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提升全球价值链,中韩当有作为
长久以来,中国与韩国经贸关系紧密,形成了密切合作的产业链供应链,助力双方诸多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数据显示,韩国从1998年到2021年连续24年实现贸易顺差。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1993年韩国即实现对华贸易顺差,且至2021年连年保持顺差。韩国建国大学经济学教授崔裴根表示,过去20年,如果除去对华贸易顺差,那么韩国对外贸易有10年其实是逆差——中国市场对于韩国外贸体系的支撑作用不言而喻。
然而,在美中贸易争端、新冠肺炎疫情、欧陆地缘冲突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强化本国供应链而致全球供应链受到扰动频频,中韩之间的供应链也不可避免地承受莫大压力。业界人士认为,应正确认识目前两国合作面临的困难,积极探索在新的供应链环境下,两国在供应链以及其他领域的合作方案。
相关统计表明,到2008年,世界经济全球价值链(GVC)参与度持续上升,但此后便停滞不前,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更是大幅下跌。长期以来,中国主导着全球供应链的有效增长,全球疫情暴发后,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占比进一步扩大。中国不仅是最终消费品的世界供应基地,也是供应其他国家附加值生产所需中间品及资本品的GVC产品及服务供应基地。中国在世界出口中的占比由2000年的3.9%增至2021年的15.3%。然而,今年前两月,该数据降至14.3%,主要是由部分地区封控及不稳定因素增加所致。
韩国产业研究院(KIET)先任研究委员赵哲表示,中韩两国供应链相互依赖度极高,尽管国内外环境变化不断,但韩国全球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度仍在进一步增加;在GVC贸易方面,中韩两国互为对方的供应基地。
数据显示,在韩国出口总额中,中国所占比重自2010年以来一直维持在31%左右,GVC产品则一直保持在34%左右。韩国进口对中国的依赖度相比出口略低,但在进口额中,中国所占比重仍达23%,GVC产品进口额达30%。中国出口对韩国的依赖度约为4.5%,但进口对韩国的依赖度达8.5%。
需要警惕的是,全球供应链目前正遭遇各种威胁,这主要包括中美贸易争端、俄乌冲突、各国强化本国供应链等地缘政治因素,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等环境因素,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等。
在此背景下,赵哲指出,中韩产业关系也出现了阻碍合作的因素。一方面,随着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及自身供应链的加强,韩国的消费品、原材料、零部件、资本品等在中国的销售可能出现萎缩。另一方面,由于全球供应链环境变化,韩国也在考虑供应链多元化及加强自身供应链建设,比如韩国正尝试将汽车线束等产品的供应链扩展至越南等东南亚地区。
探索多形式产业合作面对全球及中韩供应链发生的变化,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中国地区本部长洪彰杓表示,中韩两国应通过运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等多双边FTA共同应对全球供应链危机,在全球价值链重组过程中加强区域内企业合作,强化中韩两国在区域价值链(RVC)中的力量和作用。
赵哲认为,为了防止中韩合作问题持续恶化,双方应加强沟通与磋商,构建快速反应机制,推进差别化的分工与合作,将中韩供应链面临的困难度降至最低。同时,应探索多种形式的产业合作。
首先,共同利用中韩两国的创新成果,尤其是在高附加值领域开展合作。例如,利用韩国的创意或技术在中国实现商业化,反之亦然。两国企业共同参与风险创业项目。构建开放型的中韩创新合作平台。
其次,可利用中国新基建和韩国数字基建,扩大双方的商机。如将中国大型信息技术企业构筑的大数据或人工智能成果应用于韩国消费品的高端化;将中国的电商系统或智能健康系统用作提供韩国产品或医疗服务的平台等。
再次,共同构建全新的东亚供应链。建立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的海外生产基地,如将韩国三星、LG等公司的家电、通信设备组装工厂及相关配件生产企业转移到东南亚等地;为企业退出提供制度保障,为转移项目制定具体的转换方案,既要考虑中国国内原材料、零部件、设备等的供应和对接,又要考虑海外工厂和中国需求之间的对接;在第三方市场加强合作。
最后,开展更广域的产业合作。中韩两国都非常关注大气污染、碳中和等环境问题,应共同努力解决细颗粒物等大气污染问题。建立技术共享机制,着重研发减少企业细颗粒物及温室气体排放的环保设备和技术,并在营销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推进旨在解决细颗粒物等环境问题的大型联合技术开发项目等。
来源:国际商报
投稿/建议:geyan@ccpit.org
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关注 | 外贸人注意了!美联储加息后,RCEP域内贸易短期内承压
分享 | 1欧元=1美元,欧元会持续跌吗?
实务 | 申报地海关代码31xx的海运口岸,报关单备注栏必须这样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