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聚焦 | 《大湾区会客厅》顶尖智囊郑永年:我以思考为享受
郑永年
我以思考为享受
大湾区
会客厅
近期,深圳卫视《大湾区会客厅》栏目专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
这位高产的学者坚持早睡早起,会日常徒步十公里,在锻炼中享受独处。郑永年教授在采访中提到对自己的评价——只跟自己竞争,他对自己比较严苛,但他不会这样要求年轻人。“以前刚从英国到新加坡的时候,我确实会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这么慢。但是后面想想,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不要用自己的东西去要求别人。”
点击图片,观看完整专访节目
采访部分亮点
通过走路获得“三感”
饥饿感 疲劳感 孤独感
你加入我们团队的话,我不知道你学术上能否有进步,走路肯定有进步。散步一是为了健康,二是为了减压。我自己有个理论,人要有疲劳感,饥饿感和孤独感。通过走路,同时得到三感。
郑永年希望在粤港澳大湾区
打造世界一流中国智库
为什么选择粤港澳大湾区?我想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因为港中大(深圳)成立不久,社会科学还没发展起来,还没有智库。
我想凭自己的努力从0到1做一个中国的兰德公司,一个国际一流的智库、真正做研究的智库。因为深圳真的要改革开放,要国际化,智库也要国际化。所以我要搞一个集群,智库群。
破解美国卡脖子
更开放接纳全球原创性人才
像美国旧金山湾区和纽约湾区,外国人占40%,硅谷更多,占60%。所以人才要国际化。
为什么中国缺少有原创性的思想技术?因为能够“仰望星空”的人还太少。
郑永年:互联网时代
年轻人视角给我很多启发
在互联网产生之前,都是年轻人向老年人学习。在互联网产生之后,老年人一定要转变思想,多向年轻人学习。
年轻人其实非常敏感,我很喜欢跟他们讨论,成熟的、不成熟的、天真的问题,给我很多启发。他们生活在“元宇宙”,所观察到的东西跟我们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不一样,这些很敏锐的观察,虽不见得很成熟,但是放在我以前学术或思考构架里,产生很多启发作用。
郑永年:深圳先行一步 离不开香港
亟需规则对接
要成为世界科创中心需要三大条件:科创基础技术研究、拥有强大转化能力的企业和风险投资。
香港现在的比较优势是香港的规则和标准。所以如果我们跟香港的规则对接,相当于我们的规则也国际化了。下一步我们就要对照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甚至更高规则的标准。深圳应当先行一步。可以把前海、河套等不同区域整合起来,把香港的规则适用进来。
独家探秘郑永年书房
高产学者如何博百家之长
能用两三句话总结一本书,这就是你读书读会了,变成自己的东西。比如读马克思,有的人读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分析方法,有的人看马克思的阶级论的方法,然后应用到分析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和欧洲社会。如果你用这种方法读书,你最多只能做二三流的学者。你要问的问题应该是马克思是如何发现资本运行规律,为什么是马克思发现了阶级。这种问题会促进你思考原创性的问题,而不是应用。学者应当思考原创性的问题。
西方理论跟不上中国发展
郑永年尝试构建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应当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之上,而不是光去搬用西方的。现在任何一个经济理论很难解释中国现在的经济实践,只有中国的三大传统可以:第一个是像《管子》《盐铁论》两千多年的传统,第二个是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第三个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这三大传统结合起来,可以构建中国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郑永年寄语年轻人
莫躺平 人生贵在折腾
把怎样客观看佛系、躺平现象作为问题提出来,看看如何来改进我们的社会。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问题、都有它的能量。大家不要对任何时代有抱怨。
绝对不可以躺平,人以后有的是时间躺平——等去世以后就永远躺平了。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人。人的本质就是劳动。从出生到死亡,应当是行动的主体。马克思说的劳动创造人,人的本质就是劳动。你躺平了,不劳动了,你跟动物有什么区别?
传讯及公共关系处出品
图片及视频来自深圳卫视
·浏览更多·
春华秋实 | 郑永年谈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强国: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探索