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各地稳外贸凝聚“政”能量
最近,各地在外贸取得开门稳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密集出台了力度更大的举措,加强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目前已有江苏、云南、辽宁、山东、江西等多个省份出台了稳外贸相关政策。
受访专家表示,面对内外部压力,各地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提前采取措施,助企纾困解难,加快转型升级,向着实现全年外贸保稳提质的目标努力奔跑。
3月20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若干措施》,提出积极扩大进口、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等14条新举措,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当下面临的实际困难。
除了综合性举措,各地也出台了不少专门性举措——在财政金融方面,辽宁省提出加大力度稳外贸稳外资,在去年筹措外经贸专项资金6.2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增加安排扶持资金8500万元。在信用保险公司方面,江西省商务厅联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江西分公司出台了8条措施,进一步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在释放制度改革红利方面,山东省商务厅从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角度提出了促进外贸、外资稳定增长的六项举措。在引导新业态发展方面,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实施意见》,加速实现外贸创新发展。在产业和贸易发展方面,安徽省今年将实施贸易产业融合行动,实施国际市场开拓行动,继续开展“皖美制造·畅行全球”活动,打好外贸提升攻坚战。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各地外贸普遍面临两方面压力:一是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海运费仍处于高位,企业成本压力较大,汇率波动加剧,侵蚀着外贸企业的利润。二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缘政治出现新形势的背景下,前期出口高增长的产品,面临增长后劲不足的问题。
“今年以来,中国稳外贸压力较大,需要各地积蓄力量持续发力,确保外贸稳步增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RCEP等自贸协定的达成为外贸企业开拓新市场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企业正在加速数字化转型,不仅增强了自身抗风险的能力,也有助于推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各地抓住机遇,多措并举积极助推出口增长和进口扩大,有助于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从各地出台的稳外贸政策来看,其中既有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统一动作”,也有各地结合实际推出的“自选动作”。赵萍认为,当前各地出台的政策呈现四方面特点:一是通过加强放管服改革和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等举措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应对成本上升的压力。二是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对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的支持力度,探索离岸贸易等外贸新模式,打造外贸新的增长点。三是完善贸易生态,促进外贸产业链稳定。四是注重政策的协同创新,加速释放政策红利。
“可以看出,各地都在结合当地外贸发展中的痛点难点破解供需两端的制约,继续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稳订单拓市场增利润谋转型。”刘向东认为,当前各地出台的政策主要有五方面特点:一是捕捉RCEP生效实施等新机会,拓展市场新空间。二是积极推动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增强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动能。三是推动畅链稳链优链工程,瞄准区域特定市场稳固产业链供应链,包括支持物流企业与外贸企业长期合作,稳定国际运力,优化外贸企业生存发展空间。四是扩大进口范围,以进口带动出口,构建进出口互促的外贸产业循环。五是谋划用好中欧班列等新通道,缓解疫情带来的运力挑战。
即便各地已持续出台大量新举措稳外贸,但在专家看来,稳外贸政策仍有空间可挖。刘向东表示,从跨周期角度看,中国外贸结构正在持续优化,提高产品竞争力是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保订单稳市场不仅要构建稳定的营销网络,也要提高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切实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互利共赢。
赵萍进一步表示,稳外贸政策还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持续发力:一是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在技术层面、产品层面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附加值。二是更加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保障企业的创新投入能够获得足够市场回报,从而形成创新的良性循环,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三是注重外贸发展模式创新,通过放管服改革来促进营商环境改善。四是在外贸金融服务领域,可以从探索关税保证保险、实施组合港等业务模式的创新方面完善外贸发展环境,培育外贸新的增长点。
来源:国际商报 吴 力
投稿/建议:geyan@ccpit.org
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关注 | 中企谨慎角逐!
创新会展·城市篇|徐州会展业:构建“6+4”布局体系
农业贸易百问 | 舌尖上的小龙虾,你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