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悼念 | 孙再昭:一位82年党龄的老书记的革命故事

有这样一位百岁老人

幼年“闯关东”,当学徒

瞒着父母报考抗日军政大学

18岁在战场上“火线入党”

亲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


他是孙再昭,原广东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1月1日在广州逝世,享年100岁。


11月6日上午11时30分,孙再昭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将在广州殡仪馆15号厅举行。



孙再昭(1922-2022),山东胶东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1978年初,调任韶关市市委副书记,同时担任广东工学院书记、院长,1986年离休,2022年11月1日与世长辞,享年100岁。



闯关东当学徒

日军的耳光打醒了迷茫青年


1922年,孙再昭出生在山东胶东地区一个普通的木匠家庭,战事频繁,他仅仅上了7年学便与哥哥一起开始了“闯关东”的生涯。琢磨了很久,兄弟俩觉得照相是个新鲜事儿,于是由哥哥出面请照相馆老板吃饭,攀上老乡关系后,孙再昭开始在照相馆里当学徒。学徒生涯并不轻松,清早起床后,要包揽开门关门、打扫卫生等杂活,晚上协助冲洗照片,加班到凌晨。对摄影有着浓厚兴趣的孙再昭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刻苦钻研技术。


一天,有位老乡告诉他,家乡组建了游击队,可以扛枪打鬼子,更重要的是,“游击队,吃饱睡”,只要没有战斗任务,晚上就可以休息。这个大“福利”,让苦于晚上睡不饱觉的孙再昭动了心。而几天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情让孙再昭下定了投身革命的决心。那天晚上,防空警报突然响起,在门外打开水的孙再昭拔腿就跑,在离照相馆只差十步的时候,两个日本兵突然挡住他的去路,一个将上膛的枪对准他的胸膛,一个顺手就抽了他两耳光。被打得耳朵嗡嗡直响的孙再昭从此明白在日本人占领的土地上,要过安宁日子已是奢望。第二天一早,他收拾好行李辞别师傅,踏上了回家的路。


图 | 孙再昭(摄于1970年)


瞒父母上抗大

从此走上革命路


回到农村的家中,父母希望他好好学一门手艺,既然照相学不成了,便想说服他跟随父亲学木匠活。可此时的孙再昭,已铁了心要参加抗日游击队。由于有一定文化基础,在报名参加游击队的时候,有人建议他去抗日军政学校(后改为抗日军政大学,是国防大学的前身)学习。孙再昭觉得是个好主意,等不及跟父母商量,他就去村公所写了身份证明,骑着单车奔向50里路开外的抗日军政大学。进入抗大必须要考试,时隔70余年,孙再昭依然记得当时的入学考试题目:“我最敬仰的人”,年轻的他笃定地写下以下几个名字:孙中山、福兰克林、爱迪生、瓦特。


在抗大的日子,孙再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迅速地成长起来。抗大的生活主要分为学习、工作两个部分,当时学习的《政治经济学》给了他很大的影响,也为他以后投入到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除了理论课程,他们还接受了步兵操练等军事训练。学习之余,学员们背着五斤重的大刀,站岗“查路条”,防止汉奸、特务混入。当时班上有一门土炮,行军的时候由孙再昭和另外一名学员一起抬着,上面挂着一包铁砂和一包土药,山路崎岖,一人摔跤时,另一人也容易绊倒,实在不方便,孙再昭一咬牙,便用土炮当扁担,挑着铁砂和土药。因为这件事情,他被评为模范学员。


投入战斗火线入党

枪林弹雨立志报国


一天晚上,队里召集部分学员开“兔子会”。孙再昭这才明白,“兔子会”就是党小组会,只有共产党员才能参加。他犯了嘀咕:“我参加了八路军,还不能算是参加了共产党。”于是,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申请加入了“朱德青年队”(共青团的前身)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40年7月,在一场战斗中,孙再昭的后背被一块在石头上反弹过来的流弹片击中,由于伤口不是很深,他自己用手抠出了弹片,伤口却一直流血,卫生员让他退出战斗,孙再昭没有听,继续坚持在阵地上。当时指导员就过来宣布:“老孙,今天宣布你入党”。从此,18岁的孙再昭成为向往已久的党组织的一员。



图 | 孙再昭的摄影作品,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将军(中)视察海南抗登陆演习,摄于1974年11月。


毕业后,孙再昭被分配到某营部当通讯班长。由于懂摄影,组织安排其到胶东五旅政治部宣传科。1940年冬,五旅政治部得到部队缴获的一台120相机,交给他专职摄影,可是难得缴获几个胶卷,孙再昭的相机长时间闲着,只能背着空相机到处转悠。后来,敌工科送来了从烟台、青岛等地弄到的胶卷,孙再昭如获至宝,反复研究拍摄技巧和场景,生怕浪费。冲洗照片的时候也遇到了难题。没有暗房,用毯子将老乡家的桌子围起来,孙再昭在这个密不透风的小空间里,被闷得全身的衣服都湿透了;没有暗灯,就触摸是否显影;没有手表,就凭经验数数来确定曝光的时间。孙再昭说,只要动脑筋,问题总能解决。


接着,孙再昭来到最基层的宣传队,只要有需要,灯光、道具、演员什么都干,“我不讲究,也不挑剔什么工作岗位,叫干啥就干啥,有什么就干什么”。由于工作表现出色,孙再昭成为胶东画报的特约记者,也是当时东北民主联军中主要的摄影干部,用晒蓝图方法出版战地画报,为士兵服务。



图 | 孙再昭在海南三亚参加军事演习,摄于1973年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结束,胶东军区部队被分为三部分,孙再昭所在部队进入东北,变为民主联军野战军第四纵队,奔赴东北解放战场,也真正开始了拿枪战斗的生涯。


当时,四纵第一次与国民党新六军作战,孙再昭从机关分配到到某营参战,动员讲话的时候,孙再昭表态说:“我也出上这一百多斤,和大家一起战斗到底!”战斗一开始进行得很顺利,第一天就消灭了敌人一个加强连近200人。接下来,却遇到很大阻力,营长牺牲,副营长和教导员都负重伤。在把负伤的教导员背离着火的阵地后,孙再昭被赶过来的团长任命为代理营长,继续指挥战斗。此时,敌人的火力很猛,孙再昭指挥的营剩下的战斗力也不多,正好有一个机枪班经过附近,他当机立断,就近拦下机枪班,站在菜地的小水沟里,火力掩护其他主力部队撤退。“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解放战争时期的入党誓词),在真刀真枪的战场上,孙再昭用鲜血和勇敢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词。


图 | 2005年,孙再昭被授予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勋章


2002年,80岁高龄的孙再昭作为老革命、老广工的代表在纪念中国共青团建团八十周年大会上再一次重温当年的铮铮誓言,依然激情澎湃:“重温青年时代,非常高兴!我一辈子跟共产党走,我相信我们的青年一代肯定也会永远跟党走,建设我们美好的国家。”这也是这位见证了共和国成立与发展,见证了广工大风风雨雨的长者的心声。


时间砥砺信念,岁月记录追求。矢志不渝跟随党、一辈子为党工作,这位82年党龄的老革命,用百年生命里程践行了他的诺言与信念,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敬仰!


谨以此文,纪念孙再昭老书记!


来源 | 工大拾光

编辑 | 黄日烁

运营团队 | 学生新闻中心

责编 | 王宇涵

初审 | 杜清

审核 | 陈少徐

审定 | 张育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