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讲啦》| 徐俊:​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CCTV1开讲啦 Author 开讲啦


1月16日晚,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徐俊登上央视一套《开讲啦》栏目,与全国的电视观众分享了“二十四史”点校与修订的故事。


“二十四史”不只是记载了王朝更迭的历史,它能让我们知道中华民族的源流形成的过程,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百科全书。在文化复兴的伟大时代,我们应该对优秀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更多的认同,才能谈得上对我们自身的文化自信。


对于中华书局来说,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典籍,有更多的深入的挖掘,更准确的阐释,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融入我们的时代,融入学术,融入文化,还要融入我们的生活。


点“阅读原文”进入央视网观看


1

“二十四史”是如何炼成的?


有这样一句话:中国和中华民族有四千年完整连续不断的文字记载的历史。这句话的依据是什么?它的依据就是我们面前的“二十四史”。从第一部《史记》到最后一部《明史》,《史记》记事的开端是黄帝时代,《明史》写到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二十四史”记录了前后四千年的历史,每一个朝代的社会、政治、军事、文化、制度等都原原本本地记录在“二十四史”当中,这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历史遗产,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贡献。



那么中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完备的国史呢?归根结底的一大原因是伟大的史传传统。从司马迁写《史记》,确立“纪传体”体裁,到班固写《汉书》,《史记》《汉书》之后,历代用纪传体的方式来记载各朝各代的完整历史。乾隆四十九年(1784),“二十四史”武英殿版全部刻成,乾隆皇帝赐名“钦定二十四史”,所以所谓的“二十四史”,真正形成于在乾隆四十九年。


在伟大的史传传统中,我认为一个更重要的传统就是以史为鉴的读史传统。我们的历史是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积累而成的。我们看《三国志》,会看到三国鼎立时候的军事的对峙状态,比如我们熟悉的赤壁之战、草船借箭。我们可以去看《金史》和《宋史》,可以看到金宋对垒的时候,它的战争的状况,可以看到金人怎么样一步一步地从草原民族到北京,到开封,开始统治整个的中原地段;宋代怎么样从北宋一直到靖康之难,到南宋偏安一隅。我们通过戏曲、影视所知道的历史事件,在正史当中都有更加准确的记载。


现实的中国是从历史的中国走来的,现实当中的人所遇到的所有的事情,其实古人都遇到过。比如说我们爱好文学,我们做文学创作和文学阅读,我们可以看魏晋南北朝的史书,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时代重要的文学家的生平、创作和当时的文学事件,这是一个非常丰富的现场。


那么通过前后照应,我们就能知道古人对待某一件事情,他是什么样的看法,对我们现在有什么样的启迪。所以我们现在来看,纪传体的体裁是非常了不起的。正因为有以史为鉴的读史传统,才推动了刻史的传统和修史的传统,中国才有这么完整的历史的记载和历史的传承。



2

点校本“二十四史”

——适合现代读者阅读的全新版本


殿版“二十四史”是从清代到民国通行了一百多年的 “二十四史”的标准本。1949年以后,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读者的知识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适合现代读者阅读的新的版本的“二十四史”。


最简单地说,就是要把从古董架子上的线装书形式的“二十四史”,变成我们每一个人能在手头随时取阅的现代的阅读本,便于我们阅读的一个本子。这个工作就是我们的 “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


何为“点”



古籍整理中的“点”是什么?简单说就是标点,跟现代汉语用的标点基本一样,逗号、句号、冒号、上下引号,这是点的工作。点的工作是解决了我们的阅读难点。另外还有标的工作,“二十四史”的标线分两类,一个就是直线,一个是波浪线。当你读书的时候看到这一句话,中间的两个字三个字,旁边有直线,我们就知道这是人名,这是地名;当看到这个边上有波浪线,我们就知道这是书名,或者是篇名。


下图是《宋史》其中一页的一小部分。



我们来看看当时的点校的先生们是怎么点的。这是《宋史》里王克明的传,王克明是宋代一位有名的医生。我们可以看到克明的边上都有专名线,因为它是人名,当我们读的时候,就知道这是说人的。“克明颇知书,好侠尚义,常数千里赴人之急。”他是一个医生,急人所急,数千里他也赶过去。“初试礼部中选”,就是礼部考试的时候他考中了,“累任医官”,一直是做医官。王炎是一个更大的官,“王炎宣抚四川”,宣抚四川的时候,征召王克明,王克明他不就职,后来又迁任内翰林医痊局的官,“赐金紫”。绍兴是南宋的年号,“绍兴五年卒,年六十七”。这样通过标点和标线,能够比较简单地让现代人顺利地把这一段古文读下来。


上图是《史记·汲黯传》里的一句话,这一句话中“黯”是人名,汲黯是汉武帝时候一位敢于直言的大臣。现场的各位会怎么点这句话呢?


这句话是我在“二十四史”点校档案里看到的。《史记》的点校者是顾颉刚先生,责任编辑是宋云彬先生,我们的档案里保存了宋云彬跟叶圣陶先生多轮往返讨论这句话应该怎么点的信件。


“褊”是什么意思呢?褊就是衣服穿得衣袖太紧,这里指一个人心胸不够大。这就有两种点法,一种说汲黯心胸不够大,所以他的心里面难免有一些想法。那么另外一种点法就是“黯,褊心,不能无少望。”宋云彬先生写信去征求叶圣陶先生的意见,叶圣陶先生举了《诗经》里面的例子,《诗经》里面有“维是褊心”这样的一句话,《辞源》《辞海》也都有“褊心”这么一个词,最后点校本是采取了“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这样的点校方式。


由此一例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二十四史”的点校者是做了怎样的具体而微而又极富价值的工作。而这一工作其实是遍布于“二十四史”二百四十一册,三千三百卷,四千六百万字的每一句当中。



何为“校”?


校就是一本书要用它历史上不同的版本汇校到一起。举个例子,点校本《史记》用的清代金陵书局的三家注《史记》,这是我们的底本,但并不是说我们工作在这个本子上做,就用这一个本子来标、点、来排,而是要把从宋代黄善夫三家注本开始,一直到元代的本子,明代的南北监本子,清代的殿本,所有的这些本子的文字要跟金陵书局本的底本,要来复核。所以《史记》是有十一个版本,汇校到这一个本子上的,我们读一本可以知道,它与其他十本的文字之间的差别。



现在展示的是《宋书》。《宋书》是王仲荦先生主持点校的。在“二十四史”的修订工作开始之后,我多次去山东大学。山东大学是王仲荦先生生前工作的地方。在他的书房兼卧室里面,我看到了王先生当年生活工作的场景。王先生把《宋书》的其他版本和《宋书》同时期的其他文献、所有的校勘成果,都按照《宋书》的原文相应的位置,朱墨烂然地把它一一地校在这个书上。整个《宋书》都是这样的一个面目。这个资料长编当时是王先生生前用蓝包袱皮包好了,我就是用蓝包袱布背回北京,把它影印出来的。能够看到一位先生在一部史书里面所下的完整的工作和功夫。这个应该说是我们“二十四史”全部工作的一个缩影。


《宋书校勘记长编》(二十四史校订研究丛刊)


在“二十四史”流传过程当中,不是每一部史书都是完整地传下来,有些史书在流传过程当中是有残缺的。现在我要讲的是文献学界非常有名的一个例子。1930年代张元济先生做百衲本《魏书》的时候,中间有一个缺页,是《魏书·乐志》当中缺了一页,百衲本三十年代印的本子就缺这一页,到1944年印的重印本的时候补上了这一页,这一页是怎么发现的呢?著名的史学家陈垣先生在《册府元龟》里面发现了一段《魏书》的佚文,而且恰恰就是残缺了的《魏书·乐志》中间的一页。按照宋本《魏书》的行款格式,把《册府元龟》里面的这一段排进去,四个角一个字不多,一个字不少,这确实是一个奇迹。


陈垣先生当年发现了这一个可补的这一页之后,给著名的藏书家傅增湘先生写信,说这一页自靖康以来,一千多年沉埋于世,一千多年没有人看到过。从1127年一直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才看到这一页。所以点校整理工作,一个是要把它解决我们能够读的问题,通过标点、标线,通过校勘来解决它的准确性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同时期的、同类文献的比勘,也解决一些书的残缺的问题。



3

古籍整理工作任重道远

让传统经典更深入地融入现代生活


“二十四史”修订工作是从2007年开始的,到现在已经十三年。2013年出版第一部《史记》,到现在也已经出版了十部。那么“二十四史”的修订应该说是原来点校本的一个升级版本。过去五十年当中,中国古代史、断代史的研究水平比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有非常大的提高,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新时代的历史研究也需要“二十四史”点校本有更新,以符合现在的要求。这五十年当中,学者们针对本书和本时期文献的研究,也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我们以前可能更多地关注历史规律的研究,而在这几年对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对我们“二十四史”正史的文献方面的支撑也是有很大的作用。


现代的科技水平也有很大的对点校工作的支撑,过去那一代学者整理“二十四史”的时候,点的工作主要靠自己个人的学术积累,而现在我们已经成功推出了中华经典古籍库。中华经典古籍库已经达到了十五亿字,涵括了我们已经整理过的古籍。那么我们对要整理的对象,它到底是专名还是非专名,这一件事情在《史记》里面怎么说,在《汉书》里面怎么说,我们通过古籍库就能搜索到。



我们在2007年重启“二十四史”修订工作之后,得到了学术界特别多学者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在征求杭州大学和杭州地区的《宋史》学者,对《宋史》修订的意见的时候,有一位学者在会上说:“我们这些人,过去几十年当中研究历史,得益于这一部点校本‘二十四史’,现在我们有机会把我们的所知、我们的认识奉献给‘二十四史’新本,这是我们应该做的。”那么通过修订组、编辑组的这样一个工作,从2013年我们的《史记》出来以后,连续八年,我们都在上海书展,读者们都会排长队,来买新出来的“二十四史”修订本,非常让人感动。


2020年上海书展


纵观二十四史,它能让我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源流形成的过程,它不只是记载了王朝更迭的历史,它可以说是一个中华文明的百科全书。在这样一个文化复兴的伟大时代,我觉得首先第一点就是应该对我们优秀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更多的认同,才能谈得上对我们自身的文化自信。就出版人来说,就编辑工作来说,应该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典籍,有更多深入的挖掘,更准确的阐释,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融入我们的时代,融入学术,融入文化,还要融入我们的生活。


其他精彩片段


关于诗词


关于全民阅读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开讲啦》| 徐俊:​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