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隐私泄露1300多次!连老人都不放过,这个惊人的黑幕终于被315扒光了

王小孟 电商热点 2021-07-17
作者 | 王小孟

来源 | 电商热点(ID:EC-hot)


昨晚,是一个让全国企业为之颤抖的不眠夜!

 

为什么呢?因为一年一度的3.15晚会来了,他们当中一些人的黑料很可能藏不住了!

 


要知道,如果被曝光,那社会负面舆论将会被无限放大,给企业声誉造成不可磨灭的损害。因此,伴随着每一次铿锵有力的点名背后,各大企业的公关团队都在加班加点,随时候命。

 

但是,该来的终究会来,是你的终究还是躲不掉。

 

3.15曝光行业黑幕,令人震惊!

 

从“谁在偷我的脸”到“伸向个人简历的黑手”,从“老人手机里的安全陷阱”再到搜索之“病”,3.15晚会前4个曝光的案例,都不约而同指向了同一个问题。

 

那就是层出不穷的个人隐私泄露乱象。

 

昨天3.15晚会的第一弹,目标便是直指部分违法收集用户人脸信息的商家。

 

其中包括宝马汽车 4S 店、Max Mara 专卖店、科勒卫浴等商户,而涉及到提供人脸识别摄像头的供应商包括:万店掌、悠络客、雅量智能、瑞为……

 


那他们具体是什么做到的呢?

 

原理很简单。就是将店内的监控摄像头,额外增加“人脸识别”的功能。

 

比如说,当你走进店里,这些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就会给你来个360度无死角的抓拍。记住你的人脸信息后,最后便储存到商家的后台。

 

你们说这合法吗?当然不合法。有相关部门明确规定,商家在收集个人信息时必须获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更何况,现在人脸信息已经成为很多用户的支付密码、账号密码,一旦泄露,背后将会造成难以挽回的财产损失。

 

3.15晚会的第二弹,则是将矛头对准了当下常见的招聘软件。

 

经过央视记者调查发现,只需要花费7元,便能在网上购买到一份智联招聘求职者简历,求职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照片、联系方式、工作经历、教育经历等个人信息一应俱全。

 

同时根据求职者的学历、工作经验和薪资水平,简历还被分成三六九等,价格分别为40 元、60 元和 100 元。

 


那这些简历最终流向何处呢?很显然,就是黑市,被不法分子用于信息交易。

 

所以,最终结果就像很多网友表示的那样,投递简历后收到陌生电话骚扰。

 

3.15的第三弹,抨击的则是手机清理APP骗局。

 

据央视财经报道,70多岁的李女士用智能手机看新闻,经常会蹦出一些“安全提示”、“病毒”等信息,按照提示,李女士清理了手机,结果手机越用越慢。

 

后来记者测试发现,在9秒不到的时间,某款清理软件就在后台读取应用程序列表将近800多次、读取GPS信息将近50多次、读取本机IMEI用户识别码将近1300多次!

 


也就是说,这些软件表面是帮助清理手机垃圾,但实际上是在偷偷窃取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

 

如果是年轻人,对垃圾广告信息倒还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但老年人,可就很难了。

 

此外,还是之前老生常谈的问题,就是搜索软件的竞价广告排名。UC浏览器、360搜索广告代理花样问医,专家神乎其神,连点评都能定制……

 

以上种种窃取隐私的套路,实在是令人不寒而栗。

 

无处不在的隐私泄露

 

事实上,从这次3.15晚会,我们很容易发现,近乎过半涉及的都是个人隐私泄露。

 

而这也恰恰说明了,随着科技发展,利用各种软件、产品技术窃取个人隐私的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

 

那你是否知道,那些不法分子究竟是怎样使用你的隐私信息,来牟利的吗?

 

简单来讲,就是下游黑客负责盗取信息,中游黑客负责卖工具,上游犯罪分子钓大鱼。

 

我们先来讲下游。

 

除了3.15曝光的摄像头、招聘软件和手机清理APP,还有一些渠道,可能是大家最为常见,但又是最容易忽略的。

 


比如说朋友圈的小程序。类似看面相、看手相,合成人脸这类功能,想必很多人都做过。但是殊不知,当你测完后,你的人脸以及个人信息已经悄悄落入程序后台数据库了。

 

另外,现在下载APP,大部分都会有读取本地存储,本地相册的请求,而当你不经意点了同意授权,那就相当于把你的个人信息拱手让给了别人。

 

中游就相对简单。主要是一些技术好的黑客在中间贩卖拥有获取用户信息功能的各种软件和小程序。

 

而上游玩家才是站在信息犯罪黑色产业链的顶端。通常表现为电信诈骗,盗号盗卡。

 

比如说,新闻里常见的淘宝客服诈骗。先是找下游人员购买快递物流信息,然后假借快递丢失、包裹重发等理由,给你提出相关赔偿方案。然后,在对方设好的陷阱下,你一步一步走了进去,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财产损失。

 


此外,淘宝直播诈骗、保健品诈骗、培训机构诈骗……都是利用了你的个人信息,精心安排的骗局,进而对你实施的精准诈骗。

 

可以说,现在无处不在的隐私泄露,已经是成为了不法分子实施犯罪的桥梁。

 

如何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

 

那我们又该如何防范自己的隐私意外泄露呢?

 

首先,针对个人信息贩卖,无论是信用卡注册还是APP,都尽量使用拟名。

 

比如车险叫何先生,信用卡叫李先生,旅游酒店APP叫吴先生。这样做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当你的个人信息出现泄露,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是哪个APP贩卖了你的信息,通过投诉来减少信息泄露对自己造成的骚扰。

 

其次,权限授权一定要充分谨慎。

 

像摄像机、麦克风权限都不是一次性权限,而是持续性权限。只要点了同意之后,无论软件什么时间打开,都是悄无声息,不会让你知情的。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非必要性软件,谨慎给到授权。

 


最后,只要涉及个人信息,一定要引起警惕。

 

不管是遇到以中奖、威胁为理由的陌生人,还是无法验证身份的熟人,都要留一个心眼。能密码支付的就不要人脸扫描,遇到相关的摄像头,或者看到相关的牌子,直接打举报电话。


机票、火车票、购物小票等也尽量要做模糊处理,最好是避免晒出这些个人敏感信息。

 

当然,这些只是针对我们个人的一些防范。要想彻底解决隐私犯罪问题,还需要相关立法部门、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不再生活在一个透明的世界。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QQ:2881339630


直接点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1、网购的惊天大骗局:170元的口红,有人用5万元买了一个血淋淋的教训!


2、知名网红泡泡龙去世,年仅29岁!他用生命给我们上了最后一课!


3、春节留守的外卖小哥集体怒了!背后真相曝光,令人细思极恐


4、电商平台现“弱智”商品,共青团批评!


5、丢驿站,拒上门,被官方点名的快递到底方便了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