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验谈 | 衡水第一中学许筱驰:于此写下壮丽从容

立马振山河的 中大招生 2024-04-29

编者按

立大志,做大事!大湾区,大未来!


2023学年,中大招生推出【经验谈】栏目第2季,汇聚中大新生的奋斗故事、家长的教育经验和学长学姐的学习心得,鼓舞和支持更多为梦想奔跑的少年。欢迎大家踊跃投稿,点击蓝字可查看征稿启事


今天“新生经验谈”的分享嘉宾,是毕业于衡水第一中学的许筱驰。


#给新高三er的话#

“当传说变为现实,现实也会铸就传说。”


那些关于高考的记忆,在数年如一日的白夜中,融汇成一道轻柔而遥远的光河,不再触及我,却依旧照耀我。“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悟”,希望学弟学妹们在全力迎接这场神圣的大考之余,能够再好好感受即将落幕的高中生活。祝你们前途灿烂,盛大光明。



许筱驰



人物简介

高中毕业于衡水第一中学

2022年被录取至中山大学商学院

商学院团委学术部干事

中大招生及运营小分队成员

经验谈栏目负责人


“今夜所披月色星辉,

都是明日加冕时的王冠华衣”




——树立“自我呈现”的观念


6月6日,高考前一天晚上,大概是我整个三年当中最惬意温柔的时刻。


夜空深邃静谧,晚风温柔却有力量,我捧着写满心迹的语文札记本独自走在实验楼边的长廊里,向班主任借了手机,耳边放着冬奥会时最喜欢的音乐《A Bright Future With You》。


你怎样描写热爱?”


“是登上山顶后眼底的星光,是相隔万里依然清晰可闻的呐喊,是将苦涩写成山呼海啸的战歌。”


我的荒野花园,繁星漫漫,满携美梦。


作为一个热爱文学,并几乎将语文视为信仰的文科生,我到达过巅峰,也时常感叹“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陷入对失误的自我苛责。而面对高考,比起渴望“重回巅峰”,我们或许更害怕的是被一次失败彻底地改变,害怕潜心积淀多年的天赋和努力所造就的水平,没有在这次检验中得到完全的认可和评价。


我想起一位对我影响极大的老师对于“高考”的中肯定义:“高考是一场和命题人的平等对话,是一场自我的展示和量化。去答一张试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姿’,而我们需要做的只是重视和尊重自己,让‘舞姿’尽量优美。”


面对一锤定音的高考,我们可能担心一道全新的题目打乱整场考试的节奏,担心因为一时紧张回忆不起早已烂熟于心的基础知识,担心某个学科“太浩瀚”,所出的题目仍然是我们复习了一遍又一遍却无法穷极的真理.....但请永远保持“自我展示和呈现”的心态,主动外化而不是被动接受“检阅”——它检验的是你三年积累起来的对学科的独特认知和积淀,而不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不擅长的细枝末节;它期待的是你调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在有限的时间内发表出自己的见解,它给予了所有人“发声”的机会,我们则无需担心“说错,不需要将屈指可数的日子变成与恐惧挣扎的“习得性无助”。



“天意终究难参,假若登顶成憾,

成败也当笑看。”



——胜败观与大局意识


2022年新高考数学全国一卷被调侃为“十年以来最难高考数学题”。


当数学考试的结束铃音响起,很少见人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大多都在安静地消化着两个小时的“破防”情绪,也有很多人预感结局抱憾而直接默默流泪。我同样心情复杂,考前与朋友“数学一百五”的祝福鼓励在这时已显得太草率。


晚上,我和三两个朋友淋着雨走回宿舍,一路上我们放肆地唱歌,一起吐槽着数学题引发的“天公不作美”。


“狂风疾行过,天末微晴;骤雨淋漓后,余落云烟。”


感叹眼前失意,不如主动拥抱明天。与遗憾和解,便可化逆锋为起势,在余下的空白铺开精彩纷呈的墨意。


数学仅仅是高考的第二个科目。或许很多人将数学视作自己的优势,而并不顺手的试题让我们难以满意自己的表现。高考考场上每个人都有着“完美主义”的奢望——可每个人的高考必然都有遗憾。很多情况下,你可能因为别人对答案时的一句语焉不详而自我怀疑内耗,盘算自己减了多少分,但可能这道题你才是正确的。虽然,“考过一科就忘掉一科”的境界很难达到,但一些不可避免的失误、一些莫须有的不尽人意本就不该被定义为“逆风”。在高考三天的战役中,我们不该陷于狭义“成败”的桎梏,要树立“全局观”,关注能控制、可改变的、有余地的其他科目。


“功利深,机械亦深;执念浅,磨煎亦浅。”过度放大“输赢”,胜者未必欢欣,败者只余叹息。而高考的考场并非只有眼前的一笔一划、一问一题,放眼未来,它与余生接壤,与青春相伴,与梦想有关。迷茫地抬头,只能直视头顶的虚空;笑纳附身的片刻,才能拾起散落的美丽。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凝心聚力,久久为功”




——绝对实力面前没有意外


这句话是冲刺阶段我们的班级誓词,即使过了一年多,依然深刻在我的记忆中,格外醒耳,掷地有声。


在仅剩的几天时间里,或许有人会认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已经饱和,剩余的一点时间只消“放平心态”。但实际上硬实力是良好心态得以起作用的基础。最后几天,在减少焦虑感的同时仍要专注于学习上的精进,利用一切时间解决内心悬而未决的疑惑,保持一以贯之的题感与规律的复习状态,依然大有可为。


记得我在最后的自主复习期间仍有过两次年级统考,当然,这时考试的结果已经没有那么重要,如果你觉得自己发挥的不好,可以不去看排名(我当时就是如此),但最后时期的题目往往更能暴露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关键的时间节点去弥补知识体系的空缺,不遗余力地填平沟壑,使自己的能力水平循序渐进地质变——保证你在高考考场上无论遇到什么突发情况,都能够稳定发挥,降低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在考完倒数第二科时,不要因为即将“拨开云雾见光明”而提前放松。“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不虚,无论是应对三天的高考周期,还是具体到每一科的考试中,都应尽量减少“郑重起笔,潦草收场”的结局。所谓“稳扎稳打”,就是始终戒备,让自己的大脑高效运转,稳定输出,酣畅淋漓地落笔。


最后几天,我们还能做什么



——学科复习方法与答题思路分享


作为文科生,以下内容是我对于语文、数学和三门文科科目的分享。


语文:我认为语文学科考察的是我们的人文素养和共情力、理解力。其中人文素养包括一些文学的基本知识,如文言文中有固定答案的翻译、文学常识;现代汉语言中的成语解释、病句纠正或者同文语境。这些刚性的基础知识和逻辑想必大家都已经熟记,能够在答题时敏锐捕捉到题目的线索,有针对性地调用即可。关于共情力与理解力方面,主要体现在阅读与写作上。我认为信息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的可读性都很强,在做信息类文本阅读时,我会更加关心文章传递了什么意旨,想教给我哪些知识,从“读者”而非“答题人”的角度赏析文章,可以先做主观题,再去推敲一些选择题的细节;文学类文本则需要揣摩作者的微妙情愫,把自己代入到主人公的情景中,建立读者与笔者间的情感链接,以“解决问题”的立场回答问题。


关于写作方面,在注意词句、段落、例证积累的同时,应该格外关注议论文写作的结构本身。余华曾说:“当你丰富的情感在一种训练有素的叙述技巧的帮助下表达出来时,你会发现比你本身所拥有的情感更加集中,更加强烈,也更加感人。”干净利落且隽永有力的表达永远胜过空洞繁杂的雕饰。我个人也很喜欢叶燮“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宏,志远则旨永”的箴言——首先确立有思想力的,深刻的观点,其次追求论据、用例的贴切,再设计文章的语言风格,最后进行一词一句的推敲和雕琢......写作是表达自我的最佳途径,希望大家都能“新且不逾矩”

数学:高考冲刺阶段数学的训练密度非常大,而我一直将做题的习惯延续到了考试当天。要有计划地安排错题重做,平时要注重原理和本质的理解,要对“技巧”有自己的感悟。例如,圆锥曲线的二级结论和光学性质、函导的各种观点容易记混,所以可以自己去推导一遍。当时我每天都会研究和推导圆锥曲线的二级结论,这些推导也确实在高考的大题中得到了应用。此外,可以将每一次考试当中的低级失误用一句话的形式总结在一起,考前集中翻看,能够有效避免重错。如果有时间,可以再浏览一遍课本的母题和常考知识点,夯基提能。在考场上,要保持自己的节奏,与其追求速度,不如进入自己的“心流”之境,以专注胜人。


史政地:关于三门文科,在最后几天里,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刷题,着重回顾一下高考的真题和答案,将标准答案的思路反复内化,感受高考命题的“意识”和“指向性”。


政治要关注国家或本省的重要事件,多积累时政性术语,主观题答题要遵循“材料&课本&时政”的思路组织要点,并结合各题的命题背景,推测题目背后的核心思想,如“家国情怀”、“政治认同”、“文化自信”。


历史则可以分阶段,分地域默写时间轴,串联起每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回忆基础知识,并形成全局性、统摄性的联系观;还可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如国别、领域(政治经济文化)、时期等,对还有些模糊的基础知识多方面强化印象。


地理更加注重原理的考察,前期可以多看国家地理杂志拓展知识面,剩余的几天则可以对照自然地理的思维导图,将最基本的原理加以巩固。答题时要“点多面广”,突出关键词、刚性词,注意逻辑的递进和层次的划分。


结语




悬翼垂广,拂岚以望,我们相遇在夏天,而夏天从未结束。期待九月与你重逢在滔滔珠江边,共同流连于岭南的风光无限,与古老而常新的康乐园再续缘。此刻人间骄阳正烈,愿你振翅击长空,于此写下壮丽从容。



感谢许筱驰的用心分享

“经验谈”主题稿件我们将陆续刊登

欢迎大家打开以下征稿启事

继续踊跃投稿

中大招生与你一起

为少年们的逐梦之旅鼓劲加油


听说给中大招生设星标

考上中大的概率更大哦

↓ ↓ ↓



推荐阅读

中大招生经验谈第2季征稿(长期有效)

经验谈 | 广西柳州高级中学林鑫皓:高考冲刺期,让自己问心无愧

经验谈 | 高考历史大佬的宝藏技巧

经验谈 | “狂飙”视角看江门,江门学子看经管


文案:许筱驰

整编:詹淞愉

图片:许筱驰

排版:何应喆

校稿:李钏瑜、胡译匀

初审:胡文涛、张洁、聂林

审核发布:荐志强



欢迎点击“在看”分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