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品读群书治要》09 欲不可纵

▲ 点击上方卡片,看更多精彩内容

09 欲不可纵

《余莉开讲》第九集


尊敬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今天学习“欲不可纵”,前面我们讲到了修身是治国之本,而修身始于戒贪。我们前面讲到了贪财、贪色、贪名,那我们今天讲贪吃、贪喝、贪玩、贪乐。那么这些全都属于欲望。


那么在《群书治要.老子》中,说一句话,说:五味令人口爽,我们知道无味就是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那么在这里其实也是泛指各种味道,或者调和重味儿而成的美味食品。口爽这个“爽”字有丧败的意思。也就是说过度重视这些美味儿,会伤害到自己的味觉。


比如说人如果特别喜欢辣,喜欢辛等味道,这样吃到最后,自己的舌头都吃坏了,不敏锐了。而有一些食物的原味儿,比如说青菜,它原本的清香,我们就尝不到了,所以人对食物的欲望越淡,口味越轻,他的味觉越敏感。他能够吃出这个食物的原味。


那么现在有很多人特别喜欢吃味道重的食物。比如说吃一碗面,要放上很多的胡椒辣椒酱油等等,比如说有人说吃辣椒有三个境界:第一种境界叫“不怕辣”;第二种境界叫“辣不怕”;第三种境界叫“怕不辣”;越吃口味就越重了。其实给身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最后都是得这样或者那样的病。所以现在的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心脏病等等,都是和吃的味道过重有关。那么欲望随着口味也越来越重,最后自己呢也控制不了自己。


那么中国人有一句话说病从口入,这个病从口入不仅仅是指吃了不卫生的食物,他也是告诉我们吃了不该吃的食物。所以导致了各种疾病,那么这个都是提醒我们,不该吃的东西要少吃不吃。


所以古人呢提倡吃得要清淡,越清淡越好。那么我们再看喝。在《群书治要》最后一章家《抱朴子》专门有一篇文章叫酒戒,这一篇文章把饮酒的过害可谓描写的淋漓尽致,它说:夫酒醴之近味,生病之毒物,无豪锋之细益,有丘山之巨损。君主以之败德,小人以之速罪,耽之惑之,显不及祸。这个“酒醴”,这个“醴”也说一种甜酒,酒和醴的味道都接近,但都是致病的毒药。对人没有丝毫的益处。但却有像山丘那样大的害处。


君子因为喝酒而败坏了德行,小人因为喝酒而招来了罪过,但是人们却沉迷于酒醴之中,很少有不给自己招致灾祸的。世之士人,亦知其然,既莫能绝,又不肯节。纵口心之近欲,召轻灾之根源。似热场之恣冷,虽适己而身危。你看世间的士人都知道饮酒的危害,一提起来饮酒的过患,谁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但是既没有人能够戒除,也不肯有所节制,放纵自己的内心和口腹之欲,忽视了名声受到损伤,还有招致灾祸的根源。就好像人有内热的时候就喜欢喝冷饮一样,虽说一时适意。但是使身体却受到了危害。


小大乱丧,亦罔非酒。然而俗人是酣是湎,你看小到个人的祸患,大到国家的灭亡,无不是由酒所造成的。然而世俗之人却依然畅快淋漓地饮酒,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


那么后边它还描写了酒后乱性的癫狂场景,各种酒徒的不同丑态。在宴会刚刚开始的时候,还显得谨慎庄重,说话较少而且仪容整齐。像咏《诗》那样和悦恬淡。还举杯恭祝身体健康,虽然微微有些醉意,还能自我把持。可是没过多久就感觉到身体飘飘然,这时候醉得口里吐出了脏物,鼻子里流出了鼻涕,有失常态。还不时翩迁起舞,离开座位,边喊边叫。就像开了锅的水一样沸腾不息。有的和人争辩求胜,有的哑哑独笑,有的自言自语,有的呕吐得几案坐席到处都是,有的跌倒爬行,行路踉跄。有的摘下帽子,解开腰带。平日操守好的也变得像华督那样四处乱看。平日性情怯懦的,也模仿大力士庆忌那样显示能耐。平日性格稳健的,也变得如飞蓬旋转四处叨扰。平日端庄严肃的,却像鹿跳鱼跃一样闹腾不已。平日不善寒暄的,也都会抚掌来附和叫好。平日谦恭而与人无争的,也变得趋炎附势,同那些地位高的人交往。这样廉耻的礼仪毁弃了,而慌乱这样的毛病就出现了。卑鄙的品性显露,傲慢凶狠的态度产生了,结果精神混乱善恶颠倒。


所以这个酒所引起的灾祸可以说多的难以记载。但是人们欢聚时却没有人舍得放弃饮酒,举杯之声不绝于耳,不管能不能喝都开怀畅饮,最后呢这个文章还说:你看古代的时候,发明酿酒的仪狄,曾经向大禹敬献美酒,但是却被疏远。夏朝因此而兴盛。酒糟堆成山,酒浆满池,结果夏桀、商纣因此而亡国。丰候获罪是因为头上顶着酒樽,口中衔着酒杯。灌夫被灭族,季布被疏远斥退,子建被免官黜退。都是因为酒。


但是怎么样呢,但是社会上人们喜爱饮酒,并以饮酒为乐的人却很多很多,而戒酒怕酒的人却很少很少。乐之者众,戒之者少。劝诫的箴言有怎能够起到效果呢?所以只希望君子能够节制饮酒。你看古人的这一篇文章,把这个饮酒的过患描述的淋漓尽致。那些喜欢饮酒的人听了,确实要引以为戒。


当然也有很多人说饮酒可以减轻压力,其实这句话似事而非,为什么呢,饮酒其实就是麻醉自己。那我们想一想人什么时候才需要麻醉自己,那都是人生有痛苦的时候,才需要麻醉自己。那我们要问人生为什么会有痛苦呢?原因就是自己该尽的责任没有尽到,该承担的本分没有承担好,所以才会觉的有痛苦,所以没有读书就不明白道理。“借酒浇愁愁更愁”,因为你并没有把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所以唯有承担起责任,把这个无伦关系都处理好,人生才会越走越充实,才不会觉得空虚,这才是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这才能够获得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而不需要用醉酒来麻痹自己,躲避痛苦,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那么很多人他还说,饮酒还能够交好多的朋友,其实饮酒交的朋友都是酒肉朋友。那么这个有酒有肉就是好兄弟,但是人遇到急难的时候,这些朋友都在哪里呢?所以我们交朋友要以道义相交,而不能交那些酒肉朋友。那么还有中国人说,这酒是中国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那我们看一看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的酒文化呢?在《左传》上记载,在鲁庄公二十二年,陈国发生了动乱,太子御寇被杀,这个时候呢公子陈完就流亡到了齐国,齐桓公就认命为他做卿。陈完就辞谢说:“我是流亡到齐国的人,您收留我对我就是很大的恩惠了,我怎么敢接受这么高的官位呢?”最后齐桓公任命他做工正,也就是主管工匠的官职,那陈完就接受了。随后他请齐桓公喝酒,两个人喝得很高兴就不知不觉地到了晚上,齐桓公说:“我们再点上灯接着喝酒吧,”那么你看齐桓公喝得这么高兴,如果是普通人,也一定会答应他的要求。但是陈完却没有答应,他说:“我只是选择了在白天来招待您,没有选择在夜晚招待您,所以不敢听从您的命令。”这就等于直接把齐桓公给拒绝了。那么陈完还陈述了拒绝的理由,他说了这样一句话:“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礼,弗纳于淫,仁也:”你看中国人说无酒不成席,这个酒是来干什么的呢?它是来帮助完成礼仪的 ,不能够没玩没了地喝下去,这才符合义,这才是适宜的,能让君主完成礼,同时又不让君主饮酒过度,伤害身体,这才会对君主真正的爱护,这才是仁。你看这话说到这种程度,齐桓公当然就不好意思再继续喝下去了,所以一场酒席也就到此结束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即使是对于国君的要求,古人觉得不符合礼,太过分,他都会婉言拒绝,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过度,都要有分寸,要符合于礼的节度。所以我们要明白什么是中国的酒文化,这个酒是帮助完成“礼”的。点到为止,绝对不是让人沉湎于酒,喝得没玩没了,最后伤身败德。


所以我们看古代有一种酒杯,它上边有两个像疙瘩的东西,你端起酒杯喝酒的时候,这两个疙瘩就会对着你的眼睛,什么意思呢,他就是在提醒你喝酒要适度,你不能够饮得过多,否则你要担心你的眼睛,会失明,会喝坏。这才是中国的酒文化,让你饮酒要适度,不要伤身败德。所以喝酒不能喝得酩酊大醉,也不能够喝得失去了斯文,失去了体面,失去了领导的威仪。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


所以我们现在领导者要明白什么是文化,文化的本质是“以文化人”。也就是你听了这首诗,看了这首歌,看了这一篇文章,能够变化人的气质,使你转恶为善。把错误的行为改过来,变化自己的气质,这个才叫文化。


那我们说酒文化,他一定是促人转恶为善,转凡成圣的,让人的境界不断地提升的,那我们学了《群书治要》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酒文化,那就是酒以成礼,不继以淫。这个才是真正的酒文化。


所以我们怎么戒酒呢?有一个很好的办法,也是有一些现代人总结出来的。就是有一次你没有喝醉,你看一看那个喝醉酒的人那个丑态。你就明白了,原来自己喝醉酒之后,也是这样的丑态百出。失去了威仪,让人嘲笑,不尊重。所以你怎么样呢,你也很容易就把酒戒了。


那么在佛经上特别讲了饮酒的一些祸患。也就是把饮酒所导致的不良后果,都给我们总结了一下。概况为十种过失,第一就是颜色恶,我们看这个酒色之徒的脸色都发暗,而且眼睛里也有一种酒色之徒的眼神,这种眼神不正。第二是下劣,也就是饮酒之人,醉酒之后东倒西歪,站都站不稳,威仪不整,动止轻薄,容易被人轻视厌恶:第三就是眼视不明,因为经常饮酒使得眼睛昏花,视力下降,看不清楚:第四是现嗔恚相,因为一个人饮酒之后对自己的情绪不能控制,这个时候怨恨心很容易升起。无论对于亲属还是贤善之人,都可以发脾气。特别是他有抱怨的人或事的时候,醉酒之后自己神志不清,不能够控制。所以酒后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没有办法隐瞒。


在《六韬》上记载,观察一个人能不能够胜任将军之职,有一个方法,那就是醉之以酒,以观其态。也就是要让他喝醉酒,看他是不是酒后失言,酒后失态;第五是坏田业资生,对他的事业有损害,特别是经商。你看酒醉的时候不正常了。这个时候还要谈生意,就很容易出麻烦,如果真的签了约,可能后悔莫及,给自己的事业也造成了障碍;第六就是致疾病,饮酒过度身体失调,导致患慢性病,急性病等等。所以一个人好饮酒,这个身体都不可能健康:第七是益斗讼,醉酒的人发狠,与人争竞,怨恨发作,这叫瞋毒。人不饮酒的时候还能够控制自己,但是饮酒之后自制力下降,最容易引起争斗。甚至还会因为好勇斗狠而不惜生命。第八就是恶名流布,常常醉酒舍弃善法,没有人称赞他,反而会恶名流布远近皆知:第九就是智慧减少,饮酒昏迷颠三倒四,愚痴狂悖。记忆力下降,聪明智慧也日渐减少;最终,第十就是命终堕恶道。那么饮酒有这么多的祸患,所以人确实要下勇猛心来戒酒。那么这个是我们讲的戒贪酒。


我们讲吃喝还有玩,那么在《老子》上也有一句话说,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古代的游玩主要就是打猎,所以这个田猎就是打猎的意思。骑着马驰骋打猎,追逐野兽,而这个马也是一直在动之中,就会让人心神不宁,心性会被引发得比较狂野。而人在杀野兽的过程中,他的这种心是一种杀戮之心,这个心和人的本性仁慈之心是不相应的。比如说我们读《孟子》,孟子说:“君子远庖厨,所以全无恻隐之心也”。君子为什么要远离厨房呢,远离厨房,因为厨房里经常会有杀鸡杀猪等等这些杀生的场面。如果一个人经常在这里看,久而久之他就认为这个是非常正常的事了,他的仁慈之心就逐渐地埋没了,所以君子人他要远离厨房,就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恻隐之心。


那我们知道古代的皇帝呀,他没有现在的人这么多的游戏方式,所以他们主要的游戏方式就是打猎。特别是像唐太宗这样的武将出身的人,就非常喜欢打猎。有一次太宗他外出打猎,突然呢途中遇上了下大雨,他的雨衣都被浇漏了,这个时候他就问谷那律关于雨衣的事。这个谷那律是当时的谏议大夫,他有一个绰号叫“九经库”。我们知道历史上有很多的经书,最初是有“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这是孔老夫子教导学生用的“六经”。后来《乐》经失传,到汉代的时候就是置“五经博士”,就是留下来“五经”。那么后来到唐朝就演变了“九经”。这个“九经”就是《诗》《书》《礼》给他分出来了《周礼》《仪礼》《礼记》。《春秋》也分出来了,分出了《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所以当时有“九经”之说。唐朝的明经科考“九经”,所以就是这“九经”。谷那律被称为“九经库”说明什么呢?说明他对这些经典非常的熟悉。这个是褚遂良给他起的号。所以我们从这个名号中就可以看到,实际上这个谷那律他对圣贤教诲非常的熟悉,所以才被誉为“九经库”。那么这个时候唐太宗就问谷那律说:“雨衣怎么样做才不会漏雨呢?”谷那律怎么回答呢,谷那律他很幽默,他实际上也是为了给太宗有启发,所以他说:“如果能够用瓦来做雨衣,这个雨衣肯定不会漏雨。”我们想一想怎么可能用瓦片来做雨衣呢?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穿在身上也很重,不方便。所以唐太宗“听思聪”,他听出了弦外之音,谷那律的意思不是让他用瓦片来做雨衣,而是希望他不要经常出来打猎,那就不会被雨给浇到了。那么唐太宗对他的这个回答大为赞赏,赏了他五十段锦,还有一条黄金为饰的带子。从这里我们也看到唐太宗虽然很喜欢打猎,但是他也是熟读经书,知道打猎的害处,所以当谏议大夫提醒他的时候,他也非常高兴地接受,并且还有鼓励官员给他提各种各样的建议。虽然这个建议和他的嗜好有所违背,他也会欣然接受。


那我们看现代社会,说相对文明了,打猎在一般的国家都是被禁止的,现在孩子虽然不打猎了,但是他们打什么了呢?打游戏了,打电动玩具了,而且这些游戏都是以打人杀人的多少,作为晋级的标准。最后打到什么程度呢?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把别人杀了,居然一点儿都不惊恐,为什么呢?因为他每一天都在游戏上杀啊杀啊,杀到最后自己都麻木了,当警察去问他,你怎么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他怎么回答呢,他说等一下他就活过来了。你看这种现象,就是把人的精神都给损害了,神经系统都出了问题了。分不清哪是模拟的,哪是现实的生活了。所以设计这些打打杀杀游戏的人,和写淫书传布淫书的人一样,结果呀绝对不会好。


那么除了喜欢喝酒游戏之外,还很多人喜欢什么呢?喜欢那些稀奇古怪的珍宝来收藏,那么《老子》上怎么说的呢,他说: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也就是说那些很贵重的难以获得的货物,比如说金银珠宝珍禽异兽,玉石古玩等等这些都让人心浮动,而且对人的行为有所妨害,有所损伤。你看人看到这些金银珠宝,珍禽异兽,玉石古玩,他就起了贪心,要去追求了,很多人一生都耗费在物欲的追求之中,收藏这些古玩,要买这个呀,买那个呀。最后耗费了一生的精力。最后连自己的孩子家庭都没有照顾好,更谈不上灵性的提升了,最后整个人生也非常的悲哀。那么收藏这些东西呀,除了对自己有损伤之外,对整个社会风气也会有很大的损伤。所以在《淮南子》上记载,衰败之世的社会风气,他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贵远方之货,珍难得之财。也就是重视远方而来的东西,珍视难得的财物。而不注重生活的必需品,这样就会使天下质朴敦厚的风气日渐淡薄,以清为浊。所以呢这种贵远方之货,珍难得之财的风气一旦形成,人们就会去抢购收藏这些东西,想方设法地要获得这些东西,结果怎么样呢,那些没有钱购买的人,他就想方设法的去偷盗。所以这个偷盗的现象也会越来越严重。那么我们今天就先学到此地。


谢谢大家


刘余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士、硕士毕业。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伦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客座教授,著述丰硕。曾获英国赫尔大学哲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并应邀到英、意、美、加、澳、日、新加坡、印尼、中国香港等地进行演讲和研讨。2015、2016年,先后两次应邀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巴黎总部,围绕“从《群书治要》看圣贤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加强道德教育”做主题演讲,对中国传统文化“东学西渐”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 看更多往期经典视频,点击下方小字即可跳转 *

▶ 《品读群书治要》01 认识群书治要

▶ 《品读群书治要》02 一阴一阳之谓道

 《品读群书治要》03 真正的风水在哪里

▶ 《品读群书治要》04 致富理财秘诀在哪里

▶ 《品读群书治要》05 发怒是拿别人错误罚自己

▶ 《品读群书治要》06 修身始于戒贪

▶ 《品读群书治要》07 贪色为淫,淫为大罚

《品读群书治要》08 好名之患

请您转发分享,福生无量!

【微信公号:传统文化道德经】


精品合集 特别推荐

传统文化道德经ID:Ctwhddj福生無量天尊

* 看更多往期经典好文,点击下方小字即可 *


  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合集(共15集)


▶ 道德经》解析合集


  曾仕强《道德经的奥秘》合集


  傅佩荣《老庄的智慧》合集


  庄子·养生主(合集)


▶  国学经典 || 《大学》合集(共12集)


▶  曾仕强《家庭教育》合集(共24集)


▶  百家讲坛《孟子的智慧》合集(共9集)


▶  百家讲坛:《三十六计》 合集


▶  百家讲坛《春秋五霸》合集(共29集)

道德经解析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好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