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荐一份适合“特别时期”阅读的高质量书单

黑糖豆花 豌豆花 2022-04-12
武汉疫情,让很多人很揪心。
灾难是一块试金石,在它面前,人性也好、体制也好,都袒露出了自己不曾见光的那一面。
虽然我相信,我们终将战胜这场疫病,但我不知道,我们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我一直提醒自己,确诊和死亡的人数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数字,但对亲历这件事的个体来说,疫病却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关卡,干系重大。
面对不断攀升的相关数字,我常常想起北野武的那句话:“灾难并不是死了两万人或八万人这样一件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两万次。
对于大多数远离风暴中心的人来说,疫情带来了一个十分漫长的假期,以至于很多人开始抱怨假期的“无聊”。
其实,长假正是一个难得的阅读的好时机,平日里因时间太碎片化而没机会读的一些书也可以趁机读起来。
今天就给你推荐一份高质量书单,其中的一些书若与我们当下的处境对照来读,会让你有一番特别的体会。
加缪:《鼠疫》
这部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赫赫有名。它的作者阿尔贝·加缪在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讲了这么个故事:
一个虚构的名叫阿赫兰的城市突发鼠疫,政府下令紧急封城。
个别外来人被困城中,因难以忍受与家人分离之苦,想尽办法逃出城区。留在城里的大部分人从最初的不在意,逐渐变得恐慌起来。
但也有一些人,也就是小说的几位主人公,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医治病人,隔离病患,与鼠疫抗争。
那么,加缪写这本书到底是为了表达什么呢?
在著名翻译家柳鸣九先生给这本书所写的序言里,我们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了解:
一方面,加缪以象征的手法,对哲学上的荒诞世界作了典型的、形象化的比喻;另一方面,他又通过对一系列主人公的塑造,鲜明地体现了对荒诞命运坚挺不屈、奋力抗争的精神。
小说里的一段话,在最近的一些微信文章中广为流传:“这一切里面并不存在英雄主义。这只是诚实问题。这个概念可能会引人发笑,但与鼠疫斗争的惟一方式只能是诚实。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这是一部非虚构作品。去年被FOX改编成迷你剧,由美剧《傲骨贤妻》的女主角朱丽安娜· 玛格丽丝主演。
故事分两条线讲述:一条故事线发生在1976年的非洲扎伊尔(今天的刚果金),另一条故事线发生在1989年的美国华盛顿市郊雷斯顿。在这两个地方发现的埃博拉病毒分别被命名为扎伊尔埃博拉和雷斯顿埃博拉。
在书的封面上,有一句来自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的对这本书的评价:“《血疫》的第一章,是我这辈子读过最可怕的。
没错,阅读这本书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恐怖。而恐怖感最直接的来源,是扎伊尔埃博拉病毒感染人后造成的骇人症状:血液凝块、内出血、内脏变成糊状、粘膜腐烂脱落……
恐怖感的另一个来源,是这种病毒的多变给科研人员造成的心理恐慌。它的不同亚型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扎伊尔埃博拉致死率高达90%,通过体液传播,如果有人不幸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就极有可能被传染;它的另一个亚型雷斯顿埃博拉能够通过空气传播,传染性更强,但受感染的人类却没有临床症状。
埃博拉病毒来自热带雨林。书中说,埃博拉是地球对人类启动的免疫反应“大自然有自我平衡的手段。雨林有自己的防护手段。地球的免疫系统察觉了人类的活动,开始发挥作用。大自然在试图除掉人类这种寄生生物的感染。
这是一本像小说一样精彩、惊悚,同时又能唤起我们对自然敬畏之心的书。

《病毒星球》

作者卡尔·齐默是知名科普作家,曾在2007年摘得美国国家科学院科学传播奖。
这是一本关于病毒的科普读物,语言通俗易懂、案例丰富,而且书本很薄,只有168页,相信你很快就能读完。
书中介绍了导致普通感冒的鼻病毒、导致流感的流感病毒、SARS病毒、导致宫颈癌的HPV、艾滋病毒、埃博拉病毒、天花病毒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病毒。
这本书也会让你重新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它们确实致命,但它们的存在,也是我们得以生存的前提:
比如我们呼吸的氧气很大一部分是在病毒的帮助下生产出来的;
比如,人类基因组的一部分就来自感染了我们远古祖先的上千种病毒,甚至今天地球上的生命,都可能是在四十亿年前从病毒起源的;
再比如,海洋病毒作为一种噬菌体,以细菌为宿主;当霍乱狐菌大量繁殖造成霍乱盛行时,海洋病毒通过大量增殖,杀死狐菌,能够平息霍乱的流行。
读了这本书,你会更能理解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
另外一些关于传染病与人类关系的书:
《瘟疫与人》探讨了传染病如何肆虐欧洲、亚洲、非洲等文明发源地,而这些疾病又如何塑造不同文明的特色。
《逼近的瘟疫》讲述了人类与马丘波,登革热,拉沙热,埃博拉,艾滋病等瘟疫斗争的经历。
《死亡地图》探讨了150年前的伦敦霍乱如何重塑了今天的城市和世界。

《米歇尔·福柯传》

米歇尔·福柯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关于福柯,最为人所知的是他的同性恋取向,而且他的性取向导致他染上艾滋病并导致了他的死亡。
不知他被主流社会所不容的性取向,是否让他获得了看待社会的不一样的视角。总之,他的研究对象多为边缘人物、边缘话题。比如,他研究精神病的发展史、精神病与理性之间的关系,他研究监狱制度、权力的惩罚方式。
为什么我要向你推荐福柯?
因为福柯研究的一以贯之的主题是“对权力的分析和批判”我相信,如果你读过福柯,那么你对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权力运作的方式会有更充分的认识,对于那些在无形中规训我们,让我们服从的力量有所觉知。
大学时,由于不少老师在不同课堂上安利福柯,我曾从图书馆借回过一本他的代表作《疯癫与文明》。但只翻了几页,我就“吓”得合上书,不久就把它原封退还了,因为根本看不懂。
比起福柯本人的哲学著作,这本《米歇尔·福柯传》要通俗得多。但书中出现了大量福柯同时代法国文化界人士以及文化事件,如果你对这些人和事没有一定的了解,阅读这本书会感到有点枯燥。但如果你多一点耐心,还是能看下去的。
如果觉得福柯的这本传记以及他的原著太晦涩,那么不妨读一读另一本:《福柯说权力与话语》。这是中国学者对福柯思想所做的解读,更加通俗易懂。

《暴力拓扑学》

看书名,你可能以为这是一本特别“暴力”的书。你可能还会认为,身处和平年代,“暴力”与你的生活相隔千里。
但这本书却告诉你,在今天的社会,暴力正以一种伪装的形态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它伪装成了自由意志,伪装成了那个“理想的自我”。
通过这本书,你也能够看到“暴力”在人类历史中所经历的流变:从君权和血亲等前现代社会的斩首,经由现代规训社会的畸变,最终到了今天绩效社会和倦怠社会的抑郁。
这本书的作者韩炳哲生于韩国,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后来去了德国学习哲学,并一直从事哲学研究。西班牙《国家报》将他誉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他研究的重点是数字信息时代人类的精神状况。
去年,中信出版社翻译出版了他的9部著作。之前我也推荐过他的另一本书《倦怠社会》(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很值得一读。

《自由选择》

这本书的作者米尔顿·弗里德曼在1976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以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而闻名。
这本书书名叫“自由选择”,它讨论的是自由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明确地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
中国经济学家许小年在给这本书的序言里写道:
“强势大政府的兴起非但解决不了市场失灵的问题,而且限制个人自由,窒息了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发动机——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政府占用了本来可供民间使用的资源,压缩了个人发挥的空间;政府干预扭曲了民间的激励机制,社会停滞,企业和个人逐渐退化。处在政府保护下的企业丧失创新的动力,将资源用于游说和贿赂政府,以便继续享受排斥竞争的行政保护政策;个人则依赖政府的福利开支,不再努力学习和勤奋工作。
这次灾情下,社会展露出的种种现象,似乎多少契合了这段文字的论述。
这个特别的长假里,你在读哪些书呢?欢迎在评论里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