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瞒报的碳九,泄露了谁的底细?
前几天乌鲁木齐刮了一场特别大的风,据说风速最高的地方,风力已经达到了13级。当我正从视频上看乌鲁木齐市民如何顶窗户的时候,大风已经裹挟着蔽日的黄沙,吹到了广袤的华北平原。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双十一”你拆完快递后扔掉的塑料泡沫,可能一年后卡在了南极一条鱼的消化道里。而我这么爱吃鱼的人,最近对于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件忧心忡忡,毕竟那里是鲍鱼、黄花鱼的产区之一。我斋一斋不要紧,可那些渔民的损失已经有说法了么?
当地搞了一个节外生枝的“精准抓嫖”以后,好在还是把重点放回到了应该关心的事情上。25号,泉州市政府通报了泉港化学品泄漏事故调查及处置情况。令人震惊的是,事故企业东港石化实际泄漏碳九69.1吨,却将泄漏量瞒报为6.97吨,等于说只报告了实际泄漏量的十分之一。就在昨天,当地检察院以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和涉嫌谎报安全事故罪,对东港石化的涉事员工和管理人员共七人批准逮捕。
从调查报告看,这一事故的原因很清楚,就是东港石化在用输油管对碳九进行装船时违规操作,造成输油管破裂而酿成的。事故的追责分得很清晰,分了企业责任、属地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除了东港石化一干责任人被批捕外,泉港区政府和港口管理局的官员也受到了免职等处分。其实就事论事,完全是企业的违规操作酿成了这次事故。那为什么政府官员也要追责呢?因为公众需要得到一个交代:东港石化这么一家“半彪子”企业,平时有没有受到应有的监管?
说这家企业“半彪子”真不算过分,看看他们在整场事故中的表现就行了。根据通报,当天晚上六点半在进行碳九装船的准备工作时,违规操作就已经发生了,工人把输油管和船给固定到一起了。直到当天夜里一点,由于涨潮和船体吃水下沉,被固定住的输油管经拉扯破裂开始泄露。这将近七个小时的时间里,竟没有一个人发现这个违规操作。甚至当输油管破裂后,他们也是过了十五分钟以后才发现的。要知道这不是在灌水,这是在输送有毒原料,整个过程都没负责人监督么?
而当事故发生后,东港石化第一时间想到的竟然是“隐瞒事实、恶意串通、伪造证据、瞒报数量”。事发当天他们就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要求统一口径瞒报事故原因和泄露吨位。这显然不是一个正规的、有责任心的大型企业能干出的事。感觉碳九泄露事件中,东港石化的道德底线都被泄露了出来。
其实这家企业和这个项目,本身就有着各种暧昧之处。根据公开资料,2015年原来占最大股份的国资退出后,东港石化成了由福建德和集团有限公司控股。而目前能查到的资料显示,德和集团的经营范围包括化工产品,但不含化学危险品。这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几经变动,企业的情况很不透明,其运营化工企业的能力很值得怀疑。
此外,和前些年不少化工项目一样,东港石化公司码头的选址非常不科学。这个储存着上百万方石化物的码头,紧邻着肖厝等几个渔村,而这里又是重要的渔业捕捞、养殖海域。周围上万村民战战兢兢担心了十几年的事故,终于发生了。化工厂和渔业区紧邻,这种荒谬感就像泉港区的对外宣传中,“中国长寿之乡”和“中国石油化工名城” 两张名片并列争辉。
“化工围城”是个老话题,其实如果严格按照我国对化工行业的管理规范进行生产操作,这些化工项目都是安全的。但大多数民众反对化工厂建在自家门口,正是因为现实中偏偏有一些“半彪子”企业和不负责的地方监管者,万一有个万一,谁也不敢想象。
但鉴于化工项目巨大的投资拉动效应和财税贡献能力,地方政府往往却非常热心,在经济效益至上的理念之下,社会效益和环境承载能力都退居其次。于是一些本不应该建工厂的土地,作为优惠条件给了化工项目。一些运营能力堪疑的管理团队,也得不到严格的监管。甚至在出了事故以后,还在想方设法为其遮掩。
和天津港大爆炸相比,泉港泄露事故有幸危害程度还没那么大。但这件事再次提醒我们,以往那种为了财税效益,无条件为化工项目开绿灯的做法应该停止了。草率的决定,滞后的规划,粗疏的管理,所带来的综合危害远比那点经济收益要大。十八大后中央一再强调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可不是说着玩的。事实证明,撞在这根红线上的人,多霸气的石狮子也保不住你的别墅。
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自然是第一步。但我觉得对于泉港区而言,有很多事远比抓几个人棘手得多。比如化工围村的问题到底怎么解决,东港石化公司和肖厝村到底该搬迁哪个?接下来东港石化该如何整改,怎么保证将来不再出现事故?而吃瓜群众可能更关心另一个问题,东港石化对抗调查的底气到底哪来的。对此,调查报告里对当地主要领导的处理中有一句话说得很清楚,“待进一步查清责任后再作处理”,事情显然还没完,我们不妨等等看。
(文/于永杰)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团结湖参考 [2018年精彩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