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年律师,你懂这招,书读一遍即可……

2016-11-27 镐赞 新一代法律人



前言


昨天,我把《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这本书,大卸八块之后,我想要给大家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


一 法律经验


首先明白三个概念:

  1. 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是取决于你能“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关联;

  2. 一个曾经被“调用”过的知识,和从未调用过的知识相比,在今后更有可能被再次调用;

  3. 大脑并不擅长记忆段落或长句,而是擅长思考。

摘录来自: 采铜  《精进》


什么是法律经验呢?

就是:重复“调用”大脑中的法律知识,处理法律事务

法律知识被“调用”的次数越多,律师就越有经验,直至形成自动反应。


二 什么技巧


于是。

如何才能从大脑中随时“调用”到所需的法律知识,处理法律事务?这才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技巧”。


否则:

  • 你看多少书,背多少法条都没有用,因为记忆会遗忘;

  • 采取“亲力亲为”多办案的方式,获取法律知识,太慢;

  • 过度依赖电脑,依赖搜索,无法形成个人的知识体系。


假设,我们掌握了这个技巧,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 书、法条只看一遍,永远不会忘记;

  • 你懂的会比你的老板还要多,虽然你没有他办的案件多;

  • 构建个人知识体系,慢慢享受知识融合、碰撞、积累……的红利。


三 技巧原理


好吧!

让我来揭秘吧!


举例来说:

假设一本书,是一碗“西湖牛肉羹”,而书中核心的概念、观点,则是牛肉;假设一本法条,是一碗“西湖牛肉羹”,而法条中核心条款,则是牛肉。


显然,羹多肉少。牛肉就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法律知识。


这时,我们需要三步:


第一步:挑选。你需要挑选出这些“牛肉”,丢弃那些“羹”,而且尽量一次性完成挑选;


第二步:重温。你要把挑选出的“牛肉”放入一个“容器”,持续积累;“容器”可以不定时的,多次、重复拿出来咀嚼、品味,伴随着你的成长和体验,每次品味都可能会有不同的收获(线索);


第三步:调用。当你需要某块牛肉的时候,你可以随时根据“线索”从“容器”中取出那块牛肉。


显然,这里所说的“容器”肯定不是大脑,因为:

  • 大脑会遗忘,无法持续积累;

  • 大脑不会主动的多次、重复提醒你重温“牛肉”。


这里所说的,多次、重复“品味”牛肉,每次品味都可能有不同的收获(线索),则是大脑做的事情。

大脑做它最擅长的事情——思考。


这就是整个技巧的原理:

  • 挑选:一次性选择“牛肉”(书、法条只读一遍)

  • 重温:不断地积累,重复的温习“牛肉”

  • 调用:随时调用“牛肉”


四 如何挑选


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概念“信息节点”。


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重新打散排列组合,也就是说,都可以打散成为一块一块的“信息节点”


就像文学大师纳博科夫在写作一部小说的初期,他会撰写很多卡片,这些卡片都是零碎的灵感记录,或者是一小段对话,或者是一小节景物的描写……

摘录来自: 采铜  《精进》


这里的卡片,就是信息节点。纳博科夫在写作的后期,就是对这些信息节点的整理、排列、组合。


我们在学习一本书,就是选择“信息节点”的过程。选择用到的方法有:

  • 提炼

  • 归纳

  • 总结


提炼、归纳、总结的过程需要你慢慢锻炼。


五 谁是容器


“容器”是:Anki,一款卡片式的记忆工具


六 我的做法


电子版(粘贴复制到Anki):

  • 电子书实现全文检索,文字可以粘贴复制、图片可以截屏

  • 将“信息节点”放入Anki

  • 每天重温

  • 随时调用


纸质版(大卸八块后,扫描进Anki):

  • 用扫描宝成PDF格式,放入印象笔记

  • 在Mac上打开PDF文档,截屏

  • 将“信息节点”放入Anki

  • 每天重温

  • 随时调用



七 总结


积累、积累、积累 原始素材

重温、重温、重温 细细品味

调用、调用、调用 实践运用


附:


詹姆斯·韦伯·扬(James Webb Young)在讨论创意思维的经典之作——《创意的生成》一书中,介绍了产生创意的五个思维步骤,其中潜意识思考就占据了核心的地位:


1. 尽可能地搜集原始资料;

2. 重复“咀嚼”原始资料,构思初始创意;

3. 中止有意识的思考,启动潜意识思考;

4. 随时准备迎接“灵光乍现”时刻的来临;

5. 加以改造、完善,使之切实可用。

摘录来自: 采铜  《精进》



点击阅读:


  1. 印象笔记律师部署方案

  2. 信息节点

  3. 全文检索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