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李晓林:保险一定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更重要的支柱
本文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教授李晓林,原题《保险、风险管理与优化资源配置》。
编者按
6月29日,“庆祝中央财经大学建校70年校庆保险校友论坛”在北京召开,从上世纪80年代,国内保险业复业开始,中央财经大学就率先开设保险专业,是国内开展保险教育时间最长的院校之一,30多年来为保险业界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今天,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校友齐聚一堂,一方面庆祝建校70周年,一方面共同探讨新时代保险业的变革与创新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教授李晓林主持了此次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从风险管理与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揭示了保险的重要意义。他指出,经济社会的运行总是存在着风险陷阱的,而保险可以提升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在他看来,“保险一定会在未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更重要的支柱”。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教授 李晓林
以下即为李晓林演讲全文:
下面,先由我来向各位校友汇报一下关于保险、风险管理与资源配置的一点思考。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保险越来越为广大社会所认识和接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险业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由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和风险的演进规律,以及保险的职能所决定的。
下面我从风险的阶段性特征,保险对风险的影响,以及保险的价值创造职能和资源配置职能等方面,谈一点想法。
一
经济社会在高速增长中进入复杂阶段,风险管理成为现阶段发展生态的重要环节
当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社会处于赤贫阶段的时候,解决生存条件,成为社会最突出的矛盾,没有精力,或者没有力量,考虑风险管理的问题。
相反,在为基本生存条件而奋斗的过程中,冒险家做出了贡献,受到重视且被倡导、被歌颂,冒险家也就拥有了较大的话语权。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基本生活或者生存条件得到了基本满足,如何控制风险事变的发生或者其严重影响,防止因为风险事变带来灾难,也防止回到赤贫阶段,成为经济社会的越来越重要的事情。也就是说从脱贫到小康社会甚至更高水平之间,有一个风险管理的过程。
我们的经济社会在高速发展中进入了新的阶段,也是复杂的更加集约的阶段。无论是真正、彻底的脱贫,还是进而奔向小康社会,风险管理都是在这个阶段的重中之重。
从风险的视角来看,从小到个人、家庭、企业,大到整个经济社会,其运行轨迹,包括运行生态、各种事变、财务状况、生存链条以及收入闭环等等都会面临风险,如果管理不善,就会从运行生态脆弱、风险事变频发、财务困境出现,到生存链条不稳、收入闭环破裂,机体难以存续,等等,一旦多重风险叠加反复侵害,陷入恶性循环。
从生态链条脆弱、发生不确定性风险事变、运行困难发展艰难、风险事变频发困境加剧,到经济财务失衡、产业链衰落、产业闭环断裂、市场体系动荡不稳,其中每一步,都是因为没有做好风险管理,而进入下一个风险过程,导致更大的风险叠加、风险聚合,进入更大的困境。
显然,聚合风险导致的风险陷阱是我们必须要跨越的。
事实上,经济社会的运行总是存在着风险陷阱的。而社会的前进,就是不断的跨越着风险陷阱。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风险陷阱问题。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特定阶段中的风险陷阱问题。当经济社会由赤贫向脱贫和小康社会迈进的时候,社会已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关于风险管理亦有一定的共识,可是前期的冒险家已成为成功者,有着较大的决策权或者话语权,由这些冒险家推动风险管理工作,只能是勉强补窟窿打补丁,构建一个全新的、能够完全自洽的、很好的实现风险治理的新体系,是存在挑战的。这是脱离赤贫后的特定经济发展阶段中的绝对风险陷阱。
二是成熟社会和所谓的发达社会中,特定领域的特定情况下的相对风险陷阱。任何时期,无论怎样成熟和发达的环境里,也是总会有一些相对难以解决的难题的,比如医院里总有难以救治的病人,当医生难以用常规的方式医治抢救病人的时候,就会采用一定的冒险手段;冒险成功者,则成为新的名医,就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而其冒险的逻辑与风险管理思想是存在矛盾的,由其组织风险管理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是相对风险陷阱问题。
三是不同的发展阶段的特点是不同的,其主要矛盾也是不同的,客观地正视现实,不为历史经验所蒙蔽和困扰,也是很具有挑战的。例如战争之后,理智社会所需要的,不是停留在去总结是谁领导大家战胜了这场战争,而是思考战后该怎么办。现实中包括在特定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的经验,未必适合其他情况。这也是风险陷阱。
跨越风险陷阱,毫无疑问,只能是合理管控冒险的思想,加强多层次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这是我们全社会所必须面对的。希望可以开展风险防控管理,实现生态链条的强化;针对可能的风险事变制定损失恢复计划,维持运营体系正常运转;加强防灾减灾促进运行稳定;降低涉险资源配置成本,强化财务平衡;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价值创造与增收,实现产业链振兴;通过风险匹配,丰富产业闭环,稳定市场体系。如此,希望可以进入良性循环。
二
结构决定风险,而保险改变结构
作为保险业者,我们非常熟悉的是,保险通过一个一个的险种,构建了被保险人的组合,这实际上就是构建了风险治理的同盟,让全社会共同推进风险管理工作,包括防灾防损等等。
当我们做更深入的思考会发现,保险本身更深刻的改变了这个社会的风险状况,这是因为事物的风险是由其结构决定的。
爱因斯坦告诉我们,物质即是能量,大家都记得那个著名的公式。
而能量即是由物质的结构所决定的,结构决定了能量的大小,也决定了事物的风险与否。
结构事实上即是秩序。当然,秩序即是对错好坏,受是非观所影响,这是另一个问题。我们今天只探讨结构决定能量,结构决定风险的问题。
刚才我们说,保险通过各个险种,构建了被保险人的组合,用我们的行话叫做同质风险的组合,也就是说把这个社会的各类要素主体分成了不同的小组,特别是这些分组,是以风险度量的结果为分组或分级标准的,由此,更加从根本上改变了事物的与风险相关的要素结构,让整个经济社会更加稳定了。我们可以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模型证明这一点;也可以不用模型,直接通过现实的事例想明白这一点。
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也就是说,我们的存在,大大的提升了这个社会结构的稳定性,我们的存在,对这个社会是非常重要。
三
保险的诸多特性,使其具备社会资源配置的性质和功能
保险经营的是风险和钱,钱可以买不同的东西,保险金也的确在买着不同的东西,无论是汽车维修、紧急救助,还是养老、医疗、教育和文化,等等。
从短期看,同一个险种,在同一个被保险群体或被保险集合内,缴纳保费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有损失与无损失付费一样,高损失与低损失付费一样。
从长期看,不同的东西在社会运行中,在经济变迁中,价值高低变化趋势不同,特别是经济结构调整中,更是价值走向不同。
因此,保险经营的,又从来都不仅仅是钱,是在做配置资源,特别是行业差异大,结构不平衡、不匹配的时期。
也就是说一方面,保险业只能做保障,怎么做也都是保障;另一方面可以把保障做成任何一种样子,用不同的原则,不同的方式,可以做的截然不同。
事实上风险是无处不在的,经济社会的各类资源也是处于风险中的。一是资源本身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此即风险;二是风险的防范,也需要资源,需要进行资源配置;三是就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逻辑来说,资源总是处于有序和无序之间的不断转化中,需要进行管理。因此说,涉险资源很广泛。
基于风险因素,对社会的资源进行配置,是非常重要的,在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快的时期更是如此,从高速发展,转为中高速的时期则尤为关键。因为高速发展会掩盖诸多风险,发展速度减缓的时候过去被掩盖的风险会显现出来,此外还会爆发新的风险。因此,在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发挥保险的资源配置职能,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保险的资源配置职能是很丰富的:
一方面,保险的诸多特性,使其具备社会资源配置的性质和功能。
在保险业提供全面服务的现代成熟社会,保费是衡量风险的天然基准。以汽车保险为例,一辆车和它的同类相比,如果保费更高,消费者自然就认为这种车型的风险可能更高,社会各相关主体在选择时自然就多了相应的判定基准。
此外,保险业发布汽车零部件价格与整车价格相比的零整比,也是配置相关资源的具体表现。
这样,种种社会资源,就更容易地流向那些风险相对小,质量、价值较高的领域。
另一方面,保险本身就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
在由企业创造价值、社会公众买单的价值循环链上,消费者通过交纳保费为涉及到风险的相关服务及相关创新买单的情况,已经普遍存在。
我们简单的理一理,保险的资源配置职能,至少是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保费作为衡量风险的指标的基准效应;
二是保险助力消费者为涉及到风险的相关服务及相关创新买单的平台效应;
三是通过保险服务调配涉及风险的跨行业资源的配置功效;
四是通过保险机制增加和激发相关产业内生动力的临界条件;
五是保险对涉及风险的各类服务交易成本的优化效应——减少交易次数,降低交易成本;
六是保险通过风险治理等服务实体经济的价值创造中提升涉险资源的配置效率等等。
最后,简单谈一谈资源配置与价值创造的关系。
资源配置职能决定了保险业在社会上的地位,而行业竞争或协调中的决定性因素是我们在价值创造中的贡献,也就是说怎样把砖瓦木石这些原料变成房子。砖瓦木石变成房子,一方面需要原料的匹配,需要砖瓦木石的配置,另一方面需要技术资源的配置,这两种资源配置的核心,还是不确定性事物的管理。而这是保险业最擅长的。
可以预计,保险一定会在未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更重要的支柱。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