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间四月芳菲尽,浙财又发生了这些事!


四月媒体看浙财


人间四月芳菲尽,

浙财又发生了这些事!


1

第三届中国经济学家高端论坛在我校举行


       4月27日,以 “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机遇与突破”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学家高端论坛在浙江财经大学举行。论坛由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及浙江财经大学联合主办。来自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共计600余人出席开幕式。

       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副理事长武克钢代表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向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本次论坛汇聚了学界资深专家、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实业界精英,碰撞思想,交锋观点,聚焦热点,百家争鸣,一定能启发创新思维,启迪改革思路,丰富经济发展理论,为把脉民营经济发展问题,挖掘发展动力,寻找突破方向做出重要贡献。

       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盛世豪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表示,中国经济学家高端论坛自成立以来,聚焦并探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得到学界、政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端论坛。他期盼通过经济学家高端论坛这个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集聚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积极开展交流研讨,把在浙江民营经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得到的经验和启示,提炼上升为学术理论,为丰富发展我国经济学理论,乃至整个哲学社会科学贡献思想智慧,也为推动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浙江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李金昌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学校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秉承“明德笃学、经邦济世、崇实创新、勇立潮头”的浙财精神,继续紧跟经济社会前沿动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能力,为浙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学校将切实做好各项会务服务工作,努力把本次论坛办成提升经济学研究、缔结真挚友谊的盛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重庆市原市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奇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等专家分别围绕“新时代国际贸易新格局、新趋势、新规则”“新时代民营经济新发展”“民营经济向社会企业转变”“现代国家经济模式的成功与民营企业的作用”“关于民营企业发展的三个问题”“为什么说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等主题做了主旨报告。

       与会专家还围绕“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与环境优化”、“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与扩大开放”、“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与浙江实践”等内容接受了访谈。论坛期间,还举行了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以及著名经济学家向学校赠书活动。


媒体:新华社、浙江新闻、浙江在线、青年时报、浙江日报、杭州网、光明网、浙江在线、经济日报、杭+新闻、钱江晚报、东方网、海外网、中国财富网




2

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网络安全挑战 

第八届中国政府管制论坛在我校举行



       4月20日,第八届中国政府管制论坛在浙江财经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不仅邀请了全国多所高校致力研究公共管理的专家学者,还邀请了国家住建部、中央党校的政府部门人员,大家从群众生活中关注的新时代住房特征、城市管理、阶梯电价的合理性、国有资产的管理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网络技术带来安全新挑战

       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财经大学中国政府管制研究院院长王俊豪说,该论坛自2012年以来已举办了七年,旨在加强政府管制的有效性,完善政府管制体系,提高政府治理能力,这是政府管制专家、学者长期关注的问题。

       其中,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陈岩讲到的“未来颠覆性技术对我国网络空间治理的影响”的关注度较高。

       陈岩以今年3月7日、9日、10日委内瑞拉国内大部分地区多次长时间停电为例展开了话题。他说,停电给当地人民带来恐慌,学校多日连续停工停学,网站无法访问。不管委内瑞拉公布的情况是否属实,但是,我们不得不对这样的情况有所防备,因为美国此前有利用“震网”攻击主权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先例,且早已实施“极光漏洞”试验,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欧美发达国家借助信息技术的先发优势,长期掌握着“制网权”,实施网络垄断与技术垄断。“去年,美国商务部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公司出售零部件产品,就是最好的例子。这次制裁直击了中国通信企业的技术‘痛点’。”

       网络安全领域要变被动为主动

       在商用数据、政务数据越来越多,运用范围越来越广的今天,陈岩说,云技术等网络发展中同样存在着风险,需要做好抵御入侵的准备。“这些网络分布式特性架空网络管辖权,可能造成国家安全数据泄露。”以微软的Azure云为例,它遍布世界各地,一旦工业云中存储的涉及人类健康的数据、商业机密、甚至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敏感性信息被窃取或者破坏,都将造成严重的影响。“传统的监管方式无法对公有云上的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封。”

       为此,陈岩说,他们提议国家相关部门针对网络主权破坏性攻击实施预警措施,同时,针对信息通信与网络安全领域进行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研究,变被动为主动,在部分安全隐患较小且可控技术领域内采取协同渗透、共生共享的技术策略,并与其他发达国家合作,共同攻关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建设。


媒体:新浪网、杭+新闻、杭州网、浙江在线、青年时报、光明网




3

首届中国行为与实验经济学论坛在我校召开


        4月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编辑部和浙江财经大学共同主办、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财经大学经济行为与决策研究中心”承办的“首届中国行为与实验经济学论坛”在浙江财经大学召开。

       来自国内著名高校的100多位学者围绕个体行为决策、行为博弈与社会偏好、契约与组织理论、拍卖与市场设计、行为金融、神经经济学、公共政策理论等主题展开学术交流和讨论。

      本次论坛立足实验与行为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搭建了经济学跨学科研究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一系列思想碰撞的成果将不仅为推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多学科融合发展作出贡献,也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媒体:杭州网、浙江新闻、浙江日报、人民网、光明网


4

2019中国法治实践学派论坛暨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研究基地揭牌



       2019年4月21日,2019中国法治实践学派论坛暨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研究基地(浙江财经大学)、北京合弘威宇(杭州)律师事务所、北京合弘威宇律师事务所模拟训练基地、浙江财经大学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仪式在浙江财经大学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与化解”。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全国政协常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姜建初,全国人大原副秘书长何晔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北京合弘威宇律师事务所顾问许肇荣、靳宝兰,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西北政法大学校长助理、教授汪世荣,最高人民法院原审判委员会委员、刑五庭庭长高贵君,司法部研究室原主任、教授王公义,最高人民法院原执行办副主任葛行军,浙江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唐国华,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原总法律顾问、中国海商法协会副会长王春阁,国家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原调查专员(正司级)宋和平,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原法律顾问、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法律顾问张拉柱,宝利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涛出席论坛并做演讲。浙江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李占荣主持开幕式。浙江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黄建新和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中国法治研究院院长、北京合弘威宇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钱弘道分别代表主办承办单位致辞。揭牌仪式由中华全国女律师协会副会长、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北京合弘威宇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巍主持。来自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政府和司法实务部门、企业单位和律师事务所的100余名代表出席论坛。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教授从核心范畴、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三方面对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探索和发展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总结。张文显教授指出,中国法治实践学派在核心范畴方面紧紧围绕“实践”范畴,关注法治的中国实践、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实践”成为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一个形象,一个标志;在理论模型的选择方面,习近平法治思想既是指导思想也是理论模型,也可以说是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研究的最重要的理论范式;在方法论的方面,中国法治实践学派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把特定的法治领域作为实践点,以社会调查分析为基本方法,以认识法治实践的活动本质和规律、优化法治道路为目的,反复试验,反复测试,观察效果,优化方案。中国法治实践学派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向标准化、定性化的方向发展,但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永远在路上,因为中国的法治实践没有止境,理论的探索就没有止境。

  浙江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黄建新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说:“浙江财经大学是一所伴随着改革开放快速成长的年轻高校,是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在推进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提升学校整体发展水平的进程中,我校高度重视法学学科建设。法学学科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法学学科正在积极筹备一级博士点申报工作。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所倡导的实践品格对于促进和完善法学学科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期待中国法治实践学派能够为我校法学学科的发展助力!”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中国法治研究院院长、北京合弘威宇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钱弘道在开幕式致辞中说,“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是中国法学的实践派、行动派。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哲学就是实践的哲学,行动的哲学”;“中国法治实践学派在行动中表现的是奉献精神。我们的国家正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是梦想者,是斗争者,是法治工程师,是法治工匠。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践行者,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发展者,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的培养者。

  针对当前企业及企业家法律风险高发,特别是刑事法律风险日渐高发这一现状,专家学者、律师、企业家对法律风险形成原因、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及商机与风险如何平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专业的、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论坛期间举行了浙江财经大学讲座、兼职教授聘任仪式。全国政协常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姜建初被聘为浙江财经大学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钱弘道教授被聘为浙江财经大学讲座教授。北京合弘威宇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巍被聘为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  

  论坛最后阶段举行了北京合弘威宇律师事务所与石家庄、广州、南昌、佛山等4家分所签约仪式,北京合弘威宇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崔长河主持签约仪式。

 


会议现场与签约仪式

媒体:中国新闻网、中国贸易新闻网


5

浙财大的这个工作坊成了学霸的量产工厂!



三年内50多人获奖

4人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在浙江财经大学有一间名为BIM工作坊的办公室,从2016年9月成立至今,工作坊“开挂”般地获奖各类国家级和省级BIM竞赛50多人次,学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人次。三年不到,工坊已经获得包括第四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作品大赛团体二等奖、浙江省第二届高校BIM应用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第九届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能大赛全能一等奖等十余项荣誉。

  从无到有,搭建学习前沿知识的平台

  BIM的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指的是建筑信息模型。作为工程领域的新工具,BIM技术通过软件模拟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在电脑上建成虚拟的高楼大厦。通俗地说,BIM就是模拟造房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扮演了开发商的形象,考虑楼盘造价;又成了包工头,对施工仔细考量;同时还是设计师,规划着建筑的构成。将一幢幢活生生的大楼用数据的形式在电脑中呈现,考虑的层面之多、计算量之大,听起来就让人难以想象。

  “很多人一开始都不知道BIM技术是怎么一回事,也没有相应的课程学习。而BIM工作坊是一个创新的形式,为成员们搭建了学习的平台,让更多同学能够了解BIM。”谈及创立的初衷,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彭毅老师这样说道,“从无到有,BIM工作坊的建立并不容易。看着工作坊从开始的几个人扩大到了现在的五六个团队,学生积极学习并逐渐掌握了这门技术,我感到很欣慰。”

  以赛促学,从理论走向实战应用

  BIM工作坊中有这样一句话,“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工作坊在创立的初期遇到了不少困难。刚开始许多同学对BIM技术知之甚少,不会任何一个软件。不同于一门传统的课程,BIM没有固定的上课时间和地点。为此工作坊采用类似“师徒制”的学习模式,由总负责人与组长商量制定年度基础学习计划,再由组长把控组员的私人学习安排。浙财大15工程管理专业的李喆同学说:“在工作坊的学习自由,但不散漫;快乐,却又严谨。小组的形式加强了成员间的实质性关联,也调动了大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了夯实同学们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工坊参加了许多省级及国家级的竞赛。浙财大14届工程管理专业的邹昊萌同学说:“竞赛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都没有什么经验。因为BIM涉及很多专业以外的知识,许多资料都需要我们自己去找,去从头学习。参加了这么多的比赛,我做了7本的笔记,一只手都捧不下,电脑桌面也大部分都是和BIM相关的软件。当然,相应的,我也获得了一张桌子都铺不满的奖状。在高强度的学习和训练下,我收获的是时间管理的技巧与一颗持之以恒的心。”

  大楼之大,源于大师之大与大学之大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彭毅、王鸿迪、黄莉三位指导老师正是BIM工作坊的那一木一石,默默奉献于学生。其中彭毅老师作为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也是工作坊的开创者,曾发表SCI/SSCI论文30篇,主持国家及省级项目3项。为了让更多学生有学习BIM知识的机会,他创立了BIM工作坊,甚至用个人的工资资助学生们的研究学习。大楼之大,源于彭毅老师这样“师者”与“学者”的奉献精神和为学生着想的心。他说:“我想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可能性,让他们有机会在大学生活中接触更多前沿的知识,培养创新型思维,更加明确自己未来的目标与方向。”现在,浙江财经大学已经开设了BIM知识的相关课程。

  对BIM工坊、对彭老师,许多学生怀着感恩之情。浙财大16届工程管理专业的朱芸樱同学说:“感谢BIM工作坊,培养了我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学会寻找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掌握综合的知识。感谢彭老师,他学的是关于建筑工程的专业,言行也像匠人般值得尊敬。‘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彭老师言传身教,怀着匠心,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些专业知识,还有为人处世的道理。”

       浙财大的BIM工作坊就像阿基米德口中的那个支点,给莘莘学子们一个机会,让他们能“撬动整个地球”,开拓自己的一番天地!


获奖无数的BIM工作坊


媒体:钱江晚报、新浪网、杭+新闻、浙江24小时、腾讯网、杭州网、浙江新闻、人民网、中国教育在线




6

浙财大老师郭军灵十年坚持固定“座位表”上课,记得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整理好服装,鞠躬,“各亲爱的同学,大家上午好!”十年来,这是浙江财经大学市场营销系副教授郭军灵老师每堂课的开场白。 一张固定的座位表,一支笔,这是郭老师上课的“标配”。每次上课,他总是站在讲台上温情地看着座位表,看着每一个学生,心里默默记着同学们的面庞和他们的名字。这一记就是十多年,每一个上过他课的学生,他都能在校园遇见时准确叫出。

        “只要遇到我教过的学生,我都会主动他打招呼,同学们听到我叫出他们的名字往往都会很诧异,但是我也能感觉到他们很开心。”在郭军灵老师看来,名字不仅仅是个符号,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的纽带。“我叫他们的名字,他们也会叫我郭老师,而不是遇见以后说‘哦哦哦,你是……学生,你是……老师’想半天,抓耳挠腮。”同学们清晰地感受到他们被老师尊重,感觉到自己在老师心中的位置,更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谊。

        目前大学普遍采用走班式教学,学生大多数随意零散地坐,一些课堂经常出现前几排全是空缺,同学们都喜欢坐后排。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实际距离远了。久而久之,老师与学生的接触也越来越少,教学效果相对欠缺。为避免与学生的疏远,郭军灵老师回归中小学“座位表”式课堂,他的第一堂课学生们可以随意就坐,但第二堂课必须4个人组成一组坐在一起,当然是在自愿原则的前提下。先来先到,选择从第一排往后的固定座位,并在座位表上工整地登记。以4人为一组是结合了他多年的营销策划和与朋友合伙开公司创业的经验而得出来的。郭军灵老师根据座位表上的名字与同学们进行互动,互动次数多了也就记住了,期末时就能全部叫出名字。座位表上除了名字,还有密密麻麻的小勾和小组项目名称,郭军灵老师指着上面的一个名字笑着说:“每一次互动就打一个勾,最多的有28次。每个学期的课程都是我带着他们进行项目教学,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自己的项目,借助网络辅助,一学期完成8次作业,每一次作业布置都会有互动和回复,认真点评并打分。”

       不同于其他老师,郭军灵老师班级的理论和实践都等不及在课后,知识点讲完就马上讨论自己的项目。比如消费者行为、整个活动整体战略的把握等等。作为市场营销学课程负责人,他定期举办文创比赛,检验每个教学班教学质量,让每个老师都把学生的项目拿出来比一比。以课程促进比赛,用比赛反哺课堂。不仅仅是文创比赛,每一学年还会举办《市场营销学》教学研讨会,至今已开展了五届。除去课堂,课后他常带学生去参加各项比赛。其中在2016-2018年的三届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4个三等奖、4个二等奖、2个一等奖,在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中获得2项立项,浙江省大学生经济管理案例竞赛2017-2018年两届比赛获得1个二等奖、1个一等奖等。为此,他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办公室辅导学生参赛。每天早上6:50就到学校,晚上6:00才回去。学生们常看到食堂快要关门时,郭老师才匆匆赶去吃晚饭。 

       2017级市场营销专业同学付成辉对此深有感触,他说:“郭老师上课很有意思,他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更教会我们如何尊重他人。用心的浇灌我们茁壮成长,真的很感谢郭老师。”

        一张固定座位表,十年浓浓师生情。郭军灵老师用踏踏实实的态度,认认真真做着他的教学工作,并且继续一如既往,无怨无悔地工作着。他是我们的榜样!


认真上课的郭老师

媒体:杭+新闻、都市快报、新浪网、中国教育在线、大众网、东方网、钱江晚报、人民网、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网、中新网



7

隐藏在浙财大后勤部的书法大家

他用笔墨书写所爱


      执笔,握定。每一次提笔写字,孟宪杰老师总会将这两个动作做出一种仪式感。也就在刚刚,在浙江财经大学综合楼103的办公室里,身为后勤物业管理助理的他正要记下通话结束后的任务安排时,这两个动作又出现了。只是写几个字罢了,小小的便签纸却成了一幅艺术品。笔起墨流,简简单单几个字,在孟老师的笔下,富有了张力和魄力,撇捺间,力量弥满,圆健得势。

      这位孟宪杰老师,就是浙江财经大学后勤部里隐藏的书法家。挥毫十五载,他心沉书法,造诣颇深。多次参加书法比赛的他更是屡获大奖。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5周年“涌泉杯”全国毛泽东诗词书画艺术作品大赛中荣获金奖,其硬笔诗文被毛泽东纪念馆永久收藏;同样,在第三届中华神韵中国美术书画作品大赛中,他也是荣获了中青组金奖的优异成绩,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全国性的大奖中都有孟老师的名字。大奖拿到手软,头衔荣誉也是数不清,“中华书画艺术精英”、“杰出中国青年书画家”、“中华优秀艺术家”等等的称号在很多人看来都求之不易。拥有那么多的成就就难免让人自傲和“膨胀”,但低调、谦逊的孟老师始终没把这些太当回事,这十几年获得的书法成就也鲜少有人知道。一位和孟老师一起工作的后勤部工作人员说:“只知道老孟的字不错,平时除了工作外,就爱写写字。但不知道竟拿了这么多奖!” 

     原来,对孟老师而言,书法只是清茶,解除疲惫,愉悦身心;只是利器,铸就品行;只是种表达,抒发浓浓家怀情。笔墨缓淌间,他书写了所爱。

       15年坚持练字,无论多忙多累都不会间断掉一天练书法的机会。拥有这样毅力的孟老师着实让人钦佩。在谈论到这个“十五载”的问题时,他轻轻一笑:“什么15年呐,其实更久。我很小就开始练字了!”上小学那会,孟老师就拿着语文课本里的文章诗句作为自己练字的素材,在草稿纸上随意书写。“那时就瞎写,又没培训机构,辅导老师的,纯粹图个乐,打发时间!”但就是每天在纸上练练写写,让孟老师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了一定了解,“那时我就已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爱诗、背诗,看到书中名家的字帖更是油然羡慕对字画日积月累的喜欢使孟老师不再满足于从瞎写中感受到的快乐。于是,孟老师就萌发了“出一手漂亮字”的念头,并前往县里的图书馆,借来字帖,靠着“临摹字帖”来学习书法。从硬笔到软笔,从楷书到行书再到隶书。数十年的不断学习让孟老师的书法功底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直到现在,他还在不断临摹学习。“每一次看大师的笔触,总会有一种新的感受,好像这捺要稍稍收力,不易太过张扬!”孟老师说到,“学习书法是个终生的事情,不能认为自己小有成就就觉得写得很不错了,其实远远不够。”

        但每天练字,难道就不会累吗?后勤部的工作本就繁琐复杂,回到家后再写字,手难道不酸啊?面对学生记者这样的提问,孟老师却非常肯定地说:“不会!”对此,他解释道:“这也许对一个不怎么练字的人来说可能很难理解,但事实证明,这是我一辈子都戒不掉的瘾!每一次写字,那种能看到一幅赏心悦目作品的满足感就会驱使我所有的烦恼和疲惫。写字确实会手疼,但当你能够拥有一件愿意坚持半辈子的事真的是一种幸福,因此,痛也是快乐的!”一日不写字,手痒痒!练字对孟老师来说就和一日三餐必吃饭一样的重要,只因为所爱,就让人放大了有限的快乐,忘记了痛苦。

        坚持写书法,让孟老师在感到快乐的同时,还修习了心性,磨练了意志。“写字就是要静下来,一颗浮躁的心是完不成一幅作品的,也完不成任何一件事。”数年的沉淀,让孟老师练就一颗沉稳的心,遇人处事,不慌不急。在孟老师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两部手机,在记者进行采访的过程中,时不时的,两部手机就有电话打进。对此,孟老师一方面向学生记者表示了歉意,一方面接起手机,不急不躁地回复。“好……我马上通知!”孟老师一边挂断电话,一边在纸上记下任务,随即,拿起另一个手机拨通号码。整个过程,孟老师没有一点不耐烦和急躁,处理工作来也是果断、迅速。通过了解,这两部手机是孟老师特意为解决电话多的问题而制备的,“这一部是用来接上级领导的紧急电话,另一部是用来联系后勤执事的人员,提醒他们随时调整工作进度,分配任务。”同样,面对庞大冗杂的工作,孟老师还总结出了一套工作模式和方法。这不断总结经验的习惯也与他临摹书法学习时的成长密不可分。为了更有效的提高后勤物业管理的效率,他总结以往的实战经验,阅读大量关于后勤管理的文章书籍,并发

       “书法就是国魂!”这是孟老师对书法的独到见解。“中国的历史,大都是通过文字为载体来表现的,文化的输出大都是通过汉字这种形式传递出来的。一个中国人连中国字都写不好,何谈什么中国文化?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国魂,文化的汇聚凝固点就是书法!”孟老师谈到。针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模式导致教育的过度提前化,孩子们做作业用电脑打字而不写字的现象,他表示特别遗憾:“不写字,现在的年轻一代是感受不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即便有,也只是皮毛一点,是无法激起对中国文化强烈的认同感的!”因此他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写好中国字,喜欢书法,对中国文化充满敬畏,崇拜和感激。


孟老师优秀作品与获奖证书

媒体:浙青网、浙江24小时、中国教育在线、新浪网、浙江新闻、杭州网、青年时报、都市快报




8

把最拼命的青春留在了泳队 

浙财大“百米飞鱼”诞生


何峻毅

        近日,在全国游泳冠军赛暨世锦赛选拔赛百米自由泳的赛道上,一条“飞鱼”正加速向前冲刺,终点的距离越来越近:25米、10米、5米……“男子100米自由泳第一名何峻毅,用时48秒10!”当听到这个成绩时,在场的观众们都为之振奋:百米自由泳48秒10,位列今年世界第二!这位被诸多媒体预言为中国百米新“飞鱼”的游泳健将便是来自浙江财经大学2016级市场营销专业的运动员何峻毅。

  这已不是何峻毅首次在百米自由泳的赛场上夺冠,在过去一年的比赛中,他一共斩获了两枚金牌。每一次百米自由泳比赛,何峻毅都在不断地实现自我突破,50秒29,49秒90,49秒41,48秒84,48秒10!他全然将自己的努力与实力展现给了大家,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如此优秀的中国游泳运动员。

  为了能取得满意的成绩,何峻毅为这次比赛做了充分的准备。他坚持每天十个小时的训练强度来增强转身蹬壁的力度和加快后程冲刺的速度,在一次次的摸索与总结中,他游进了49秒之内!除此之外,泳队紧张有序的冬训也为他成绩的提高提供了极好的平台。今年春节前夕,何峻毅随泳队去新加坡,一直训练到比赛前回国。为了增强心肺能力,提高最大摄氧量,完善有氧耐力训练,泳队也特地前往昆明进行高原特训。

  面对新挑战,虽然有些紧张,但他依旧怀着一颗平凡心去迎接。“赛前保持好状态、好心情是我每次赛前的准备之一。”他如是说道。

  在3月28日的青岛2019年全国游泳冠军赛暨世锦赛选拔赛上,何峻毅后半段的速度和爆发力让人惊艳,他讲到:“当时我的脑袋里没有其他的想法,就心无旁骛,一心向前。得益于平时扎实的训练,实力发挥比较稳定。”

  “我把最拼命的青春留在了泳队”,始于兴趣,显于实力,成为高水平运动员,加入省队,参与各大赛事,一切都发生地顺其自然,这背后自然少不了平日里的努力训练。在游泳这件事上,他从不懈怠,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在与游泳相伴的16年间,除去生病和其他特殊情况,何峻毅一般都会在游泳馆里训练。虽然有时也会因为常常在泳队训练,少了与家人的相伴而失落,但何峻毅在泳队培养的坚毅品质、责任心和收获的友情,都让他感到温暖。

  何峻毅获得的成绩,对于一个100米自由泳全国赛的新手运动员来说,堪称奇迹,然而奇迹的创造者往往本身就是一部努力与天赋相融合的传奇。面对纷至沓来的采访以及“中国新飞鱼”这个新的称呼,何峻毅表示,这个称呼是大家对自己的认可,今天的成绩是全部实力的体现。“这次成绩确实让我蛮开心的,但不会去想太多关于这方面的。我还是保持以前的训练模式,一如既往,在比赛的时候尽最大努力发挥,下一阶段的目标是争取突破48秒。”

  从六岁算起,何峻毅已经在泳池中留下十六年的痕迹。游泳对他来说已然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自己的半条生命。“泳池就是我的教室,每天我和其他同学一样,上着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的课,在不断的训练中提高自己的游泳水平。”

  三毛曾无不遗憾地说:“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从此只能认真地老去。” 而对何峻毅来说,这句话或许应该改为:我来不及想如何老去,此刻只想认真地年轻。在谈到未来对游泳的规划时,他笑着说:“我相信对每个运动员来说,冠军就是最大的目标,对我来说也是如此。我希望游好每一场比赛,力争金牌,在游泳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一些!”

      据了解,何峻毅已经取得了第18届世界游泳锦标赛100米自由泳和接力的参赛资格,将继续在蔚蓝的水域挥洒激扬的青春。


媒体:浙江在线、新浪网、中国教育在线



9

堪比专业水准!

《青春之歌》专场话剧演出


↓美妙的《青春之歌》↓


       4月23日晚,作为浙江财经大学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由浙江财经大学校团委主办、校大学生艺术团青藤话剧社承办的话剧《青春之歌》在学校文化中心隆重上演,来自全校的1200名师生前来观看演出。

       话剧《青春之歌》讲述了在20世纪30年代,以林道静为代表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动荡的社会中拨开人生的迷雾,在救国救亡的洪流中寻找到个人价值,坚定革命真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为中国命运奋斗不息的故事。

        为了向全校师生呈现出一台精彩的演出,学校青藤剧社的师生们开始了长达半年的精心准备,他们利用公休、节假日的时间反复打磨剧本、练习表演。临近演出前,他们更是经常一天排练五六个小时,大家全情投入,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演出过程中,演员们通过精湛的演技,跌宕起伏的剧情让现场的观众重温共和国那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演出达到了专业水准。

       演出谢幕时,在场师生向演员们真挚感人的演出送上了经久不衰的掌声。“红色文化”剧目的成功排演使大学思政课从教室延伸到剧场,也是浙江财经大学美育教学的一种实践途径。

       今天晚上,来自各学院的多个团支部集体报名观看话剧,他们纷纷对演出交口称赞。来自金融学院 17金融2班团支部书记郭勤甫同学谈到:今天作为支部活动,我们整个支部都来观看演出,大家都感到活动形式新颖、受益匪浅。通过话剧带我们回顾了那段峥嵘岁月。来自经济学院18经贸8班团支部的仲懿媛同学提到:从这场话剧中,我看到了主人公林道静内心的成长,从余永泽到卢嘉川再到江华, 她完成了从恋爱到革命的转变。来自工商管理学院17市场营销班团支部的谢莹同学说:剧中主人公林道静历经磨难,对理想求知若渴,对信仰坚贞不屈。我们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稀缺的却是看齐意识和奉献精神。来自工商管理学院18工商4班团支部的张瑞珂同学说:这部话剧启发我们,时代青年无论身处何处,命运都与国家时刻相连。自信自强,不忘初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青春理想方为时代的真谛。


媒体:都市快报、浙江在线、杭+新闻




10

跨越半个地球!

浙财大财税学院捐衣援助莫桑比克



       有这么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更美好。

       事情回溯到3月中旬,非洲莫桑比克海峡,“伊代”来袭,波涛汹涌。随后,莫桑比克触目皆是疮痍之景。截至3月24日,受灾人数已逾53万,并且仍在以日均300人次的速度攀升,安置中心有限的粮食、饮用水和衣物难以为继。

       “我们通过网络知悉了莫桑比克的受灾消息与救援现状。”发起本次募集的胡文欣同学在看到留学生的求助信息后便立即联系了莫桑比克驻华使馆表明捐衣意愿。收到明确回复后,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随即在全校范围内鼓励大家将闲置的衣物捐出,以解灾区燃眉之急。当天,募捐倡议便在财政税务学院公众号上发出,一经转发,获得了广泛关注。

       不少在校同学在捐助衣物的同时协助线下线上的宣传倡议,扩大捐助群体范围。而在校外,更有校友对学院志愿活动的热烈支持。3月27日,推送发出的第二天,同学们就接到了财税学院已毕业学姐徐金贝的电话,并在两天后收到了两大箱衣物和鞋子。徐金贝表示,她在学院公众号上看到了募捐信息,便立马在工作之余回家整理闲置衣物打包装箱,寄送回母校。

       上门收衣那两日正值杭州的雨天,志愿者们穿梭在雨帘之间,数幢寝室楼来回走访。因为气候的区域差异,同学们爱心捐助的衣物需要根据季节以及灾区的天气变化整理筛选。整个过程耗时耗力,但志愿者通力合作,毫不懈怠。

       4月1日,由工作人员整理出的共计92千克救灾衣物,从融融春日下的中国南方出发,被寄往千里之外非洲南部的莫桑比克。

       “‘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希望在国际社会的多方支援下,莫桑比克能够早日走出阴霾,尽快展开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志愿者王诗芸同学说道。这六箱衣物,也许无法像与风雨搏斗的救援人员那样扶生于瓦砾之间,但它能够跨越山海之隔与晦风骤雨,将学子们的热切关怀化作春光,照耀在那些心怀希望的人们身上。

        两个国度、两种语言、两片海岸,却挡不住一份关切、一次关联、一场支援。



媒体:新浪网、杭+新闻、浙江24小时




11

浙财大艺术系十八岁女生出版十三万字小说



       周岂衣是浙江财经大学艺术经济专业的大三学生,艺术的熏陶造就了她文学上的天赋:《十八岁》这部小说是她从大一开始构思,全书十三万字,磨炼了两年写出来的。小说准备先刊印在广东省的原创省刊《作品》的第6期,将于今年5月份正式上架,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一次印刷三万册,之后还会加印。

  这是周岂衣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一群个性张扬的中国美术高考生在高考前去画室集训的故事,他们仿佛置身于一个自足独立的小社会中,用三个月的时间来表达和批判这十八岁的青春。小说记录了十八岁高考的那段时间,代表的是美术生高考的时期,也是整个中国这代高考生的缩影。

  文学一直伴随着周岂衣成长,获得2011年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的她从未停止写作的步伐。正是因为经历的那段画室生活让她特别有感触,才有了《十八岁》的萌芽。“我想把那段时间的痛苦、挣扎、希望等等很多情绪通过写作记录下来。考前的那段时间确实对我冲击很大,同时我那年正好处于浙江省美术生高考改革的浪潮,所以这也是给我们这个时代十八岁考生的一个记忆”,正如《十八岁》中的“青春之火”,岂衣君和她的同学,收拾起同学冯小小的“遗物”,一把火把它们都烧了。周岂衣将十八岁的记忆添进了一场火之中,而《十八岁》正是腾空上升的徐徐火苗,直冲云霄。

  这本书创作了两三年,对于周岂衣来说,创作的过程中最困难的就是时间,因为学业和其他爱好,她要学的东西很多,《十八岁》可以说是她硬挤出时间,在学校图书馆里完成的。相比把写作当成任务,周岂衣更愿意把它当成消遣,坐在电脑前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的日子经常有,但“任何困难停一停、歇一歇也就过去了”。《十八岁》也是周岂衣一个人的朝圣之路,“写作是一个人的事情,没有人帮我。如果一定要说,那就是所有我看过的书的作者,我从他们那里汲取营养”,周岂衣说。

  谈起《十八岁》的出版,周岂衣坦言自己收获了很多:“很幸运出版社看中了我的书,也让我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这对我来说无疑是很有成就感的,特别是当手里刚拿到自己的书,还有知道别人在看我的书的时候。”

  不仅是写作,周岂衣在音乐、绘画和语言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随心而活的她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十八岁的永恒魅力,正是她所锻造的奇迹。

  进入大学就有了自己的民谣乐队,书法水彩信手拈来,葡萄牙语和法语是她的语言技能。如此多的爱好并没有压得她喘不过气,相反,她能将之与学习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在学习上很多东西都是相辅相成的,拿音乐和学语言来说,学音乐能更加理解和感受语言,这也是我的‘捷径’吧”。

  为了去法国留学就学了法语,想唱巴西民谣就学了葡萄牙语。“想做就做”是她的人生态度。“人有许多事都是被自己束缚了,别人对我的评价是他们的事,与我无关。我只希望自己的心永远向阳,用余生陪伴所爱之事”。

  不同于刻意的提升自我,周岂衣随性的态度表露了她的潇洒。为了自己的兴趣而活,不是为了补习而强迫自己去追求。即使是在写书的那段日子,周岂衣也不会规定自己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里都得沉浸在小说中,“能写则写,没有灵感的话那就去喝个小茶”。

  不仅如此,趁着寒暑假,周岂衣还去过二十多个国家,她与当地人的交流不局限于语言,还包括音乐,在突尼斯的时候她就交到了一位同是吉他手的外国朋友。

  与当代大学生三点一线的生活不同,周岂衣一直以“随心”作为自己的生活准则。在地上觅食的蚂蚁很多,而在桌上的很少。当大多数人都只关心自己的绩点时,周岂衣追寻着诗与远方;当大多数人被一日三餐所困扰时,周岂衣攫取着最高山坡上流下来的水。“为生活而生活,为梦想而梦想,为未来而未来,就是要一直倔强地走下去,非要把那个黑洞看个究竟”。

从乐队的吉他手到《十八岁》的作者,周岂衣活出了自己的态度,十八岁的洪流摧毁了一批人,但也造就了一批人。周岂衣的涅槃重生,正是她给自己找的方向。


  周岂衣与她的作品

媒体:新浪网




12

2019年“三位一体”综合素质测试开考


从录取政策到考务配套,高校各有特色

浙江财经大学:

      4月13日至14日,浙江财经大学“三位一体”招生十分火爆,共有8120人报名,较去年增长211%,经资格审查和遴选后,共3091人参加面试。为了满足不同考生的报考需求,这是学校首次实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分类报考,分为综合类和国际合作类,其中国际合作类尤其适合有出国意向的学生报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参加面试的3091人中,有2679人入围综合类面试,412人入围国际合作办学类面试。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推行按类招生、类内任选专业的政策。按照大类录取的新生,入学1-2年后,在招生大类分流确定具体专业时,可以完全根据个人意愿选择专业。

       今年,上千名学生要角逐180个录取名额。为了给考生解压,学校专门为考生和家长安排了校长见面会,现场还有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学生自制“商大咖啡”、定制“商大可乐”,邀考生、家长共品。

中国计量大学:

       为防止出现考生替考、串考现象,中国计量大学在报到区设置了刷脸机。考生在使用身份证进行二次验证的同时,还需通过刷脸机验证。测试当日,学校还首次使用安检系统,考生进入候考区前,需接受安检,并在手背上加盖隐形章方可入场。巡考人员利用激光笔照射随机抽取进行验证。

       为缓解考生考前紧张情绪,学校特意安排了专业老师带领大家做减压放松操。“刚进去的时候,我还是很紧张的。结果在候考区,还有老师带我们一起做减压放松操,氛围顿时轻松了很多,没有了紧张的情绪。后来的状态也不错。”来自丽水的李一珂走出考场,笑着告诉记者。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今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体育馆和求新楼开设家长休息区和科技体验区,让考生家长进一步了解学校的特色和优势。人工智能学院咨询点前的智能小汽车吸引了很多家长的关注,大家围成一圈观看大学生的操作,表示很新奇很有趣。此外,DSM智能驾驶、Avatar—萌拍、体感程序等AI智能设备的体验过程也让家长们大呼过瘾。

高校考场各有特色,多维度考察学生

       上周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启动2019年“三位一体”招生综合素质测试。一批00后小鲜肉来到下沙,记者也赶到现场,看看考生们会有怎样的精彩表现。

考生综合素质、法理意识高,考官点赞

        三位一体招生,全称为高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融合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含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和高校综合素质测试)和统一高考招生三方面要素为一体、多元化招生选拔模式。高校依据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将考生三方面的评价结果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其实质是综合评价。

        中国计量大学招就处处长赵蓓茁一直在学校的考试现场,为身边的每一个考生加油鼓劲,“参加‘三位一体’考试,能够在高考分数以外,给考生们更多的机会,希望他们能好好把握。”

        据了解,今年共有6338名考生报考中国计量大学,3574名考生报考现代科技学院(独立学院),经学校书面评审和现场确认,最终共有1525名考生到校参加考试,预计录取260名(本部录取200名,独立学院录取60名)。

         测试内容分为单人面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两部分。“这样的形式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比如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团队意识、逻辑思维、人文素养等方面。”中国计量大学教务处处长孙卫红介绍说,学校特意安排了25名校外考官加入到考官队伍中,他们有的是知名校友、知名高中校长、企业HR,有的是人才市场方面的专家,这有助于全方面、多角度地考察应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位多次参与中国计量大学“三位一体”招生考试的校外考官告诉记者,他觉得今年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很出色。“相较于去年,今年的考生在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都有更好的表现。讲个我印象深刻的吧,有个男孩子报考的是数学专业,但在文学素养、知识面、统筹能力上也同样表现优秀。我作为考官参加过很多种面试,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等。一个高中生,年轻轻轻就能表现出如此全面的能力,难得啊。”



火爆的现场

媒体:人民日报客户端、青年时报、钱江晚报、浙江经济生活频道、杭州网、浙江在线




13

大学艺术公共课现状调查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高校要把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每位学生须修满学校规定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方能毕业。大学公共艺术课开设的现状如何?大学生对公共艺术课的态度又如何?为此,记者采访了浙江传媒学院、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山东青岛大学等学校的公共艺术课授课教师。

  被“秒杀”的艺术公共课

  浙江传媒学院公共艺术教育部负责人蔡罕教授告诉记者,目前浙传开设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包含中国画、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戏曲、影视鉴赏和实践总计30多门,不过目前都为选修课程。蔡罕表示,早在2015年,学校就把艺术必修写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但在执行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因为目前公共艺术课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意见》出台以后,学校也很重视,最近也在不断加大公共艺术课老师的引进力度。

  公共艺术课属于所有选修课中的“秒杀款”,每次到网络选课那日,学生都会盯在电脑前坐等放课。每个学生原则上只能选一门公共艺术课,每一门课招50人,大多都超员。除了学生对艺术课程的热情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程资源的短缺。

  师资力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对公共艺术课的需求是很多学校面临的现实问题。据了解,就浙江省而言,公共艺术课程开设很全的高校并不多,高校的艺术资源和师资力量也存在不足。蔡罕老师所在的浙江传媒学院公共艺术部也正准备尝试通过录制视频,做精品视频课程,来满足学生的选课学习要求。“如果把一些课程做成视频的话,学生在网上可以选课,那就可以解决一个普及的问题了。”

  拓展实践类艺术公共课堂

  曹桢在浙江财经大学从事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已有10多年。在他看来,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公共艺术教育,很多方面在不断加强。比如经费愈加充足,开展艺术教育需要的场所、设施正逐步完善;与艺术家、艺术机构、社会团体的联系也愈加密切。“从我指导学生艺术团和艺术类社团的情况来看,大量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对艺术类课程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尤其对实践性强的艺术类活动更加感兴趣。”怎样让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学有所得的同时保持兴趣,是他们学校老师正在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以浙传蔡罕所教的书法鉴赏课程为例,他坦言,一般艺术公共课确实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但是如果学生对书法实践感兴趣,后续还开设了书法创作的实践课。有兴趣并且有基础的学生,可以继续学习书法。同时学校也有艺术社团,总之学生有艺术爱好,学校尽量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对于喜欢学书法的学生,学校课堂的投入也比较大。如最近开设的书法创作课,原则上是一晚上两节课,但学生基本上都要学到三节课的时间才肯走。”

  对公共艺术教育来讲,这种普及性的艺术教育,授课对象不一样,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肯定也不一样。蔡罕以学书法为例,他认为对于专业的学生来讲,可能更多的是教你怎么写,但是从公共课的书法鉴赏来讲,更多是讲为什么这么写。所以更多是一种人文素养的教育,起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最核心的还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存在学习目的功利化倾向

  诚然,面对“奇货可居”的公共艺术课,也存在部分学生不愿投入太多时间,缺少足够认知的现象。青岛大学公共艺术课的教师闫巍表示,在现阶段社会发展整体环境的影响下,部分学生存在学习目的功利化倾向,过于追求效果的直接性和现实性。对于以培育人文素养为核心的课程,学生不能从根本上真正意识到其对于完整人格塑造的重要性,对于职业、人生发展看似无法产生直接影响的公共艺术类课程,浮光掠影的应付性学习现象普遍。教学无法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更不能充分体会并理解艺术活动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

  闫巍表示,这可能源于现在的学生长时间里在中小学教育,特别是以应试为目的基础教育中,对于艺术类课程的实质性疏忽,使得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认知偏颇,轻慢艺术。想要在课堂教学中纠正成年学生的某些价值观念,更改其对于艺术的固有认知,存在一定困难。希望在整体的社会文化氛围营造中,能够实现对于学生乃至公众的积极引导,使其充分意识到艺术行为的重要性,从而给予相关艺术课程及活动以真正的欣赏、理解与参与。

  诚如浙江财经大学吴智斌所言,公共艺术课,是把最能体现人类知识体系中跨学科性的人文社科知识提供给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为他们相对刚性的专业学习中注入一种柔化剂,并教给学生溯及人之共性的人文艺术情怀,从而达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


媒体:美术报




14

东方社区:定格老人的幸福瞬间



     近日,东方社区联合浙江财经大学志愿者举办“定格时光,留住美好”公益摄影活动,为社区老人免费拍摄生活照。

       相比年轻人,拍照这件事对老人来说更具仪式感。社区的老人们听说可以给他们免费拍照,早早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前排起了长队。拍摄过程中,老人们都笑得合不拢嘴,镜头将这些笑容一一定格。活动现场,志愿者摄影师们一边比划,一边耐心地与老人沟通,教老人如何摆姿势。

       接近上午十点左右,社区的钱爷爷坐着轮椅车来到服务中心,询问是不是可以免费照相。志愿者们帮钱爷爷整理好衣物、梳理好头发,扶他到拍照的凳子上。随着“咔嚓”一声,一张充满幸福感的照片拍好了。“因为我腿脚不方便,好多年没拍照了,这个活动真好,我很开心。”钱爷爷高兴地说。

       志愿者小王说:“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心里很有感触。老人们需要的也许不是一张张照片,而是更多的陪伴。”社区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年轻人大都在外忙事业,很多老人常年孤独寂寞,为了让老人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努力营造全社会各界力量关心、关注、关爱老人的良好氛围,社区以后将多组织这类活动。


媒体:杭州网、钱江晚报




15

浙财大“山哈茶迹”团队走进景宁 

传承畲族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浙江财经大学7名学生组成的“山哈茶迹”的创业团队又来到了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进一步揭开畲族食凉茶的神秘面纱。该团队已经获得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第一届乡村振兴大赛三等奖等多个荣誉。并受到了浙江财经大学及工商管理学院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负责人张梓帆是浙财大工商管理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她介绍说,“山哈茶迹”是一个“传承畲族非遗文化,打造民族品牌,助力乡村振兴”走青年红色道路的创业团队,致力于揭开畲族的 “畲药第一味”食凉茶的神秘面纱,打造畲族特色品牌,助力乡村振兴。作为“畲药第一味”之称的畲族特色农产品——食凉茶,是有名的“松阳端午茶”中必不可少的主药,现又被广泛用于降脂、解暑等养生茶中。具有祛风解表、清热解毒、理气健脾、消导止泻之效。在丽水民间,过年期间“食凉茶”几乎家家必备,因过年期间饮食相对油腻,容易引起食积、拉肚子等。另外使用最多的是儿童,因儿童最常见的是受凉、积食导致拉肚子。“食凉茶”因疗效明确、单味药泡服方便、口感较好而广受好评。近期,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赵昶老师带领7名同学到丽水景宁畲族进行深度的实地调研,通过拜访丽水农科院程科军博士,实地考察当地的最大食凉茶基地,走访非遗传承人雷建光和松阳种植基地负责人老雷,让学生感受畲族非遗文化的经典魅力,并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当代大学生对非遗文化、历史瑰宝的传承与发扬,对乡村振兴助力的责任。

  据调研与访谈发现,食凉茶虽为“畲药第一味”,其发展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因为畲族没有文字,只有口口相授。在这个文献上近乎空白的领域,“山哈茶迹”实地寻访畲民采茶之地,听畲民讲述食凉茶的制茶工艺,发掘其民族特色,推出“轻畲”“锦畲”等中高端品牌,让食凉茶走进大众视野,为畲族经济振兴与发展探寻新路。结合产业背景和趋势,丽水农科院程科军博士表示,近年来食凉茶作为新资源食品原料,已被国家列入药食两用范围,已突破固有药性认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山哈茶迹团队将视线聚焦于促进畲族食凉茶特色品牌的建立,并结合品牌文化营销等多种创新性的营销模式以改善食凉茶的营销现状。在未来, “山哈茶迹”还将从互联网时代下的大数据分析角度出发,进一步细分市场,挖掘潜在消费群体,了解消费者不断变更的需求,在坚持“畲族精神”的基础上以传承又创新的姿态发掘更广阔的消费市场。在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主动承担起传承非遗文化、振兴乡村的社会担当,焕发畲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的新活力。增进更多民众对畲医药文化的了解,吸引更多不同地域的消费者对食凉茶的关注与使用,从偶尔食用到日常养生,让食凉茶从小区域品牌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新天地。

  “为了这个光明的前景,我们的队员在乡村振兴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山哈茶迹的负责人张梓帆说,“前年我们在文化、实体两大块开展工作,设计独具畲族文化特色的礼盒包装,推动了食凉茶的品牌知名度,为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发展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今年,他们在原有活动的基础上,拍摄实地宣传视频、设计新型包装、升级品牌等工作,进一步推进景宁畲族自治县的振兴。

  “食凉茶口感柔和,食药同源,凝聚了畲族几千年的文化,我们要好好传承并大力推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助力乡村振兴。”队员梅一凡说。

       山中之客便为山哈,朴实勤劳的畲族人民传承着古老的畲族文明生生不息。刀耕火种的岁月里,他们以最虔敬的态度守护着山中的灵气;如今这车水马龙的时代,他们依旧保留着原生态的茶艺。千百年来,畲民不畏艰难险阻,自原始居住地广东潮汕不断南移。浙财“山哈茶迹”,也将循着畲民的步伐,秉承畲族险阻不畏的精神,探寻畲药的踪迹,传承与弘扬山哈文化,打造畲族特色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来自浙江财经大学的“山哈奇迹”团队👆

媒体:中国教育在线、新浪网



【1】浙财人物志 | SCI!软件著作权!行拍APP创始人!公益志愿者!全能型浙财男神来了!

【2】四十五周年校庆 | 关于举办庆祝建校45周年短视频征集大赛的通知

【3】浙财专属口红色号,你被种草了吗?

【4】浙财人物志 | 锦标赛折桂,全运会第一,奖学金不落,这群宝藏女孩你认识吗?

【5】第二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启动!


来源 | 浙财新闻

编辑 | 旷鸣顶 许琰 莫琳佳

责编 | 吴雨洛 金昱如

浙江财经大学新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

新浪/腾讯官方微博:@浙江财经大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