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瑞鹤归》取景地,原来与这位名人有关!

肇庆头条 2024-04-01
西江日报记者 胡美娟 袁丽娟

近日,

《国风浩荡2023元宵奇妙游·瑞鹤归》,
该舞蹈节目采用“仙鹤”
这一在中国文化中的经典意象,
以仙鹤的第一视角
感受生命的律动与美好。

其中,就有这样的一幕,
瑞鹤少年与仙女们
穿越千里江山,
来到肇庆砚洲岛包公楼前殿堂、
牌坊前凌空跃起,
蹁跹之姿尽显仙鹤高雅轻盈之态。


那么《瑞鹤归》为什么会选择
砚洲岛包公楼拍摄?
包公与肇庆又有什么故事?
今天,我们带你揭秘!


包公在这里“掷砚成洲”

留下一张闪亮的名片


宋代名臣包拯自古
被誉为廉洁、正义的化身。
他曾主政端州3年,造福百姓,
离任时不持一砚,
便留下了“掷砚成洲”的传说。


包拯“不持一砚归”的高尚情操,
让后人大为钦佩,
同时,掷砚处隆起一块陆洲
——砚洲岛。

没错,就是肇庆这个“宝藏小岛”,
成为人们慕名前来的胜地。
↓↓

△包砚的那块黄布顺流而下,在不远处的西江边形成了一片黄色的沙滩,这就是现在的“黄布沙”。西江日报记者 吴勇强 摄


直到如今,

包公掷砚成洲的传说在岛上

依然能找寻到踪影,

岛上的包公楼也远近闻名。








据了解,砚洲百姓为了纪念包公,从明代开始在岛上修建了包公祠、包公楼,每年农历二月十四日,砚洲百姓都会隆重祭奠包公。


到了包公诞这一天,岛上非常热闹。不仅岛上居民会用香烛、三牲、水果祭奠包公,珠三角地区的游客也会来这里参加纪念活动,逐渐成为肇庆一张闪亮的名片。






△西江日报记者 朱健兴 摄


△图源 鼎湖发布


包公还做了这些事

留下这些传说...


除了“不持一砚”的美名,
肇庆民间还流传着
包公收妖、锁妖井等传说。
七星岩石室洞东壁现存包拯题名石刻,
是包拯唯一存世手迹。

△七星岩包拯题刻。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这是包公一生仅存史册的诗作,
被刻在包公祠的入口处。

△包公文化园 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在端州任职期间
包公做了这些事
👇
他因地制宜,开创了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式农业之雏形。


■设立了一座庞大的储粮备荒的谷仓——丰济仓。


■创建了端州第一个交通和邮政总站,创办了端州第一所公立学校。


■端州砚贵,包公平反丹凤朝阳砚案,明令规定端砚只征贡数,大大减轻砚工负担。


■针对“瘴疫”,他在州署前及居民密集处共挖七口井,让民众饮用卫生的井水,遏制了瘴疫的蔓延……


△位于端州城区内的包公井。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肇庆还有这些

包公文化历史遗迹


关于包公与肇庆的故事

远远不止这些。

千百年来,肇庆本地形成了

具有浓郁包公文化特色的廉政文化,

通过史学、文学、

戏剧、绘画、建筑、民歌民谣等

多种形式广为流传,

成为肇庆廉政文化的宝贵财富。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2015年5月,肇庆包公文化园在原包公祠的基础上完成扩建并开放,后被授予广东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何异能 摄


一直以来,肇庆市高度重视
和挖掘传承包公廉政文化,
修建包公文化园,
修复包公井、包公楼、星岩书院,
包公府衙等包公治端的遗址遗迹,
创作了大型音乐剧
《青天之端》等优秀文艺作品。

△《青天之端》精彩片段集锦

英雄已不在,威名仍久长,
穿越历史,正气依然。
至今,包拯留下的清廉之风,
仍然影响着肇庆一方水土。
肇庆的广大党员干部,
作为包公“后任者”,更是坚持厉行法治,
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肇庆包公文化园。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瑞鹤归》以舞蹈的写意之美
让观众遐想联翩,
它用一支舞蹈牵动一段历史,
引出一千年前那个清正廉洁、公正爱民的
端州知府包拯的形象,
更展现出肇庆人民传承包公文化,
弘扬包公精神,
与包公情源远流长的感人故事。

热点视频推荐
↓↓↓


◆编辑 邹泳琪
◆二审 郭晓琳
◆三审 李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