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百年回望】陈金龙|纪念与叙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话语建构

陈金龙 社会科学战线 2022-04-24

陈金龙,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共纪念活动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自1921年诞生至今,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不平凡的历程,创造了举世公认的辉煌业绩。如何叙述和表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学术界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从历次建党纪念活动来看,基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形成了四种表达方式,即通过历史主线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借助重大事件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聚焦历史贡献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凝练历史经验来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总结建党纪念叙述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表达方式,对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话语建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通过历史主线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

历史是多姿多彩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呈现纷繁复杂的面相,透过历史面相是贯穿其中的主线,抓住历史主线也就把握了历史本质。通过历史主线勾勒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是建党纪念叙述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话语方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建党纪念,已开始通过历史主线勾勒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探索。1938年6月17日,张闻天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周年纪念》一文中,对中国共产党17年的历史作了初步概括,认定它是“为了民族独立、民权自由与民生幸福的民主共和国而英勇奋斗的十七周年”。中国共产党曾自称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而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的基本主张,这篇文章即依据三民主义的基本内涵,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进行了初步勾勒。1938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央关于中共十七周年纪念宣传纲要》,指出“中共过去的十七年即是为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而艰苦奋斗的十七年”。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背景下,以三民主义作为历史主线来勾勒中国共产党历史,既表征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推崇和对三民主义的继承,也有利于全党全社会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的本质。

1941年6月,中共中央在部署中国共产党成立20周年纪念时,要求在党外深入宣传中国共产党20年来的历史“是为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历史。他最忠实地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从这一维度揭示中国共产党历史主线,勾勒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意识与担当精神,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先锋队的性质。7月1日,《解放日报》刊发的社论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20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但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的表述这里清晰可见,只是尚未明确将其作为党的性质的话语表达。

延安整风运动期间,中国共产党历史被诠释为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胡乔木曾经认为,“我们党二十一年发展的历史,就是两条战线斗争的历史”。1943年7月,刘少奇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2周年撰写的文章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马列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国的马列主义者和各派机会主义者斗争的历史。”同时,党的历史是与党内孟什维主义的体系及其传统“作斗争并将其克服的历史”。这里将中国共产党历史描述为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反映了特定环境下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认识存在的局限。王稼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2周年而撰写的文章,也表达了类似观点,认为中国共产党22年的历史“便是为中国民族解放正确道路的斗争史,也是寻找、确定和充实中国民族解放正确道路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是在与国外国内敌人的斗争中,同时又与共产党内部错误思想的斗争中生长、发展与成熟起来的”。这种看法一度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叙述的主流,并影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建党纪念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叙述。1951年6月,由胡乔木起草,经刘少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基本沿袭了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认识,以两条路线斗争为主线来诠释中国共产党历史。

随着历史认识的加深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延展,将两条路线斗争作为历史主线来叙述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情况得到改变。刘少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开篇即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四十年,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英勇斗争和取得伟大胜利的四十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和取得伟大胜利的四十年。”这里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条主线,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从宏观上进行了概括。刘少奇还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历史。”这一判断强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线,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的建党纪念,同样采用通过历史主线勾勒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话语方式。胡耀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回顾中国共产党历史之前,从总体上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中国共产党的六十年,是为中国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六十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经过反复实践而愈益结合的六十年,是党内正确纠正错误、光明面战胜阴暗面的六十年,因而,也是经过无数艰难和曲折走向一系列胜利的六十年。”这一判断针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因反思“文化大革命”而出现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认识分歧,既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流做出了准确判断,也客观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曲折,有利于客观评价中国共产党历史,统一全党全社会的认识。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概括党的奋斗历程时依然采取通过历史主线建构话语的方式。他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我们党日益发展壮大的七十年,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历史新篇章的七十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伟大胜利的七十年。”这一概括从党的自身发展、党的奋斗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条主线,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进行了诠释。这一概括较之建党60周年纪念的话语建构,淡化了中国共产党曲折发展的历史主线,凸显了党的建设在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中的地位。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历史贡献后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八十年,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断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八十年,是为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不断经受考验、发展壮大的八十年。”这里仍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的实践、党的自身建设三条主线,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进行了总体把握,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逻辑。

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线,习近平在不同场合进行了阐释。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线,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进行追溯,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三个一百年”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历史贡献做出的概括,着眼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实践。在习近平看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既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也是艰苦创业、成就辉煌的历史。习近平还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这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自身建设维度,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主线进行的提炼和总结,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叙述的基调。

可见,历次建党纪念均以大历史观审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主线从不同维度做出了概括。以历史主线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利于全党全社会从宏观上、总体上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流和本质,也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社会传播和集体记忆。

二、借助重大事件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

重大事件是历史发展的枢纽和关键,在历史叙述过程中具有标志性作用,是划分历史时期的主要依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由一系列重大事件构成,借助重大事件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勾勒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脉络,是历次建党纪念叙述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话语方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赢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毛泽东在对中国共产党28年历史进行总结时,围绕这一重大事件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他说:“党的二十八年是一个长时期,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一件大事”涵盖了中国共产党28年历史的主要内容,是以重大事件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的发端。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刘少奇在总结中国共产党40年历史时指出:“在四十年中间,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一起,做了许多事情。概括起来说,主要是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在中国进行人民民主革命……第二件事,是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件大事”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聚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40年历史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高度凝练和形象表达。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理论创新、制度完善和文化发展,建党纪念在梳理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时,逐步将改革开放纳入重大历史事件的范畴,使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叙述由“两件大事”拓展为“三件大事”。对于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习近平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一伟大觉醒催生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开始用“三件大事”勾勒中国共产党历史,即“第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第二,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三,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件大事”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成就与贡献,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同样用“三件大事”来表达中国共产党历史,即“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件大事”勾勒出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脉络,涵盖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集中概括。

习近平同样借助重大事件勾勒中国共产党历史脉络,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他对中国共产党95年历史的总结,实际上是基于“三件大事”的表达,即“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三件大事”成为叙述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经典表达,形象地勾勒出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进程。

可见,由于重大事件发生的历史时期不同,历次建党纪念借助重大事件建构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存在明显差异。重大事件的标志性、共识性,使借助重大事件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既能增强话语的解释力和说服力,也容易为全党全社会接受和认可。

三、聚焦历史贡献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保持长期执政地位,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人类历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历次建党纪念在诠释中国共产党历史时,注意彰显中国共产党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人类历史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凸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聚焦历史贡献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也是历次建党纪念叙述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话语方式。

中国共产党成立20周年纪念的旨趣,就在于“使全党都明了中共在中国革命中的重大作用,在今天他已成为团结全国抗战争取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他的政策,关系全国抗战的成败与全中国人民的命运”。抗日战争时期的建党纪念,着力展示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贡献,诠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的建党纪念,更加注意凸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刘少奇在总结中国共产党40年历史时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民主革命得到了彻底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得到了决定性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得到了第一步的胜利,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史上的大事。”这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三个维度,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贡献进行的总结,并将其置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来评价。不仅如此,刘少奇还认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有利于全世界人民”。这就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置于国际背景来评价,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国际影响与世界意义。

改革开放后的建党纪念,更加注意多维度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概括党的奋斗历程、“三件大事”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国家独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当家做了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结束了近代中国长年战乱和一盘散沙的局面,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取得巨大发展”。这些历史贡献是基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进行的概括,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高度浓缩。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从九个方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并且指出:“在前八十年中,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在后八十年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空前团结和组织起来,冲破重重难关,革命斗争不断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这里通过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两个80年的鲜明对比,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

胡锦涛在以“三件大事”概括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的同时,又以历史贡献为视角,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总结。他指出:“经过九十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成就、历史贡献归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理论的形成、制度的确立,实际上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进行总结和概括,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叙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野。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基于“三件大事”,用“三个伟大历史贡献”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并以“三个实现”揭示了“三个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习近平指出,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贡献,“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贡献,“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历史贡献,“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以大历史观阐释中国共产党历史,彰显了“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在中国历史、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地位。习近平还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置于中华文明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高度来评价,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他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五百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六十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三个蓬勃生机”从中华文明、世界社会主义、人类历史发展的维度,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

重大事件和历史贡献紧密相连,历史贡献是重大事件的结果。基于重大事件的话语建构以事实判断为主,蕴含价值判断;基于历史贡献的话语建构以价值判断为主,蕴含事实判断。聚焦历史贡献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有利于增进全党全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也有利于赢得全党全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四、基于历史经验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

历史经验是历史过程、历史事实的抽象、凝练和升华,建党纪念展开之时,中国共产党历史已形成一定积淀,具备总结历史经验的条件。基于历史经验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也是建党纪念叙述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话语方式。

中国共产党走过28年之后,“已经不是小孩子,也不是十几岁的年青小伙子,而是一个大人了”。基于这一背景,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对中国革命经验进行了多方面总结。作为“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一是在国内“唤起民众”,二是在国外“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作为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毛泽东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作为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经验,毛泽东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些都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经验的经典表达,是基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抽象和总结,特别是“三大法宝”的表达广为传播,影响深远。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建党纪念,主要从党的自身建设方面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最后一部分,从当时的历史认知出发,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进行了基本总结: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要取得革命胜利,建立独立的人民民主国家,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不可能的;党的正确的领导,首先决定于对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党的发展、中国革命的发展,是和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发展分不开的;党的发展、中国革命的发展,又是和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发展分不开的。这些经验聚焦党的领导和党的发展,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升华,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具有启迪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的建党纪念,更重视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比如,胡耀邦指出,“六十年来的历史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一定要有一条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路线,要有一个能够确立和坚持这条路线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从党的路线、党的领导两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高度凝练。江泽民认为,“在七十年的斗争中,我们党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这里实际上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维度,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进行了提升。在胡锦涛看来,“回顾九十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从党的领导方面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用三个“历史告诉我们”进行了全面总结。同时,习近平还以八个“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表达,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当代意义,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又诠释了历史经验在新时代的实践要求。八个“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表达,实际上从八个维度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进行了勾勒,呈现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八个面相。

建党纪念的重要旨趣在于总结历史经验,从中国共产党历史中汲取营养。基于历史经验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既能浓缩中国共产党历史,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规律的认识,又能给人以历史启迪和历史智慧,有利于发挥中国共产党历史作为“教科书”“营养剂”的作用。

结 语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发展过程,有明确历史时期划分,但历次建党纪念依据历史分期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的相对较少。1936年,米夫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5周年而撰写的《英勇奋斗的15年》,依据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过程,分“中国共产党之产生”“中国革命第一阶段中的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第二阶段中的中国共产党”“新革命高潮前的中国共产党”“新的革命高涨与为建立苏维埃的斗争”“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救国统一战线而斗争”六个阶段,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了阐释。《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一书,将中国共产党历史分为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四个时期,进行了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逢十周年纪念,较少依据历史时期来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

建党纪念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话语建构,往往多种方式并存,但有所侧重。如逢十周年纪念,刘少奇主要依据重大历史事件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胡耀邦主要依据历史主线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江泽民主要从历史贡献入手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胡锦涛主要依据重大历史事件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则主要依据历史经验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

从建党纪念对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话语建构可以看出,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首先要有大历史观,将中国共产党历史置于中华民族发展历史长河、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来评价,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其次,科学把握历史主线、合理选择重大事件、准确评价历史贡献、系统诠释历史经验,是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的重要基础。再次,建党纪念既是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的契机,也是传播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的重要节点。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时,建构科学准确、简洁明快、易于传播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对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学习教育至为重要。

本文原载于《社会科学战线》2021年第3期


责编|刘莉

网编|陈家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