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的追梦第一站!罗湖这个地方闻名遐迩 | 口述罗湖⑪
罗湖作为深圳最早建成区
创造了无数奇迹
也是许多南下求职者
开启追梦人生的地方
这期《口述罗湖》
一起跟随陈杨生
走进无数人才的追梦第一站
——深圳人才大市场
陈杨生
1959年出生,深圳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原秘书长,拥有30年人力资源服务从业经历。
以下内容
源于陈杨生的口述
上世纪90年代末及本世纪头10年,正是深圳快速发展阶段,需要的人才特别多,向往深圳的人也特别多。当时的罗湖,成为深圳招才引智的大门。1997年深圳人才大市场在罗湖宝安北路开业,它在机制、运营上的一系列开拓创新举措,为我国人才和劳动力走向市场开了改革先河,打造了样板。无数南下求职者,背负梦想,满怀雄心,奔赴深圳,落脚罗湖,在此开启他们的精彩人生。
深圳人才大市场开业时
涌现三个“人挤人”
开了内地人力资源服务业先河
我是在深圳出生、成长的,1981年大学毕业后回到了深圳,赶上了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步伐,1984年来到罗湖桂园中学,1988年调入深圳市人才服务公司。深圳市人才服务公司当时是深圳市人事局下属的事业单位,于1984年成立,是我国较早成立的人才服务机构,主要做人才交流、人事代理、人才培训的服务。它的名称几经变更,由深圳市人才服务公司到深圳市人才服务中心及其创办的深圳市人才智力市场,1997年成立深圳市人才大市场,1998年整合为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再后来成为深圳人才集团。
深圳人才大市场是深圳市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形象招牌,并作为地名保留至今。我在这个系统里一干就是31年,2019年才从深圳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秘书长的岗位退休,所以对深圳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参与得更多,了解也更多。
1997年元旦刚过,位于罗湖宝安北路的深圳人才大市场隆重开业,一开业就非常火爆。具体火爆到什么情况呢?可以用三个“人挤人”来形容——五楼5000多平方米的招聘大厅内人挤人,楼梯上下人挤人,楼下大广场人挤人。当年春节后的上半年,是招聘旺季,也是毕业季,每天常常有1万多人来这里求职,这种热闹景象从1997年一直延续到2010年左右。
深圳人才大市场的前身深圳市人才智力市场,是我国第一个常设型人才市场。它紧贴改革开放的步伐,为国内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走出了很重要的第一步。在常设型人才市场内,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公开发布招聘岗位信息。应聘人员则结合自身实际,自由寻找、自主应聘,开启了招聘应聘双向选择的人才交流机制。
这种求职应聘模式,放到现在看是再正常不过了。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并不是这样——最初领导层在研究成立人才市场时,就有人提出:市场是商品交易的场所,人才不是商品,可以通过市场来交流吗?后来我看到有关成立人才市场的报批文件,一直批转到时任深圳常务副市长王众孚才确定下来。它的设立,为生产基本要素劳动力的市场化配置开了改革先河,有力地支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较快的罗湖,吸引了其他城市来学习、探讨。常设型人才大市场这一模式,是从深圳走向全国的,并不断调整深化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发展,推动了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当时各地人事劳动部门来深圳学习探讨,到深圳人才大市场取经是标志性安排。我任市人才中心综合部负责人时,日常工作就是安排接待,那时从中央到地方,很多领导和企业单位都来到深圳人才大市场考察和交流。
上世纪90年代深圳人才大市场的火爆场面(摄影:丁庆林)
大量人流带旺宝安北路
罗湖“人才一条街”闻名遐迩
深圳人才大市场的前身是深圳市人才智力市场,1991年先在华强南成立开业,当时700多平方米的场地很快就满足不了不断增长的需求。1993年搬到了华强北,但华强北的新市场很快也满足不了需求了。为此,市人事局做出决定,要找一个更大的地方,做一个大市场。于是在1996年,深圳人才大市场在罗湖宝安北路完成筹建。这个人才大市场,开业时有5000多平方米,后不断扩展完善至20000平方米,它的规模、人才交流数据和业务创新,当时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
罗湖的宝安北路,原来是笋岗物流园区和仓储区,人流量很少,其他商户也很少。因为深圳人才大市场的入驻,引来了大量的人流,且这些人流都是求职者、招聘官,他们快速带旺了这一条街。也因此,2000年前后,罗湖区人才市场、中南人力资源市场等等都相继在这条街上成立,让宝安北路成为了深圳的“人才一条街”。
但这条街当时的市容还停留在仓储物流园区状态,道路、景观、绿化都比较杂乱,市领导从重视招才引智和深圳形象的角度出发,立即启动了宝安北路的整改提升,还给深圳人才大市场专门做了一个停车场。如今经过一系列城市旧改,宝安北路所在的笋岗片区已经焕然一新,正在打造罗湖新的“城市会客厅”。
起初,深圳人才大市场的建筑物是按仓储物业开发的,当时只有楼栋编号,但由于成为了深圳人才交流的兴旺主场,也就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地标,成为罗湖乃至深圳的地标之一。那时公共交通还不太好,但只要和出租车司机讲人才大市场,他们都知道。后来我们也为该建筑物申请地名“深圳人才大市场大厦”,公共交通也纷纷在这个地点设立公交站并以“人才大市场”命名。
深圳人才大市场坐落罗湖,在求职人员多或举办大型活动时,有关部门帮助维持秩序、进行安全管理,还有人才中心代管的流动人员户口等社会化事务,这些都离不开罗湖区的相关支持。
源源不断的来深建设者
在罗湖落脚起步,开启人生新阶段
深圳人才大市场坐落于罗湖,深圳火车站也在罗湖,所以罗湖成为了千千万万南下深圳求职者的第一站和“主入口”。在工作与社交中,经常会有人跟我高兴地说起他当年是如何在人才大市场找到第一份工作并在深圳站稳脚跟的,包括很多后来很有成就的人。
因为宝安北路成为了深圳“人才一条街”,人才与招聘岗位在这条街上高度集中、颇具影响,所以当时新到深圳找工作,或者已经在深圳但需要再就业的人,都会跑来罗湖的深圳人才大市场及相邻的几个人才市场。
深圳人才大市场招才引智力度很大,还得益于《深圳特区报》等主流媒体的大力支持。当时每天几百个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多达几千个岗位的需求,都通过《深圳特区报》等报纸一大版一大版地发布出去,这种发行量大、受众面广、信用度高的推广,吸引了无数的人才来到罗湖,来到深圳人才大市场。
深圳人才大市场除了招聘业务外,市人事局当时还将直接服务于招才引智的机关处室从市委大院调整到这里办公,像调配处、专技处、考试中心、毕业生接收办、档案管理中心等。一时间,深圳人才大市场集中了找工作、办户口、调档案、人事考试、职称评定、毕业生接收等“一条龙”的招才引智服务。源源不断的来深建设者,在罗湖落脚,从罗湖起步,开启他们人生新的阶段。他们在深圳的“第一眼”,就是罗湖。
行李也来不及安置就来到人才大市场的求职者(摄影:丁庆林)
与时俱进探索人力资源服务新模式
国家级产业园辐射大湾区
随着新技术新经济的发展,如“互联网+”的广泛运用等,深圳人才大市场的常设型现场招聘在2010年之后逐渐被线上招聘代替,被不断创新发展的人力资源服务模式以及更细致专业的服务代替,比如猎头服务、派遣外包服务等。现在,综合了人才市场、线上招聘、猎头服务、岗位外包、人事代理、劳务派遣、培训服务、咨询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等诸多业务于一体的人力资源服务,已被定义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其发展。
地处罗湖的深圳人才大市场也换了新形象。2020年底,罗湖区政府和深圳人才集团联手打造了“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创新园·罗湖人才产业园”。这一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赓续着深圳人才大市场的事业,继续服务深圳的招才引智,并辐射到整个粤港澳大湾区。
#扫码查看更多内容#
梦想从罗湖启航
我们相信这片时代热土
一定会绽放更多奇迹
下期《口述罗湖》
继续探索更多奋斗的故事
统筹整合:新时代新罗湖
往期回顾
1、让居民幸福感up up up!罗湖区召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
2、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罗湖区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4、罗湖一周 | 《罗湖港人一本通》出炉;核酸采样二代机面世;又一新地标曝光
来都来了,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