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和潇雨大姐姐一起在《视觉中国》运动眼球和大脑(上)
导语
都说读史使人睿智,使人敏锐,但,你喜欢历史吗?是不是觉得,那些连篇累牍的文献和晦涩琐碎的材料,对普通人而言,从中获得乐趣的难度有点高啊?
等等,你说港中大(深圳)有一门用摄影、电影、画报、漫画、广告、歌舞剧来上的历史课?
没错,《视觉中国:文化现代性与社会变迁(1860-2010)》就是这样一门从视觉研究的角度审视和展现近代中国文化史历程的通识课。
课程介绍
在为期13次的课程中,李潇雨老师将通过晚清西方旅华摄影师的作品、中国首份画报《点石斋画报》、民国时期最in的时尚杂志、大师丰子恺、张光宇的漫画、红色经典歌舞史诗《东方红》、天安门大型国庆阅兵、农民工纪实摄影、新潮独立纪录片等视觉实践,带领学生重审和讨论中国19世纪后半叶到21世纪初现代化之路上的重大的政治转折与文化建设;而在讨论这些凝聚、编织中国人的现代经验的案例时,李潇雨老师带领同学们进一步探索社会、政治与艺术之间的复杂互动,广泛涉及消费娱乐、性别政治、阶级平等、民族关系、国家权力、情感记忆等社会议题。
民国时期画家蒋兆和的《流民图》
This course aims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s and social practice in Modern China from perspective of visual culture.
Visual materials, including photographs, films, lithographs, advertisements will take students on “field trips” where they will engage with intellectual and art trends, political culture, the local diversity and the national unity.
Visual materials will be focused to represent the transformation in polit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s of China from late Qing to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and they will provide stimulating and powerful venues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China’s significant transitions though modernization.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arts, political developments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s will be discussed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dynamic reactions during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主讲老师介绍
李潇雨博士
通识教育讲师
通识教育中华文化传承课程组长
教育经历:
中山大学中文系学士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硕士
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系博士
研究领域:
视觉文化研究,中国文化史,现代性,国家与族群关系
她曾于《学海》、《二十一世纪》、《东亚观念史集刊》等学术期刊发表文章,并为香港《阳光时务》、《亚洲财经》、内地《看电影》等各文化杂志撰写影评、时政、评论若干。
课程内容
你问授课内容?
来几个小片段与小问题提纲挈领一下:
这是一张民国时候的香烟广告,通过画面,你能说明画中的“她”为什么夜晚独自一个人坐在海滨吗?广告的目标群体是谁?
中国早期电影中,新兴的电影明星所扮演的“新女性”是什么样的?她们的困境在哪里?演员和其扮演的角色展现了怎样的性别议题?
抗日战争时的废墟图像传达了怎样的观看感受?它们对中国人与其他读者产生了什么影响?
著名摄影师刘香成在1976到1983年的中国所拍摄的作品,呈现了什么样的历史讯息?展现了怎样的精神切片?
当然,光有图可不行,来听听同学们的学习感言
课程感想
张锡祥
2014级经管学院学生
批判性地审视是潇雨老师教课的最大特点,她不仅带给你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多角度地、思辨地看问题。
以我们组导修电影《神女》为例,通过与潇雨老师的多次长谈以及阅读了大量材料,我们决定推翻之前按照电影的时间顺序讲演的思路,向这部80年前的经典电影更深处挖掘。最终,我们的讲演中分析了电影中“神女”作为妓女和母亲双重身份的矛盾与纠结,并且运用电影评论家劳拉.穆尔维的“窥淫癖”“自恋癖”等理论分析此电影中的男性主义与两性问题,另外我们探讨了《神女》与“左翼思潮”社会背景的联系等等,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讨论中,我们与潇雨老师之间在某些观点上有分歧,但是我相信她更愿意看到的就是课堂上“百家争鸣”,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唯唯诺诺。
廖江睿
2014级经管学院学生
视觉中国是一门通过研究视觉材料来了解近现代中国文化生活的通识课。我们接触了大量照片、影片、歌曲MV等材料,我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文化研究课学生。印象最深的是自己presentation上所研究的安东尼奥尼和《中国》,从外国导演的“他者视角”看出和以往我们接触到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主义生活”(社会主义笑容,改造世界的决心)不同的、另一种真实的中国。整个课上氛围很好,尤其是研讨课上各个小组准备充分的presentation和大家热烈的讨论,课上涉及到的上世纪初上海电影里的消费主义、新中国少数民族影片反映的民族关系、当代网络文化里的网红进化史,都非常值得思考。
王孟
2014级经管学院学生
视觉艺术是我上个学期最喜欢的课程,关键在于这门课能带给我想深入了解课程内容的欲望。从《神女》到农民工,从网红到春晚,潇雨的课总是能够围绕各种有趣又有意义的话题,给人一些深刻而别样、辩证而多样化的观点和感悟。在大家的讨论中,经常有那么一刻你感觉眼前一亮或者心头一震。同一张照片,能带给你不尽相同视觉感受,同一个文本,能够读出多种多样的心路历程。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潇雨推荐给大家的纪录片,我是通过这门课,喜欢上了看纪录片。以前觉得它们冗长无味,现在才发现它们营养丰富,引人入胜,简直胜过美剧,赛过动漫,连托马斯的video都略逊一筹。
李潇雨老师的课堂
吕鑫珂
2014级经管学院学生
起初报Visualizing China, 其实对视觉文化研究是没有什么了解的,纯粹是因为潇雨老师的个人魅力。这门课跟GEA相似的地方在于它也是讲近现代史,而不同的地方是GEA更偏向于纵向的时间脉络发展,而视觉中国则会在这些时间点上横向拓展,展现更丰富立体的世界。
对于“女权主义”,做完以电影《神女》为主体的导修以后,便有了更客观全面的认知。以前看完这样的电影,也许就是同情一下女主人公、批判一下旧时代,而不会去深究其根本。印象最深的是纪录片《棉花》,那些最基础、最底层的世界是我们生活中无法接触到的,然而又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世界并不是扁平的,并不是只有我们眼前的这一方小天地,而我们能感受到的确是也只有这些,还有诸多的枝节,而这些确实是通过这门课才渐渐建立起的认知。
上这门课收获了哭包李无数的感动,甚至有冲动去读相关领域的专业,其实现在冲动还在。上完GEC,感觉自己更爱潇雨啦!!
课堂中使用的视觉材料
詹丁
2014级经管学院学生
一堂打开审美之眼的课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审美享受的时代,图册、画报、摄影、视频…然而在《视觉中国》课程之前,我仅仅是用眼去走马观花,去猎奇而从未用心去体悟,去品味。《视觉中国》是一门可以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的课程,以时间为序,每节课都以时代的主题为基调,从当时的视觉材料入手,细细的去分析,去品味图片(影像)中所纵展的时代的特质,所反映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错与纵横。
一堂活泼生动的历史课
《视觉中国》以中国近代为基础,在每一个节点选取一个主题,基于这些主题,探究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背景。当从从图片的角度切入时,枯燥乏味的历史陈述也变得有趣而生动起来。比如同为近代女性解放的探讨,与历史课本上诘诎聱牙的“女性意识在这一年代得到了解放”不同,《视觉中国》直接展示了一个被印刷在商品包装上的冶艳的女郎的形象,而这一转变的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国民政府对于女性解放运动的推行等等…都变得有趣且真实。我认为历史教学枯燥的主要原因在与缺乏“真实感”,而《视觉中国》则完美克服这个弊端。所以如果你想要了解历史,但是又不想在课堂上睡着,选这门课吧!
一堂探究社会热点的课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最深的自然是课堂上激烈的争论咯。这门课选取了一些具有时代性的热点问题,绝大部分都是热议的话题,比如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女性社会地位的思考等…每节导修课上,大家都会对这些问题发出探讨和争论,这也是李潇雨老师课的一贯风格。如果你对于社会争议话题感兴趣,却又觉得无处倾诉你的想法的话,一定不要错过这门课。
啦啦啦,最后就是安利一发李潇雨老师啦~潇雨老师不仅颜值高,教学风格生动活泼而且特别愿意跟大家讨论各种问题,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私底下向她请教都会很认真的和大家进行探讨,十分有耐心。很可爱很感性也很负责的老师啦~强烈安利~
李潇雨老师与同学们的课堂合影
李潇雨老师的课堂十分精彩
那么, 同学们在这门课上表现如何?
他们完成了怎样“成就感满满”的作业?
敬请关注下期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
图片及内容由李潇雨老师及港中大(深圳)学生提供
编辑排版/ 任楚(2015级经管学院学生)
易榕(C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