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白、蓝、橙……疫情下的“罗湖色彩”


疫情的变化

让每一个罗湖人都绷紧了心弦

在用辛勤与汗水筑成的防疫高墙背后

有无数的人在奋力奔跑

他们是最美橙光

他们是“红马甲”

他们是蓝帽子黄帽子……

是让人放心的坚实后盾



不畏病毒凶险

筑起疫情防控“橙色防线”

疫情当前,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扫帚为矛、以簸箕为盾,筑起了疫情防控“橙色防线”。


为做好疫情封控区内的环卫保洁工作,罗湖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紧急成立环卫应急工作小组,进驻封控区开展环卫大清理。晨曦朝露去,他们唤醒沉睡的城市;披星戴月归,他们把人们送入酣然的梦乡,仔细把城市角落冲洗、消杀干净,不畏病毒凶险、迎难而上,力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在封控区外,还有很多环卫工人共战疫情。清运部平板车司机柏俊锋,义无反顾地冲在前线。每日深夜核酸检测工作结束后,他身着白色防护服,驾驶专用应急车辆到核酸检测采样点收运医疗垃圾,再转运至医疗废弃物处理中心。即便艰辛危险,他都毫无怨言,默默守好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关卡。



奔赴供电保障最前沿

做防疫工程的“后勤兵”

“各供电设备运行稳定。”南方电网深圳罗湖供电局在寒风中排查罗湖区重要场所和重点区域生产、经营供电。他们提前编制重要场所应急预案及“一户一册”管控措施,并对涉及的28回供电线路、设备开展特巡,及时排除供电隐患。



安排发电车24小时待命,做好应急发电及抢修物资准备,以有力有效的保供电和优质服务举措,为罗湖防疫提供可靠电力支撑。



同时,坚决落实防疫工作,积极引导市民群众通过远程渠道办理业务,确保“南网在线”等互联网平台稳定服务,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线上办电,让群众“一次都不跑”。



“喂猫、买药、开证明……”

一辆小车托起居民的期盼

“上午给一户人家喂了猫,下午要去给6栋的阿姨送药。”这几天来,罗湖区水贝工会的杨帅营和同事们身披红马甲,开着一辆电动的工会小车,一直在翠竹街道管控区附近忙碌。他手里攥着一张事项表,上面的10个事项把他的一天几乎排满:喂猫、买药、开误工证明……这些都是居民提出的各项诉求,其中已经完成的3项画上了勾。



打开“万山保障”微信群,一条条求助信息陆续跳出来。该群由翠竹街道建立,是专门解决在疫情管控区居民诉求的微信群。群里汇聚了工作人员从不同渠道获得的消息,包括热线电话来电、网格员上门探访、物业接到的居民求助等等。这些诉求反馈及时,信息明确,按照不同的类型,分配给不同的保障小组进行对接和执行。



当“接线员”殷书芬把居民“需要帮忙喂猫”的信息发到群里之后,杨帅营马上回复:“收到!”随后便和同事们驾车在管控区周边忙碌,完成居民的需求。



多方援手为梦想开路

“高考结束后要报名志愿者”

1月13日,在罗湖区水贝万山一个临时摄影棚里,艺术高考生小涵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正在进行舞蹈前的热身,而对着她的是一台手机。



小涵是2022年的艺术高考生,按照原计划,她与父母预约好了摄影棚录制艺考视频,而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身处管控区的小涵一家无法前往录制。“9号知道要管控14天后,她马上就哭了,14天过去基本所有校考都结束了,她觉得没有希望了。”小涵妈妈说。



不得已之下,小涵一家在“居民保障服务群”里寻求帮助。翠竹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薇接到诉求后表示:“我们一定不会坐视不管。”最终,在街道、社区、物业的多方联动与统筹安排下,经过风险评估和环境消杀之后,一间活动室被临时腾出来,布置成了录制艺考视频的临时“摄影棚”。录制结束后,小涵一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小涵表示,等高考结束后要报名参加志愿者,把爱心继续传递下去......



忙到忘记在隔离

他全力担当“信息护卫兵”

“@信息科唐伟刚,主任,这边试管需要解绑,请您协调一下。”……信息化是核酸采样工作非常重要的支撑,当疫情警报拉响时,罗湖医院集团罗湖区中医院全院上下,包括唐伟刚所在的信息科立刻投入战“疫”。



1月7日,唐伟刚开始居家隔离。但他深感重任,即使不在一线,也不愿意轻易放下工作。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他每天都准点“云上班”,时刻关注“罗中医紧急采样点长”等微信群的最新动态,院内科内系统相关数据的上传和维护、核酸采样信息录入出现的问题,他都会通过电话和微信及时协调处理,并给予医护人员指导。唐伟刚一直活跃在微信工作群,很多同事都没料到,原来他正在处于居家隔离状态。



唐伟刚说,有几次看到医护人员的求助信息都想要直接打开门赶去现场,结果走到门口的时候才想起来自己是“居家隔离人员”。待隔离期结束唐伟刚便可返回工作岗位,谈到接下来的工作,他说:“我就想早点回去,和大家一起战斗,早日战胜疫情,让大家过个放心年。”




“不合格”的新晋奶爸

却也是披星戴月的一线“战士”

“我老婆已经警告我了,再这样下去,儿子就不认识我了。”谭永飞边说,边戴上口罩,与同事一起去“扫”楼。因为多次电话联系不上,他们要按照门牌号码去家里找人,面对面进行流调,督促做核酸检测。



谭永飞是桂园街道老围社区的组织员,有着各种身份:核酸检测点的录入员、疫情防控中心的流调员,可谓“文武”双全。“文”,他在办公室,一天打几十条电话,无论多么复杂的情况都能处理得妥妥当当,资料也录入得准确及时。“武”,在核酸检测点,他熟练地操作检测仪,10人一组,准确高效,忙而不乱。有时在核酸检测点,连续站立十几个小时,他就像“手握钢枪”的战士,除了吃饭、上厕所,其他时间都是检测仪不离手。



谭永飞的儿子才8个月大,目前正是飞速生长的年纪。但他这段时间一直连轴转,不能在身边陪伴儿子,只能在心里抱了又抱。“大家都在忙,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我年轻力壮,多做点没关系。”朴实的话语,代表了许许多多奋战在一线人的心声。



不同的身份、同样的初心

这个志愿者队伍超有爱

大四学生陈琛业、白发志愿者袁吉稳、酒楼店长庞全玉……这些人身份各异,却因为同一份信念,一起来到了罗湖区翠竹公园的志愿者队伍,齐心合力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00后”学生陈琛业本来只报名半天的服务时间,但来到现场工作后,他才知道66岁志愿者袁吉稳,从早到晚服务12小时,微信步数飙升到2.8万步,依旧毫无疲态。这让他这个小年轻感慨万千。“我是个年轻人,也是个党员,怎么能不冲锋在前呢!”第二天,陈琛业就报名了一天12小时的服务,向志愿者袁吉稳看齐。



中午吃午餐时,陈琛业留意到其中有几盒由附近酒楼送来的餐盒。不问不知道,原来这家酒楼不仅仅送来餐盒、点心,同时店长庞全玉还带了三个员工来做义工。不同的身份,同样的初心,让他们汇集到了同一个地方。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平凡的力量聚集在一起

就能筑成坚强的后盾

披荆斩“疾”

迎“疫”而上

我们坚信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

爱和信念必胜!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夏凡、深圳晚报李娴 易芬、晶报尹维颖 高晴雅、深圳新闻网 刘嘉敏 郭含笑,感谢各单位提供素材

统筹整合:新时代新罗湖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往期精彩回顾

1、实录 | 深圳疫情防控最新情况公布!疫情风险初步得到控制

2、深圳15例是怎么“染”上的?这图一目了然

3、罗湖管控区域:一键下单,送货上门!“摆渡人”供应生活物资700余吨

4、罗湖一周 | 罗湖全力防控疫情;深圳站首开高铁;招聘公办幼儿园教职工

5、深圳今天暂时无新增!病例15的基因测序出来了

6、东门步行街商铺有关业主注意啦!有一份倡议请查收~




来都来了,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