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每一位找不到工作的朋友:别再和自己较劲了...

10月,一位刚毕业的用户在论坛发帖:《23/24找工难、过的辛苦的人求问:以前这种行情最后都是怎么好起来的呢》。

@匿名用户-NAWGX

本人相关,23五月ng还在苦苦找工。刚刚在地里看到其他ng找工并且等待工作时的幸苦艰难,以及身边(包括自己)的还没上岸的朋友十分挣扎,面临或多或少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请问各位前辈们,以前有出现2023-24这么长时间的恶劣行情么,最后都是以什么样的情况好起来的。谢谢前辈们解答🙏

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很多人纷纷加入讨论,有人分享自己经历,有人给出自己的看法。

@好人王

我也算经历过几轮经济周期了,市场什么时候变好根本不可能有人知道。市场是一定会起伏的,至于什么时候没人知道。也有可能还没到谷底,或者谷底会特别长,又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象找工作这种自己能决定的因素比较多的行为,最好别寄希望于经济的起伏

@loading07

没有正经经历过经济危机,如果22年到现在不算正经经历的话(感觉如果要算经济危机 现在离结束还早)08年时还在读中学。

经历过石油行业14年开始从盛转衰,倒是可以说说那会的状况。

13-14年油价忘记因为什么了处在高位,当时SLB/HAL这些公司的Field Engineer,传言是 一周工作四天,NG年薪base能到15万,而且SLB/HAL等油企都在Houston,15万当年就可以买一套SFH了,即使是今天好像Houston房价三五十万也可以买个不错的SFH。

当年什么情况呢,SLB/HAL这样的油服企业是不支持E-Verify的,没法用OPT Extension,一年抽不中就得走人,依然被大家冲爆。记得当时知乎有个SLB的Field Engineer还在到处给别人介绍她在SLB的工作经验,MIT的PHD也说准备毕业后去油服公司。当时这种公司招人是不招非德州/俄克拉荷马的普通学校毕业的本科硕士毕业生的,普通学校例子:UCLA,CMU 当时有人为了去油企,据掉Stanford UCB去UT Austin/俄克拉荷马大学之类的学校,因为据说这些学校去油服企业比较容易。就是那个时代的SJSU吧,虽然感觉12年以后SJSU已经是神校了。

后来14年也不记得什么情况了 油价膝盖斩。然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被裁掉了。而且这些公司也没有科技公司这么人性化,听说裁员基本0补偿。

我就是从那会开始找工作的,油企真的就是明日黄花,曾经最想去的公司连简历都没投过

这一波之后基本再也没听说过什么油企员工的消息了。这一波大裁员+后续陆陆续续的小裁员,后来在汽车/消费电子行业见到了很多油企毕业的人。

17-18年之后油价又有点抬头,有少数人听说又找到了油服公司的工作。

然而20年一波负油价直接又被裁掉。

从此之后,可能是因为我也转行了吧,再也没有听到过关于油服公司员工的任何消息。也没有再听说什么人想去/去了油服公司。

@hahaha8888

经历过08年,有美国人师兄在美国都找不到工作,去了欧洲,过了年多行业回暖才回美国。外国人有回国的,master毕业的读PhD,PhD在学校当博后都很常见。金融数学硕士是当年的热门科目,毕业生受到很大冲击。

回头看,当年房价极低,股价低,有胆量的都财务自由了。H 不用抽签。传统行业,当年导师讲PhD 毕业应该拿7.5万年薪以上,很羡慕毕业去药厂或油企拿9万年薪的人。所以“行情最后怎么好起来”,先调整期望值?

每个年代都有辅修或转行到热门赛道的小伙伴。会计,统计,金融,数据科学,CS都见过。哥们A,排前985的CS硕士,在美国读了二硕金融数学。说编程久坐都腰间盘突出了,要逃离(难道投行精英就不突出吗……)。自费二硕期间在学校打工帮补生计,找到的是当网管,感慨还不如在校园拔草,一样时薪还不会损伤视力。快进,后来没去成花街,但也在某公司落脚了,表现突出临时工被破格争取了sponsor H1b。

@匿名用户-PCHAQ 

俺08年大学毕业,运气好,找了一家小公司。室友和其他认识的大学伙伴,不少找了几个月后,直接回本国。都是传统专业,不少有绿卡和公民。后话,俺最后也转码了;有个朋友,本行业找不到,极速转码,现在算是经济条件最好的。

现在,大家最后都在各自地方过得很好,吃喝拉撒,结婚生娃!人生几十年,这些所谓困难,回头看起来,就真的屁也不是!

@匿名用户-NE8SA 

设计行业。

08年在一个小公司工作,眼睁睁看着从一开始25个人,慢慢雷人到12个,老板把办公室的一楼租出去回血。

公司里的资深art director被雷了,提拔了一个年轻设计师上来,可能是因为年轻的便宜。

被雷的director就自己开了个小公司干点零散私活,以后也没再进公司工作。

后来提拔了的年轻设计师也走了,不清楚是被雷的还是怎么样,也是过了好几年才在另外一家公司找到份工作,从art director回去干IC。

这还是年年被评为best place to work的公司,我侥幸没被雷(可能是因为工资便宜,因为最后老板留下的就是俩h1b holder,也不给涨工资,我俩都知道他开的低于市场价)。

2011年去了个正在发展中的另一个小公司,干了没几年,公司资金运转不过来,卒。

这个公司的art director也是,一直找不到正式工作,靠干零散私活活着。不过我觉得他们美国人,也没身份问题,不那么紧迫,没事就出去旅行钓鱼。

公司里年轻的copy writer,找不到工作,跑到欧洲去读博士了。

developer和码工们好像都没啥问题地找到了下家。

@jollyBear

熬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前商科人说几句。企图原地不动被动等形势变好不太可取, 主动寻找新的职业方向未来可期。可以从码转去一个非码方向,或者从一个万金油码农变成专精于某些暴利行业IT/Analytics/SDE需求。这种调整初期往往需要转专业/读博/降薪去不挑的小公司/当合同工搞个过渡,当然有时间成本和风险, 但大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其实没那么糟。

@匿名用户-974SM 

08和01比现在惨多了,那时候公司倒闭的就像flies dropping out of sky, 而且不仅小公司, 百年老店一夜破产也多的是, 08年五大投行倒了两个个,今天你敢想象FAANG倒闭两家?

后来怎么好的,一方面利空出尽,该倒的都死光了, 到了谷底只会渐渐回升,这是需求侧改善。另一方面大量的劳动力离开美国,退休,转行到影响略小的行业, 这是供给侧改善。几年之后就慢慢达到了新的平衡。

@匿名用户-BP463

谁能想到我也算是经历了三次经济起伏的人了呢......

第一次08年,正好是我要申请出国的年份,那时候准备材料如火如荼,突然经济就崩掉了,没有什么大概念,只是知道各种支出削减,根本申请不到可以给奖学金的留学机会。而且因为决定留学,也并没有找工作,于是就这么留学没留成,工作也没有,毕业一下就成了社会闲散人员。怎么办啊,熬呗。

第二次20年,疫情来袭,这个时候已经在国外,突然大环境就变差了,好多人想各种办法回国,我记得当时地里也有很多朋友苦口婆心的劝不要回国,所以不知道这些在这个阶段会过的朋友有没有后悔过。股市每天都熔断,恨不得九十度向下,哀鸿遍野,国家队出手,量化宽松大放水,各种奇形怪状的大包裹纷纷面世。

第三次大概就是这一次了,后疫情时代,利率高企,现在流的泪都是当时政府放的水,各大公司为了缩减开支,让财报看起来好看一些,大幅裁员。贷款利率30年也涨到了8%,就这样也似乎依然没有阻挡湾区人民的买房热情,不过这也反映出通货膨胀是真的很难压下去。

说了这么多,我回头看,人在这种环境中太渺小了,啥都做不了,顺势而为似乎是最能帮助自己的做法。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放弃跟自己较劲也许是一个好的选择,降低预期,熬过冬天,春天来了就又是欣欣向荣的景象了。

匿名用户-T5JPD 

11年的时候记得地里W大写有人找到100k+的工作,从隆重形式来说应该是凤毛麟角。12年的时候学长们(UC系列非UCB)找工作,尽管不是每个人都能多个FLAG offer,但是有其中之一的并不少见,当然也有不少人找不到工作回国的。到了13年我们找工作的时候,ee下面有一半人转码,当时刷题还不是common sense,不过但凡刷了题的都能找到大公司的offer,多个FLAG offer compete的也出现了。14/15学弟们找工作的时候遇到了F和G的扩招,马鬃成了保底。

我不同意高赞评论说很多都是可以自己控制的意见。所有的人都在当前找工作形势前curve,自己尽力不留遗憾,剩下的交给命运。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我读书不多,深以为然。

@oumizx

看这个帖子真的非常有共鸣。当时四大油服公司斯伦贝谢、哈里伯顿,贝克休斯和威瑟夫都是想去的公司。

我就是13年国内某个地矿油学校毕业。在校期间我有老师向我安利说美国油气非常好找工作读个硕士就能去油服。其实我本来对油气的这个专业不是特别感兴趣,当时是有想法读计算机的,但是觉得转专业有困难于是就没去申请。最终保险去了德州一个学校读地球物理的硕士, 。

就读硕士期间刚好经历了油价的膝盖斩,14年和几个同学去在丹佛的SEG找工作(SEG有点类似于GHC,就是一个地球物理届的线下集学术交流和找工作的展会),结果发现递简历的人茫茫多,排到队之后工作人员都应付一下实际基本没打算招人。结果我们那一届中国学生毕业之后没有一个找到从事油气本行业工作的。有找人结婚拿身份的,有继续读博的,还有在海外干国内油企的分公司的,反正是各显神通。剩下的都回国了,之后干的基本也不是本行业。(有一个人例外是有个学弟回国之后最近又杀回来去CSM读PHD了)。很多同学都是国内的油气子弟。

至于我自己最开始努力投简历结果徒劳无功,后来PHD学长说可以尝试联系了一下本校老师可以读PHD留在这边。(讽刺的是这个学长毕业之后在油企干了几年之后也转码了)在这个时候知道了一亩三分地然后知道了转码这条路。可以看我在地里发的第一个帖子就是要继续坚持地球物理还是转码。后来想了想自己小时候对计算机还是挺感兴趣所以下决心去读了计算机二硕,18年毕业运气好上岸了大厂。

回头看,只能说长者说的很有道理。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匿名用户-O2F31 

99年在美国读书,有不少留学生转系或者修CS课程,有些转系早的一年拿到master已经出来工作了,年薪十万,相对于普通专业master毕业只能拿5、6万,PhD也拿不到十万来说CS的前景是非常诱人了。

2000年开始泡沫破裂,硅谷血流成河,听说好多人搬离硅谷,连U-haul都是离开硅谷的价钱远高于进入硅谷的。学校里的计算机专业忽然人满为患,乌央乌央多了好多master,都是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或者被裁员的人返回学校。以前系里找不到人做助教硬性规定每个PhD都要至少做一年助教,2000年以后大家都抢着做,尤其是master学生。

当时跟我关系很好的两个master,一个是学建筑出身,中途转码,白天上学晚上还帮人画建筑图稿,一个是ME PhD转码,没了奖学金,只能借信用卡公司的钱交学费。我也刚转码,第一年master时在学校里外系找了个助教的位置,收入勉强能交学费。大家本来都打算一年毕业出来高薪,没想到一脚踩进了坑里。我这两个哥们毕业后一个好像重回建筑行业,多年没联系不知道后来在那个跑道上,另一个很不容易在小公司找到工作,我则继续留校读了个PhD,拿到老板的RA,几年后毕业进了大厂,当时其实还是小厂。

我毕业时工作还是不好找,大部分公司都要求绿卡,我一共拿到三个公司的面试,一个startup,一个老厂,一个当时的小厂现在的大厂,都拿到offer,最后因为offer原因义无反顾进了后来的大厂,当时我司可真是百里挑一,同年毕业的master、PhD只有两三个人拿到offer。08年对CS影响较小,但是我司也hiring freeze了,不过并没有大规模裁员,后来没过多久又开始招人了。

怎么说呢,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以前也有行情差的时候,大家只能慢慢熬,熬不过的就选择其它的道路。条条大路通罗马,其它的道路未必不是好的选择。在逆境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自己的竞争力,不要放弃希望,以后回头看的时候,这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是很小的一个篇章。

回想起来,对一帆风顺的日子记忆其实比较平淡了,反而是那些艰苦奋斗的时光更让人回味和有成就感,当时跟系里的老板套瓷拿RA,到外系找助教最后在个文科系找到职位还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经历完全不同的文科朋友,还有省吃俭用为了交当时对我们来说是天价的学费,拿到dream company的offer时的心满意足,都是很美好的回忆。也祝大家好运,顺利走出逆境,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

最后

如果你也想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或长按扫码进原帖讨论👇

大家都爱看

👍在Meta被裁一整年了,目前转业基本成功!

👍大反转!Sam Altman将回归 OpenAI?员工:他不回我们集体辞职!

👍Sam Altman被罢免背后:OpenAI 首席科学家“政变”?高级员工连夜辞职!

新闻来源一亩三分地论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请与一亩三分地联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