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隽语新声”人文社科系列讲座回顾| 智能手机与可持续发展:解构数码资本主义

       首届校园文化周期间,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邱林川教授于4月27日晚受邀为我校师生带来“隽语新声”第五讲——智能手机与可持续发展:解构数码资本主义。


  一、“Goodbye iSlave”:不合时宜的思想

      港中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邱教授开宗明义,从资产阶级利用媒体、沙龙等形式的公共领域突破封建制度下的思想管制切入,再谈到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再封建化”过程,指出了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变迁与公共领域的结构性变迁的联系。同时,邱教授用他的自身经历告诉我们,有意思的思想都是超前而不合时宜的,但却能够帮助我们勾联过去和现在,通过对当下的危机的夸大,提醒人们防微杜渐,从而避免未来可能产生的恶劣影响。


  二、数码资本主义与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邱教授指出,当下的金融资本主义和数码科技共生,互联网上随处可见各种广告,但数码资本主义其实不是互联网的原生态,背离了 “共享”的创建初衷。重建不被商业污染的互联网成了互联网创建人的新目标。

     展望未来,联合国下一阶段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共有17个子目标,其中6个都与当下的数码资本主义息息相关。这6个目标与反思和改变数码资本主义的关联分别是:


良好健康与福祉:智能手机导致大众过分沉迷虚拟网络,例如“低头族”的诞生,这与健康的生活方式背道而驰。

 

优质教育:文化是一个活体,需要有人参与和再创造。智能手机短短十年内已经对文化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上不了手机、参与不了平台的文化,就将成为无人参与的“恐龙文化”。长此以往,这是否会导致文化多样性的退步?

       

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为了消除现代奴隶制,保护劳工权利,尤其是关注奴工、农民工的福祉是至关重要的。

        

工业创新和基础设施:当今世界的手机普及率(>80%)已超过厕所普及率(>60%),这一看似惊人的数据背后体现了智能手机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并且由于因特网服务应该算入基础设施而非奢侈品已成为共识,在最不发达国家以低廉的价格普遍提供因特网服务就成了目标任务的一部分。那么,评估虚拟经济所造成的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就不可小觑。


缩小差距:减少不平等应该增强所有人(user)的权能,而智能手机却让使用者部分或完全失去了自我控制能力。

 

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智能手机所造成的种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背后是不对称的信息和不作为的法律机构。该如何建立有效负责的司法、行政机制?

    

  三、“奴隶制”与数码资本主义:

为何还提奴隶制?

    

     17世纪种族式的奴隶制是支撑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当代数码资本主义下的iSlave与之有着共通之处:生产型i奴——劳工的身体和部分自由和奴隶一样被剥夺了。消费型i奴——房奴、车奴、猫奴……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种种理由不能控制自己的生活。

 

如何定义“奴隶”:历史维度和法学维度

     奴隶是历史资本主义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其目的是通过剥削式地使用劳工的身体或器官,获取不正常的利润。对劳工而言,社会的“人”被消灭和去除了,只剩下生理的“人”,机械地劳动、消费、再劳动,成了行走的劳动机器,成了“活死人”。

      法学认为,定义奴隶要以现实情形为归依,实质看“附属于所有权的权利”,包括拥有权、交易权、获利权、弃置权。并对这些权利的侵犯实行“低门槛,零容忍”的态度。


 四、生产型iSlave:

当年的工厂(Feitorias)和宿舍(“下仓”)

         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工厂就像一个监狱式的独立王国,工厂主在此肆意实行暴力统治。当下的工厂宿舍也像17世纪黑人贸易运输中的“下仓”一样,拥挤、暴力、不自由。富士康宿舍的防跳网,似乎是黑人运输船上的标准装置的重现,彰显了工厂主对工人的拥有权——工人是没有死亡的权利的。与之相对的,当工人由于工伤或职业病而丧失了劳动能力时,工厂主对其拥有弃置权。并且,一些工厂仍存在奴工和学生工:这种近似人口贩卖的行为,是劳工们丧失交易权的体现。


  五、消费型iSlave:

“免费劳工”与当代消费主义文化


     作为商品拜物教的“奴隶制”下的消费型i奴,不断追逐最贵、最新的消费。手机似乎成了人类的“第五肢”,不仅是人们消费习惯、社会身份的彰显,更使人们成为它的奴隶——因为极度富足的选择,人们不再关心已有选择之外的世界,而由于生活的匮乏和自我欲求,人们开始了自我奴役,成为了个体化的瘾君子。  

     

  六、废奴运动的今昔:

我们能做什么

     抵抗与废奴是奴隶制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历史上的最牛的废奴米姆(meme)到今天富士康工人在微博、天涯社区等平台的全国性讨论,废奴运动从未停止。而我们能做的也有很多:从睡觉关机、减少云端垃圾、关注公平手机、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等等。



   小结   

     智能手机既可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工具,也是实现SDG的障碍。数码科技看似光鲜亮丽,但仍徘徊在“奴隶制”的阴影中。将17世纪与21世纪串联起来,历史有很多惊人相似。如今数码资本主义的确很强大,但抗争运动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从未停止过。只要大家都付出点滴行动,并传递给身边的人,众人的力量凝聚起来,总有一天“Goodbye iSlave”的愿景能够成真。


    邱教授的演讲结束后,与现场观众互动。“绿色蔷薇”女工社工机构负责人丁当和“重低音”工人乐队主唱小娜也基于自身的经验和思考,分别对大家的提问和观点做出回应,给这场呼吁凝聚行动的讲座添上了诗意和力量。



文案/黄馨月(2014级经管学院学生)

摄影/王旻若(2015级经管学院学生)

排版/Susan (HSS Offic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