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 展覽|今年最紅的韓國戰後藝術家尹亨根回顧展 現正在威尼斯展出
每日焦點
草間彌生「巨型南瓜」明年5月
將登陸紐約植物園
紐約植物園從明年5/2-11/1推出草間彌生系列以植物為主題的作品,像是波點花朵雕塑與植物畫作等等,以探索草間彌生在藝術生涯中與大自然的連結,其中包含〈南瓜〉與〈無限之鏡〉。這不是草間彌生第一次在植物園展示作品。2017-19年,在她北美巡展的最後一站亞特蘭大高等藝術博物,其著名作品〈水仙花園〉就在亞特蘭大植物園展出。
草間彌生〈水仙花園〉展覽現場 © Yayoi Kusama.
尹亨根(Yun Hyong-keun, 1928-2007)在其工作室
余小蕙/威尼斯報導
位於威尼斯聖馬可區的佛圖尼宮(Palazzo Fortuny),自2007年起因比利時設計師/古董商/畫商Axel Vervoordt 舉行一系列分別以時間、永恆、轉化、比例等議題作為探索焦點的展覽,聲名大噪,成了每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期間藝術界人士的「打卡聖地」。
2017年,以「直覺」為主題的展覽為這一如史詩般的策展系列劃下句點後,Axel Vervoordt和兒子Boris居中牽線,促成了韓國單色畫派(Dansaekhwa)代表人物之一尹亨根回顧展在這座十五世紀宮殿的舉行。
不可諱言,單色畫派近年在國際藝術圈備受重視,不僅受到不少重要美術館的研究和展示,尤其市場異軍突起,許多國際大畫廊紛紛介入代理,這次在佛圖尼宮一二樓舉行的回顧展,由韓國首爾國立現代美術館和威尼斯市民博物館共同組織,但同時獲得 PKM(首爾)、Blum & Poe (洛杉磯/紐約/東京)、Axel Vervoordt(安衛普/香港)、Simon Lee(倫敦/紐約/香港)、David Zwirner(紐約/倫敦/香港)等數家國際大畫廊的參與。
該展策展人—國立現代美術館研究員金仁惠於開幕前,特別為本刊獨家導覽介紹了這次展覽的構想和內容。
威尼斯佛圖尼宮尹亨根回顧展現場。攝影:《亞洲藝術新聞》
金仁惠首先強調,這項展覽首先於2018年八月在首爾國立現代美術館舉行,不僅是尹亨根2008年過世後首次在韓國國立機構舉行的展覽,也是國際巡展的第一站。
展覽分「天地門」、「極致的深邃和簡單」和「尹亨根的世界」等三個篇章,通過六十多件作品和數量龐大的早期素描、日記、隨筆、照片等文獻資料,追溯尹亨根自1973年起到2007年過世長達35年的創作歷程,呈現他富深厚哲學思想、風格獨樹一幟的藝術創作。
一樓展出「天地門」系列。1973年,當時已45歲的尹亨根,因參與政治和民主運動被列為黑名單無法找到穩定工作,正式投入了全職創作,並在長達十年當中,創作了〈天地門〉系列。
他曾在日記中寫下此系列的想法:「我把我的作品命名為『天地門』,深藍是天空的顏色,焦赭是土地的顏色,所以稱之為『天地』,而作品的構圖是『門』。」
尹亨根 焦赭和深藍 1990-1996 220 x 333.5公分 圖片惠允:尹亨根遺產管理 攝影:Laziz Hamani
金仁惠強調,尹亨根不論創作方式或畫面效果,都在追求極簡。「例如,他僅在布面上簡單塗上一層薄薄的明膠,而不似大多數藝術家要塗很多層;他連畫布都是自己處理的,把棉布或麻布繃釘在自製的木框上。」
尹亨根只使用兩種顏料:焦赭和深藍,用松節油和亞麻籽油稀釋和調和泛著不同微妙色澤變化的的墨色。他把畫布平放在地面上,用浸染了顏料的大刷子從上而下,在白色棉布或乳白色麻布的畫布左右兩側分別揮就出筆直粗獷、縱貫天地的一豎;有如聳立的懸崖峭壁,又像一道門。
「然而中間的空白、缺口,才是引導觀者進入另一個深邃時空的門徑。」換言之,尹亨根稱之為「天地門」的藝術世界。
「然而當我們凝視這些構圖簡潔、色彩厚重、線條筆直鮮明的畫面時,油然升起悲痛、純粹、寧靜、平和等許多不同層次的複雜感受,就像在看一棵歷經風吹雨打仍舊屹立不搖的老樹,或一把吐著芳香的泥土……」 儘管為籌備此展,金仁惠如今對尹亨根作品可說再熟悉不過,但望著一張張似乎貌似雷同,卻每張都有細微差異的〈天地門〉創作,彷彿掉入了深邃的冥想之中。的確,在處處流露歷史痕跡的斑駁牆面觀看尹亨根的創作,別有一番歷史感的況味。
畫面純粹極簡、散發天地之初一片混沌意味的作品,其實與藝術家的生平經歷息息相關,並與韓國的動盪歷史緊密結合。「這些色彩黯淡、畫面深邃的作品,深刻地捕捉和呈現出韓國歷史中最動盪紛亂的時期。」
出生於1928年的尹亨根,經歷了日本殖民(1910~45)、朝鮮戰爭(1950~53),以及戰後軍事獨裁統治。「這些乍看下樸實粗獷的畫作,呼應、淬煉出韓國民族飽受創傷的心靈」。
這尤其體現在他於1980年韓國軍隊血腥鎮壓光州民主化運動之後所創作的一批作品;其中,〈燒焦的赭土〉(1980)畫面呈現數個黑色巨石傾塌堆疊,中間有許多細線流淌而下,形象頗為生動地影射了光州事件中,示威抗議的民眾遭軍隊開槍射殺,留著鮮血,彼此倚偎地倒在一片血泊中的景象 ……
尹亨根 焦赭和深藍 1997 麻布油畫 圖片惠允:尹亨根遺產管理 攝影:Laziz Hamani
一生創作致力追求純粹、簡約,用藝術探索和捕捉大自然造物的內核和精髓,1980年代末期以後,邁入耳順之年的尹亨根,創作益發極簡。
「早期作品中焦赭和深藍所調配出的不同細膩微妙色調消失了,如今只是純黑色。除此之外,松節油也用的比較少,畫面顯得乾燥。」根據金仁惠,除了顏色、構圖,甚至藝術家手勢,也一以貫之地簡化再簡化;在晚期作品中,尹亨根的作畫方式簡化為尺和鉛筆在畫布上畫下不同矩形,用膠帶把矩形外圍貼住,塗顏料之後再拿掉膠帶而成。
創作精神和美學承襲自韓國古代書畫家金正喜(1978~1856),卻也與如塞拉(Richard Serra), 紐曼(Barnett Newman),羅斯科(Mark Rothko)等美國極簡藝術家的風格不謀而合。「韓國傳統美學和國際現代藝術語言做了最完美的結合。」金仁惠說。
策展人並且根據檔案照片還原複製了尹亨根自己設計的工作室兼住家,成為展覽的一大亮點。在這間光線明亮的展廳中,我們看到藝術家最後24年的生命當中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通過傢俱,藝術家收藏的古董,陶瓷工藝品和藝術品,包括金正喜的書法,金煥基的畫,甚至一件美國極簡藝術家賈德(Donald Judd)的方盒子雕塑,以及許多書信,日記,筆記,相片,讓我們得以捉摸和理解他如何一步步建構出屬於自己的藝術思想和美學觀。
展覽現場
威尼斯佛圖尼宮尹亨根回顧展現場。攝影:《亞洲藝術新聞》
威尼斯佛圖尼宮尹亨根回顧展現場。Photo credit: © Laziz Hamani
近期報導
《亞洲藝術新聞》
2019 / 7 No.174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亞洲藝術新聞》
2019 / 7 No.174
今日藝術書推薦
【立體宇宙:從畢卡索到雷捷】展覽圖錄
長按二維碼,關注罐 新聞
罐 新聞
微信:CansART
微信製作、推送、咨詢服務
請洽罐子小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