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南规划 · 年会回顾 5丨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特别对话专题报告——珠三角韧性海岸界面设计

()

华南规划 · 年会回顾 



导读

2021年9月25-27日,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承办的特别对话“湾区韧性发展与适应性规划”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成功举办。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史蒂文•奈豪斯(Steffen Nijhuis)教授作了题为《珠三角韧性海岸界面设计》(Designing Resilient Coastal Interfaces in the Greater Bay Area)的报告,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适应性转型提出了基于景观的区域设计理论。从湾区适应性转变的必要性、实现转变的适应性策略、基于景观的适应性设计三部分进行了阐述,为湾区未来的适应性转型提供历史经验。



史蒂文•奈豪斯(Steffen Nijhuis):珠三角韧性海岸界面设计

报告人:史蒂文•奈豪斯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景观学科主持人


世界上有600多个城市,至少8000万人口受到气候变化以及海平面上升的威胁。珠江三角洲是世界上城镇化速度最快的三角洲,是中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群之一。为此要汲取其他地区的经验,也要向世界展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适应性转变的经验。


01/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任务

为了实现湾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奈豪斯教授强调要从景观的角度来进行规划和设计,摆脱过去单一的发展思维,权衡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并基于一个平衡发展的前景去探讨湾区景观的演变和发展空间的需求。关于湾区可持续发展有4个任务:

1) 首先考虑生物圈和自然景观;

2) 区域的设计与研究;

3) 生态与社会的包容性;

4) 跨学科,跨文化的交流。

在欧洲,景观(Landscape)的含义除了风土景观和自然资源之外,还包括人和自然资源的互动以及自然人文景观的历史背景。而基于景观的区域设计,将城市景观视为包容性的动态复杂系统,采用风景园林、景观生态学、地理学和建筑学的原则进行空间导向的研究、设计和规划。同时也利用系统思维和复杂理论推进更综合的区域规划设计,以涵盖构成城市景观的各种复杂关系网络。

为了实现基于景观的区域设计,需要经历四个阶段:

1) 跨学科搭建一个共享知识的基础平台,分析、展示、交流城市系统和子系统的时空变化,为制定短期干预和长期策略提供支持;

2) 寻找一种框架性的灵活的方法,从演化的设计进行规划和设计;

3) 创新治理模式,提供一些重要的开发式规划指引和适应性设计导则;

4) 引导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商业环境,通过实验的方式测试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和可持续性。

基于景观的区域设计的四个阶段


02/面向实施的方法论

通过回溯的方法分解出实现愿景的步骤

奈豪斯教授进一步深化了可实施的方法论。在利益相关者建立共同的愿景和区域策略后,可以用回溯的方法来考虑。首先会有一个未来愿景或区域策略(绿色部分),通过回溯的过程去考虑要实现这个愿景需要走过哪些步骤(蓝色部分),逐步分解愿景,形成可实施的分步骤行动计划。在这个过程中环境会发生变化,因此要在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做出一些适应性的改变,适应规划的背景和环境(黄色部分)。


03/大湾区的区域设计实践

奈豪斯教授以大湾区为例阐述了方法论的应用。首先,制定大湾区的景观策略,利用适应气候变化的自然环境来支持湾区的可持续发展、水系统管理和自然文化培育,形成关于水安全与气候适应性、生态生物多样性、历史文化与旅游、交通网络与TOD发展、知识经济与产业经济发展、城市发展等子愿景。然后,以水安全与气候适应性、生态生物多样性子系统为例,通过回溯思考的方式,考虑自然景观的网络性,蓝绿生态网络将山地、农田、海洋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系统性的网络。要实现子愿景,必须考虑不同子系统的互动关系,山地森林资源的保护能提升河流的水质和生态环境,也有利于海岸线的保护。因此奈豪斯教授提出了一组框架性的策略,包括海岸线防护、城市海绵、山谷海绵三个空间,从海洋、淡水、生态、文化遗产四个子系统出发,探索一种系统的有梯度的景观体系,从而营造稳健的蓝绿网络引导城市发展。最后,为了实现韧性的海岸界面,需要跨专业的合作,来识别出子系统互动原理以及相关的设计原则。比如以工程性的堤坝保证海滨安全,以自然为基础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实现海岸线保护和洪水管理。

系统的整合的框架策略

同时,奈豪斯教授总结了世界不同地区适应性实践的经验,并将其转化为适用于不同界面的空间设计原型。包括适应于海岸界面、河流界面和城市海绵区域的设计断面,适用于建筑空间、公共空间、蓝绿空间等不同空间。在以大湾区为研究区域的硕士毕业设计中,也进一步探索了其他的可能性。比如延续传统的特色农业空间,将现有的道路结构和历史河道共同考虑进行设计,保留适洪的居住形态来打造亲水设施,赋予其蓄水、适水功能。

适应不同界面的空间设计原型


04/适应性设计的未来方式

奈豪斯教授总结了目前两种典型的适应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方式。一种是自上而下的导向性预测的方式,主要追求的是预测气候变化风险的准确性。另一种是从下到上的韧性方式,主要是通过设计和沟通来减少城市的脆弱性,去适应气候变化。奈豪斯教授提出了一种混合的方式,既考虑设计场地的当地性,又考虑其他专业预测的结果。在这个方式中,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对场地的设计来创造关于当地的知识,通过对信息不断的消化和吸收,来探索各种各样的设计的可能性。 

适应气候变化的设计方式

明年奈豪斯教授的联合团队将在Springer出版一本新书,名字叫《适应性的城市变革》(Adaptive Urban transformation),读者如果感兴趣的话请扫描二维码,出版之后大家就可以得到相关的信息。 

《适应性的城市变革》


*以上内容根据会议现场速记整理,稿件嘉宾本人已审阅。

报告整理:卢培骏



丨推荐阅读


华南规划 · 年会回顾 4丨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特别对话专题报告——山海之间—桑园围传统聚落的水患与水利

华南规划 · 年会回顾 3丨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特别对话专题报告——中国特色城市化进入了韧性时代

华南规划 · 年会回顾 2丨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特别对话专题报告——湾区多中心城市群的空间治理与区域合作





长按指纹|一键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