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Zoom中解读生命奥秘
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主办的“生物科普系列讲座”于4月在ZOOM云端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共邀请到五位来自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的讲座嘉宾:竺立哲(助理教授)、杜洋(助理教授)、王攀(助理教授)、任若冰(助理教授)和胡红丽(助理教授),共同为参与者分享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
本月线上活动还吸引了我校教职人员、家长及学生的共同参与,活动现场互动频繁。通过与教授们交流互动,各位参与者均收获颇丰。
大疫之中的生物计算与药物研发
这一次与下一次
竺立哲教授
阿姆斯特丹大学博士
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竺立哲博士毕业于阿姆斯特丹大学化学系,彼时作为玛丽居里初级研究员,通过分子模拟手段研究蛋白质受体别构效应的机理,后于2012年赴香港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致力于增强抽样算法同马尔可夫态模型方法的整合。竺博士于2018年8月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现于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及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担任助理教授和首席研究员。 竺教授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R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RNA/DNA干扰机制,高效自动化路径搜索方法及其他增强采样算法的开发等。他已在国际主流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Current Opinion in Structural Biology,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Chemistry等发表论文20篇。
接下来,竺教授从病毒基因组、已知药物药效数据库的建立与分析、蛋白质结构相关计算等角度阐述了生物计算在新冠药物研发中的重要作用。在讲座尾声,竺教授邀请同学们发散思维,思考如何寻找长效性、普适性的冠状病毒特效药从而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新疫情。
十八般武艺的免疫系统
外敌入侵、内克癌症
杜洋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
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责任研究员
杜洋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以β2肾上腺素受体等重要药物靶点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为对象,研究其与下游信号分子复合物的结构、功能和分子药理特性。迄今在Cell、JACS、Chem. Sci.等已发表38篇高质量SCI论文。
杜洋教授从病毒命名、细胞结构切入,讲解了病毒的样态和传播途径。杜洋教授表示人体的免疫系统是防止病毒侵最有效武器。人体的免疫力分为五层,分别是物理屏障、肺上皮细胞、血液补体、固有免疫细胞、B细胞和T细胞。最后,他讲述了提高身体免疫的方法,并叮嘱同学们在特殊时期需加强自我防护,注意个人卫生。
王攀教授
堪萨斯大学药理学博士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助理教授
王攀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她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士、美国堪萨斯大学药理学博士。博士在读期间,她曾获得美国国防部的乳腺癌研究项目研究生奖学金。2010年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开展科研工作。
王攀教授致力于揭示类固醇激素(及其类似物)及多种环境化合物在体内外多器官药理学及毒理学的作用及它们的分子作用机制。王教授在计算分子模型(用以精确研究小分子与靶点蛋白的相互作用),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的药理学、毒理学,药物代谢、肝脏疾病及肿瘤生物学等领域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王教授已经在国际顶尖药理/毒理学杂志上发表四十余篇有影响力的论文。
在直播尾声,王攀教授还为对生物科学及医学专业有兴趣的同学分享了几本相关的科普书籍。
任若冰教授
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博士
科比尔卡创新药物研究院助理教授/独立PI
任若冰教授一直从事与重大疾病相关的膜蛋白结构生物学研究,研究手段包括X射线晶体学,低温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并结合其他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胆固醇、中性脂质分子的转运、代谢及信号转导,G蛋白偶联受体及离子通道的结构生物学研究。他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期刊发表学术文章。
胡红丽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物理学专业博士
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独立课题组负责人
胡红丽教授是生命与健康学院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及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独立课题组负责人。目前,她主要负责G蛋白偶联受体复合物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胡红丽教授是南开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学士、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物理学专业博士。她曾在美国纽约州卫生部Wadsworth Center、密歇根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从事基于冷冻电子显微镜的结构生物学的研究。胡教授主要从事基于冷冻电子显微镜的膜蛋白结构研究,与 2012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Brian K. Kobilka教授和Robert J. Lefkowitz教授开展多项合作研究,在A、B、C类几种重要的GPCRs的结构研究均有重大突破,其中七篇科研成果发表在Nature、Cell杂志上,在国际上获得广泛关注,引用688次。
L
H
S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于4月举办的“生物科普讲堂线上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互动交流成果显著。再次感谢五位教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讲座,期待同学们返校后参加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举办的线下活动!特别鸣谢
逸夫书院、学勤书院
思廷书院、祥波书院
Ψ ∆ ☊ ∆ 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