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 愿你快乐,愿你自引起痛苦的尘垢中解脱」 | 修习慈悲观

内观研究所 Metta 2022-08-24



在修习时,我们发觉这世界与自己本身的基本实相是由时时刻刻的生起灭去所组成的。这种变化的过程不断进行着,不受我们主宰,也不随我们所愿。


渐渐地,我们了解执着于短暂与非实质的一切,会为我们带来痛苦。我们学着超然,不执着, 面对任何经验均能保持平衡的心境。


然后我们开始体验到真正的快乐;不是欲望的满足,也不是恐惧的防堵,而是从欲望与恐惧的循环中解脱出来。


一旦内在的宁静得到发展,我们即可清楚看见别人如何陷在痛苦中,也就自然生出如此的愿望:


「 愿他们发现我们所发现的:脱离痛苦的方法,与安详之道。」

这就是修习慈悲观的适当愿心。 


*


慈悲观(metta-bhavana)是内观静坐法门的一项重要兼修,事实上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成果。我们对全体众生散布爱的慈悲与善意,刻意用纯净慈悲的爱心,让周遭的环境充满平和正面的气氛。佛陀教导弟子要发展慈悲心,过着比较安详和谐的生活,并借此帮助他人也过 着安详和谐的生活。内观学员应该遵行这项教诲,因为慈悲观让我们与所有的人共享内心所发展出来的安详与和谐。 


从字义上来看: 

Mijjatisiniyhati'timetta —— 使人趋向友善的气质就是慈悲。它是一种善愿,期望所有的人都善良与幸福,并远离恶念。


Adoso'timetta —— 不瞋恨即是慈悲,慈悲的首要特性是一种仁爱的态度,当一个人能认同所有的生物,对所有的生命均怀有同胞感,正是慈悲的最高境界。 


只在理论上掌握这种观念非常容易,但要发展出这种态度,则困难得多。要靠练习才能达到,也因此有慈悲观的技巧,有系统地培养对待其它生命的善意。


为了达到真正的效果,慈悲静坐必须配合内观静坐同时修习。 


只要是瞋忿之类的负面情绪仍占据心中,就无法发出善念,而徒然成为缺乏内涵的仪式。然而,如果负面情绪经由修习内观而排除,善意自然会在心中涌现,从自我执着的牢笼中释放出来,我们便开始关切他人的福祉。 


也因为这原因,慈悲观的修习要等到内观课程结束,学员们都已通过净化过程后,才会介绍。此时,静坐者通常会深深地为他人祈福,使他们的慈悲修习真正发生效力。虽然在课程中它所花费的时间相当有限,但慈悲观可视为内观修习的最高境界。 涅盘(nibbana)的体验,只有在心中充满对他人的爱心慈悲与同情时,才会出现。


仅仅在心里盼着这种慈悲心是不够的,一定要先净化心灵,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内观静坐帮助我们达成净化,因此课程中特别强调内观技 巧。 


在修习时,我们发觉这世界与自己本身的基本实相是由时时刻刻的生起灭去所组成的。这种变化的过程不断进行着,不受我们主宰,也不随我们所愿。


渐渐地,我们了解执着于短暂与非实质的一切,会为我们带来痛苦。我们学着超然,不执着, 面对任何经验均能保持平衡的心境。


然后我们开始体验到真正的快乐;不是欲望的满足,也不是恐惧的防堵,而是从欲望与恐惧的循环中解脱出来。


一旦内在的宁静得到发展,我们即可清楚看见别人如何陷在痛苦中,也就自然生出如此的愿望:


「 愿他们发现我们所发现的:脱离痛苦的方法,与安详之道。」

这就是修习慈悲观的适当愿心。 


慈悲观不是祈祷,也不希望借由外在媒介来协助。相反的,它是一种强有力的过程,可产生支持的气氛,使他人因而帮助自己。慈悲观可以普施各方,也可以只针对特定的人。


不论哪一种情况,静坐者只不过是提供一个出口,因为我们所感觉到的慈悲,并非「我们的」慈悲。 由于去除了自我,我们敞开心灵,使它成为充塞宇宙中正向力量的流通渠道。


能体认到慈悲并非自我们本身产生,使慈悲的传送更为无私。


为了发出慈悲,心灵一定要平静、平衡,且不存负面情绪。这就是内观修习所发展出的心境。静坐者由实际体验中明白,愤怒、反感、恶意会摧毁安详,并会挫败所有帮助人的努力,只有在恨意消除,平等心发展出来之后,我们才会快乐,也才会祈求他人快乐。


「愿众生快乐」这句话,要发自单纯的心灵,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借着这种纯净,这些字句也能帮助别人快乐。 因此,在修习慈悲观之前,要检视自己是否真正具 足了传达慈悲的能力。如果发现心中有一丝的憎恨或瞋怒,我们就暂且不做;否则就会传送出负面情绪,而伤害他人 。


不过,如果身心均充满平静与安宁,那么与他人分享这份快乐是自然而且适当的:


「 愿你快乐,愿你自引起痛苦的尘垢中解脱,愿众生安详。愿他们发现我们所发现的:脱离痛苦的方法,与安详之道 。」

这就是修习慈悲观的适当愿心。 


这种慈爱的态度,使我们在处理人生的浮沉变迁,更有技巧。


譬如,遇到有人蓄意伤害他人,一般的反应是自我中心,带着恐惧与憎恨去响应,这并不能改善状况,反而会扩大负面;相反的,保持平稳平静,对即使是行为偏差的人都心存善意,这么做帮助会更大。这绝不能仅是知性上的理解,或只是粉饰未排解的负面情绪。只有从净化的心灵中自然流露出的慈悲观,才会真正有效。 


内观静坐达到宁静时,会自然地生起慈悲的情怀,而且它会整天正面地影响我们和周遭环境,因此,内观静坐最终会有双重功能:


由净化心灵而带给我们快乐, 

以及为修习慈悲观做准备,协助我们促进他人快乐。


若不与他人分享这些获益,那么让自己从负面情绪和自我本位中解脱出来,又有何用?在静坐时,我们暂时与尘世脱节,是为了要与别人分享我们在独处时的获益。内观修习的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开的。 


在这动乱不安的时代,到处弥漫着疾病与痛苦,很明显的需要修习慈悲观。如果要安详与和谐遍布全世界,必须先在世上众生的心中建立起安详与和谐的基础。


本文选自《内观文集》,原文标题:“修习慈悲观”  

更多文章请参见中国内观网:vipassana.sutta.org 

题图来源:cnu.cc






《内观》

作者:

译者:台湾内观禅修基金会翻译小组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年:2015.3


遵照乌巴庆尊者的传承,及葛印卡老师的教导

内观(V i p a s s a n a)是印度古老的禅修方法之一。在长久失传之后,两千五百多年前被释迦牟尼佛重新发现。

内观的意思是如实观察,也就是观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它是透过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借着观察自然的呼吸来提升专注力;等到觉知渐渐变得敏锐之后,接着就观察身和心不断变化的特性,体验无常、苦以及无我的普遍性实相。这种经由直接的经验去了知实相的方式,就是净化的过程。

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只是介绍葛印卡老师所教导的内观方法的梗概,希望借此增广对佛陀教导的了解,以及对佛陀教导的精华 —— 内观方法 —— 的了解。







Metta

上海内观旧生微信公众号


内观介绍


愿每个人都能在一生中,拨出十天的时间来修习内观。

只有透过亲身体验,才能真正体会它是什么。

透过实修获得属于自己的快乐、安详、解脱。

精勤,觉知,时时彻知无常。

内观课程不需要费用,随喜就好。

了解更多关于内观禅修

·点击这里·


国际内观中文网  http://www.dhamma.org

中国内观报名网  http://ng.81355.net

少儿观息报名网  http://ctc.81355.net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中国内观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