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大咖说 | 上半年出境展的现状与趋势
2023年中国贸促会全面恢复了出展审批工作,截至6月底,已完成2023年度3个批次,共75个组展单位赴57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出国展览项目计划,批复1137项,展出面积69.6万平方米。
从区域看,亚洲地区仍是我国出国参办展的主要市场,赴亚洲、欧洲、欧亚、美洲和大洋洲、西亚非洲等五大地区出国办展项目的占比分别为35%、23%、10%、22%、10%。单独办展项目一半以上集中在亚洲地区。
从实施情况看,2023年3至6月,有53家组展单位赴46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出国展览项目329项,实际展出面积21.3万平方米,参展企业12692家。
经统计,上述实施展览项目数为2019年同期的53.8%,展出面积为2019年同期的64.9%。从组展单位数量看仅是正常时期的58%。按照审批规定,出展项目需要提前半年上报,因2022年疫情防控形势不明,很多单位都来不及上报,这也是审批实施项目下降比较多的主要原因,实际实施的项目应该会高于这个数据。
众所周知,出展的筹备期需要半年以上,大部分组展公司都未能及时安排2023年上半年的出境参展计划。国外展会去年已基本恢复举办,由于国内疫情防控的情况,我国企业线下参展较少。与此同时,申请今年展位的时间也晚了,在分配展位上也会受到影响;国外展会的主办方根据去年的情况,对展会规模予以控制也在情理之中。所以,疫情放开后,国内企业因3年疫情被困所积蓄的出国参展的需求井喷,使不少国际知名展览会出现一位难求的情况。
如2023年2月上旬,法兰克福展览集团旗下三大领先消费品展——法兰克福国际春季消费品展览会、法兰克福国际圣诞礼品世界展览会以及法兰克福 DIY 手工制作及创意文具展,首次同期在法兰克福展览中心举办,本次三展同期举办有来自170个国家的 4561 家参展企业及 15.4万名专业买家,总展览面积达 352950 平方米。据德国相关协会数据统计,春季消费品展23.58万平方米,参展企业3681家,主要参展国家有中国展商266家,德国440家,还有印度538家,意大利338家,土耳其340家。相比2020年春季消费品展,因疫情尚未波及到,单独一个展览的展出面积就有31.06万平方米,参展企业4582家。中国展商625家,位列第二;第一位是德国,679家;意大利392家,印度516家,土耳其191家。从以上主要参展国家数据分析,中国展商数今年下降57%,德国展商也下降了35%,土耳其增加了78%,印度变化不大,除了土耳其有较大增长,其他看不出有很特别的情况。笔者理解,主办方今年的“三展合一”,既是基于对疫情后展览预期理性的判断,也是对展会的资源整合。因国内疫情防抗在今年1月刚开始放开,对于2月初的展览会,我国展商较大比例的下降也在情理中。
对于6月中旬举办的德国科隆国际体育用品露营设备及园林生活博览会,因有比较充裕的筹备时间,基本满足了我国参展商的参展需求。德国相关协会数据显示,德国科隆国际体育用品露营设备及园林生活博览会展出总面积23万平方米,参展企业1842家。我国参展商以986家位居第一,超过展商总数的一半以上。德国本土仅160家参展企业,超过100家展商的还有荷兰(103家)。据现场观察,因我国企业户外家具居多、展位面积大,我国参展商占据了展览会的半壁江山。
据部分出展展览企业反馈,6月以后,欧美展会趋于正常规模,基本能满足企业参展需求。除欧美及印度等国家的签证难以及航班减少的情况,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提升了展位费用,给企业参展带来了成本提高等问题。上半年因疫情防控刚放开,除了少部分去年就开始组织参加国外展览会的公司外,大都有知名展览会不能抢到展会位置的情况。三季度,展览还是处于上升阶段,但我国企业前期爆发性的出境参展,缺少对展会的理性选择,参展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所以四季度原先比较热门的展会,也感觉有点“卷”。基于政府支持和企业对参加国际专业展、抢占出口份额的积极性,大部分出展企业对今年的出展恢复态势比较乐观。笔者了解,企业人员稳定的中小出展企业,表示出展规模能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大型出展企业疫情前体量较大,受各种因素影响,比较难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但一般也能达到60%-70%以上。
由于经济低迷,国际市场萎缩,上半年我国对欧美的出口也一直处于负增长,不少企业即使参加了欧美的知名展会也没达到预期效果。但如果以拿不到展位为由盲目扩大自办展,尤其是到国际专业展会高度发达的欧美去办展,这是很不理性的做法,不可能取得实际效果。关键问题是这些所谓自办展都是违背展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国际知名展会没有一个只是一国(甚至一省、一市)企业参展的综合展会。综合性展会没有高质量的展商,也无法邀请到高质量的客商。客户资源仅靠购买和搜索,群发信息对这些没有粘性的客商无法确保按时到会。展会的效果不是看主办方的宣传,或者是降低标准的认证,而是参展企业用脚投票,企业重复参展率才是衡量展览会的最重要标准。现在大部分的自办展,企业重复参展率很低,举办多年还需依赖补贴才能生存,而且展位价格还高于当地举办专业展览会,投入很大但收效甚微,在如何将有限的扶持资金投入到能获得最大收益的问题上,值得会展界和有关部门深思。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报立场。本栏目署名文章涉及版权,转载请开通白名单。”)
【作者简介】
浙江省贸促会原展览部部长
来源:中国贸易报
投稿/建议:geyan@ccpit.org
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关注 | 倒打一耙!日本就中国暂停进口水产品向WTO提交文件
商法 | 侵权纠纷频发 AIGC被按下“暂停键”?
实务 | 注意,这些商品进口需CCC认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