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工又有新突破!这次是她们

教学创新的 广东工业大学 2023-03-26

近日

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落下帷幕

广工王婉莹教师团队

荣获一等奖

罗美娟教师团队

荣获二等奖

实现了广工教学创新大赛类国家级奖项

“零”的突破




赛事速览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是唯一一项纳入教育部“三评一竞赛”中面向各学科、各专业、各职称的高校教师教学大赛。来自全国31个赛区、267所高校的406门课程、1462位教师(含团队成员)进入全国赛网络评审环节。


经过激烈紧张的角逐,产生全国一等奖63个、二等奖142个、三等奖201个。其中广东赛区18支队伍共获得全国一等奖5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5个。


广东工业大学教师参赛获奖情况

参赛课程主讲人团队成员奖项学院
土力学王婉莹罗庆姿 刘勇健 袁炳祥一等奖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创业思维与行动罗美娟祈明德 高虹圆二等奖管理学院


今天,我们走近两位课程主讲人的世界

听她们说说

“突破”背后的故事



人物小记·王婉莹

王婉莹,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岩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校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培训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南海钙质砂的加固处理和颗粒破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州市科技基础研究等项目。担任国家自然基金委、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曾获2017年度香港工程师学会RingoYuPrize、2021年度广东省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广东省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广东省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工科组三等奖等荣誉,并先后获得ISW和FDW国际认证。

图〡国赛一等奖获得者,课程主讲人王婉莹


“非常抱歉,比赛太累了,一直睡到现在,才看到信息。”几天连轴转,一回到家,王婉莹倒头就睡。从她脸上,还能看到深深的疲态。

“另一个孩子”

对“新手妈妈”王婉莹来说,这一路走来,有太多的不容易。2021年下半年,王婉莹还在休产假。某天无意中看到了教学创新大赛的校赛通知,心中骤然升起一股冲劲,“我得去尝试一下。”王婉莹猛地抬头,眼睛里闪亮亮的,“其实当时也没有那么多想法,就是那股子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吧,创新探索,觉得还有无限种可能啊!”彼时,孩子才4个月大,她匆匆结束了产假,投入孕育另一个“孩子”: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这个“孩子”,似乎一开始就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身体尚未完全恢复,成了最大的拦路虎。夜深人静时,她开始投入到赛事准备工作中,时间就这么分秒流逝,恍惚间,常常已是凌晨3点后了。2022年3月开始,她又承担了两个校区三门本科教学任务。紧张备赛、繁重工作和照顾幼子,让她忙得像个陀螺,一刻也不能停歇。“那段时间每晚只能睡四个小时”,王婉莹声音有点低沉。曾经累到昏倒,她也曾产生自我怀疑,“我到底行不行?”


图〡备战国赛,晚上11点还在商讨


国赛是全国高手同台竞技,这意味着,省赛准备的一切可能都要推倒重来、从零开始。“我那时候形成条件反射了,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下一个反应就是马上和团队、培训导师开视频会。”一看时间,都还没天亮,“只好眯着眼睛想事情,迷迷糊糊又睡着了。”通宵打磨成了家常便饭,备赛8个月来,熬过多少夜已经记不清楚。


备战国赛的时候,正是孩子处于分离焦虑阶段。这时,亲情、梦想与热爱,无限放大,成了她必须要做的选择。“他很粘人的。”王婉莹眼圈泛红,想起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只好忍痛关上房门,让家人抱开孩子。“不敢让他进来,我怕他看到我也在哭,吓到他。”同一扇门后,她一边工作,自己也在小声啜泣;门外,儿子在大声哭泣,距离这么近,却又那么远。

满足感与成就感

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

一刹那恍惚若有所失的感觉

不知不觉已变淡”


《海阔天空》是那段时间她听得最多的歌。那些跃动的音符,仿佛道出了她的心声。也曾累到放声大哭,但她从没想过放弃。似乎想到了什么,她又忽地开心起来,“还好有领导同事们的支持啊!“备赛过程中,学校给予了她很多鼓励和帮助。教务处帮忙联系超星平台、比赛全程细致服务;党委教师工作部和教师发展中心提供了完善的培训和支持;学院更是在录课等环节给予人力财力保障。在一遍一遍打磨下,不断拓宽教学思路,凝练总结教学中的创新点,在对教学思考的过程中,她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教学的意义,感受到了职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图〡集体备赛打磨中


“一路走来,困难很多,但是更多的是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感动。”答辩环节的一幕她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有个专家提问,“你们这个专业通过学科评估了吗”,她回答,“不仅通过评估和复评,而且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那一刻,她说自己心里是无限的自豪,“感谢学校和学院,提供这么好的条件和平台,让我们有机会能被托举到最高领奖台。”


图〡国赛录课结束

教学+创新=无限可能

在这一高校教师的“奥林匹克”盛会中,她有感天南海北的教育同行们,大家都怀揣着对教育教学的理想,以及对学生的一片赤诚,彼此分享前沿教学创新实践。在她看来,如果高校教育者只是知识的“搬运工”,那么学生便成了一个个僵化的容器,老师和学生之间便失去了情感连接和温度,课程知识、教学参与者都将死气沉沉,这不应是高校教育的底色。


“学习本应该是一件各方参与者都能感受到快乐满足的过程。”她坚定道,“在此过程中,只有思想碰撞、思维激荡,才可以迸发绚烂火花。当教学成了老师和学生的精神负担,我们就必须自我变革,驱使自己向成长型、创新型教师转变,把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基本方式,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创造性地积极探索和深刻反省,使知识、学生和教师的生命活力焕发出来,那样,课堂和教学就有了无限多的可能。”


图〡课程教学


“传统的课堂大多针对分散知识点创设教学环境,无法将知识整体贯穿,并且以文字语言的单一刺激和碎片化验证为主,缺乏真实情境下的系统探究,这使得课堂、师生和知识都死气沉沉。”她谈及当下的教育教学现状,深感变革与创新的重要性。在她看来,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做成一件事”的工程思维尤其重要。“如何从工程现象中迅速提炼问题本质,并且利用专业知识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应该是我们课程的首要目标。”


如何破局?王婉莹有自己的思考。“我觉得首先需要将僵化的课程内容重构,提取核心知识点,将碎散庞杂的内容串联成一张知识网,建立理论之间的联系。”她继续道,“课程以综合知识的形式放到真实案例情境下的研讨探究中,让学生在工程实践中生动地看到知识的本质;通过创新实验、学科竞赛、科研探索等活动看到知识是如何在学术、工程前沿中焕发活力;最后,课程思政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让学生看到知识的本质和价值。”



人物小记·罗美娟

罗美娟,管理学院讲师,现任广东省系统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党支部书记,学院MBA教育中心副主任、MBA战略与创新创业方向学术主任、校级教师培训导师、校级创新创业导师。省一流课程主讲人,多次获得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奖项。主要研究领域为旅游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先后获得美国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师资认证、英国国家创新创业教育中心(NCEE)创新创业导师认证、加拿大埃里克森国际教练学院创业教练项目认证等。

图〡国赛二等奖获得者,课程主讲人罗美娟


“干练,特别能拼。”这是和罗美娟打过交道的人对她的普遍评价。


这种性格,在她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从2021年12月下旬,到2022年7月末。


这是一段“艰难”的时刻,至少对大对数人来说是如此。从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校赛到国赛,8个月,她“经历了太多”。

“心律不齐的心电图”

8个月的时间,心情跌宕起伏。她形容是“心律不齐的心电图”,时而斗志满怀,偶尔想躺平摆烂。人们常说,往事不堪回首,但在罗美娟看来,这种痛苦的回忆,恰恰是成长的养分,痛苦里又带着些许甘甜。


本科教学、毕业论文指导、毕业论文答辩、MBA课程教学、MBA教育中心事务性工作、FDW国际认证培训等一系列的工作,使8个月的备赛期似乎无限缩短了。“对,就是那种蔬菜脱水啊,想想都觉得可怕。”罗美娟说,在各种事务穿插中,8个月拧干变成了1个月,1个月脱水变成了3周,备赛不可谓不紧迫。从校赛,到省赛初赛、决赛,再到国赛初赛、总决赛,看上去只打了5轮,但是提交至参赛系统的十个文件却更新迭代了上百个版本。


图〡团队积极讨论内容设计


8个月的备赛,整个团队放弃了休假放弃了所有的娱乐活动,关在会议室里埋头苦干。夜晚的星空被视为浪漫与恬静的象征,但对罗美娟团队来说,只是在提醒他们,又熬到了深夜。“就整个不知疲倦那种”,罗美娟还记得省赛决赛前的那一幕幕场景:通宵达旦地改文件,早晨4点钟起床修改PPT,只睡了3个小时的省赛总决赛前夜,头痛到一个下午吃了两粒止痛药的录课5小时……


“我觉得保安肯定都认识我。”说到这,她突然笑了起来。“早出到校门口,保安连续三天问了我‘周末还这么早来呀’‘假期还天天这么早来学校呀’,后来习惯了,他也不问了。晚归到小区,保安每次都要问,又这么晚回来呀,你这工作太辛苦了。”这些现在回头看依然觉得无比艰难的备赛时光,现在终于可以云淡风轻地说出来了。她捋了捋头发,“你瞧,我觉得备赛期间发量肉眼可见地减少,现在必须得好好养养了”。


也会有一些小确幸和小幸福。和队友的互相捧哏成了消遣烦闷的绝佳方式。在头疼到“爆炸”的那些时日,她曾不止一次在去水上餐厅的路上给队友说“不干了,我要摆烂了”,而队友的回复永远是“吃完饭先好好睡个午觉,对了,你等会儿还是要陨石拿铁吧?”在累到只想躺平的那些傍晚,看着美好的夕阳和树影天光,不止一次地发出“如果吃完晚饭就能回家多好呀”的感慨,然后换来队友的“好家伙,终于等到你这句话了,等会儿各回各家呀,哈哈哈哈哈”。和家里人通通电话,远程买单请家人吃个火锅、烤鱼,看到大家都好,她也会觉得心中甚是欢喜。这些都成了支持她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备赛不是一个人的煎熬,而是一群人的携手前行。”罗美娟又重复说了一遍。

“唤醒者”与“引路人”

像是一段超长恋爱。10年,罗美娟与所授课程,从最开始的互不相识,到“相互试探”,再到后来不断磨合,中间偶有“分分合合”,有过心酸,但最终也收获了甜蜜。这段缘分,还将继续下去。


这10年,是一个选择“以教师为业”的年轻人脚踏实地的10年,也是一个青年教师斗志昂扬、对未来充满愿景的10年。国赛获奖,为她的不懈逐梦画上一个句号。她看向远方,目光深邃,却又忽然转过头,“这可不是终点,这又是新的起点啊!”


图〡课堂教学


获得学生认可,对教师而言,可能是最值得庆幸的事情。“这10年里,你猜我得到最多的评价是什么?”此刻,她像是与自己内心对话,“你一定想不到的,学生的评价,让我现在想起来都会笑。”


她曾多次在学生的毕业论文和课后反思中看到这样的言语,“罗老师从不给我们答案,她总是给我们提问题,启发我们思考,然后笑着看着我们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答案,然后带着答案离开......”在罗美娟看来,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学生需要掌握的远不止知识本身,他们还需要思辨、需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这些不是灌输能实现的。学生需要的是“唤醒,唤醒沉睡的天才”,以及“激发,激发潜在的潜质,主动学习的动力,探索的精神,激发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这10年里,我多次给学生讲,我不怕你给我差评,我希望你在毕业三年五年后回忆起你的大学,能记得这个严格要求了你的老师,始终坚持了她认为对的事情。”罗美娟说,“我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就是严爱相济、立德树人。”



放在罗美娟办公室里满满的学生合影、来信,以另一种方式印证了她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张贺卡写着:感谢老师,我读大学后一直很迷茫,直到认识了你,我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你这样,专业而又富有魅力的人......”
以创新赋能教育
激发课堂气氛与学生潜力
她们是优秀教师中的代表
但在广工,还有很多老师
潜心治学 默默耕耘一线
也正因为他们
广工的发展才尽显勃勃生机
为深耕教学的老师们点赞!



点击以下链接,回顾往期作品

↓↓↓↓↓

突破!广工2项发明专利获中国专利银奖

全国总决赛亚军!你们是广工的骄傲!5件亲签球衣,送!

派送中!你期待已久的广工录取通知书来啦!

凭实力“出圈”!广工获2022年机器人大赛ROBOCON赛事全国一等奖

@2022级准新生们,广工官方新生群来了!



采写 | 王宇涵
图片 | 受访者供图运营团队 | 学生新闻中心责编 | 王宇涵审核 | 陈少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