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nicca

VRI Metta 2022-08-24

无常


变化是一切事物的本质。不论是生命体或无生命体,有机物或无机物,我们都无法标示为「恒常」。当我们标示的那个瞬间,它已在变化。透过身体内在的直接经验,佛陀体悟到这个生命的核心真理,并宣称:「无论有无佛出世,这是坚实不变的真理法则。一切缘生的事物都是无常,会导致苦,而且没有实质的本体」。无常(Anicca)、苦(dukkha)、无我(anatta)是一切有情众生共通的特性。

在对内观修习上,无常法则最为重要。禅修者直接面对内在身心的变化,这使我们理解到,无常的现象是不受控制的,试图去操控它一定会带来痛苦。我们因此学会接受无常、远离执取,对事物的变化抱持开放的心态,愉悦地面对生命中所有的变迁起伏。因此佛陀说:

「一但体验到无常的实相,无我的智慧就会显现;体验到无我,自我的幻觉即被摧毁。结果是,在此生即可以获得解脱。从无常的理解会启发对无我及苦的领悟,能体悟到这些真理的人,自然会走向远离痛苦的正道上。」

由于无常法则是如此的关键,佛陀对追求解脱的人反复强调其重要性也就不意外了。在讲述内观法的根本经典《大念住经》(Maha SatipatthanaSutta)中,佛陀描述禅修的各个阶段,都会有以下的体验:

持续地观察升起的现象、持续地观察灭去的现象…持续地观察升起和灭去的现象。

仅仅从周遭事物和身体内显而易见的表相去认识无常是不够的。除此之外,我们要学习去领会微细的实相。那就是每一个瞬间,整个内在身心都是在不断地变化;我们所迷恋的「我」事实上只是一种不断生灭流动的现象。透过这个体悟,才能轻易地从自我意识和痛苦中脱离出来。

佛陀在别的场合还说:
行者们!眼根是无常的,无常所以苦(无法满足),苦所以无我。无我故「无我所」,不是「我」,不是「我自己」。这就是正观眼根的智慧。

同样的公式适用于耳、鼻、舌、身、意,涵盖一个人所有的感官根门。佛陀接着说:「行者!明了此法则,多闻圣弟子于眼耳鼻舌身意生起厌离,厌离故喜贪尽,喜贪尽故得解脱。得解脱故得解脱知见(自知得解脱)」。

此处,佛陀明示听闻和亲证的差别。多闻者(sutava),曾听闻正法,并从感性上接受信仰或者在理性上接受。但仅仅接受是不够的,要证得解脱,必需自己领会到实相,必需亲自在身心内体验到实相。这就是内观禅修之功用。

要理解佛陀的特殊贡献,我们必需将这两者的差别谨记于心。佛陀关于实相的开示,在他之前及当时的印度都有人提过。无常、苦、无我的道理并不是佛陀发明的,佛陀的独特性在于将听闻的道理提升为实际的体验。

在相应部(杂阿含Samyutta Nikaya)婆酰迦经(Bahiya Sutta)中,佛陀再次强调这个教诲。经中记载了佛陀与婆酰迦的故事。一位名叫婆酰迦,在灵修道上追寻,流浪的行者,他不是佛陀的正式弟子。此经记载了他向佛陀请益的对话内容。佛陀以问话来回答他的问题:

婆酰迦,你认为眼根是常还是无常?
尊者,是无常。
既是无常,那会导致痛苦还是快乐?
会导致痛苦,尊者。
那是否能将无常、导致痛苦并且本质上不断变迁的事物当成是「我的」,是「我」,是我「自己」?
当然不能,尊者。

佛陀接着问婆酰迦有关眼所见的色尘、眼识及眼触。每一个问题,婆酰迦皆同意都是无常、苦、无我,虽然他不是佛陀的弟子,但他仍接受无常、苦、无我的事实,可见在当时,根据经典的记载,这样的观点并不局限于佛陀的教导。

当然,对婆酰迦和其余跟他一样的人而言,无常、苦、无我只是他们以巴利经文保留的观点,佛陀向这些人,指出了一条超越信仰、哲学,超越不坚实的痛苦之道。

那么是什么道路呢?佛陀在梵网经(Brahmajala sutta)中提供了解答。在罗列了当时所有的信仰、意见和观念之后,佛陀宣告他证得超越这一切的智慧。

我已体验到感受的真实面貌,它们的不断生起和灭去,体验感受的滋味,以及感受的危险,喔!比丘们,觉悟此真理的人,已从感受中出离及解脱。

这里,佛陀扼要地说明他是透过观察感受所呈现的无常特性而开悟,只要是他的追随者也应当要服膺此教诲。

无常是核心的真理,我们必需体证才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体验无常最直接立即的方法是观察我们的感受。佛陀又说:

感受有三种 (译注:苦、乐、不苦不乐),因缘所聚,因缘所生,都是无常,速疾坏灭,其本质就是会灭去、衰败、消逝。

身心内在的感受是无常特性中最明显的表现。透过对感受的观察去直接体验,而不只是感性的信仰或理性的信服,我们才能够接受实相。这即是从单纯的听闻正法,进步到实际体验正法。

当我们如此去面对实相,必然会带来根本的改变。佛陀说:

禅修者以正确的理解勤奋地、热切地、自制地、持续地觉知。当身体呈现愉悦的感受时,他会了解:「愉悦的感受在我的身体中升起了,它不是独立的,必需依赖这个身体。但这个身体是无常、因缘所聚。既然如此,愉悦的感受必然不是恒常不变,它必定受这个无常、因缘所聚、不断生灭的身体所制约。」

他持续体验到身体感受的生起、陨落、灭去直到无迹可寻。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就摒除了潜藏的无明习性。

如此观察身体感受的无常特性,禅修者不断地迈向不起习性反应的目标:涅盘(nibbana)。

憍陈如(Kondanna),第一位听闻佛陀开示而到达终点的人,于证得涅盘之际宣称:「一切升起之法必将灭去(yam kincisamudayadhammam sabbam te nirodha - dhammam -)」,只有完全体验到生起灭去的无常特性之后,才能体验到不生不灭的实相。他的宣告为后来的修行者立下路标,指出要到达最终目标必须遵循的路。

佛陀在入灭前说:「诸行无常(vaya -dhamma sankhara)」,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他再次强调这个数十年来不断重复讲述的伟大主题。他接着补充:当精勤奋斗(Appamadenasampadetha)!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目标奋斗?佛陀最后遗言的真正意思只有从前面的话中去体会。佛陀所遗留下来的无价资产-「了知无常」是一种解脱的方法,我们必需持续不断地奋斗,去体验身心内在的无常实相。唯有如此,才不负佛陀临终的教诲,成为他真正的传人。




正确的用功-精进波罗蜜(Viriya)

葛印卡老师


波罗蜜(Paramis)是美德,即美好的特质。品德完美时,就能够渡过苦海到达完全解脱、完全开悟的彼岸。致力于自身解脱的同时也要培养十项波罗蜜。具足这些波罗蜜,才能消融自我,达到无我的状态。想要走到最后阶段的学法者,会参加内观课程来培养这些波罗蜜。

在每次课程中,波罗蜜一点一滴地累积起来。在日常生活中,也一样要培养,但在禅修课程的环境中,波罗蜜的累积可以大幅加速。

人的生命很短暂,能力也很有限。妥善地利用生命是很重要的。人生最重要的目标,无过于修习正法,从不净杂染、自我幻觉中解脱出来,而证得终极的实相。因此,最有价值的努力,就是尽己一切所能,朝正法的道路前进。

在内观课程中,学员尽全力地培养觉知(sati)和智慧(panna)。学员很努力地面对每个内在身心升起的现象,从最粗浅的到最微细的,保持充份的觉知。同时,平静地观察并了知,当下所呈现的体验都是无常,会变化的。这两种能力,适当地结合起来,将带领禅修者走上完全解脱,完全开悟的道路。

偶尔,由于根深蒂固的习性,禅修者会被贪欲、厌恶、倦怠、迟钝、激动、怀疑等情绪所淹没。这是内心不净杂染的抗拒反应,试图阻止已展开的净化过程。有智能的学员会坚持奋战,竭尽全力对抗这些敌人,这样就增强了精进波罗蜜。




真相就是神

葛印卡老师


我开始在印度传授内观法门时,在塞瓦格兰姆(Sevagram)举办过一次课程。这村落是由『简约生活部』建立的。学员中有几名在甘地先生(Gandhiji)生前与他很亲近。课程快要结束时,有位年长的学员,跑来和我说:「经过那么多年,我终于知道甘地先生在做什么了!」以下是他的故事。

甘地先生常常主持大型祈祷会,参加人数有成千上万。集会时,他让与会者边唱颂赞歌边拍手。但是,当大家都这样做的时候,甘地先生就会静静地坐在会众面前,闭上眼睛,手迭起来放在膝上。不拍手也不说话。

有一天,我问甘地先生:「为什么您不随大家一起唱颂和拍手呢?当您闭目坐着时,您在做什么呢?」

甘地先生回答:「我在看着身体内的神」。

「太奇妙了!您看着身体内的神!请告诉我您内在的神是什么样子的?」

「嗯,我可以感觉到全身不断地变化,不断的流动。这是身体的真实本质,我观察这个事实。对我来说这就是神。我无法告诉你是否存在一个超越一切的神,但这个身体的事实真相是毫无疑问的。对我来说真相就是至高无上的,真相就是神。每一刻每一秒我都在体验着这个真相。」

甘地先生从来没有听说过「内观」这个词,但他很自然地开始修习内观。总之,内观不是别的,就只是如实地观察自己,观察本质,不断变化的实相。任何人只要观察真相,内心一定会得到净化,最终必能体证究竟的真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