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 人物|2019十大風雲人物⑤ 南條史生 塑造一個難被超越的策展人/美術館長紳士典範
Photo courtesy: Mori Art Museum, Tokyo.
2019年12月31日,南條史生(Fumio Nanjo,1949-)告別工作16年的東京森美術館。他從2003年進入森美術館擔任副館長、2006年從David Elliot手中接下館長職務,一直與森美術館劃為等號,直到去年底退休。儘管卸下館長職務,但他依舊是森美術館的顧問;以另外一種角色為他喜愛的藝術盡力。
退休之際,南條史生與東京森美術館合作多年的工作同仁拍下這張賀年照片,一如既往帶給收到賀年照片的藝術界人士驚喜與歡樂。
圖片提供:森美術館
從日本的現當代藝術史進程來說,南條史生、長谷川祐子(Yoko Hasegawa,1957-);甚至目前聲勢急起直追的片岡真實(Mami Kataoka,1965-),都可以說是日本與國際藝術界觸探的關鍵性策展人,他(她)們也代表著不同世代對於策展人社會角色、對藝術選項/詮釋的進階。
這個當中,南條史生有著承續現代藝術的精神思維與當代藝術萌發兩個不同時代重疊價值,這也使得南條史生所代表的日本策展人更具有一種時代的意涵。他是這樣解釋自己的策展思維。他說「不管對象是記者或是一般人,都要讓他們前往那個雖然不知道終點是什麼,但可以看到未知世界的地方。策展人,一定要懷有這樣的思維」。
2019適逢東京森美術館開館15週年,隆重推出重量級的年度建築大展【建築的日本展:傳承的建築基因】,呈現日本建築史上重要的學術文獻,和超過400件珍貴的模型、素描和製圖:依原尺寸再現安土桃山時代、茶道大師千利休的「待庵」及代表日本的侘寂、空無美學建築等...,並分九個展區,解譯當今日本建築的關鍵概念,重新檢視現代主義興起後被人所忽視、從古延綿至今的日本建築傳承精神。
2020年,東京森美術館為人們揭開一場科技、生活與藝術交織的近未來旅程,透過跨領域的藝術創作,預設新科技如人工智慧、擴增實境、機器人工學與生物技術進入生活後,人類社會與環境可能掀起的波瀾;當哲學家與藝術家為技術發展過快而憂心忡忡之時,透過本展更有系統且全面性地探討未來城市、環境、社會及人類問題,藉此鼓勵大眾思考何為更理想的未來。
強烈懷抱著與大眾接觸理念的南條史生,應該可以說是日本策展人最熱衷透過公眾性戶外藝術來試探社會與藝術接觸的一個,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南條史生不管1997年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1998年台北雙年展、1999年第三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2000年雪梨雙年展、2001年橫濱三年展、2006年新加坡雙年展、2017年檀香山雙年展…,無論是雙年展、世博會、藝術節、公共藝術、市鎮再造、美術館開發,南條史生始終堅持要讓自己所碰觸的藝術計劃都能秉持一個原則:說觀眾聽得懂的話、做觀眾看得懂的藝術展。
1998年台北雙年展【欲望場域】
2000年雪梨第12屆雙年展現場
圖片來源: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ustralia (MCA)
2001年橫濱三年展現場
圖片來源:www2u.biglobe.ne.jp
2006年新加坡雙年展現場
圖片來源:ArtAndOnly
2017檀香山雙年展現場
Photo Chris Rohrer. Image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Honolulu Biennial Foundation.
英法語皆相當熟練的南條史生,讓他能夠很早就站在國際高度觀看各藝術流動,也造就他在經手的策展專案,有明顯世代傳承、更有激發不同世代藝術家同場競技的奮發。某種程度來說,他可能是日本策展群;最擅長以大堆頭但又能在展覽當中灌注藝術倫理觀的唯一一位。
不掉書袋、善於聆聽、不論是非、堅守原則、笑容迷人、態度謙遜。南條史生塑造了一個最具紳士典範的策展人/美術館長氣質,這使得他不僅在國際藝術界受肯定,也獲得企業財團樂於贊助他的藝術計劃。隨著他的退休,屬於南條史生典範的時代也就更令人想念。
進入第18年的TOP10風雲人物,讓整個亞洲藝術生態不斷學習到:人生有夢;固然重要。但真正重要的是,有夢;更能去實踐的人,才是真偉大、真正令人感佩。2019年為您揭曉的年度十大風雲人物,沒有一位不是具備如此典範。他(她)們在自己工作、社會角色上,展現無比豐沛追夢/實現的真本事。
柏嘉熙:電信業鉅子大舉收購蘇富比,勢必打破百年拍賣公司舊運營思維,嶄新戰略更令人好奇與期待。
區百齡:白手起家的瓷器收藏家,從他對待收藏的態度,更能顯現對待事業、人生一絲不苟的精益求精。
貝聿銘:他的名字本身就是傳奇,他是華人建築師經典,更是亞洲人文精神最佳實踐者。
黃永砯:藝術在他手中,不僅僅只是一個個人自我的完成;而是對於文化精神的重新再解釋,並賦予時代節奏。
南條史生:不管是作為策展人或館長,他總是能夠讓藝術與觀眾的距離是如此貼近、又是如此的令人樂於親近。
孫啟越:他透過有系統的主題性收藏,讓自己的收藏也能具有社會價值,為LGBTQ爭取更平等、受尊重權利。
寺瀨由紀:她是真正亞洲當代藝術最佳翻雲手,她的金手指碰過的亞洲當代藝術專場;沒有一項不是出類拔萃且造成巨大市場後續發酵。
劉野:2019年他的作品在拍賣市場就達到3億多人民幣,沒有一個人比他賣得更好,但也沒有一個人比他更能安靜回到畫室…畫畫。
張偉華:低調、謙和、專注,見證台灣古玉市場20年生態變化的收藏家,始終樂在其中;也在藝術收藏實踐夢想。
李移舟:十面靈璧山居專場的重要推手,他具體實踐能夠攀越高頂是源自於平日的努力和積累,才得以夢想成真。
《CANS藝術新聞》+《亞洲藝術新聞》
2020 / 03
近期報導
今日藝術書推薦
常玉 華裔美術選集(一)
微信製作、推送、咨詢服務
請洽罐子小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