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通识教育|和潇雨大姐姐一起在《视觉中国》运动眼球和大脑(下)

2017-02-19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This course aims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s and social practice in Modern China from perspective of visual culture. 



    《通识教育|和潇雨大姐姐一起在《视觉中国》运动眼球和大脑(上)》一经推出让许多同学对李潇雨老师的这门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上期推送中,博文君通过课程简介、讲师介绍、学生感言和部分课堂材料让大家对它有了基本的认识。今天,博文君特意“偷”来了同学们的作业,再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学以致用”的。

期中作业


李潇雨老师要求同学们完成一份报告,作为课程的期中作业。题材不限,问题不限,但有两个具体要求:

1,希望这份报告能“以小见大”,来折射、反映和讨论一些社会的问题或者社会情况的变迁。


2,这份期中报告需要用“视觉材料”来体现和完成,同学们可以自由地运用照片、视频甚至自己的艺术创作来展现自己的思考、观察或者困惑。


开放性作业初听上去比较难,但是完成的过程中成就感满满,也很有意思哦!同学的作业包罗万有,广泛探索了自己关心的社会议题:



 杨宇航

        2015级经管学院学生


反思自己与体重“抗争”的历程,反思男性气质、胖、自卑与审美之间的矛盾关系


刘思佳

      2015级经管学院学生


近距离观察城镇化浪潮中的家乡小县城,讨论家庭结构变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经济发展的“畸形”、土地流转的隐忧


王孟

      2014级经管学院学生


以山东泗水为例,窥视中国城镇的贫困问题与教育问题


张锡祥

      2014级经管学院学生


从“男子宿舍关系学”着手思考集体生活中的暴力、等级、约束、团结、平等、自由和独立

(杀马特的少年时期,你有过没?)


徐童

      2014级经管学院学生


父母的成长、选择与“小镇生态”


詹丁

      2014级经管学院学生


重新反思应试教育体系下的学生个体的学习选择、情感发育和人际关系


方心如

2014级经管学院学生


用深圳中学生“自主改造”校服来看特区青少年的自主性


郭宇翔

      2014级经管学院学生


家庭老照片集锦,用家庭故事作为一个“切片”来展现中国过去四十年的发展


周婧

      2014级经管学院学生


以书店和在其中的阅读体验来介绍自己生长的城市


安培良

      2014级经管学院学生


用河南许昌市“胖东来”百货公司的商业发展来展现中国三四线城市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另类”选择。

商场中随处可见的便民设施




期末作业


至于期末作业,这个学期潇雨老师用了春晚做题目!为什么?


“春节联欢晚会”始于创新,然而这些年来它愈发成为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一项“老传统”,甚至进化为一种“仪式”,是每一年合家欢庆的晚宴中必备的“国民时刻”,也是每年一度最为重要的“看的政治”。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你有想过:

春晚的变迁与社会变迁之间又怎样的交互关系吗?

春晚是怎样表达与呈现重要社会议题(对工人、对农民、对性别平等/不平等)的?

春晚的“功用”和变化是怎样的?

 ……

一个学期完结之后

同学们留下来这样的感想和“控诉”

李潇雨老师与同学们的课堂合影


王梓

2014级经管学院学生 

       在选课系统里看到Visualizing China的第一眼就特别感兴趣,果断选课之后这门课果然没有让我失望。相比文字材料,视觉材料的内涵更加丰富,而这门课教会我如何解读它们背后的故事。照片、图画、影像,每个时代的视觉材料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通过一个时代留下的视觉材料,我们不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史实,还可以更加立体、更感同身受地了解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这使我受益匪浅。除此之外,这门课给我带来的最大触动来源于每节课所选的文本、材料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人文关怀——在分析时代特征的同时,也激发了“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罗素语)。正是这些“走心”的内容,让我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始终充满动力和激情。总而言之,这是一门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通识课程,希望更多人能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灵光浮现。

许湉蕊 

2014级经管学院学生

       这门课告诉了我们如何利用“看”的艺术去阐释历史事件,如何去挖掘政治与文化内涵。若定将它作为GEA的延续,那么它较与GEA多了一份温情,也多了一份俏皮。你会为电影里“神女”的遭遇无奈叹息,为丰子恺笔下的抗战漫画思索反省;你可以被《东方红》中视听、想象上呈现的民族情感所打动;你也可以在看到刘香成先生镜头下记录的酷炫的中国朋克和羞涩恋爱的年轻人后会心一笑。想起曾读到一句话:“那些沉默的普通人,因这些照片而得以不朽,一张张经典的照片会使生命的能量和情感得以永生。”衍生开来,像潇雨老师常说的“同情之理解”,我们也许能从那些遗留下来的视觉材料中感受那令人颤动的生命力量,这也是视觉中国最迷人的一点。

       一点小补充,视觉中国的final是我这两年半遇见的最奇妙的没有之一,我成功晋升为了港中大(深圳)的“小品专家”,“六月六”“旧船票”这类经典台词信手拈来,只可惜到现在我的《难忘今宵》仍走调走到天宫去了,没什么能做的,就先给屏幕前的您拜个晚年。

方心如 

2014级经管学院学生

       Visualizing China这门课中,我最喜欢的part应该就是每次上新课的时候享受老师给大家推荐和介绍的各种视觉资料,例如画报、漫画、摄影作品、电影等等。这门课虽然涉及历史事件和相关知识,但是个人认为这门课其实也在培养一种素养和审美。整个学期的课程下来,通过聆听老师的点评和同学的分享,我感觉自己多多少少形成了或者重塑了对于各类视觉资料的独特审美和理解。

课程中讲解政治宣传、意识形态与通俗图像主题所使用的漫画和报纸资料


李政彦

2014级经管学院学生

       在过去我学习的历史课中,图片、电影和其他视觉艺术,一般只是作为研究历史的辅助材料,而视觉中国这门课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将目光聚焦于这些视觉艺术上,以此为基础对中国的近代史进行讨论分析,将这些辅助材料变成了研究历史的主角。比如在课上我们讨论了国家是如何通过阅兵这种壮观的视觉仪式来创造威权和集体记忆的,以及通过一些影像资料来还原讨论东北在建国之后的“兴衰”。除此之外,潇雨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能锻炼我们运用视觉材料讲故事、还原历史的能力,比如期中的作业让我们用自己家庭的历史以小见大来还原国家历史的变迁,又比如期末让我们研究春晚这样的视觉舞台,这样的练习都能更好得让我们体会到视觉材料在研究历史中的作用。(小吐槽:虽然作业能锻炼人,但要倒着看30年的春晚,实在是可怕的记忆 T T)

尹涵畅 

2014级经管学院学生

       视觉中国这门课让我们了解到视觉材料对于见证历史记录历史的重要性,也启发我们思考视觉材料呈现背后的动机,甚至人们的情感和偏向。最重要的是这门课让我觉得真实而有温度,它教会我们不要仅仅局限在事物刻板单一的印象中,多角度带着包容的心态真实地看待事物,也要正视生活中的那些不完美。当你苦苦挣扎在专业课数不尽的死线的时候,潇雨的课真的是一股清流,看看图片,看看视频,读读文章,回忆回忆自己的小时候,看看春晚,思考一下,吐槽一下,愉悦身心的同时增加人文情怀,有趣。

裴振华 

2014级经管学院学生

       视觉中国,李潇雨老师带领我们用着视觉材料从另一个角度审视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比如在将奥东尼奥尼的《中国》这部纪录片时,我们从上世纪七十年代 “险恶的用心,卑劣的手法” 的新华社批判聊到该片2004年的解禁,讨论了艺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而陈果导演的“香港三部曲”告诉了我们,在大陆人期待着香港回归之期1997年7月1日零点到来的时候,香港人不知所措、对未来不确定和向金钱看齐的惶恐。

       我还记得潇雨老师曾为上课时的两次哽咽道歉,但我想说,在我的心中,这非但不是不专业的表现,反而恰恰是对现在少数民族在社会上失语的痛惜和对现代历史扁平化的感触,这才是真正的专业,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同情”!

辅助同学们了解关于社会主义实践时期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历史照片


陈佳雯 

2015级经管学院学生

       在朋友的推荐下选了“视觉中国”这门课。视觉中国让我们从视觉的角度来解读中国的发展过程。视觉化的历史直观而鲜艳热烈。我们所眼见的中国历史不再是平面化的,写在书本上的历史,它成了动的,鲜活的东西。“视觉中国”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到历史里各色人等的所想所思,看到文字所遗漏的历史的微小细节,细节里面人类的情感让我们感觉到了历史的真实。我们忽然意识到我们实际上处在历史之中,和百年前的人们拥有同样的情感。我们如今的微笑和百年前的微笑,同样,在定格之中成为永恒。

何彦瑾

2014级经管学院学生

       “视觉中国”让我从一个新颖、有趣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中国历史以及这个国家。不同于以往从沉重的文字中刻板地了解史实,而是通过图片、影像,用更人性化的方式去回顾那些往日岁月,同时培养一颗同理心来“自然地”理解当时当地的社会与人,这种“代入”让我觉得那些或喜或悲的历史距我并不远,意识到了其实我也正受其影响。且这门课也以历史为切入点,讨论了当下许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件。我确实地通过这门课对历史有了重新甚至更多的认识,也对现下的社会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着实地明白了“历史”的重要性——不仅是解释当下,也是给未来以借鉴。

《皇清职贡图》

李潇雨老师讲解清代少数民族的管制策略时的视觉材料



朱子杨 

2014级经管学院学生

       这是我第二次选潇雨的课。第一次选潇雨的课是一年前的GEA,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潇雨给我们放了一位大学生制作的有关苏联解体的漫画视频,放映还未结束的时候我注意到潇雨的眼睛一片湿润。一年后在GEC视觉中国这门课的最后一节课上,潇雨给我们放映周浩导演的纪录片《棉花》,当片中的人在笑时,我的眼睛湿润了。到后来,去电影院看电影或者平时看纪录片和摄影集时,我越来越容易陷入到镜像中然后是长时间的沉默。我不是在鼓励大家动情,只是这门课教我如何越来越会看,体察文字之外的镜像中的作者的呈现方式和感情投入。他们说眼睛是世界上最好的相机。

温玮棋 

2015级理工学院学生

       在课上,我们讨论那些载着历史记忆的影像资料背后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事件背后是否有某些力量在影响着影像内容的表现,又是如何影响的。我也从中意识到,原来对历史的那些固化印象都只是片面的;从影像中,看到的是那些曾经的人物,无论富贵贫贱,其实都是丰满多面的,与我熟悉亲切的而非毫无联系的。内心依然柔软的潇雨,传达给我的是,要怀着一颗同理心去对待、理解那些发生在过去、或者在别人身上的事。对于它们没有绝对评判,唯有开放包容多角度观察,才能认识更多。我挺喜欢我们班的小伙伴哒,在导修上大家一起热烈讨论影像与社会、艺术与政治等等的话题,超级拓展大脑存储!朋友们,快来和可爱的潇雨一起玩耍呀,最后可别错过这三十年的春晚呐!!你问春晚是什么梗?你来上了就知道了呗!

图片及内容由李潇雨老师及港中大(深圳)学生提供

编辑排版/ 任楚(2015级经管学院学生)

                 易榕(CPR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