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南建筑 · 太阳能全能竞赛 | 青春逐梦人:打造水泥城市中的“月光宝盒”

下内容部分转载自华南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后经整理编辑而成。



背景资料

经过两年的准备,华南理工大学-都灵理工大学联队在2018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SDC2018)中杀出重围,最终斩获竞赛总分第一名,获得赛事总冠军。


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是以全球高校为参赛单位的太阳能建筑科技竞赛,将新能源、节能建筑设计结合在一起,建造功能完善、舒适宜居和可持续性新能源住宅,被称为“未来可再生能源建筑科技的奥林匹克”。


2018年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冠军作品“长屋计划”,由华南理工大学、都灵理工大学师生共同设计完成。他们以绝对优势从来自全球8个国家和地区34所高校的19支强队中脱颖而出,靠十项总分第一名的成绩一举夺得赛事冠军,这是继2013年华南理工大学队获得亚军之后,再度刷新了中国赛队在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史上的最好成绩。


夺得2018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冠军


生活在未来的城市住宅是怎样一种光景?是坐在铺满阳光的中庭里喝一杯下午茶,是从爬满绿植的生态墙边拾级而上,是轻松享受智能家居的贴心服务……如果在土地有限、能源紧张的高密度城市中能拥有这样的惬意生活,无疑是幸福感爆棚的一件事。如今,城市亟需一种舒适、低能耗的住宅模式,而“长屋计划”的出现恰恰让水泥森林拥有了“被治愈”的可能。


华南-都灵理工大学联队就是长屋的孵化者。


生态住宅:科技引领未来


“长屋计划”实景效果


这个狭长型的乳白色建筑犹如一个“月光宝盒”,可以通过联排拓展和灵活置入,形成高容积率的生态社区,为水泥城市在未来进化为绿色家园提供一种可能。


“我们用设计诠释‘绿色、宜居’,把生态、人文、科技,还给城市生活。”正如设计组负责人许安江所说,他们所做的不仅仅是在比赛中建造一栋房子,更多的是对城市发展问题的回应,以及对未来住宅的畅想。


从三月在广州的试建,到七月在山东德州参加决赛,一南一北,气候环境、供能类型、城市发展的诸多差异,导致团队从设计到选材、从技术到营造面临重重考验。不知道怎么选材料,就到处请教老师;节点不知道怎么画,就翻查资料自己摸索;深化设计不会做,就各种麻烦供应商。常常是星光作伴,工作室里鼠标和键盘声却不绝于耳。


光是一个智能天窗,队员们就尝试了几十种方案,通过不同材质、不同厚度、不同开启方式搭配终于得到最优的方案。通过先进的雨感系统,天窗可以自动感知下雨并合闭。夏天的时候它又可以开启进行自然通风;冬天的时候关闭起来,起到温室绿房的作用,储蓄太阳能。


这幢宜居、经济、零能耗的生态长屋高度仰赖绿色生态的被动式技术,其落地不仅要考虑到不同环境下的居住需求,更要以永久性使用为目标。“模块化体系,景观系统,暖通系统,水循环系统,智能家居系统……建筑功能与房屋系统的整合设计非常复杂,这也意味着我们要把最好的设计与技术完美地结合起来。”团队负责人王奕程说。


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相聚在长屋中庭


宝剑锋从磨砺出,经过两年的“打磨”,参赛作品“长屋计划”以其在建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价值及成果在总决赛中受到了组委会及评审团的高度评价,一举拿下工程设计单项第一名、创新能力单项第一名、市场潜力单项第二名、建筑设计单项第二名,最终获得总分第一名。


王者联队:学霸修炼指南


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比赛日期一再推迟,一半以上核心成员的陆续离开,对团队前进的打击是巨大的。“建造一座绿色建筑,我的初心从未改变”,许安江毫不犹豫地将出国读研的日期推后了两年,全心投入到比赛中来。


施工的误差导致定制材料重装、折叠门突发故障紧急救援、墙体出现色差临时找当地工厂重新喷绘……“逆境打败了弱者,造就了强者”一个个焦头烂额的日子让队员们学会在一次次崩溃中坚持下去,找到解决方案并且获得成“吨”的经验。站在决赛的汇报现场,许安江坦言,“建造长屋的过程虽然坎坷,但是锻炼了我协调解决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团队成员参与

指导老师进行现场讨论


决赛中,定制的意大利家具漂洋过海而来,可安装说明书也是意大利语的。本来负责房屋暖通的都灵理工小伙伴Ciro和Alessio主动提出借助自身的语言优势,不远万里“打飞的”协助这批家具的安装和使用测试。中西文化碰撞出来的火花点燃了大家的激情,每一个成员都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对这个房子浇筑心血。无数张设计图纸记录着队员们的灵感,无数次集体讨论汇聚起团队的智慧,正是这些一起熬夜、拼搏的日子把他们拧成一股绳,大家对长屋的感情早已经超乎了冠军奖杯本身。


罗马非一日建成,“长屋计划”也是在六年的传承与积淀中才得以生根发芽。建筑学院的同学们在2014年便开创性地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建筑设计类学生工作室——青设计工作室。自2016年开始,华南理工大学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的学生组队联合参赛。来自两所大学12个院系的60余名本科、硕士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调整优化方案、完善模型图纸、反复模拟验证,克服长途运输的严峻考验,最终完美呈现了一栋技术创新的零能耗住宅。


华工模式:创新培养平台


建造一所真实的房子,我们既是设计师,又是施工匠。”团队另一负责人赵一平说,让团队成员引以为傲的是,“没有一个队伍像我们一样,进度控制、沟通协调、参与施工……全部由学生主导完成。”这种“放手”培养的不仅仅是动手能力,还有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更多的深入思考,使得最终呈现的设计更具有实际价值。


团队在2018年优秀大学生年度颁奖盛典上获颁“华工榜样”奖杯

学生团队代表上台领奖

获奖奖杯


研究绿色建筑设计的王静是团队的指导老师之一,在她看来,此次夺冠团队同学们扎实的研究功底、实践能力以及优秀的团队精神,得益于学校创新创业的优质土壤。“借助学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设计院等专业指导平台,同学们将科研训练和多达三十多个赞助与合作企业等的校内外资源进行了系统的整合与联结。”


指导老师和学生团队做赛前准备


王奕程也对学校“以赛促学”的培养模式感同身受,“把研究课题的设计、论文的撰写和项目的设计融合在一起,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这些成果为参赛方案的深化和创新性的提升打下扎实基础,并得以切实落地到实际建造当中。


“这是人才培养‘华工模式’的又一硕果。”学校党委副书记陶韶菁在颁奖仪式上这样对记者评价。她表示,华南理工大学在本科生培养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和国际化教育,形成了备受赞誉的人才培养“华工模式”,而华南理工大学-都灵理工大学联队又在多学科协同与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大胆突破,科学创新,将课堂教学和双创教育成果充分体现在参赛作品中,获得总冠军。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陶韶菁与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司聚民在长屋

建筑学院院长孙一民教授进行现场指导


华南-都灵理工联队用两年的时光造就了一幢长屋,而他们的逐梦之旅才刚刚启程,前路可期。未来的城市中,也许你会住进这样一个“月光宝盒”,在这里你能体会到家的感觉,也能感受到这群逐梦人对自然与美的孜孜以求。


学生团队与指导老师们在长屋前合影




华南理工大学参赛队伍全面启动2020年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参赛工作!


本次竞赛要求参赛团队在迪拜设计并建造并运行一座零能耗、可持续且创新的太阳能房屋;并将于2021年12月在迪拜进行实测、评审,进行最终的十项全能比赛。本次的竞赛房屋将于2021年12月开始迎来六个月的展期,与2020年迪拜世博会同期展出,同时团队方案将于2020年迪拜世博会设立分馆展出,并于世博会场馆举行大赛开闭幕式。(2020世博会展期173天,有190个国家地区参展。)


竞赛包括10个单项比赛,将遵循往届的比赛模式,但是比赛更加注重对中东地区的文化、气候和社会背景的思考,设计的方案需要在中东高温、多灰尘和高湿度的气候环境下实现可持续的目标。方案由多学科团队设计,让学生有机会了解技术问题、团队合作、沟通技巧、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问题,以确保项目的可行性。



2020年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公众号






丨相关阅读


华南建筑 · 竞赛获奖 | 华南理工大学摘取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桂冠

2018太阳能十项全能 | 华南理工-都灵理工大学联队 · 预建造房屋主体落成仪式顺利举行




长按指纹|一键关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