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万字解析“那不勒斯四部曲”

黑糖豆花 豌豆花 2024-04-05
写在前面
好久不见!打开公众号后台,我发现上一次发文章竟是整整一年半以前了。消失了这么长时间,因为我生了个娃,他的出生挤压掉了我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
半年多以前,我才重新开始写东西。当然,我没有“自己的房间”,也不可能安安稳稳地坐在电脑前写,只能在我儿子睡觉以后,躺在他身边用手机写,写完之后就发在小红书上。下面的文章是我在小红书上关于“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碎片化写作的合集。
需要说明的是,小红书的每一篇图文内容都有1000字的字数限制,因此我的每一篇小文章都只能讲一个点,因此如果你单独看其中一篇,可能会觉得观点有所偏颇。另外,这个系列还没有更新完,后续还会有其他分析。

关于莉拉
莉拉:她对知识精英感到厌烦
莉拉曾经认为知识非常崇高,也曾经向往成为知识精英,《小妇人》的作者对她影响巨大,她童年最大的梦想就是通过写作获得声誉、金钱和权力。辍学以后,她还继续从图书馆借书看,并自学学校里的课程。
但后来,她对知识、知识精英的看重和崇拜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厌烦。这种转变源于她犀利地洞察到知识精英虚伪、矫饰的一面。
她原本天真地以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可以像利剑一样对抗罪恶和暴力。后来却失望地发现,知识已经被异化为一种谈资、一种装饰、一种身份象征、一种阶级符号,就像昂贵的服饰、奢侈品一样。所谓的知识分子们使用着只有他们这个阶层才懂的“高大上”的术语讨论着现实问题,却与真正的现实相隔十万八千里。他们在足够舒适的地方安全地讨论着正在发生的暴力、贫穷、战争,既获得了指点江山、干预现实的成就感,又不用真正面对和经历痛苦的现实。他们所做的不过是运用知识玩一场智力游戏。
莉拉第一次对知识精英感到厌烦,是在加利亚尼老师家参加聚会的时候。加利亚尼老师周围围着一群学生,他们谈论着最新潮的社会和政治议题。莉拉没有他们那样的理论储备因而插不上话,但她还是敏锐地发现“他们知道一切知识,但实际上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他们叽叽咕咕,鹦鹉学舌,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在莱农身上,莉拉也发现了那种属于知识精英的天真和无知。有一次,莱农的小说获得了一项奖项,在获奖感言中,她说感到自己很幸福,就像宇航员走在白色的月球上。几天后,莉拉讽刺了莱农的话,她说白色的月球是不切实际的废话,月亮是一块大石头,是几十亿石头中的一块,还让莱农脚踏实地地面对地球上的麻烦。
莉拉对莱农的讽刺与其说是仅仅针对莱农,不如说更是针对莱农所在的知识精英阶层。这个阶层中有很多人都像莱农一样透过玫瑰色滤镜观察现实,无法脚踏实地地面对地球上的麻烦。他们失去了对暴力、对底层生活的真实感知,所言说的一切,都像空中阁楼般虚幻、不切实际。

莉拉:她对世俗成功感到厌烦
莉拉一生都没有走出那不勒斯,有人为她可惜——以她的聪明才智,本该过上更好的生活。
实际上,选择留在那不勒斯恰恰是莉拉人格魅力的一部分,因为这意味着她拒绝了一种随大流的生活,即“通过个人奋斗逃离原生家庭、实现阶级跃迁”的主流叙事。她厌烦对世俗成功的追求。
赚很多钱是莉拉从小就有的梦想,但她对金钱的渴望,不是出于贪婪和虚荣,而是想要将家人带离贫困的处境,甚至帮助更多不幸的人。正如小说里所说,在她脑海里,财富好像都变成了水泥:会加固,变硬,会修补这个那个东西。总之,财富能够修补他们千疮百孔的生活。对她来说,钱不是目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可以说,她对金钱的追求有着天然的正当性。
但她也恐惧金钱。这种恐惧起始于她第一次有“界限消失”的感觉。莉拉和很多朋友被斯特凡诺邀请到家里一起跨年的晚上,他们和索拉拉兄弟比赛哪边的烟花更多。在那场较量里,里诺是最活跃、最放肆的一个,他朝着索拉拉家阳台的方向骂的非常起劲。就是在这个时刻,莉拉第一次有了“界限消失”的感觉,她仿佛看到里诺变了形。
所谓的变形,其实是她第一次发现了里诺的暴戾、好斗,看到了里诺想要与城区里最有钱的人一较高下的冲动。她由此想到,是她助长了里诺的这种冲动,是她让里诺相信他们可以靠设计新款鞋子轻而易举地获得财富。
莉拉这才发现,里诺已经被暴富的幻觉冲昏了头。她还发现,金钱对于里诺和对于她是不同的概念。对里诺来说,金钱意味着权力,意味着他可以成为城区里的老大,可以把别人踩在脚下,就像索拉拉兄弟一样。暴富的幻觉已经勾出了里诺内心的贪婪,而他就要被这贪婪的怪兽所吞噬。那是她第一次对金钱感到恐惧。
莉拉对金钱的矛盾态度左右了她的人生追求:她需要钱来保障家人的生活,但她不会追求以财富和地位为衡量指标的世俗成功,虽然她可以轻易地获得这种成功。
她也痛恨那些通过剥削其他人而获得的巨额财富。她了解索拉拉兄弟的财富都来自于高利贷、走私等见不得光的产业,也知道斯特凡诺家的财富来自于堂·阿奇勒通过放高利贷赚来的第一桶金,她看穿了那不勒斯的这些生意背后充满罪恶的原始资本积累。所以她要扎根在那不勒斯,与暴力正面抗衡。
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莱农的道路,只有少数勇敢、正义的人才会选择莉拉的道路。

关于莱农
莱农:从父权制的共谋者到反叛者
一场痛苦的婚姻将莱农从父权制的共谋者变成了反叛者。
那不勒斯崇尚暴力和大男子主义的文化土壤将女性驯化成了父权制的共谋者,莱农曾经也是这样一个共谋者。
多纳托·萨拉托雷勾引寡妇梅丽娜,离开她后还给她寄了一本诗集,让梅丽娜旧情复燃,心中燃起不切实际的希望。滥情而虚伪的浪子在深情的人设里自我感动,完全不顾这种行为会给梅丽娜带来什么样的灾难。莱农却被蒙蔽了,她感动于多纳托对梅丽娜的深情,还为多纳托的出轨和勾引行为开脱,认为他的罪过就是他爱的能力,他只是被激情冲昏了头脑。她甚至认为梅丽娜是幸福的,因为爱上她的是一个“比一般男人要好很多”的男人。
莉拉刚一结婚就发现了斯特凡诺的唯利是图,对她更是没有爱和尊重可言,她和斯特凡诺的婚姻是一个十足的骗局和陷阱。莉拉因此拒绝履行作为妻子的义务,既不参与斯特凡诺的生意,也拒绝他的靠近,更不想生下他的孩子。斯特凡诺找莱农当说客,试图让莉拉回心转意。莱农立刻被斯特凡诺饱含感情的讲述所打动,又因为斯特凡诺对她的肯定而产生了讨好他的冲动,于是她真的当起了他的说客,要“尽可能地帮助他,让他们幸福”。
那时的莱农和城区里的大部分女孩一样,对女性的苦难浑然不知,却为男性营造出的爱的假象感动不已。男性即便犯了错——出轨,勾引,家暴,她也会为他们开脱,认为都是激情的过错、妻子的过错。莱农太想讨好男性了,因为在她生活的环境里,男性就是权威,就是强者,她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女性的价值需要男性的肯定。就像她自己所说,她感觉自己好像和卡梅拉、艾达更亲近一些,“如果没有那些小伙子的话,我们会感觉自己的存在没有意义”。
直到莱农委身于一段婚姻,渴望通过婚姻拯救自己时,才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骗局,而这不过是父权社会为女性设下的诸多骗局之一:婚姻拯救女性的前提是以自由和服从为代价,婚姻将女性变成了家庭的保姆,她失去了自己的时间、个人空间、事业前景,与社会脱节,但她丈夫的生活却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婚姻的不幸是莱农成长的契机,让她从一个父权制的共谋者变成反叛者。

莱农的知识崇拜
莱农的前半生有一个关键词:知识崇拜。小学时她就开始取悦老师。相比于暴力而危险的城区,学校是最安全的地方。她还朦朦胧胧地知道,好好学习将来就能赚很多钱。因此她必须让老师满意,才能一直有学上。从那时起,知识和有知识的人对她而言就成了神圣的存在。
莱农曾经崇拜过三个人,将他们视若神明,但最终她发现,他们不过是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缺点。
多纳托·萨拉托雷
多纳托出版的诗集和报纸上发表的文章是一种广义上的学历证明,他借此赢得了未经世事的莱农的钦佩和敬仰。直到他侵犯了她,她才看清了他虚伪丑陋的嘴脸。
尼诺
莱农对尼诺的崇拜是从莉拉的婚礼开始的。婚礼进行过半,尼诺因为忍受不了宾客粗俗的表现决定离开,这个举动让她钦佩,因为尼诺做了她没勇气做的事。
尼诺的离开也有象征的意味:他不仅能自由地离开这场婚礼,也能自由地离开贫穷而暴力的城区,不像莱农只能被困在这里。而尼诺之所以获得了这种自由,是因为他成绩很好,前途光明。这个发现神化了尼诺在莱农心目中的形象,她把对知识的崇拜以及逃离那不勒斯的愿望都投射到尼诺身上。
对尼诺的崇拜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她和他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才发现了他的真面目:
尼诺和他父亲一样花心,情人众多;他还利用女人为自己谋利,比如他通过婚姻实现了阶层跨越,利用岳父的关系获得显赫的职位,利用莱农和出版社的关系出版自己的文集。他有着疯狂的向上爬的野心,喜欢附庸权贵,把知识当成了跳板和工具。
彼得罗
莱农崇拜彼得罗一家的谈吐、教养、受人尊敬的地位,也崇拜彼得罗年纪轻轻就取得了很高的学术造诣,在大学里获得了教职。
莱农将彼得罗当成了逃离那不勒斯的救命稻草。所以与彼得罗谈恋爱的时候,她虽然不爱他,却依然讨好他。
直到婚后,她才发现彼得罗没有她想象的那么完美。他确实很有学问,但他的研究和兴趣领域很狭窄,甚至不能给莱农的小说提供一点点建议。他也不是个好丈夫,只关心自己的工作,将所有家务都丢给莱农,对她的精神世界也毫不关心。
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崇拜让莱农自卑,忽视了自己的优点。她仅用二十多天写成的处女作就获得了出版,她的作品比尼诺的更受欢迎,她没有家庭的支持,却靠自己考进了大学,成为了畅销书作者。她是实至名归的天才女友。她不需要依靠尼诺或者彼得罗就能逃离那不勒斯。但直到她对他们祛魅,她才发现了这一点。

莱农的捷径:向上社交
莱农被很多读者视为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实现阶级跃迁的榜样。其实纵观她的奋斗历程,她并不是一个始终目标明确、执行力超强的人,也不像莉拉那样天赋异禀。
但她有一点做得很好——她很会选择朋友。她大学时期的男友弗朗科曾经评价她有一种“隐藏的向上爬的狂热”,所以她选择的朋友都是能力或社会地位在她之上的人,她很善于通过“向上社交”去获取更广阔世界的入场券。
有几个人对莱农取得世俗成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最重要的人当然是莉拉。小学时和莉拉较劲让莱农可以始终保持优秀,中学时莱农成绩一度一落千丈,是莉拉帮助她学习才让她追赶了上来,莱农还通过模仿莉拉的写作风格、莉拉的想法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莉拉对莱农的指引和激发不胜枚举,莱农几乎一生都在从莉拉身上汲取能量。
而这一切都缘起于莱农在很小的时候就选择了莉拉做朋友,小说里写道:“我决定跟着那个女生,盯紧她,即使她会很烦,即使她会把我赶走。”
另外几个对莱农产生重要影响的人包括尼诺、加利亚尼老师、弗朗科、艾罗塔一家。他们都在莱农人生的不同阶段启发、指引了她。
为了维持和这些很厉害的人的关系,莱农会放低姿态去迎合和讨好他们,甚至也会利用自己的女性魅力去获取他们的好感。
比如在与彼得罗相处过程中有这么一个细节:在彼得罗带莱农见过他父母后,莱农发现自己和他的家人差距很大,他们博学而严谨,而她相比之下见识浅薄。看到差距之后,她很害怕失去彼得罗,她需要依靠他逃离那不勒斯、提升社会地位,于是她开始缠上他,利用自己的女性魅力吸引他,甚至想用性留住他。
莱农有着向上爬的强烈渴望,所以她不顾一切地抓住任何一个能让她变得更好的人。面对他们施加给她的影响,她也照单全收:尼诺和加利亚尼推荐给她的书和报纸她全都看;弗朗科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塑造她,她也毫不抗拒;她还默默地学习彼得罗的妈妈阿黛尔的穿衣品味和行事风格。
“向上社交”是莱农的人生捷径,她借此实现了快速的成长,但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关于莱农和尼诺的关系
莱农才不在乎尼诺是不是渣男
听过一种说法:尼诺这样的高知渣男太具有迷惑性,连莱农这么聪明的女孩都被他骗了。
最近重读原著我发现,莱农并没有被骗,她一开始就知道尼诺的渣男本性,但她根本不在乎,因为她不再依赖男人的忠诚所提供的保障。她的出轨是一场清醒的放纵,和尼诺在一起只是为了“悦己”。
在此之前的人生中,莱农总是讨好别人,从未取悦过自己。她从小就习得了自我压抑的完美机制,为了取悦他人,她总是将自己的需求放在他人的需求之后。比如年少时,她与莉拉明明同时爱上了尼诺,但她压抑了自己的感情,成全了莉拉和尼诺。
渴望一旦被压抑太久,就会像一个待爆的火药桶,而尼诺出现、对莱农献殷勤就是在点燃引线。
莱农之所以一直压抑自己讨好别人,是因为她自认为缺少不讨好的底气。她家境贫寒,外貌普通,唯一拿得出手的是她的成绩,但在逃离那不勒斯或找到一份好工作之前,成绩好也没什么用。在与彼得罗的婚姻里,虽然她对自己的处境很不满,但她还是没有想过离婚,因为她缺少独立的底气——距离她出版第一本小说过去好几年了,出版市场和读者已经逐渐淡忘了她,而且她也不确定第一次的成功是出于幸运还是因为实力。
但在尼诺的鞭策下,她用很短时间写了第二本书,并得到了好几个编辑的赏识。这让她确证了自己的能力,让她有了不讨好彼得罗的底气以及悦己的底气。
这一次她决定不再委曲求全,她要为了自己的快乐而活。而尼诺,不管是不是渣男,只要他能带给她快乐,她就接受。在她二十多年的人生里,她第一次看见并满足了自己的欲望。
在与尼诺的关系里,莱农并不渴望「被爱」,她只想「去爱」,她才是爱的主体。而且她感到自己越来越强大,强大到不需要依靠尼诺的忠诚而活着。男性的忠诚是对不能独立的女性的保护,能让她们终身依靠,但对莱农来说,她已经不再需要这种保护。所以她才不在乎尼诺是不是渣男。

尼诺从未爱过莱农,只是通过她确证自己的优秀
暧昧期:尼诺需要莱农为他捧场
高中时期,尼诺和莱农曾经有过几次短暂的相处,他吻过她,拉过她的手,但他并不爱她,甚至连心动都没有。
他只是需要一个合适的听众为他捧场,这个听众既要有足够的学识能够听懂他的见解、发现他的洞见,又不能比他更有学识,不能让他显得无知。莱农就是最合适的听众,她聪明,温顺,愿意将谈话的主导权交给他,并且很捧场。对着莱农讲话,尼诺的自我感觉很好。
有两次,莱农表现得不是那么温顺,她抢过了话头,谈到了尼诺不知道的作者,这让尼诺很不自在。莱农发现,他很高兴她的存在,只是希望她能保持沉默、听他说话。
引诱:莱农是尼诺打败彼得罗的胜利果实
莱农婚后,彼得罗和尼诺成为朋友,并经常将他带回家,为他和莱农创造了相处的机会。尼诺展示了高超的共情能力,体谅莱农作为家庭主妇所付出的牺牲,在彼得罗面前为莱农鸣不平,给在婚姻里挣扎的莱农提供了很高的情绪价值。
这个时候的尼诺早已熟知男女情事,作为一个高知、高颜值、高情商的男人,他在情场上无往不胜。此时他也许已经有了“收集”情人的癖好,而莱农不过是他即将放入“收藏夹”里的一个对象。
尼诺选择对莱农下手有个重要的原因:莱农是彼得罗·艾罗塔的妻子,夺走莱农就意味着在情场上打败了彼得罗。这对尼诺意义重大。作为底层出身的知识青年,尼诺一直将艾罗塔家族视为神明一般的存在,彼得罗也一直是他羡慕甚至嫉妒的对象,在尼诺向上爬的野心中一定隐含着打败彼得罗的欲望。尼诺刚走出大学时一定不敢跟艾罗塔家的人公开叫板甚至决裂,但已经在学术圈站稳脚跟并且娶了富家小姐的尼诺有了这个野心和底气。
同居:将莱农当作跳板
与莱农同居后,尼诺既没有离婚也没有停止猎艳。他不离婚是出于利益的考虑,因为他的职业发展需要获得有权势的岳父的支持。他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的婚姻是一场赤裸裸的交易。
他对情妇也充满算计,常利用她们为自己谋利。莱农也是他利用的对象。同居时,莱农已经是有影响力的作家,他利用她和出版社的关系出版自己的文集,还试图利用莱农的影响力为自己选举拉票。

关于莉拉和莱农的婚姻
婚姻是一场等价交换,他不会白白拯救你的人生
那不勒斯四部曲中,埃莱娜并不爱彼得罗,她把彼得罗当作带她逃离那不勒斯,逃离贫穷家庭的救命稻草。她曾经心存幻想,希望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样的幻想莉拉也有过,因家人阻挠而辍学后,她曾期待斯特凡诺以及他的财富能帮助赛鲁罗一家过上好日子。
然而,婚姻并没有如她们期待的那样改变她们的命运。她们的婚姻不幸福,最终也都以离婚收场。
因为她们没有意识到,她们的丈夫早已计算好了利害得失,之所以愿意娶她们,是因为看中她们有值得交换的东西。(这里要说一下,我所说的“计算利害得失”,并不是指他们把双方的条件摆在一起,像做算术一样计算,而是指在他们看向她们的目光中、他们命名为“爱”的感情中,包含着审视、评价与对比,他们会将她们与心中理想恋人、理想妻子的标准做对比。)
如果她们想维持一段美满婚姻,享受这桩婚姻带来的好处,就必须拿一些东西交换。如果她们只想享受婚姻的好处却不拿出对等的东西交换,婚姻就会解体。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她们最终都选择离婚,因为她们后知后觉地发现,丈夫索求的是她们最珍贵的东西,她们并不想拿出来交换。
斯特凡诺向莉拉索要的东西很明了——她的忠诚和服从,如女明星般的莉拉对斯特凡诺的忠诚与服从,是斯特凡诺成为人生赢家的必要一环。
彼得罗向埃莱娜索要的是什么呢?是温顺而顾家的妻子角色。不难看出,彼得罗厌烦像她母亲和妹妹那样独立、有想法,甚至有点专断的女性。也许他从小被专断的母亲管的太多,因此他不希望再来一个那样的女人管着他,他需要一个温顺有教养,但又没有太多想法的妻子。他误以为埃莱娜就是这样的女人。
但他错了,埃莱娜表面上温顺、服从,实际上充满野心,她没有忘记通过写作改变命运的梦想,她一直想成为真正出色的人。靠近彼得罗也是因为他们一家人很出色,她希望待在他们身边映射他们的光芒,从而让自己也变得很出色。对埃莱娜来说,改变命运的方式并不是成为艾罗塔家的一员,而是通过接近艾罗塔家成为更出色的埃莱娜。因此,当她发现彼得罗只需要一个温顺顾家的妻子、一个免费保姆时,她难以接受,拒绝配合。
婚姻是一场等价交换,没有男人愿意白白拯救你的人生。当你想通过婚姻改变命运时要问问自己,他要的东西你给不给得起。

关于彼得罗
彼得罗:父权社会的模范丈夫
彼得罗是个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很自私,他的事业发展的风生水起,完全建立在剥削莱农的基础上。也有人说他家世好、人品好、事业好,对妻子和女儿有责任心,是忠诚可靠的丈夫。
在我看来,彼得罗的优点和缺点都是父权社会所铸造的,他是父权社会的模范丈夫。
父权社会对妻子的定位是长期性伴侣+贤妻良母。彼得罗就是按这个标准选择了莱农。他看中了莱农的三个特质——漂亮、教养和温顺。莱农的姣好容貌对彼得罗具有强烈的性吸引力,她的良好教养预示着她具有成为好母亲的潜质,她的温顺性格能给他提供体贴入微的照顾和良好的情绪价值。
而作为模范丈夫,他能够给予莱农的是社会地位、物质保障以及他的忠诚。至于其他的东西,他给不了。
他所期待的家庭和婚姻是“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女人负责服侍丈夫、操持家庭”这种传统的模式。他在婚姻中的表现完全就是在践行这种婚姻模式。
性生活时,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快感中,没有察觉到长时间的冲击早已让莱农欲望全消。婚后他急于让莱农怀上孩子,无视莱农想要发展事业的愿望,反对她避孕。孩子出生后,他当起甩手掌柜,不仅不能给焦头烂额的莱农提供任何实际帮助,甚至不能提供一点情绪价值。至于莱农的精神世界,他更是不关心,当莱农写出带有露骨描写的小说,当莱农热衷于女性主义议题时,彼得罗是慌张的,因为他觉得那些东西太有煽动性,他隐约感知到了它们对传统婚姻的威胁。
彼得罗爱莱农的方式也是父权社会的模范丈夫爱妻子的方式:保护她,供养她,忠诚于她。
这样的爱,能给女性提供优渥的物质保障和满满的安全感,但同时,妻子也必须承受不被看见的代价。他不会把她当作一个平等的、独立的个体去爱,只会将她当作一个具有功能性的妻子去爱。他不会看到她的内在价值,不会理解她的渴望与恐惧,不会关心她的追求与前途。
女性进入这样的婚姻,就是通过让渡一部分自由和自我,来换取安全和保障。这样的婚姻,对有些人来说是蜜糖,对有些人来说是毒药。

关于尼诺
发现一个理解尼诺的关键词:自恋型人格障碍
之前发的一篇关于尼诺的笔记火了,有好几个姐妹评论说尼诺是自恋型人格障碍。看了大家的评论,我特意找了本这方面的书来看,发现尼诺妥妥是个自恋者。
《为什么爱会伤人:亲密关系中的自恋型人格障碍》列举了自恋者的基本特征。很多特征在尼诺身上都可以一一对应。
富有魅力
自恋者大多都富有魅力,因为他们从小就认为他人的认可比真实的自我更重要,因此他们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到了发展他人所能看到的品质上。
这一点在尼诺身上很突出,他不仅外表迷人,还富有学识,此外还深谙女性心理。这一切都是他俘获芳心的杀手锏。此外他还喜欢施展魅力,交友时界限不清,中学时代跟莱农搞暧昧,挑逗得她芳心乱窜。后来跟莱农在一起后,又时常当着她的面跟异性调情。
渴望认可和赞美
他人的赞美是自恋者的核心动力所在。他人的认可如氧气一样支撑着自恋者脆弱的自我。
尼诺很有表现欲,需要舞台和观众、掌声和鲜花。他喜欢跟莱农在一起,因为她很捧场,是他的追随者。他也喜欢刚爱上他的莉拉,因为那个时候的莉拉将他视为知识和能力的化身,对他很崇拜。但当他发现莉拉即便没上过学也比他更有思想的时候,他失去了被认可和赞美的感觉,感到尊严受到了伤害,也因此对莉拉失去了兴趣。
嫉妒心强
自恋者的自尊心很脆弱,常常拿自己和别人比较,以确认自己的价值感和自尊感。当他们发现别人比自己强的时候,往往会感受到威胁,因此他们嫉妒比自己厉害的人。
对尼诺来说,莱农和彼得罗都曾是他嫉妒的对象。他嫉妒莱农的文章写得好,便将向莱农约稿的文章丢进了垃圾桶。他嫉妒彼得罗家世显赫、年纪轻轻就当上教授。他对莱农的引诱是向彼得罗发起的公开叫板,他要证明自己至少在情场上比彼得罗强。
频繁利用他人
尼诺成年以后频繁利用他的妻子和情妇。他通过婚姻跨越了阶层,利用莱农出版自己的文集,利用其他女人帮他开专栏、成为杂志主编、当上某基金会的顾问。
尼诺喜欢利用人的性格从年少时就显露出来了,上中学时他痛恨父亲萨拉托雷,摆出一副誓不与他见面的架势,但一旦他没钱了,就会乖乖回家向父母伸手要钱——父母对他来说就是钱袋子。他对待朋友也是同样的态度。他曾经跟香肠商的儿子布鲁诺·索卡沃交好,但他和索卡沃并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也没什么共同语言。我们只看到尼诺常常借住在索卡沃家里,免费享受着大别墅。似乎尼诺和索卡沃交朋友只是因为他的钱。

关于那不勒斯的“霸总女孩”
那不勒斯“霸总女孩”的自我洗脑
耀拉和卡梅拉是那不勒斯的霸总女孩,当艾达因索拉拉兄弟的调戏而恐惧,当莉拉痛斥索拉拉兄弟是恶棍时,她们却盲目的爱慕着索拉拉兄弟。
最初看到这段剧情时,我觉得吉耀拉和卡梅拉真愚蠢,真无知,只被男人的外在表象所蒙蔽。
但我后来发现也许爱慕索拉拉兄弟并不是愚蠢,而是对恐惧的掩饰,同时也是一种心理策略,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无法承受男性暴力时所启动的一种自我保护——将恐惧化为爱慕,被侵犯便成了心甘情愿,恐惧便消失了。这就类似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被劫持者反而爱上歹徒,被侵犯者反而爱上性侵者。
对于老城区的女孩来说,索拉拉兄弟就像潜伏的地雷,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引起他们的注意,被他们邀请上车去兜风,那是种无法预知坏事何时发生的恐惧。
为了对抗这种恐惧,莉拉的做法是随身带一把工具刀,随时准备与暴力硬碰硬,而吉耀拉和卡梅拉的做法却是自欺欺人。她们只要不断对自己说:索拉拉兄弟很帅,很有钱,被他们看上证明自己很有魅力,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那么被侵犯的恐惧就会消失。她们可能还会寻找各种线索来证明索拉拉兄弟的优秀,来强化自己的爱慕的合理性。
将恐惧化为爱慕,这样的想法很有诱惑力,尤其当施暴的对象是占有绝对优势的男性时。它不仅能让女孩免于恐惧,还为女孩提供了一条获得“幸福”的捷径——爱上那个粗暴但富有的男人,征服他,你就能拥有全世界。
莱农很幸运,拥有一个清醒的朋友。如果没有莉拉,她也许会在吉耀拉她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成为另一个霸总女孩吧。

种草文
看过这部剧的女性,能避免人生大多数陷阱
看那不勒斯四部曲的时候,我的心始终为莱农和莉拉而悬着。
作为出身于底层的女性,她们命运似乎总被向下的力量拖拽着。
从她们那里,我看到了一个女性一生可能遇到的几乎所有挑战。
1.被无知的家人拖累
莉拉要求继续上学却被爸爸扔出窗外的那一刻,她的人生跌到了谷底。
知识和教育是莉拉的救命稻草,但贫穷是教育的天敌。她的父母供不起她上初中,尽管她是天才少女,也不得不早早中断学业。
从此以后,她失去了改变命运最重要的武器。
2.被不怀好意的男人玩弄
索拉拉兄弟是一对类似“混世魔王”般的存在。他们常常开车带不同女孩子出去兜风,玩弄她们再把她们甩掉。
没人撑腰的贫穷女孩艾达就是他们玩弄的对象之一,他们在光天化日之下对她说不堪入耳的话,还把她强行拉上车带出去。
除了这种公开毁掉女孩的方式,他们还有一种隐秘的方式:用金钱和礼物给她们洗脑,让她们以为嫁给有钱男人就能幸福。
3.经不住“成为大多数人”的诱惑
莉拉结婚以后,莱农对是否继续上学产生了动摇。因为她周围的女孩大多早早辍学、工作、恋爱,不久后嫁人,就连最聪明的莉拉都早早嫁人并过上了看似幸福的生活。
莱农走上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她开始怀疑,继续求学真的是明智的吗?她要不要像其他同龄女孩一样,嫁给安东尼奥,和他一起经营一家加油站?
这种“成为大多数人的诱惑”差点葬送了她的前途,幸好她最终抵制住了这种诱惑。
4.相信“婚姻改变人生”
嫁给一个多金的男人从此过上好日子,对年轻而无知的女孩来说,这样的诱惑是致命的,天才如莉拉也掉进了这个陷阱。
婚礼还没结束,她就发现自己被丈夫出卖了,新婚之夜就遭受了一场强暴,她对婚姻的幻想还没开始就破碎了。婚后的生活更是鸡飞狗跳,除了金钱,她从丈夫那里得不到关心、尊重和情感的共鸣,她像笼中的金丝雀。
当她对这段婚姻完全失望选择净身出户时,她的人生似乎又回到了起点:一无所有。
5.迷恋高知又能提供情绪价值的渣男
尼诺不像那不勒斯其他男性那样粗俗、大男子主义,他不仅有才华,还显得尊重、欣赏、呵护女性。莉拉和莱农都被他迷住了。
但实际上,尊重女性只是他赢得芳心的杀手锏,他的目的在于猎艳。他也不爱任何女人,反而利用她们为他谋取利益。

延伸话题
乖乖女请学会自我松绑
那不勒斯四部曲里莱农出轨尼诺的那一刻,她终于抛弃了所有顾虑,打破了乖巧的外壳,释放出了被压抑已久的欲望。她的行动很不理智,几乎断送了挤进上层社会的道路,从现实利益层面计算,后果是惨烈的。但从自我成长的角度,她收获很大,她终于摆脱了社会对妻子母亲角色的期待,摆脱了对艾罗塔家族的依附,打破了乖乖女的人设,为自己松绑。
很多父母和老师都期待孩子“乖”,大多数男性都希望女性“乖”。“乖”的期待中包含着控制,是对独立人格的阉割,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无声的暴力。
为了不失去父母的爱,为了获得老师的认可,很多孩子不得不打磨自己的性格去适应大人的期待。这么做的代价就是压抑自己的需求,久而久之,他们就习惯了优先满足别人,以为自己没有欲望,没有需求。
乖乖女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讨好型人格,不自信,不会维护自己的权益,常常显得紧张局促。她们满足了他人的期待,却丢失了自己,很容易觉得压抑、憋屈、不快乐。
但乖往往只会换来他人的得寸进尺,父母会因为你乖而横加干涉你对事业、婚姻的选择,领导会因为你乖而塞给你更多的任务,熟人会因为你乖而任意践踏你的边界。
如果“乖乖女”的人设已经让你痛苦,请学会自我松绑:
重视自己的感受
痛苦是改变的契机,当别人让你乖令你不舒服时,一定要重视这种不舒服,大胆地拒绝别人的要求,摆脱ta对你的期待。
找一个叛逆的对标
找到一个活得叛逆张扬的人,观察ta是怎样思考和行动的。当你不自觉地想要重复乖乖女的行为逻辑,无原则迎合别人时,反问自己:如果ta遇到同样的情况会怎么做?
多读好书,建立自我评价体系
人读书少的时候会特别看重社会和他人的评价,阅读能让你看清社会是如何规训你的,也能让你看清除了遵循社会评价,你的人生还有很多种可能。阅读能帮你走出对他人期待的依赖,建立自我评价体系。
时刻提醒自己:讨好别人不如提高自己
讨好换不来真正的爱,别人爱你只会因为你有某些优秀、美好的特质,或者不可替代的价值。当你变得优秀,便不再需要用“乖”去获取别人的好感。

家境普通的女生:光好好读书还不够
那不勒斯四部曲里,菜农通过多年苦读,终于逃离了贫穷的家庭,考上了比萨的一所大学。她在大学里成绩优异,成为了最有前途的学生之一。她本该对自己满意,但遇见更多优秀的人却让她发现了自己的缺陷。
她掌握了娴熟的应试技能,对书本中的知识运用自如。但除此之外她好像一无所知,她不知道如何做研究,对政治和文化了解的很少,举止和谈吐不够自信从容,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也没有概念。
她看到了自己的无知、贫乏与局促。她发现,成绩好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东西,比如见识和教养。但那些东西却无法通过勤奋苦读来弥补,因为它们是由出身决定,通过积累习得的。
当那不勒斯郊区的父母还在用棍棒和命令教育孩子,要求孩子绝对服从时,城市中产阶级、知识分子阶级的父母却在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为自己辩护。
前一种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容易服从权威,缺乏主见,在公开场合显得局促、羞怯。后一种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则更自信,有主见,善于与他人周旋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我对莱农的这段经历很有共鸣,因为我也是从小县城考进了985。上大学时,我与她一样局促与自卑。
但我没有她那么敏锐,没能早早发现光成绩好是不够的,依旧深陷“通过做题获得成就”的惯性思维,重复着一套早已不起作用的方法,以致于走了一段弯路。好几年后我才发现我们欠缺什么,以及大学期间如何弥补这些不足。
学会有逻辑地思考和表达
学术写作、辩论、课堂展示都是锻炼逻辑表达的机会,不要浪费这些机会。另外也可以多看有关逻辑思维的书籍和课程。
不断尝试,找到方向
大学毕业后就面临职业选择,如果你不想等到毕业时才发现自己对职业选择毫无头绪和准备,一定要早点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可以利用每一个寒暑假出去实习,多尝试更能发现自己喜欢和擅长的。
打磨你的优势领域
找到方向后不顾一切地学好那些未来需要用到的技能,把它们打造成你的优势领域。
扩大视野,增加见识
顶级的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能帮你增加专业方面的见识,旁听其他专业的课程、上公开课、阅读各行业的经典书籍可以帮你扩大知识的版图。参加社团,增加实习经历可以增加你对社会的认识。
『也许你还想看』
● 我的整个生命,只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