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正青春·毕业生专访 | 覃涵:科研是付出的过程
· 2018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三等奖
· 2篇论文被顶级学术会议ACL接收
· 2017-2018年度学院优秀学生Dean's List
· 港中大(深圳)击剑社创始人
· 参与的科研项目Domain-Aware Grade Prediction曾应用于港中大(深圳)智慧校园
2021年5月,覃涵的2篇论文被顶级学术会议ACL接收,其中一篇论文为第一作者,另一篇为共同第一作者。于本科生而言,这也是难得的成就(ACL是自然语言处理与计算语言学领域最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在大三,已修完全部学分的他,毅然选择从应用数学专业转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CS),对这个选择他异常坚定。
覃涵自称是”大五“的学生,他曾休学一年去企业实习,为了找清楚方向——到底自己适合就业还是深造。而今他的方向清晰而明确,他将在毕业后跟随宋彦教授继续在数据科学学院(SDS)攻读博士学位。覃涵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非常规”学生,他也走了一条”非常规“的学习之路。他的”非常规“之路的驱动力源自于他对CS的热爱。只要保有热爱,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我其实是大五的学生。我在大学前三年修读的是应用数学专业。大三结束后,我申请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转专业后,我想确定自己未来到底是希望升学还是工作,所以申请休学一年去实习。也正是这一年的实习经历让我坚定了学习计算机的信心。我的父母都是从事计算机领域方面的工作,从小耳濡目染。初中时,我对计算机就特别感兴趣,改程序可以改一天,这份兴趣坚持到了现在,到了大学我就更加坚定了对这个专业和行业的热爱。今年夏天,我将作为宋彦教授的学生继续在港中大(深圳)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高龄”转专业
我刚开始选择数学专业可以说是为了学计算机打好基础。刚进大学时,我和很多同学一样,是学习的执行者,很少思考学习的目的和目标。学习就只是拿分数,我每天上课写作业考试,参加社团和比赛,课余时间聚餐、KTV、看电影、玩游戏,过得很惬意;按部就班跟着学校的修读计划读完数学系的全部课程然后毕业。后来我才发现,我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不足以应对计算机的课程和项目。以我当时的专业水平,无法按照我的原计划在计算机领域深造或就业。所以我义无反顾在大三时候转专业。我觉得比较好的是,我们学校对转专业非常开明。以兴趣为导向,学生有很大的自主权,因为“准点毕业”远没有真正学到东西重要。
实践出真知
③ 你如何看待在SDS的学习生活?
转专业后忙碌了很多。一方面是因为我需要在一年内把所有专业课补上,因此每个学期都是满载的状态。另一方面是因为不同于大部分数学专业的课程要求,比如明白定理就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要求动手来实现项目。真实落地一个项目需要顾及许多细节,且要花费大量时间。在SDS期间,我参与了很多项目,比如写一个CPU,做过C语言编译器,这些项目对未来做更深入的研究有很大帮助。学院在升学方面也为我提供了非常细致的指导,小到CV的文字修改,大到意向专业的学校选择,都有对应的专业人士为我答疑解惑。我能以博士预备生的身份跟大家分享,也是多亏了学院提供的升学帮助,坚定了我读博的想法。
④ 你是怎么走上做科研的这条路?
说起来可能比较戏剧性。一开始我没觉得自己可以做科研,只是有初步的想法,然后报名了SDS的博士夏令营项目,但没被选中。后来,我还是想再试试便发了封邮件向SDS院长戴建岗教授阐述我决定做科研的想法。他在看过我的简历和学术背景后,把我介绍给了宋彦教授。通过几次谈话和严格的面试,宋教授接收了我,我也就走上了科研这条路,开始体验完全不一样的学习生活。我很感谢戴院长能够回复我的邮件,倾听我的问题、帮助我开启科研的大门。如果戴院长没有回复我的邮件,可能我会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吧。
做研究,做自己的主人
我觉得最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科研领路人,也就是导师。宋彦教授是我的一座灯塔,让我从浑浑噩噩的状态脱离,迅速明确了方向。在宋教授知道的科研小组中,我对研究有了全新认识和感悟:
一. 研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实验室的同学们都会自发地学习和探索,待到深夜或凌晨从来都不是教授的要求,而是大家被学习氛围感染的。
二. 串行做事不可行。做科研无法把事情安排成一个序列,很多事情需要并行解决,串行极易被卡住。研究经常不能短时间解决问题,需要并行做其他事情,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思考和等待上,合理利用时间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三. 做研究一定要多动脑。任何举动都是有意义的。对于每一个做法、步骤、选择,我们都应该想清楚这究竟是为什么,不能像本科课程一样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做研究更多是做自己的主人,需要自己自主地去做很多事,而不是被动地被安排去做每件事。我觉得这是宋老师教给我最重要的一点,因为人生路上每件事其实都要动脑筋,而不是可以随随便便地去做的。
四. 英语很重要。无论是读论文,还是写论文,英语实际上会限制一个人做research的前途。要做顶级的研究,需要参考和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同时也需要极高的写作能力呈现你的工作内容。宋老师和师兄们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几乎逐字逐句地修改,甚至帮我梳理行文逻辑,最终我的文章被顶会接收,也再次印证了一个好的导师多么重要。
当然,科研的道路还需要自身的坚持和毅力。自从走上科研的路,我的生活就变得非常单调。每天宿舍实验室两点一线,熬夜通宵已经是家常便饭。尽管忙碌,但是收获颇丰。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收获,同时我还学会了许多做研究的方法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择师远大于择校
⑥你为什么选择留校读博士?
到了博士阶段,去什么学校远没有选什么样的导师重要。吸引我留校读博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宋教授。在SDS几个月的时间我可能走完了别人几年的路,这都是我之前不敢想象并且未来也未必能碰得到的。好的导师应当是各方面都能引领我前进和有足够知识值得我去学习的,并且有足够的资源帮助学生成长,会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做科研,身体力行做学生的榜样。宋教授经常陪我们熬夜、讨论,一起攻克难关。因此,我们的科研项目推进非常快,经常是一个idea从产生到落地再到做一份完整的paper,只要半个月时间!宋教授对科研和学生要求非常高,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我很幸运碰到宋教授这样的导师,让我几乎变成了另一个人。
除此以外,我很感激SDS提供的学术环境,能有戴教授这样的院长,认真对待每个学生的需求。即使我当时没被summer camp选中,但他们并不认为我不可塑造,而是将我推荐给宋教授,这才成就了我今天的成绩。我相信这样的科研环境和教师队伍,SDS未必不如美国的顶尖名校,甚至我在这里得到的成长可能会远大于去海外名校。
未来,我希望可以深入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做出前所未有的成绩,我相信在SDS、在宋教授的小组这完全不是问题。
规划要趁早
对未来的规划要趁早,要提前参与科研项目。很多同学认为大三大四再参与科研,但其实是越早越好。并不一定要有非常多的知识积累才能进科研项目,实际上,课堂知识是基础,更多的知识只有参与研究工作才会注意到并去学习。另外就是要对自己持续高要求,锻炼自己在高压环境出成果。科研是付出的过程,如果怕辛苦,是不会有所收获的。
#End#
转载自数据科学学院微信公众号
赵俊涛:每一个由热情驱动的故事,都希望能终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