资格最老,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豫园,是潘允端从嘉定请来张南阳叠石凿池的。今天上海能建造632米的上海中心,但有些中式园林弄不像样。某房地产大佬在老城厢西侧新建园子,借了也是园的旧名,我在门口瞄了一眼:有辱先人啊。
昆剧从苏州昆山发轫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剧坛三百年。现在人们把京剧说成是高雅艺术,其实京剧是“花部”,通俗艺术,昆剧才是高雅艺术,是“雅部”。昆剧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百戏之祖”,绝非妄称。京剧的兴起得益于徽班,但京剧演员不会演昆剧就难称大师。
昆剧让苏州园林的瘦竹肥蕉也听懂了什么是天籁,使丑石锦鲤也见证了人间至情,演员、观众和上演剧目之多,在明代嘉靖年间达到顶峰。旧时京剧演员在京、津唱红不算数,只有到上海大码头一炮打响才能得到梨园界的认可。同样,昆剧也深刻影响到上海。没有苏昆,就没有上昆,这话可能会引起反驳。但先有苏昆,后有上昆,这是事实。

苏州人还为上海送来了评弹。一百多年前市民阶层形成,闲暇增多,茶馆兴旺,五方杂处,鱼龙争流,需要照顾彼此的关切,建立公序良俗。在文盲居多的旧时代,评弹演员堪为市民良师益友,在说噱弹唱中教育听众待人接物,礼义廉耻,英雄气豪,儿女情长。上海是许多地方戏曲的大舞台,越剧、淮剧、锡剧、甬剧、粤剧、沪剧等各擅胜场,弦歌不绝,但书场的数量比戏院多。
苏州人还在上海办学校,办小报,办书局,我最佩服范烟桥、陆澹安、周瘦鹃,小说、电影、诗歌、弹词、小说研究、民间文学等无不涉猎,书画园艺也得心应手。才子风范,后世楷模。清末民初活跃在申城的小说家也多从苏州来,单说鸳鸯蝴蝶派就有包天笑、周瘦鹃、徐枕亚、吴双热等。对呀,上海方言中就糅进了不少苏白。
苏州人也是时尚先锋,奉帮裁缝善制西装,苏帮裁缝专做旗袍。改良旗袍以高领圈、高束腰、高开衩彰显人体之美,解放了上海女性的身体与意识。苏锡馆子曾在申城与川馆、粤馆、镇扬馆并美,本帮饭店里的八宝鸭、油爆虾、松鼠鳜鱼、虾子白肉、红烧划水等,都是从苏馆拿来的。今天的年轻吃货,以吃遍苏州的面馆为浮生快意。上海的糕团店以五芳斋资格最老,也是苏州人开的。
苏州人心灵手巧,在工艺美术方面枝繁叶茂,繁花似锦,玉雕、木雕、核雕、牙雕、竹刻、年画、家具等,都是上海工匠的范本,“香山帮”三个字至今熠熠生辉,上海博物馆里陈列的黄花梨家具,基本上是苏州木匠的手作。今天,就连一把空白折扇,如果标上“苏工”两字,价格就要开得贵一些。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四大天王的吴门画派,引领画坛数百年,为海上画派的形成提供了丰富滋养。
以前在石库门弄堂里,有两种人对我们小孩子成长影响至深,一是宁波阿娘,规矩重,脾气大,喉咙哐哐响,远开三幢房子都听得见;一是苏州好婆,脾气好,性子耐,穿得山青水绿,衣襟上别一对白兰花,吴侬软语,千转百回,叫人骨头酥脱。一块醉方乳腐筷头笃笃吃三顿,这是宁波阿娘。一块猪肉切成火柴梗这般粗细,长短一致,瘦肉肥肉分开煸炒,这是苏州好婆。
百年风云,潮起潮落,苏州河连起了你和我,苏州人为大上海的成长做出了卓越贡献,当然,大上海也从来没有辜负过苏州人。今天长三角融合发展,苏沪两家要多多走动啊!


关于我们: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亮“在看”,给我们留言,把它分享到朋友圈。
本公众号乃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的官方微信,《夜光杯》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副刊,在微信平台,我们将以全新的面貌继续陪伴您。欢迎免费订阅,我们将每日精选两篇新鲜出炉的佳作推送到您的手机。所有文章皆为《夜光杯》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点击下面的篇目链接,可重读夜光杯微信公众号5月高点击率美文:
梁波罗:铭记一生的拥抱
节气 | 恰到好处的小满
上海人的白酒
人物|史依弘  满堂花醉
节气|立夏,最美人间四月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